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雲兒姐弟仨回到村中,裏正夫婦倆都不在家中。
看時候也不早了,賀雲兒就想著做午飯,等會那些幫忙的叔伯大哥們也要收工吃飯的。
照舊還是饅頭和稀飯,讓幫工的人都吃得滿足,也很感激。有些人甚至還把自己的那份饅頭藏起來一個,好帶回家給老人或者兒女吃的。都是窮鬧的,做著苦累的活,惦記著家裏的老小,就摳自己的口糧。
賀雲兒也是個窮怕的,見著了也不覺得奇怪,隻是當沒看到,免得那些大男人臉上掛不住了。畢竟這不是什麽光榮的事兒。
就村尾那一見茅草屋,要修整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就今天,他們就把草屋給修理好,再挑個吉利日子,也算是新屋入火了。
裏正和村裏的一個算命老先生嘀咕了半天,最後選定了十天後的一個好日子。
原先賀雲兒是想早早搬過去,不想過多麻煩裏正夫妻的,隻是被裏正奶奶孫氏一句話勸住了:“當初你爹娘搬新屋時,老五叔,也就是和你裏正爺爺一起選日子的算命老爺爺,他說,那天不是大好的日子,叫你爹娘再晚兩天搬。你爹娘不聽,現在……”當初要是信了老先生的話,今日……今日就不會留下小孩兒三個!
“當年算命老爺爺說什麽了?”賀雲兒急聲追問。若是她獨身一人,大可不必太過在意這些,可是她還有弟弟妹妹。是她和爹娘的命根子,可不能大意了去。
於是後來,就算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屋子,她也按著住新屋的慣例走,可得為弟弟妹妹著想不是?
村子裏的人聽說裏正還倒貼了錢請算命老先生選日子,都稱裏正人正心善,連外麵的小輩都顧上了,比人家的親爺奶做得還要好。
這話明麵上聽來,是讚賞裏正夫妻倆做好人行善事了,可暗地裏卻是笑話裏正他們花冤枉錢,幫別人家養孫子孫女。
賀雲兒聽了一耳朵,想去理論,卻又沒有真憑實據的,人看到她就走了,哪裏等她上來對峙的?
最後還是孫氏寬慰賀雲兒:“你跟那些人較真做什麽?統統都是喜歡看人家遭殃,他們好看戲的。”在人家遭殃的時候假聲假氣地安慰幾句,轉頭就跟別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孫氏活了大半輩子,一早就看清了世態炎涼,“最要緊的,還是自己問心無愧,好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讓那些人得紅眼病一輩子!”
賀雲兒被孫氏的話給逗樂了,噗嗤地笑出聲來。正要說話,卻看到前方,也就是孫氏的後麵,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坐在輪椅上,冷著一張俊臉看著自己。
賀雲兒來不及臉紅,隻見那個少年已經扭過了頭,一個身著青衣的小廝立即上前推著輪椅,咕嚕咕嚕地離開了。
孫氏聽見聲音了,也往後一瞧,“他們是誰?哪裏出現的?”
賀雲兒也是搖頭,好像那少年就是從路的拐彎處出來的吧,隻是先前沒聽見一點聲音,倒顯得有些詭異。不過她也沒多想,左右人家是大戶人家的公子,與自己沒有往來關係,何必費心?不如想想怎麽挖草藥賣錢的好。
此時的賀雲兒卻是不知,這少年郎卻是與她今生糾纏不休的人。所以說,天意難料,緣起緣滅真難明。
十天後,賀雲兒的茅草屋入火。那天,賀雲兒早早地起來了,跟著孫氏裝東西、搬家什。都是些籃子、鍋盆,並四五副碗筷。桌子、長凳都是裏正尋了親近的人幫忙搬過去的。
至於親爺奶、親伯伯一大家子,照舊是不見人影。
“哈,這賀大牛,真是讓人佩服。還真的當作不知道啊!”一個大爺悄悄地跟裏正嘮叨。
裏正沒有回答,倒是一邊稍顯年輕的伯伯接話了,“那就是一窩子心硬的。我看啊,以後有他們後悔的。”他總覺得賀雲兒姐弟仨不簡單。
“那也是以後的事,人家能顧好當下,就阿彌陀佛了。哪裏管他們的死活?”裏正最後冷哼道,“算了,不管那些人了。幫那幾個小的搬好桌凳等物就好。以後的日子,就瞧他們自己了。”
因為有裏正在,村子也隻是有四戶人家帶著東西上門道賀的。賀雲兒看在眼裏,卻是沒有記恨。人家幫她是人情,不幫也是情理之中。誰家不是過得緊繃繃的,就怕賀雲兒以後上自己家打秋風?
不管別人怎麽想的,孫氏悄悄地囑咐賀雲兒,叫她拿著一些瓜菜和一個雞蛋,送到周圍的幾戶人家裏,算是認識新鄰居,混個熟麵,往後有事也能開口。
至於那高門大宅院,孫氏也陪著賀雲兒把同樣的禮送到那門房大爺手上了。
“顧大爺,這是我村裏的一個姑娘,帶著弟弟妹妹在這邊落戶,舔著麵子讓孩子跟大爺混個眼熟。”
顧大爺頭發花白,比孫氏可大了好十幾歲,聽她這麽一說,倒是抬眼看了一眼落落大方的賀雲兒,點了點頭,也不知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回去的路上,孫氏給賀雲兒解釋:“雲兒啊,你也別怪奶奶跟外人漏了你家底細。他是個正派的人,又身靠貴人,瞧不上鄉下的銅板和人的。不用擔心。”
賀雲兒笑著說:“奶奶放心,我明白您的苦心。都是為了我們好。”如果真的是不好,也是她姐弟仨運道太差。
跨過幾條田埂,就到了賀雲兒的新家。裏麵人不是太多,卻也是熱鬧。
因為賀雲兒餘錢不多,還借了裏正不少銀子,所以入火席麵很簡單。幾籠饅頭,一鍋米粥,又借了孫氏好十個雞蛋,打了一大鍋的雞蛋野菜湯,勉強也算是把這新居入火的席麵給糊弄過去了,不算太難看。
開飯前,裏正當著幾個叔伯的麵,把這茅草屋的房契、地契都給了賀雲兒,“這是屋子的兩契,都記在賀敏名下,暫讓你保管著。以後這裏,誰都不搶走你們的屋子。”
賀雲兒收下了兩契,帶著弟弟妹妹跪下磕了一個頭,道:
“感謝裏正爺爺、奶奶,還有三爺爺、五伯伯,六叔,還有七叔的幫忙。你們的大恩大德,我賀雲兒,還有弟弟妹妹賀敏、賀玲兒,銘記在心,今生今世都不敢忘。以後我姐弟仨定會報答爺爺叔伯!”
裏正他們心裏也是酸澀,趕緊叫她們起來。
賀雲兒抹了一把淚水,起身倒了一碗茶水敬他們,又是一番感恩戴德。
小小的賀敏和賀玲兒跟著學了一遍感謝叔伯:“謝謝爺爺奶奶,謝謝伯伯、叔叔幫我們,我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即便話說得吭吭哧哧的,也是把幾個長輩的眼淚都賺了一把,末了,兩個小的還把自己碗裏的茶水也喝了。
孫氏是最先忍不住的,一把摟住了小的兩個,忍著哭意,笑道:“好孩子!就是機靈。往後長大了,可得記著叔伯的好,還要記著姐姐的好!知道了嗎?”沒有賀雲兒這個才十四歲的大姐,他們能否長大都懸呢。
賀敏與賀玲兒雙雙點頭,他們年歲雖小,可也是知道好歹的。在座的叔伯和裏正爺爺奶奶,都是幫助了他們的人,怎麽能忘記他們呢?再說姐姐,那是他們最親的人,去到哪裏都不能丟下姐姐的。
來慶賀賀雲兒新居入火的叔伯幾個都是獨自來,並沒有帶家中親眷,人多了吃的也多,會給賀雲兒增加負擔。吃完了臨近中午的那一頓,和裏正聊了一會,就各自散去回家。
裏正和孫氏還留下,又幫著賀雲兒整理一下屋子,才跟著裏正出門,打算回去。
“要是你遇到什麽事啊,就大聲喊幾聲,這裏人少,可到底是鄰裏一場,誰都不會裝著不見的。”孫氏拉著賀雲兒說道:“好了,不用你送我們了。明天叫你裏正爺爺送兩條狗來,看屋子!”
可不料他們走出門口,就看到顧大爺提著一個籃子正站在那裏。
“顧大爺?”孫氏快走幾步,又回頭叫賀雲兒:“雲兒快來!顧大爺來了。”
顧大爺麵容無多大起伏,隻是將手中的籃子遞給賀雲兒:“此為回禮,也是賀禮。希望你家往後紅紅火火。”
說完,顧大爺跟裏正抱拳之後,便轉身回去。
賀雲兒拿著籃子,進退為難。
還是孫氏說:“聽他的,就當是回禮。日後多一個人家來往,也是不錯。”
賀雲兒見裏正也是一副讚同的樣子,也不再扭捏,目送裏正他們走遠了,才挎著籃子帶著弟妹進了屋,然後在弟妹的驚訝聲裏,掏出了籃子裏的糕點,一點碎銀,還有幾尺布,一袋米。
這在村子裏,可真是厚禮了!賀雲兒不想收,可奈何囊中羞澀,弟妹嗷嗷待哺,氣短得很,終究還是手下,隻是將此恩情記在心中,以圖他日報答。此時的賀雲兒,是絲毫沒把顧大爺和今日所見的那個公子聯係起來。
且現下,她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興奮和向往,高高興興地帶著弟弟妹妹開始收拾廂房。
這茅草屋,以中間的堂屋為中軸線,兩旁分別就是東西兩個廂房了。若是以後建房子,隻要貼著廂房擴建即可。
這時,龍鳳胎不過是六歲,還不用分開睡,就一同在東廂房。
兩個簡陋的衣櫃,一張桌子,一張木凳,兩張木床,把不大的東廂房塞得滿滿的。
兩張木床,一大一小。小的就是賀敏小小男子漢睡的,大的就屬於賀雲兒與賀玲兒姐倆。這樣,姐弟仨就能相守一年,不用害怕。隻要明年抱養的小狗長大了,賀雲兒就能安心地讓賀敏一個人睡西廂房。
‘爹娘,我和弟弟妹妹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了。’賀雲兒在心裏默念。一個不會被人搶走的家。
卻說顧園裏,少年坐在輪椅上,聽著小廝稟告看門的顧大爺給賀雲兒送新居賀禮的事。
“公子,您說著顧老頭,為何對那幾個伶仃孤苦的小人兒送禮了?”
公子不多言,很久之後才淡淡地吐出兩個字:“多事。”
就是這兩個字,把小廝嚇得腿軟。
“我餓了。去廚房找些糕點來。”
“是,公子!”小廝飛快離開,隻留下公子在院子裏沉思。
“這世間,竟還有這般的女子?固守貧困,隻為弟妹?”他想去會會那個長於鄉村的姑娘。
看時候也不早了,賀雲兒就想著做午飯,等會那些幫忙的叔伯大哥們也要收工吃飯的。
照舊還是饅頭和稀飯,讓幫工的人都吃得滿足,也很感激。有些人甚至還把自己的那份饅頭藏起來一個,好帶回家給老人或者兒女吃的。都是窮鬧的,做著苦累的活,惦記著家裏的老小,就摳自己的口糧。
賀雲兒也是個窮怕的,見著了也不覺得奇怪,隻是當沒看到,免得那些大男人臉上掛不住了。畢竟這不是什麽光榮的事兒。
就村尾那一見茅草屋,要修整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就今天,他們就把草屋給修理好,再挑個吉利日子,也算是新屋入火了。
裏正和村裏的一個算命老先生嘀咕了半天,最後選定了十天後的一個好日子。
原先賀雲兒是想早早搬過去,不想過多麻煩裏正夫妻的,隻是被裏正奶奶孫氏一句話勸住了:“當初你爹娘搬新屋時,老五叔,也就是和你裏正爺爺一起選日子的算命老爺爺,他說,那天不是大好的日子,叫你爹娘再晚兩天搬。你爹娘不聽,現在……”當初要是信了老先生的話,今日……今日就不會留下小孩兒三個!
“當年算命老爺爺說什麽了?”賀雲兒急聲追問。若是她獨身一人,大可不必太過在意這些,可是她還有弟弟妹妹。是她和爹娘的命根子,可不能大意了去。
於是後來,就算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屋子,她也按著住新屋的慣例走,可得為弟弟妹妹著想不是?
村子裏的人聽說裏正還倒貼了錢請算命老先生選日子,都稱裏正人正心善,連外麵的小輩都顧上了,比人家的親爺奶做得還要好。
這話明麵上聽來,是讚賞裏正夫妻倆做好人行善事了,可暗地裏卻是笑話裏正他們花冤枉錢,幫別人家養孫子孫女。
賀雲兒聽了一耳朵,想去理論,卻又沒有真憑實據的,人看到她就走了,哪裏等她上來對峙的?
最後還是孫氏寬慰賀雲兒:“你跟那些人較真做什麽?統統都是喜歡看人家遭殃,他們好看戲的。”在人家遭殃的時候假聲假氣地安慰幾句,轉頭就跟別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孫氏活了大半輩子,一早就看清了世態炎涼,“最要緊的,還是自己問心無愧,好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讓那些人得紅眼病一輩子!”
賀雲兒被孫氏的話給逗樂了,噗嗤地笑出聲來。正要說話,卻看到前方,也就是孫氏的後麵,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正坐在輪椅上,冷著一張俊臉看著自己。
賀雲兒來不及臉紅,隻見那個少年已經扭過了頭,一個身著青衣的小廝立即上前推著輪椅,咕嚕咕嚕地離開了。
孫氏聽見聲音了,也往後一瞧,“他們是誰?哪裏出現的?”
賀雲兒也是搖頭,好像那少年就是從路的拐彎處出來的吧,隻是先前沒聽見一點聲音,倒顯得有些詭異。不過她也沒多想,左右人家是大戶人家的公子,與自己沒有往來關係,何必費心?不如想想怎麽挖草藥賣錢的好。
此時的賀雲兒卻是不知,這少年郎卻是與她今生糾纏不休的人。所以說,天意難料,緣起緣滅真難明。
十天後,賀雲兒的茅草屋入火。那天,賀雲兒早早地起來了,跟著孫氏裝東西、搬家什。都是些籃子、鍋盆,並四五副碗筷。桌子、長凳都是裏正尋了親近的人幫忙搬過去的。
至於親爺奶、親伯伯一大家子,照舊是不見人影。
“哈,這賀大牛,真是讓人佩服。還真的當作不知道啊!”一個大爺悄悄地跟裏正嘮叨。
裏正沒有回答,倒是一邊稍顯年輕的伯伯接話了,“那就是一窩子心硬的。我看啊,以後有他們後悔的。”他總覺得賀雲兒姐弟仨不簡單。
“那也是以後的事,人家能顧好當下,就阿彌陀佛了。哪裏管他們的死活?”裏正最後冷哼道,“算了,不管那些人了。幫那幾個小的搬好桌凳等物就好。以後的日子,就瞧他們自己了。”
因為有裏正在,村子也隻是有四戶人家帶著東西上門道賀的。賀雲兒看在眼裏,卻是沒有記恨。人家幫她是人情,不幫也是情理之中。誰家不是過得緊繃繃的,就怕賀雲兒以後上自己家打秋風?
不管別人怎麽想的,孫氏悄悄地囑咐賀雲兒,叫她拿著一些瓜菜和一個雞蛋,送到周圍的幾戶人家裏,算是認識新鄰居,混個熟麵,往後有事也能開口。
至於那高門大宅院,孫氏也陪著賀雲兒把同樣的禮送到那門房大爺手上了。
“顧大爺,這是我村裏的一個姑娘,帶著弟弟妹妹在這邊落戶,舔著麵子讓孩子跟大爺混個眼熟。”
顧大爺頭發花白,比孫氏可大了好十幾歲,聽她這麽一說,倒是抬眼看了一眼落落大方的賀雲兒,點了點頭,也不知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回去的路上,孫氏給賀雲兒解釋:“雲兒啊,你也別怪奶奶跟外人漏了你家底細。他是個正派的人,又身靠貴人,瞧不上鄉下的銅板和人的。不用擔心。”
賀雲兒笑著說:“奶奶放心,我明白您的苦心。都是為了我們好。”如果真的是不好,也是她姐弟仨運道太差。
跨過幾條田埂,就到了賀雲兒的新家。裏麵人不是太多,卻也是熱鬧。
因為賀雲兒餘錢不多,還借了裏正不少銀子,所以入火席麵很簡單。幾籠饅頭,一鍋米粥,又借了孫氏好十個雞蛋,打了一大鍋的雞蛋野菜湯,勉強也算是把這新居入火的席麵給糊弄過去了,不算太難看。
開飯前,裏正當著幾個叔伯的麵,把這茅草屋的房契、地契都給了賀雲兒,“這是屋子的兩契,都記在賀敏名下,暫讓你保管著。以後這裏,誰都不搶走你們的屋子。”
賀雲兒收下了兩契,帶著弟弟妹妹跪下磕了一個頭,道:
“感謝裏正爺爺、奶奶,還有三爺爺、五伯伯,六叔,還有七叔的幫忙。你們的大恩大德,我賀雲兒,還有弟弟妹妹賀敏、賀玲兒,銘記在心,今生今世都不敢忘。以後我姐弟仨定會報答爺爺叔伯!”
裏正他們心裏也是酸澀,趕緊叫她們起來。
賀雲兒抹了一把淚水,起身倒了一碗茶水敬他們,又是一番感恩戴德。
小小的賀敏和賀玲兒跟著學了一遍感謝叔伯:“謝謝爺爺奶奶,謝謝伯伯、叔叔幫我們,我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即便話說得吭吭哧哧的,也是把幾個長輩的眼淚都賺了一把,末了,兩個小的還把自己碗裏的茶水也喝了。
孫氏是最先忍不住的,一把摟住了小的兩個,忍著哭意,笑道:“好孩子!就是機靈。往後長大了,可得記著叔伯的好,還要記著姐姐的好!知道了嗎?”沒有賀雲兒這個才十四歲的大姐,他們能否長大都懸呢。
賀敏與賀玲兒雙雙點頭,他們年歲雖小,可也是知道好歹的。在座的叔伯和裏正爺爺奶奶,都是幫助了他們的人,怎麽能忘記他們呢?再說姐姐,那是他們最親的人,去到哪裏都不能丟下姐姐的。
來慶賀賀雲兒新居入火的叔伯幾個都是獨自來,並沒有帶家中親眷,人多了吃的也多,會給賀雲兒增加負擔。吃完了臨近中午的那一頓,和裏正聊了一會,就各自散去回家。
裏正和孫氏還留下,又幫著賀雲兒整理一下屋子,才跟著裏正出門,打算回去。
“要是你遇到什麽事啊,就大聲喊幾聲,這裏人少,可到底是鄰裏一場,誰都不會裝著不見的。”孫氏拉著賀雲兒說道:“好了,不用你送我們了。明天叫你裏正爺爺送兩條狗來,看屋子!”
可不料他們走出門口,就看到顧大爺提著一個籃子正站在那裏。
“顧大爺?”孫氏快走幾步,又回頭叫賀雲兒:“雲兒快來!顧大爺來了。”
顧大爺麵容無多大起伏,隻是將手中的籃子遞給賀雲兒:“此為回禮,也是賀禮。希望你家往後紅紅火火。”
說完,顧大爺跟裏正抱拳之後,便轉身回去。
賀雲兒拿著籃子,進退為難。
還是孫氏說:“聽他的,就當是回禮。日後多一個人家來往,也是不錯。”
賀雲兒見裏正也是一副讚同的樣子,也不再扭捏,目送裏正他們走遠了,才挎著籃子帶著弟妹進了屋,然後在弟妹的驚訝聲裏,掏出了籃子裏的糕點,一點碎銀,還有幾尺布,一袋米。
這在村子裏,可真是厚禮了!賀雲兒不想收,可奈何囊中羞澀,弟妹嗷嗷待哺,氣短得很,終究還是手下,隻是將此恩情記在心中,以圖他日報答。此時的賀雲兒,是絲毫沒把顧大爺和今日所見的那個公子聯係起來。
且現下,她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興奮和向往,高高興興地帶著弟弟妹妹開始收拾廂房。
這茅草屋,以中間的堂屋為中軸線,兩旁分別就是東西兩個廂房了。若是以後建房子,隻要貼著廂房擴建即可。
這時,龍鳳胎不過是六歲,還不用分開睡,就一同在東廂房。
兩個簡陋的衣櫃,一張桌子,一張木凳,兩張木床,把不大的東廂房塞得滿滿的。
兩張木床,一大一小。小的就是賀敏小小男子漢睡的,大的就屬於賀雲兒與賀玲兒姐倆。這樣,姐弟仨就能相守一年,不用害怕。隻要明年抱養的小狗長大了,賀雲兒就能安心地讓賀敏一個人睡西廂房。
‘爹娘,我和弟弟妹妹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了。’賀雲兒在心裏默念。一個不會被人搶走的家。
卻說顧園裏,少年坐在輪椅上,聽著小廝稟告看門的顧大爺給賀雲兒送新居賀禮的事。
“公子,您說著顧老頭,為何對那幾個伶仃孤苦的小人兒送禮了?”
公子不多言,很久之後才淡淡地吐出兩個字:“多事。”
就是這兩個字,把小廝嚇得腿軟。
“我餓了。去廚房找些糕點來。”
“是,公子!”小廝飛快離開,隻留下公子在院子裏沉思。
“這世間,竟還有這般的女子?固守貧困,隻為弟妹?”他想去會會那個長於鄉村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