“我先簡單說兩句。”劉長生清清嗓子,說出了慣常的開頭。


    雖然他是公司裏發薪水的那個人,但對這個外行,其他內行們,平素多多少少是有些看不起的。以前,他要說兩句,那就說唄,大家在台下,該幹什麽照樣幹什麽。但這一次不同,所有人都像是聽到了衝鋒號一樣,放下劇本,正襟危坐,直視劉董的眼睛。


    “這個劇本,肯定是有問題的。這一點,沒有任何疑問。”


    換成往常,內行們就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隱諱地提醒劉董“你覺得有問題,但你說了不算,因為你是外行,按我們內行人的眼光來看,這個東西沒毛病,嘿嘿,沒毛病”。


    但這一次,包括小野在內,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點頭,就像劉董說出了什麽至理名言一樣。


    “那麽,問題出在哪裏呢?首先,是出在我自己的身上。”劉董表情特別認真而又極其沉重,像是古代帝王下罪己詔一般難過,“諸位提醒過我很多很多次,我就是個外行,在這個領域裏,外行指導內行是大忌。而我呢,沒有聽大家的話,這一次,就犯了這樣的大錯誤。”


    事實上,劉董這麽說,也不純是往自己身上攬責任,而是有事實依據的:“在送去審批之前,這個劇本是由我來負責終審的,結果,我沒有把好最後一道關,非常草率地,就在報送文件上簽了名。”


    這句話一說完,眾人就不約而同地微微點頭。


    這種點頭,倒不是因為讚同劉董的話——誰都知道,劉董和孫總一直在外地,對公司事務,基本處於完全放手的狀態。而這個婁子,是留守公司的各位中高層捅出來的;何況,就算真是劉董犯的錯,那也不能讚同啊,魏征和海瑞那種敢說“皇上你說得對,你是真犯錯了”的人,可是幾千年才出一個的。


    這種點頭,是在座的各位,向劉董表示“我很懂事”。


    在華夏國,甚至可以說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大領導在會上的發言,都有且隻有兩種方式。


    一是先讓大家說,最後自己再來“總結兩句”,這就是所謂的“先皿煮後集中”,而且因為“集中”隻有一個人說話,而“皿煮”這個階段,說話的人會有很多,相較而言,至少在會議的時間規劃上,“皿煮”看起來,是要比“集中”更重要的。


    而另一種,就是像現在一樣,大領導首先講話,再讓大家說。這也有個專用名詞,叫做“定調子”。簡單來說,就是給今天的會議定下一個基調,安排一個框架。所有人都隻能在這個基調上、在這個框架裏發言。就像明清時的八股文一樣,國家給你定好了格式,你要標新立異,那唯一的結果,就隻有黜落了。


    而劉董定下這樣一個調子,也是被逼到沒有辦法之後的無奈之舉。


    大家司空見慣的“停業整頓”四個字,其實是兩個詞,停業是手段,整頓則是目地,不整頓到上頭滿意,停業就會無限期延續下去——而這個會議,就是屬於一種“整頓”的行為。會議記錄,是一定會當成“我們(執行上級停業整頓要求)的態度”而上報的。


    事情怎麽解決,那是另一回事;無論如何,在“整頓”的過程中,態度是一定要擺正的。


    怎樣才叫端正態度呢?其實也很簡單,像劉董這樣,從自身找錯誤,找原因,找理由,然後罵自己,變著法兒罵自己——當然,不能瞎罵,不能無中生有、無理取鬧,那叫心懷怨懟,同樣屬於態度不端正。所以,一定得找準切入點,有理有據的罵自己,罵得連自己都要服氣。


    就像一個人,突然感冒發燒了。這個時候,卻接到了“停業整頓”的通知。應該怎麽辦?罵自己生病嗎?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就連聖賢也是躲不過的,隻要不是某些特殊的病症,這顯然不是什麽錯誤。那麽,本著“有理有據”的原則,這個人就應該更加深入的剖析——我為什麽感冒發燒?因為我的身體太弱。


    注意,到了這裏,依然不是錯誤,所以還要繼續下去;為什麽我的身體太弱?因為我平常缺乏鍛煉。為什麽我會缺乏鍛煉?因為我懶……


    好了,深入到這個程度,也就差不多夠了。先來三千字,從思想上和行為上,罵自己的懶惰;再來兩千字,分析自己為什麽要犯懶;最後再來五千字,展望未來,拿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方案,確保自己絕不會再犯懶了。


    至於感冒發燒怎麽辦?停業整頓又不管這個,這一點都不重要!先把自己的懶病治好再說!


    有了這個“定調子”的行為,接下來的發言,就一點也不算為難了。


    劉董坐下去,孫總麵色凝重地站起來:“這個事情,我的責任也不小。我過於輕忽了自己的職責……”


    待孫總說完自己好不容易,才總結出來的錯誤和責任之後,會議就像是上了高速公路的快車道。一個接一個的人站起來,麵色或沉重,或悲愴地做出檢討。每個人都說得聲情並茂、發自肺腑。


    若是把這一幕放在網上,那些不知情的網民看到,一定會大讚“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真是太優越了!這家公司的中高層,個個都是攬錯在前,居功在後,道德完美,人類精英!這簡直就是上班族的天堂啊!”


    然而,在座的各位卻並沒有這種優越感。尤其是那些職位不高的中層,他們在心裏早已罵了一百遍三字經了。


    還是那句話,會議記錄是要上報的。在這種時候,任何人敢態度不端正,就等於找死。而事情本身又如此簡單——李常務吃相太難看,克扣了編劇大半稿酬,編劇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瞎寫一通就交稿了——當然,大家都知道,並不代表會有人在會議上提出來。


    但其他旁枝末節,所有能攬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都已經被先發言的高層們攬到自己身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情重幾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澤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澤夕並收藏知情重幾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