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些話的時候,馬濤一直在不停地喝水;好不容易再次告一段落,他伸手叫來服務員,加了一壺開水。
“今天有些奇怪,總是口幹,讓你看笑話了。”
這才是林歆習慣的說話節奏,她輕輕巧巧地就接上了話茬:“北方的空氣本來就幹燥,草原就更是這樣了,南方人往往不太習慣,沒什麽的。”
但馬濤顯然也就是隨口這麽一說,再又喝了一口茶後,他認真地說道:“事實上,在改編這個小說的過程中,我也從林歆同學你這裏學到了很多;這次前來,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當麵向你說一句:謝謝。”
“呃……不客氣。”
“那麽,對這個劇本,你還有什麽看法;或者說覺得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沒有了,您改得很好……”
對話進行到這裏,林歆也不自覺地調整了坐姿,擺出一副更認真的樣子——按照她的經驗,這種吹捧與相互吹捧,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輪到批評與自我批評了。
這個時候,馬濤的語氣也變得有那麽一些嚴肅起來:“但是,案板流風格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征,我個人感覺你並沒有把握得很好,所以我在劇本裏,做了一些修改。”
林歆瞬間開動腦筋,拚命地想他說的是哪個位置。好在,劇本基本沒有對小說做出比較大的修改;而這一路上,她和歐陽靜又非常仔細地研究和討論過這方麵的問題:“您說的是迎旗拒絕談中,並給他一巴掌那個位置?我記得,劇本裏,這一個戲份被刪掉了。”
馬濤的眼神裏,是一種非常欣賞的態度,但他的表情依然是非常嚴肅而認真的:“是的,不客氣地講,我認為,這個拒絕和這一巴掌,是全文最大的敗筆。我們之前討論過,女主迎旗這個人物,她就是個案板——你見到過會主動把魚給弄死的案板嗎?”
“……”
“這就和打麻將差不多,四個人打麻將,有贏家,有輸家;但不管誰贏誰輸,麻將機都是中立的——輸家當然可以埋怨、也可以責怪麻將機給自己發的牌太差,給對手發的牌太好,甚至可以昧著良心講,自己是輸給麻將機而不是輸給贏家的——但無論再怎麽說,輸家的籌碼,是給了贏家,而非麻將機。”
林歆感覺自己根本跟不上馬濤的節奏,即便絞盡腦汁,也很難理解他到底說的是什麽。
果然,編劇都需要這樣天馬行空的思維麽?或者說,編劇們說話,一定要這樣不停地跳躍麽?
“你的女主迎旗,是案板,是麻將機——她不會也不應該主動傷害任何人,也拿不走任何人的籌碼。”馬濤再次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所有認為自己因為女主而受傷的魚和輸家們,其實導致他們被剁成魚丸和輸掉籌碼的,都是刀和贏家——如果魚不去和刀博鬥,如果輸家不和人打麻將,他們其實就不會受到傷害。”
“嗯,這個我理解了。”林歆抓住了重點,也就是第二句的“女主不會也不應該主動傷害任何人”,至於後麵那些話,她每個字都聽懂了,但連在一塊之後……還是等晚上和歐陽靜一塊聽錄音吧。
是的,這麽難得的學習機會,怎麽可能不錄音呢?從兩人剛剛見麵的時候,林歆就征得了馬濤的同意,用手機把交流的全過程錄下來。
不管聽沒聽懂,她都覺得馬濤說得很對。女主確實不會傷害任何人,因為林歆肯定不會這樣做;而女主,就是她自己的翻版啊。
但打賀琛那一巴掌……好像也確實是自己打的?
這是怎麽回事?寫手習慣性的關聯和聯想,讓林歆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走神狀態。
但這種走神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馬濤以為林歆是聽了自己的話,學到了什麽,換成佛教或者網絡小說的說法,就是陷入了頓悟狀態,據說這種狀態是絕對不能打斷的,因此他也隻是繼續慢慢的喝茶,沒有急著催林歆。
但他的身高優勢實在是太大了,那種居高臨下的直視,很快就讓林歆從這種鑽牛角尖似的回憶裏跳了出來。
看著他若有所思的眼神,林歆突然就想通了:對啊!魚一直在案板上跳啊跳,擺出一副頭鐵的態勢懟案板——它自己把頭撞痛了,關我……不對,關案板什麽事?
“呃……不好意思,我走神了……我們繼續吧。”
馬濤寬容地笑了笑,繼續說道:“嗯,沒事,反正時間還早;這樣吧,我們來對照一下小說和劇本,然後我們都簡單講講,當時自己為什麽這麽寫,或者為什麽這麽改;行嗎?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嘛。”
林歆當然知道,所謂的“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不過隻是個托詞——馬濤大老遠飛過來也就罷了;但天淨沙專門打電話過來,才不可能是真的想讓徒弟從自己這裏學到什麽;她林歆也沒這個水平,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這兩人的意思,無非就是“找個一線編劇給你講一天課,教你怎麽改編劇本,算是我們提攜一下後輩,算是彌補給你造成的麻煩,也算是感謝你提供這麽一個機會;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念及此,林歆再不敢怠慢,也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兩台筆記本一個開著小說,一個開著劇本,一邊對比著,馬濤一邊循循善誘地說了下去。
人們往往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關注不到時間的流逝了。而通常在這個時候,時間就會過得非常之快。
當兩人從這種討論中告一段落,再次從筆記本的屏幕上,抬起眼睛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怯生生站在了兩人麵前的歐陽靜,以及歐陽靜身後那一大堆文學社社員們。
“馬老師好!”歐陽靜小心翼翼地先對馬濤打了招呼,然後又看著林歆說,“本來不想打擾你們的,但是……我專門去問過,過了中午,餐廳就不提供午飯了。”
“今天有些奇怪,總是口幹,讓你看笑話了。”
這才是林歆習慣的說話節奏,她輕輕巧巧地就接上了話茬:“北方的空氣本來就幹燥,草原就更是這樣了,南方人往往不太習慣,沒什麽的。”
但馬濤顯然也就是隨口這麽一說,再又喝了一口茶後,他認真地說道:“事實上,在改編這個小說的過程中,我也從林歆同學你這裏學到了很多;這次前來,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當麵向你說一句:謝謝。”
“呃……不客氣。”
“那麽,對這個劇本,你還有什麽看法;或者說覺得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沒有了,您改得很好……”
對話進行到這裏,林歆也不自覺地調整了坐姿,擺出一副更認真的樣子——按照她的經驗,這種吹捧與相互吹捧,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輪到批評與自我批評了。
這個時候,馬濤的語氣也變得有那麽一些嚴肅起來:“但是,案板流風格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征,我個人感覺你並沒有把握得很好,所以我在劇本裏,做了一些修改。”
林歆瞬間開動腦筋,拚命地想他說的是哪個位置。好在,劇本基本沒有對小說做出比較大的修改;而這一路上,她和歐陽靜又非常仔細地研究和討論過這方麵的問題:“您說的是迎旗拒絕談中,並給他一巴掌那個位置?我記得,劇本裏,這一個戲份被刪掉了。”
馬濤的眼神裏,是一種非常欣賞的態度,但他的表情依然是非常嚴肅而認真的:“是的,不客氣地講,我認為,這個拒絕和這一巴掌,是全文最大的敗筆。我們之前討論過,女主迎旗這個人物,她就是個案板——你見到過會主動把魚給弄死的案板嗎?”
“……”
“這就和打麻將差不多,四個人打麻將,有贏家,有輸家;但不管誰贏誰輸,麻將機都是中立的——輸家當然可以埋怨、也可以責怪麻將機給自己發的牌太差,給對手發的牌太好,甚至可以昧著良心講,自己是輸給麻將機而不是輸給贏家的——但無論再怎麽說,輸家的籌碼,是給了贏家,而非麻將機。”
林歆感覺自己根本跟不上馬濤的節奏,即便絞盡腦汁,也很難理解他到底說的是什麽。
果然,編劇都需要這樣天馬行空的思維麽?或者說,編劇們說話,一定要這樣不停地跳躍麽?
“你的女主迎旗,是案板,是麻將機——她不會也不應該主動傷害任何人,也拿不走任何人的籌碼。”馬濤再次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所有認為自己因為女主而受傷的魚和輸家們,其實導致他們被剁成魚丸和輸掉籌碼的,都是刀和贏家——如果魚不去和刀博鬥,如果輸家不和人打麻將,他們其實就不會受到傷害。”
“嗯,這個我理解了。”林歆抓住了重點,也就是第二句的“女主不會也不應該主動傷害任何人”,至於後麵那些話,她每個字都聽懂了,但連在一塊之後……還是等晚上和歐陽靜一塊聽錄音吧。
是的,這麽難得的學習機會,怎麽可能不錄音呢?從兩人剛剛見麵的時候,林歆就征得了馬濤的同意,用手機把交流的全過程錄下來。
不管聽沒聽懂,她都覺得馬濤說得很對。女主確實不會傷害任何人,因為林歆肯定不會這樣做;而女主,就是她自己的翻版啊。
但打賀琛那一巴掌……好像也確實是自己打的?
這是怎麽回事?寫手習慣性的關聯和聯想,讓林歆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走神狀態。
但這種走神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馬濤以為林歆是聽了自己的話,學到了什麽,換成佛教或者網絡小說的說法,就是陷入了頓悟狀態,據說這種狀態是絕對不能打斷的,因此他也隻是繼續慢慢的喝茶,沒有急著催林歆。
但他的身高優勢實在是太大了,那種居高臨下的直視,很快就讓林歆從這種鑽牛角尖似的回憶裏跳了出來。
看著他若有所思的眼神,林歆突然就想通了:對啊!魚一直在案板上跳啊跳,擺出一副頭鐵的態勢懟案板——它自己把頭撞痛了,關我……不對,關案板什麽事?
“呃……不好意思,我走神了……我們繼續吧。”
馬濤寬容地笑了笑,繼續說道:“嗯,沒事,反正時間還早;這樣吧,我們來對照一下小說和劇本,然後我們都簡單講講,當時自己為什麽這麽寫,或者為什麽這麽改;行嗎?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嘛。”
林歆當然知道,所謂的“相互學習、相互提高”,不過隻是個托詞——馬濤大老遠飛過來也就罷了;但天淨沙專門打電話過來,才不可能是真的想讓徒弟從自己這裏學到什麽;她林歆也沒這個水平,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這兩人的意思,無非就是“找個一線編劇給你講一天課,教你怎麽改編劇本,算是我們提攜一下後輩,算是彌補給你造成的麻煩,也算是感謝你提供這麽一個機會;至於能學到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念及此,林歆再不敢怠慢,也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兩台筆記本一個開著小說,一個開著劇本,一邊對比著,馬濤一邊循循善誘地說了下去。
人們往往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關注不到時間的流逝了。而通常在這個時候,時間就會過得非常之快。
當兩人從這種討論中告一段落,再次從筆記本的屏幕上,抬起眼睛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怯生生站在了兩人麵前的歐陽靜,以及歐陽靜身後那一大堆文學社社員們。
“馬老師好!”歐陽靜小心翼翼地先對馬濤打了招呼,然後又看著林歆說,“本來不想打擾你們的,但是……我專門去問過,過了中午,餐廳就不提供午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