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作者:楊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
1 鬥爭的雙方
觀察靈與肉的鬥爭,首先當分清雙方陣容
(1)一方麵是肉體
肉體方麵,我們往往隻說“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軀的頂端。還有一個腦袋呢!這顆腦袋是身軀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視 。要明了人性內部的靈肉之爭,就得對這部分軀體,有點兒基本的科學知識。
我們向來以為心是管思想的,我國一切有關思想的字,都帶一個“心”字。“心之官則恩”。其實心髒隻管身體的血液循環。管肺部的呼吸。左右上下四個心室,哪一室都不管思想。古埃及人也以為思想的是心,所以他們在保存屍體的時候,首先把生前無用而死後易腐的腦子挖掉 。木乃伊是沒有腦子的。古希臘人把思維歸屬頭腦,把感情歸屬心,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思想、感情、記憶、判斷等,都靠腦子 。腦子是一個非常精致而複雜的器官 。
以下是撮述有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nutionul ;eo;raρhic)二00五年三月期裏專論大腦的一節。我稱基本知識,因為都是權威專家的定論了。
胎兒在母體四個星期後,母體每分鍾產生五十萬腦細胞。幾星期後,腦細胞都聚集胎兒頭部,三個月到六個月期間,腦細胞開始長出觸須,一秒鍾長兩百萬。觸須互相聯係成網絡 。胎兒不需要那麽多腦細胞,所以胎兒出生前數星期間,過剩的腦細胞就按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規律淘汰了。胎兒出生時,對媽媽的聲音已聽慣了。胎兒在羊水裏吸取媽媽的營養,所以對媽媽的口味也熟悉 。各種官感。在大腦上各有劃定的區域。各有名稱 。發明這一區界線的是哪位權威專家,他{她〉的名字就是這一專區的名字。假如專管視覺的腦區有病一一例如生了腫瘤,眼科醫生在腦部動手術,隻能在專管眼神經的區域動手術。如稍一不慎。侵人鄰區,就把鄰區所主管的器官損壞了。五宮中發育最晚的是視覺。但胎兒出生兩天後就認識媽媽。以後十八個月裏,嬰兒的頭腦,好比浸泡在種種感覺裏,從中汲取知識。一歲半的孩子,什麽都學,什麽都懂,是最可愛也最有趣的時期。
嬰兒沒有自我。他們的自我還沒有產生呢。“自我”的意識,是在前額延伸至兩耳的大腦皮層產生的。但“自我”在腦子裏沒有獨自的領域,隻在各種感覺的交流中逐漸形成,而且要在兩歲以後才開始發展。發展的時期各人不同,都是逐漸成熟的 。
記憶的細胞深藏在大腦的“海馬區”( hippo--cam pus)內。這個“海馬區”,在嬰兒四歲時才成熟 。所以嬰兒四歲才記事。但早年的事也不是全不記得。大腦深處另有一個核狀體 (amy;d)。在嬰兒剛出生就起作用,能感受強烈的感情。嬰兒出生後如果受到感情強烈的剌激,以後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這孩子的感情和行為。
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腦子各區的生長發育各各不同。青春期之前,腦子的灰白質又會有突然的增長。成熟最晚的是前額的大腦皮層,人到二十五歲才算成熟。這個部分,決定我們的選擇去取。策劃未來,管製行為 。這就是說,人的智力,要到二十五歲才開始成熟。
腦子成熟以後還在生長,還在改造,還能重組頭腦 。人生一世間,頭腦直在不斷地改造,老人的頭腦也直在推陳出新 。
以上種種專家的定論。和我們實際生活裏能觀察到的情況,都不謀而合。例如嬰兒不自稱”我”,一歲半最有趣懂事,三、四歲起開始有“我”(自我意識)等等。
腦子是感覺的中樞,腦科專家比作電腦的因特網。肉體各種感官感受到的種種感覺,形成各種情感和或強或弱的智力。強烈的情感,無論是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中的哪一種。都要求滿足或發泄,都和食、色一樣不能壓抑 。而頭腦裏的智力,即使是開始成熟的智力,也不是人性中的靈性良心。頭腦裏的智力,首先是回護肉體。智力和感情同在一個軀體之內,是一幫的,總回護自己的感情,替感情想出種種歪理。有修養的人,能喜怒不形於色。但不形於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的滿足或發泄,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使。
(2)另一方麵是靈性良心
靈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不依仗本性以外的任何支持。靈性良心不爭不鬥,隻是屹立不動。靈性良心如日月之光,暫時會被雲霧遮沒,雲消霧散之後,依然光明澄澈。肉的力量很強大,而靈的力量也不弱。
(3)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在哪一麵?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麗。可是仔細思考之後,很驚訝地發現。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麵 。
每個人具有一個附有靈魂的肉體。沒有靈魂,肉體是死屍 。死屍沒有欲念,活人才要這要那 。死屍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智力。死戶不會享受。壓根兒不會鬥爭。靈魂附上肉體,結合為一,和肉體一同感受,一同有欲念,一同享受,一同放縱。除非像柏拉圖對真正的哲學家所要求的那樣,靈魂能“凝靜自守,處於死的狀態”,才不受肉體的幹擾。但是活著的人。誰能讓靈魂處於死的狀態呢?我們的靈魂和肉體貼合成一體,擰成一般,拆不開,割不斷。一旦分開,人就死了 。靈魂要脫離肉體。那個肉體想必不好受 。英國十八世紀的約蹦生博士是最通達人情的。他說得妙 :這麽多的詩人文人做詩寫文章表示死並不可怕,正好說明死是可怕的。我們得承認靈魂和肉體是難分難舍的一體。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和肉體是一夥,自稱“我”。飛靈性良心是鬥爭的對方,是“我”的敵對麵。
靈魂雖然帶上一個“靈”字,並不靈,隻是一條人命罷了 。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顯然是在肉體的一麵 。
肉體的一麵自稱“我”。這個“我”,有無窮的欲念,要吃好的,要喝好的,要講究衣著,要居處舒適,要遊玩嬉戲,要戀愛。又喜新厭舊,要感意享受。縱情逞欲,沒個饜足 。人的靈性良心卻時時刻刻在管製自己的肉體,不該要這要那,不該縱欲放肆,這事不該做,那事不合適 。“我”如果聽受管製,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了另一個“我”。原先的“我”是代表肉體的“我”,稱“小我” 。超越了肉體的“我”稱“大我”或“超我”。這個“大我”或“超我”就是鬥爭統一以後的另一個麵貌。
從前《倫理學》或哲學教科書上都有“小我”、“大我”之稱 。據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心理哲學家弗洛伊德 (si;mund frcud 1856 -1939)的學識,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部分 :“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理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東西,缺乏邏輯性,隻是追求滿足,無視社會價值。這個“我”,恰恰相當於上文的“小我”。“自我”是理性的。通達事理的。與激情的“本我”相對,是可以控製的 。“超我”負有監督“本我”的使命,有道德良心、負罪感,具有自我觀察、為自我規劃理想的功能。這第二、第三個“我”,恰恰就是我所說的聽受靈性良心管製的“我”,也就是上文所稱“大我”或“超我”。(參看《弗洛伊德的智慧》第一章第一頁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5年版〉
弗洛伊德的分析是專門之學,我這裏隻用來解釋我們通用的“大我”、“小我”,同時也證明我采用“靈性良心”之稱,和他的理論正也合拍 。下文我仍用“小我”“大我”或“超我”,免得弗洛伊德所使用的許多名稱,幹擾本文的思路 。
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第五》。“內自訟”就是靈與肉的鬥爭,通常稱“天人交戰”。也就是“小我”與“大我”的鬥爭。鬥爭在內心,當著孔夫子,當然不敢暴露了 。
我倒是有緣見過一瞥。一九三八年,我自海外來到上海的“孤島”。我的兩個女友邀我同上館子吃晚飯 。我們下了公交車還要跨越四馬路,恰逢“野雞”拉客 。一個個濃施脂粉的“野雞”由鴨母押著在馬路邊上拉客 。穿長衫或西裝的她們不拉,隻喊“來虐!來虐!”有的過客不待拉,看中一個“野雞”,跟著就走 。我看見一個穿粗布短褂的小夥子,一望而知是初到上海的鄉下佬 。“野雞”和老鴨拉住死拽。我看見那小夥子在“天人交戰” 。他忽也看見我在看他,臉上露出尷尬的似笑非笑 。當時我被兩位女友夾持著急急前行,隻看到那 一瞥,不過我已拿定那小夥子的靈性良心是輸定了。
(二)靈與肉的統一
肉體的欲望,和人性裏的靈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個軀體之內。矛盾不得解決,會導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統一。如果是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複考慮,仔細斟酌。如果隻是欲念的克製,鬥爭可以反複,但往往是比較快速的。如果是一時一事,鬥爭的結果或是東風壓倒西風。或西風壓倒東風 。每個人一輩子的行為,並不是一貫的。旁人對他的認識,也總是不全麵的 。盡管看到了他的一生,各人所見也各不相同。不過靈與肉的鬥爭,也略有常規。靈性良心不能壓倒血肉之軀,隻能適度讓步。靈性良心完全占上風的不多。血肉之軀吞沒靈性良心,倒也不少 。而最常見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協。
1 靈性良心占上風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製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r}j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靈性良心占上風是能做到的;靈性良心完全消滅肉欲,可說辦不到。我見過兩位與眾不同的修士,他們是職業修士,衣、食、位都現成。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要養家糊口。教育兒女,賭養父母。就不能專心一意地修行了 。
我偶在報上看到一則報道 (2006年 10月 18日《文匯報》,說上海徐匯商業區有一棟寫字樓,原先是上海最大的天文台 。我立即記起徐匯區天文台的創始人勞神父 (père robert)。徐匯區天文台是馬相伯領導下,由勞神父創辦的小天文台擴大的 。原先那個小天文台,隻怕見過的沒幾個人了 。那是一座簡陋的小洋房,上麵虛架著一間小屋,由露天的梯狀樓梯和一條扶手通連上下。架空的小屋裏有一架望遠鏡,可觀察天體。勞神父每夜在那裏觀看天象 。樓下是物理實驗室,因為勞神父是物理學家。他的職業是徐家匯聖母院的駐堂神父,業餘研究物理,曾有多種發明,如外白渡橋頂的氣球,每日中午十二點準時升起,準確無誤,相當於舊時北京正午十二時放的”午時炮”\勞神父日
日夜夜工作,使我想起有道行的和尚,吃個半饑不飽。晚上從不放倒頭睡覺,隻在蒲團上打坐 。不過,勞神父是日夜工作。我在啟明上學時,大姐姐帶我去看勞神父,他就和我講有趣的故事,大概這就是他的休息 。在我心目中,他是克製肉欲,順從靈性良心的模範人物。上海至今還有一條紀念他的勞神父路。
還有一位是修女禮姆姆。我在啟明上學時的校長姆姆 。教會也是官場 。她沒有後台,當了二十多年校妖。暮年給一位有後台的修女擠出校長辦公室。成了一名打雜的勞務工 。她馴順勤謹地幹活兒,除了晚上規定的睡眠,一輩子沒閑過,直到她倒地死去。她的屍體,由人抬放床上,等待裝入街材 。她死了好半天。那顆心髒休閑了一下,忽又跳動起來。她立即起身下床工作,好像沒死過一樣 。她又照常工作了好多天,不記得是十幾天或幾十天後。又倒地死了。這回沒有再活過來 。
這兩位修士,可說是靈性良心占上風,克製了肉欲。但他們是職業修士 。在我們普通人之間,道商德渤,能克己為人的也不少,很多默默元聞的人都做到了克和“小我”而讓靈性良心占上風。盡管他們達不到十全十美,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隻要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
2 是倒慶也放棄直不碩
修養不是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誘,名利心重就顧不到靈性良心了 。我們這個人世原是個名利場,是爭名奪利、爭權奪位的戰場 。不是說嗎,一部二十四史隻是一部戰爭史。爭城、爭地、爭石油、爭財富。哪一時、哪一處不是爭奪呢?官場當然是戰場,商場也是戰場,國際間更是赤裸裸的戰場。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 。打仗講究的是兵法。兵不厭詐 。愈奸愈詐,愈能出奇製勝。哪個迂夫子在戰場上講仁義道德,隻好安於“君子固窮”了 。戰場上,進攻自衛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閑暇講究是非。曲直、善惡、公正呢。靈性良心都一筆抹殺了。
我九歲家居上海時,貼鄰是江蘇某督軍的小公館,全弄堂的房子都是他家出租的 。他家正在近旁花園裏興建新居 。這位督軍晚年吃素念佛,每天寓”目南無阿彌陀佛。我隔窗看得見他身披袋裝,麵號佛,一麵跪拜。老人不停地下跪又起身,起身又下跪,十分吃力。他聲音悲愴。我聽了很可憐他。該是他在人間的“戰場上”造孽多端。當年把靈性良心撇開不顧,垂老又良心發現了。
我十二歲遷居蘇州 。近鄰有個無惡不作的豬仔議員。常言:“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 。”他怎樣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同巷人家都知道。他晚年也良心發現。也信佛懺悔,被一個和尚騙去大量錢財 。這種人。為一身的享受,肯定把靈性良心棄置不顧了,但靈性良心是壓不滅的。
也有一種人,自我膨脹,吞沒了靈性良心。有一句至今坯流行的俏皮話:“墨索裏尼永遠是正確的,尤其是他錯誤的時候。”他的自我無限膨脹,靈性良心全給壓抑了。希特勒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已是滅絕天良。隻有極權獨裁的魔君,才能這般驕橫。他們失敗自殺的時候,不知他們的靈性良心會不會再現 。
曹操因懷疑而殺了故人呂伯奢一家八口,不由得感到淒愴。但他自有歪理 :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兩句名言,出自幾部正史。曹操也確是這樣待人的。他的《短歌行》末首:“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流露了他的帝皇思想。雖然他一輩子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沒自己稱帝,他顯然野心極高,要天下人都歸心於他呢 。而他又心地狹隘,隻容得一個自己,誰礙著他的道兒,就該殺。他殺了多少有才華、有識見的人啊!難怪他為了這兩句話。被人稱為奸雄。西方成語“說到魔鬼,魔鬼就到 “我國成語“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竟和魔鬼並稱了。他臨死的遺命是矛盾的。他先要把身邊那許多侍妾嫁掉,後來又要她們殉葬。他始終沒讓靈性良心克製他的私心。
3 靈與肉的妥協
所謂妥協,需要解釋。因為靈性良心既然不爭不鬥,屹立不動,靈性良心是不妥協的 。妥協的是代表肉體和靈魂的“我”。不斷鬥爭是要求徹底消滅對方。可是“徹底”是做不到的。鬥爭的雙方都做不。靈性良心不能徹底消滅,“我”的私心也不能徹底消滅 。就連隻有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微的病菌,哪 -種病菌能徹底消滅呀?人情好逸惡勞,鬥來鬥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 。而人之常情又不肯認輸。倦怠了,就對自己說。”行了,可以了”,於是停止了戰鬥而對自己放鬆了。我們往往說 :世上還是好人多氣這就是說。大凶大惡隻是少數,完美的聖人也隻是極少數的。處於中間地位的大多數,雖然不是聖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實他們隻是對自己不夠明智,不自覺地寬容了自己,都自以為已經克製了“小我”,超脫了私心,不必再為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們遠沒有達到這個域界,隻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 。自欺不是故意,隻是自知之明不足,沒看透自己 。
我偶讀傳記,讀到一位科學家,一生淡泊名。孜孜矻矻鑽研他的專業。他也稱得“躬行君子”了。他暮年聽說他的同學得了諾貝爾獎金。悵然自失。可見他求的不僅僅是學識。還有點名利思想吧 ?還有一位愛國愛人的軍官,視士兵如家人子弟,自奉菲薄而待人寬厚,他也是人人稱道的英雄了。忽一天他聽說他的同僚升任大元帥了,他悵然自失。可見他還未超脫對名位的企慕。他們稱得上是有修養的人了 。可是多少人能修養得完全起脫”我”的私心呢?多少人能看透自己呢?認識自己,豈是容易!
照鏡子可以照見自己的相貌 。如果這人的臉是歪的,天天照鏡子 。看慣了,就不覺得歪了 。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麽醜,隻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瀟灑的“帥哥”,照不見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為我們鏡子裏的“鏡中人”,總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並不是自己的真麵目 。麵貌尚且如此,何況人的品性呢 “每個人自負為怎樣的人,就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這就是所謂“妥協”。
孔子常常說:不恩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我還要進一步說,患不自知也。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曆,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 。但當時或是出於私心,或是出於無知,就虛榮,或驕矜等等,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後負疚抱愧,己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
我曾讀過柏格森 (henri ber;son 1859 -1941)的《時間與自由意誌 》 ( time and free will ) .讀時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書的內容和結論全都忘了,隻記得一句時常縈回心頭的話 :人在當時處境中,像站在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錯啊,人做得了主嗎。
1 鬥爭的雙方
觀察靈與肉的鬥爭,首先當分清雙方陣容
(1)一方麵是肉體
肉體方麵,我們往往隻說“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軀的頂端。還有一個腦袋呢!這顆腦袋是身軀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視 。要明了人性內部的靈肉之爭,就得對這部分軀體,有點兒基本的科學知識。
我們向來以為心是管思想的,我國一切有關思想的字,都帶一個“心”字。“心之官則恩”。其實心髒隻管身體的血液循環。管肺部的呼吸。左右上下四個心室,哪一室都不管思想。古埃及人也以為思想的是心,所以他們在保存屍體的時候,首先把生前無用而死後易腐的腦子挖掉 。木乃伊是沒有腦子的。古希臘人把思維歸屬頭腦,把感情歸屬心,對了一半,錯了一半 。思想、感情、記憶、判斷等,都靠腦子 。腦子是一個非常精致而複雜的器官 。
以下是撮述有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nutionul ;eo;raρhic)二00五年三月期裏專論大腦的一節。我稱基本知識,因為都是權威專家的定論了。
胎兒在母體四個星期後,母體每分鍾產生五十萬腦細胞。幾星期後,腦細胞都聚集胎兒頭部,三個月到六個月期間,腦細胞開始長出觸須,一秒鍾長兩百萬。觸須互相聯係成網絡 。胎兒不需要那麽多腦細胞,所以胎兒出生前數星期間,過剩的腦細胞就按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規律淘汰了。胎兒出生時,對媽媽的聲音已聽慣了。胎兒在羊水裏吸取媽媽的營養,所以對媽媽的口味也熟悉 。各種官感。在大腦上各有劃定的區域。各有名稱 。發明這一區界線的是哪位權威專家,他{她〉的名字就是這一專區的名字。假如專管視覺的腦區有病一一例如生了腫瘤,眼科醫生在腦部動手術,隻能在專管眼神經的區域動手術。如稍一不慎。侵人鄰區,就把鄰區所主管的器官損壞了。五宮中發育最晚的是視覺。但胎兒出生兩天後就認識媽媽。以後十八個月裏,嬰兒的頭腦,好比浸泡在種種感覺裏,從中汲取知識。一歲半的孩子,什麽都學,什麽都懂,是最可愛也最有趣的時期。
嬰兒沒有自我。他們的自我還沒有產生呢。“自我”的意識,是在前額延伸至兩耳的大腦皮層產生的。但“自我”在腦子裏沒有獨自的領域,隻在各種感覺的交流中逐漸形成,而且要在兩歲以後才開始發展。發展的時期各人不同,都是逐漸成熟的 。
記憶的細胞深藏在大腦的“海馬區”( hippo--cam pus)內。這個“海馬區”,在嬰兒四歲時才成熟 。所以嬰兒四歲才記事。但早年的事也不是全不記得。大腦深處另有一個核狀體 (amy;d)。在嬰兒剛出生就起作用,能感受強烈的感情。嬰兒出生後如果受到感情強烈的剌激,以後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這孩子的感情和行為。
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腦子各區的生長發育各各不同。青春期之前,腦子的灰白質又會有突然的增長。成熟最晚的是前額的大腦皮層,人到二十五歲才算成熟。這個部分,決定我們的選擇去取。策劃未來,管製行為 。這就是說,人的智力,要到二十五歲才開始成熟。
腦子成熟以後還在生長,還在改造,還能重組頭腦 。人生一世間,頭腦直在不斷地改造,老人的頭腦也直在推陳出新 。
以上種種專家的定論。和我們實際生活裏能觀察到的情況,都不謀而合。例如嬰兒不自稱”我”,一歲半最有趣懂事,三、四歲起開始有“我”(自我意識)等等。
腦子是感覺的中樞,腦科專家比作電腦的因特網。肉體各種感官感受到的種種感覺,形成各種情感和或強或弱的智力。強烈的情感,無論是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中的哪一種。都要求滿足或發泄,都和食、色一樣不能壓抑 。而頭腦裏的智力,即使是開始成熟的智力,也不是人性中的靈性良心。頭腦裏的智力,首先是回護肉體。智力和感情同在一個軀體之內,是一幫的,總回護自己的感情,替感情想出種種歪理。有修養的人,能喜怒不形於色。但不形於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的滿足或發泄,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使。
(2)另一方麵是靈性良心
靈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不依仗本性以外的任何支持。靈性良心不爭不鬥,隻是屹立不動。靈性良心如日月之光,暫時會被雲霧遮沒,雲消霧散之後,依然光明澄澈。肉的力量很強大,而靈的力量也不弱。
(3)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在哪一麵?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麗。可是仔細思考之後,很驚訝地發現。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麵 。
每個人具有一個附有靈魂的肉體。沒有靈魂,肉體是死屍 。死屍沒有欲念,活人才要這要那 。死屍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智力。死戶不會享受。壓根兒不會鬥爭。靈魂附上肉體,結合為一,和肉體一同感受,一同有欲念,一同享受,一同放縱。除非像柏拉圖對真正的哲學家所要求的那樣,靈魂能“凝靜自守,處於死的狀態”,才不受肉體的幹擾。但是活著的人。誰能讓靈魂處於死的狀態呢?我們的靈魂和肉體貼合成一體,擰成一般,拆不開,割不斷。一旦分開,人就死了 。靈魂要脫離肉體。那個肉體想必不好受 。英國十八世紀的約蹦生博士是最通達人情的。他說得妙 :這麽多的詩人文人做詩寫文章表示死並不可怕,正好說明死是可怕的。我們得承認靈魂和肉體是難分難舍的一體。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和肉體是一夥,自稱“我”。飛靈性良心是鬥爭的對方,是“我”的敵對麵。
靈魂雖然帶上一個“靈”字,並不靈,隻是一條人命罷了 。在靈與肉的鬥爭中,靈魂顯然是在肉體的一麵 。
肉體的一麵自稱“我”。這個“我”,有無窮的欲念,要吃好的,要喝好的,要講究衣著,要居處舒適,要遊玩嬉戲,要戀愛。又喜新厭舊,要感意享受。縱情逞欲,沒個饜足 。人的靈性良心卻時時刻刻在管製自己的肉體,不該要這要那,不該縱欲放肆,這事不該做,那事不合適 。“我”如果聽受管製,就超越了原先的“我”而成了另一個“我”。原先的“我”是代表肉體的“我”,稱“小我” 。超越了肉體的“我”稱“大我”或“超我”。這個“大我”或“超我”就是鬥爭統一以後的另一個麵貌。
從前《倫理學》或哲學教科書上都有“小我”、“大我”之稱 。據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心理哲學家弗洛伊德 (si;mund frcud 1856 -1939)的學識,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部分 :“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生理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東西,缺乏邏輯性,隻是追求滿足,無視社會價值。這個“我”,恰恰相當於上文的“小我”。“自我”是理性的。通達事理的。與激情的“本我”相對,是可以控製的 。“超我”負有監督“本我”的使命,有道德良心、負罪感,具有自我觀察、為自我規劃理想的功能。這第二、第三個“我”,恰恰就是我所說的聽受靈性良心管製的“我”,也就是上文所稱“大我”或“超我”。(參看《弗洛伊德的智慧》第一章第一頁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5年版〉
弗洛伊德的分析是專門之學,我這裏隻用來解釋我們通用的“大我”、“小我”,同時也證明我采用“靈性良心”之稱,和他的理論正也合拍 。下文我仍用“小我”“大我”或“超我”,免得弗洛伊德所使用的許多名稱,幹擾本文的思路 。
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第五》。“內自訟”就是靈與肉的鬥爭,通常稱“天人交戰”。也就是“小我”與“大我”的鬥爭。鬥爭在內心,當著孔夫子,當然不敢暴露了 。
我倒是有緣見過一瞥。一九三八年,我自海外來到上海的“孤島”。我的兩個女友邀我同上館子吃晚飯 。我們下了公交車還要跨越四馬路,恰逢“野雞”拉客 。一個個濃施脂粉的“野雞”由鴨母押著在馬路邊上拉客 。穿長衫或西裝的她們不拉,隻喊“來虐!來虐!”有的過客不待拉,看中一個“野雞”,跟著就走 。我看見一個穿粗布短褂的小夥子,一望而知是初到上海的鄉下佬 。“野雞”和老鴨拉住死拽。我看見那小夥子在“天人交戰” 。他忽也看見我在看他,臉上露出尷尬的似笑非笑 。當時我被兩位女友夾持著急急前行,隻看到那 一瞥,不過我已拿定那小夥子的靈性良心是輸定了。
(二)靈與肉的統一
肉體的欲望,和人性裏的靈性良心是不一致的。同在一個軀體之內。矛盾不得解決,會導致精神分裂。矛盾必然要求統一。如果是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就需要反複考慮,仔細斟酌。如果隻是欲念的克製,鬥爭可以反複,但往往是比較快速的。如果是一時一事,鬥爭的結果或是東風壓倒西風。或西風壓倒東風 。每個人一輩子的行為,並不是一貫的。旁人對他的認識,也總是不全麵的 。盡管看到了他的一生,各人所見也各不相同。不過靈與肉的鬥爭,也略有常規。靈性良心不能壓倒血肉之軀,隻能適度讓步。靈性良心完全占上風的不多。血肉之軀吞沒靈性良心,倒也不少 。而最常見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協。
1 靈性良心占上風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製自己,就是修養。這是一種:r}j力,在修煉中逐漸增強,逐漸堅定。靈性良心占上風是能做到的;靈性良心完全消滅肉欲,可說辦不到。我見過兩位與眾不同的修士,他們是職業修士,衣、食、位都現成。如果是普通老百姓。要養家糊口。教育兒女,賭養父母。就不能專心一意地修行了 。
我偶在報上看到一則報道 (2006年 10月 18日《文匯報》,說上海徐匯商業區有一棟寫字樓,原先是上海最大的天文台 。我立即記起徐匯區天文台的創始人勞神父 (père robert)。徐匯區天文台是馬相伯領導下,由勞神父創辦的小天文台擴大的 。原先那個小天文台,隻怕見過的沒幾個人了 。那是一座簡陋的小洋房,上麵虛架著一間小屋,由露天的梯狀樓梯和一條扶手通連上下。架空的小屋裏有一架望遠鏡,可觀察天體。勞神父每夜在那裏觀看天象 。樓下是物理實驗室,因為勞神父是物理學家。他的職業是徐家匯聖母院的駐堂神父,業餘研究物理,曾有多種發明,如外白渡橋頂的氣球,每日中午十二點準時升起,準確無誤,相當於舊時北京正午十二時放的”午時炮”\勞神父日
日夜夜工作,使我想起有道行的和尚,吃個半饑不飽。晚上從不放倒頭睡覺,隻在蒲團上打坐 。不過,勞神父是日夜工作。我在啟明上學時,大姐姐帶我去看勞神父,他就和我講有趣的故事,大概這就是他的休息 。在我心目中,他是克製肉欲,順從靈性良心的模範人物。上海至今還有一條紀念他的勞神父路。
還有一位是修女禮姆姆。我在啟明上學時的校長姆姆 。教會也是官場 。她沒有後台,當了二十多年校妖。暮年給一位有後台的修女擠出校長辦公室。成了一名打雜的勞務工 。她馴順勤謹地幹活兒,除了晚上規定的睡眠,一輩子沒閑過,直到她倒地死去。她的屍體,由人抬放床上,等待裝入街材 。她死了好半天。那顆心髒休閑了一下,忽又跳動起來。她立即起身下床工作,好像沒死過一樣 。她又照常工作了好多天,不記得是十幾天或幾十天後。又倒地死了。這回沒有再活過來 。
這兩位修士,可說是靈性良心占上風,克製了肉欲。但他們是職業修士 。在我們普通人之間,道商德渤,能克己為人的也不少,很多默默元聞的人都做到了克和“小我”而讓靈性良心占上風。盡管他們達不到十全十美,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隻要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
2 是倒慶也放棄直不碩
修養不是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誘,名利心重就顧不到靈性良心了 。我們這個人世原是個名利場,是爭名奪利、爭權奪位的戰場 。不是說嗎,一部二十四史隻是一部戰爭史。爭城、爭地、爭石油、爭財富。哪一時、哪一處不是爭奪呢?官場當然是戰場,商場也是戰場,國際間更是赤裸裸的戰場。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 。打仗講究的是兵法。兵不厭詐 。愈奸愈詐,愈能出奇製勝。哪個迂夫子在戰場上講仁義道德,隻好安於“君子固窮”了 。戰場上,進攻自衛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閑暇講究是非。曲直、善惡、公正呢。靈性良心都一筆抹殺了。
我九歲家居上海時,貼鄰是江蘇某督軍的小公館,全弄堂的房子都是他家出租的 。他家正在近旁花園裏興建新居 。這位督軍晚年吃素念佛,每天寓”目南無阿彌陀佛。我隔窗看得見他身披袋裝,麵號佛,一麵跪拜。老人不停地下跪又起身,起身又下跪,十分吃力。他聲音悲愴。我聽了很可憐他。該是他在人間的“戰場上”造孽多端。當年把靈性良心撇開不顧,垂老又良心發現了。
我十二歲遷居蘇州 。近鄰有個無惡不作的豬仔議員。常言:“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 。”他怎樣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同巷人家都知道。他晚年也良心發現。也信佛懺悔,被一個和尚騙去大量錢財 。這種人。為一身的享受,肯定把靈性良心棄置不顧了,但靈性良心是壓不滅的。
也有一種人,自我膨脹,吞沒了靈性良心。有一句至今坯流行的俏皮話:“墨索裏尼永遠是正確的,尤其是他錯誤的時候。”他的自我無限膨脹,靈性良心全給壓抑了。希特勒大規模屠殺猶太人,已是滅絕天良。隻有極權獨裁的魔君,才能這般驕橫。他們失敗自殺的時候,不知他們的靈性良心會不會再現 。
曹操因懷疑而殺了故人呂伯奢一家八口,不由得感到淒愴。但他自有歪理 :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兩句名言,出自幾部正史。曹操也確是這樣待人的。他的《短歌行》末首:“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流露了他的帝皇思想。雖然他一輩子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沒自己稱帝,他顯然野心極高,要天下人都歸心於他呢 。而他又心地狹隘,隻容得一個自己,誰礙著他的道兒,就該殺。他殺了多少有才華、有識見的人啊!難怪他為了這兩句話。被人稱為奸雄。西方成語“說到魔鬼,魔鬼就到 “我國成語“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竟和魔鬼並稱了。他臨死的遺命是矛盾的。他先要把身邊那許多侍妾嫁掉,後來又要她們殉葬。他始終沒讓靈性良心克製他的私心。
3 靈與肉的妥協
所謂妥協,需要解釋。因為靈性良心既然不爭不鬥,屹立不動,靈性良心是不妥協的 。妥協的是代表肉體和靈魂的“我”。不斷鬥爭是要求徹底消滅對方。可是“徹底”是做不到的。鬥爭的雙方都做不。靈性良心不能徹底消滅,“我”的私心也不能徹底消滅 。就連隻有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微的病菌,哪 -種病菌能徹底消滅呀?人情好逸惡勞,鬥來鬥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 。而人之常情又不肯認輸。倦怠了,就對自己說。”行了,可以了”,於是停止了戰鬥而對自己放鬆了。我們往往說 :世上還是好人多氣這就是說。大凶大惡隻是少數,完美的聖人也隻是極少數的。處於中間地位的大多數,雖然不是聖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實他們隻是對自己不夠明智,不自覺地寬容了自己,都自以為已經克製了“小我”,超脫了私心,不必再為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們遠沒有達到這個域界,隻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 。自欺不是故意,隻是自知之明不足,沒看透自己 。
我偶讀傳記,讀到一位科學家,一生淡泊名。孜孜矻矻鑽研他的專業。他也稱得“躬行君子”了。他暮年聽說他的同學得了諾貝爾獎金。悵然自失。可見他求的不僅僅是學識。還有點名利思想吧 ?還有一位愛國愛人的軍官,視士兵如家人子弟,自奉菲薄而待人寬厚,他也是人人稱道的英雄了。忽一天他聽說他的同僚升任大元帥了,他悵然自失。可見他還未超脫對名位的企慕。他們稱得上是有修養的人了 。可是多少人能修養得完全起脫”我”的私心呢?多少人能看透自己呢?認識自己,豈是容易!
照鏡子可以照見自己的相貌 。如果這人的臉是歪的,天天照鏡子 。看慣了,就不覺得歪了 。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麽醜,隻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瀟灑的“帥哥”,照不見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為我們鏡子裏的“鏡中人”,總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並不是自己的真麵目 。麵貌尚且如此,何況人的品性呢 “每個人自負為怎樣的人,就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人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這就是所謂“妥協”。
孔子常常說:不恩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我還要進一步說,患不自知也。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曆,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 。但當時或是出於私心,或是出於無知,就虛榮,或驕矜等等,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後負疚抱愧,己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
我曾讀過柏格森 (henri ber;son 1859 -1941)的《時間與自由意誌 》 ( time and free will ) .讀時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書的內容和結論全都忘了,隻記得一句時常縈回心頭的話 :人在當時處境中,像站在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錯啊,人做得了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