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時我想,一個人沉迷於心事重重的遊蕩之中還真不錯。人在特殊的時刻裏,會覺得除此而外已經沒有了別的過法。這大概是一種根性,它或許就是從我童年的朋友——拐子四哥那兒來的。一種不停地在土地上奔走的欲望驅使了我。就這樣,我從小走到大,一路看到了嶄新的和陳舊的城市,看到了寬寬窄窄的河流,看到了褐色的、紅色的、黃色的和黑色的泥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一派斑駁令我有說不出的愉悅。“又要出去嗎?”梅子好像把這句話掛到了嘴邊。我點著頭,一邊熟練利落地整理背囊。我的行裝很簡單。我的大背囊和旅行用具都是在地質學院和03所那時候用過的,也是我專業行頭的一部分。它們已經用得十分陳舊。
那次出發一開始就讓我心情激動,步履也有些莫名的慌促。前方有什麽在等待我嗎?這在事後想起來還覺得有點兒奇怪——當時恨不能一步就跨到目的地。到了那兒之後,把要做的事情趕緊做完,又萌生了另一個念頭:到海濱園藝場去一趟——這會兒好像覺得如果不去那兒,就有什麽東西讓我放心不下似的。
我就那樣匆匆趕去了,住在了園藝場的招待所裏。
那是個非常誘人的環境。當時正值深秋,滿園的果子都熟了,秋風在園子裏吹拂,到處都是撲鼻的香氣。我住的招待所正好離果園子弟小學不遠。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中,我注意到了一位女教師:她看上去與當地人是完全不同的,大約有二十三四歲,或許再大一點兒;不過她的確很年輕,舉止間卻透著一股特別的成熟和爽利。她的臉龐有些紅,好像總是掛著一層極其細密的汗珠。我一眼就看出她是這個園藝場裏一個奇怪的存在,但是與這個時代裏那些美麗而時髦的青年毫不相幹。她看上去端莊、矜持,還有一種特別的溫柔與隨和。她跟園子裏的陌生人和熟人一樣地點頭微笑,親親熱熱地打著招呼。孩子們圍著她,她撫摸著他們的小手、頭發,一臉的恬靜。我覺得她在這兒過得不錯,正享受著一份從容自信的生活——而這在今天一般而言是極其難得的。我憑直覺就可以明白她不是當地人,而且也不是來自附近的城市。我想她可能是一個剛剛分配來不久的大學生——可又很快否定了這個判斷,因為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不會像她這樣安靜和沉著,也不會像她這樣熱情和練達。
早上我到園子裏散步,正好碰上她在一口石砌水井旁洗衣服。她起身提水,倒水,全然沒有看到我走過來。那一天她穿著藍色的條絨長褲,紅色的上衣;她的兩條腿顯得很長,腰那麽柔軟。她一下一下緩緩地搓洗衣服,像在幹著一件最有趣的事。我繼續往前走去,踩著滿地落葉。果樹下麵,潔白的沙子上生長著茂盛的千層*。我從那兒走過,看著落葉嘩嘩地在地上滾動。
秋天正在深入,接著又該是冬天——我在這片田野、這個果園裏尋找什麽?難道在我來說這是一次次沒有終點的遊蕩嗎?我深深期待的又到底是什麽?!
我在千層*旁邊久久地尋思。
2
我後來時不時地想起她,雖然對她還一無所知。她很美麗,那雙漆黑的眼睛當時隻是輕輕地瞥過來一次——她還不認識我。日後我才知道她叫肖瀟,是從很遠的一座城市裏主動要求來這兒工作的。她的父母至今還在那個城市裏生活,那裏還有她的哥哥、弟弟。她的做法令人費解,獨自一人生活在這裏,當地沒有一個親屬,這至少在一開始會招人議論和猜測。可是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好詫異的。我不知為什麽覺得她正好屬於這個果園,屬於大海邊的叢林。在這個深秋裏,她在濃綠茂盛的樹木間活動,構成了多麽和諧的一幅圖畫。
我們後來交談起來,彼此竟沒有像剛剛相識的人那樣隔膜。那時隻是隨便地扯起來。她好像一點兒都沒有把我當成一個陌生人。她對所有的人,比如那些兩手老繭的園藝工人,還有到場裏來出差的各色各樣的人等,都一視同仁。她可以無拘無束地與任何人談話。不過當她得知我的出生地就在這兒,特別是我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曾數次來大山和平原勘察時,當即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甚至讓我看了小小的辦公室。這個簡樸的地方擁有一架破舊的風琴,她為我一邊彈琴一邊唱歌。老實講,她的歌喉並不怎麽好,卻極其質樸,流露出少見的率性。我站在一旁,長時間地佇立。那時候窗外風和鳥的啼鳴、樹葉的沙沙響聲都混合在了一起。她的歌聲好像是為大自然做出的和弦。我注意到她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詩集。令我驚訝的是,那正好是一本我喜歡的書。我拾起來翻著,飛快地翻著書頁。她笑了:“你找什麽?是不是找這個?”說著把書拿到手裏,輕輕地翻了兩下。一片綠色的樹葉掉出來。我把樹葉接到手裏,一種淡淡的清氣立刻飄進肺腑。我發現就在夾放樹葉的那一頁上,有我要找的那一首。肖瀟點頭:“我剛來這個果園時隨身攜帶東西很少,可這本書還是帶來了。是老師送給我的。他是個大胡子,一個倔強的好人。”
那一天我們一起到園子裏散步。我們沿著一排很大的李子樹、迎著晚霞向西走去,一直走到了蘆青河邊。傍晚的河水十分安詳。我們甚至看到了河邊葦叢旁一尾一尾小魚。它們遊著,不慌不忙,也是那麽從容。在這暮色的河流裏,在這不停地奔向大海的一條古老的河流裏,我看到水藻也在默默地浮動,等待著黑夜的來臨。
西麵的雲彩燒得暗紅。雲彩上方已經出現了一兩顆星星。太陽就要沉沒了,水汽沿著葦棵、荻草和蒲叢彌漫起來;河對岸有水鳥撲撲拍動翅膀的聲音;遠處,好像有什麽小動物跳進水裏,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們沿著河堤向南走下去。
肖瀟說:“我今天過得很愉快。很久沒有這麽愉快了。這個晚上我才明白,原來我也很想念城裏啊。”
“每個人都是這樣。在一種環境裏過久了,就需要另一種環境。”
肖瀟把手抄到做工非常講究的上衣裏,站下了。她看著前邊,一會兒又往前走去……月亮出得很早,我們踏著皎潔的月光,直走了很久才返回場部。
夜晚,她一個人又彈起了那架破舊的風琴。她的歌聲洋溢著歡樂。我被這聲音召喚出來,走出屋子傾聽了一會兒,直到風琴的聲音消失、夜露打濕了我的衣衫。
這次果園之行留給了我什麽暫時還不明白。我隻是知道,有一個人更早地告別了什麽,又開始了什麽。她竟然比我更早地出城而去,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園林。我覺得她眼下的日子令人羨慕。
3
園子裏清新的空氣和孩子們響亮的笑聲,都是我極其需要的。我長途跋涉的疲憊好像一瞬間就被滌蕩了。我覺得肖瀟是一個聰慧的姑娘。那時我想了很多,也想過她離開那個城市的原因。那裏或許有什麽深深地刺痛了她,也許什麽都沒有發生。一個年輕姑娘的獨自出走很容易讓人想得很多,比如說遭遇背叛之類。可我很快就否定了這種想法。人們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陷進一個俗淺的故事裏去,會用那樣的思路想問題……實際上關於她的一切都那麽平常。她在那個城市裏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父親母親十分疼愛她。她不在親人身邊,他們牽掛她,思念她。兩個老人在她決定離開的那個關鍵時刻,並沒有強烈地挽留她。他們信任自己的孩子。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有理由決定自己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出門尋找嶄新的生活。他們隻是給了她一些適當的提醒。當然肖瀟也費了很多周折——從那個城市到這個果園有一段艱難的曆程。她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這片果園的,然後就萌動了一個想法。她也知道天底下不會有一片絕對安逸的綠色,那裏也不會僅僅給人以安慰,甚至會有比蒙昧和寂寞更可怕的東西。那裏絕不僅僅隻是一份寧靜和浪漫。可是那裏畢竟有她最需要的東西,有她在那個時期最想要的選擇,這就夠了。
我曾問:“你離開那座城市很久了,你經常回去看看嗎?”
“當然想那樣。不過如果這裏忙起來,也就顧不得了。”
我講了一些城裏的事情,她聽著,好像沒有多少感慨。
“你不想家裏人嗎?”
“想,怎麽會不想。”
她又說思念就像金錢一樣,積攢得越多,花起來越痛快。當她好久好久沒有見到他們的時候,那會兒真想一頭撲進他們懷裏——對一座城市也是這樣。她急匆匆地踏上旅途,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向她的出生地,在那裏,熱乎乎的一切都在等待她;隨著越來越接近,一種熟悉的氣味會撲麵而來。她撲在母親懷裏、伏在父親肩頭,就像偎在了這座城市的懷抱裏。她的兄弟環繞著她,大家的臉龐緊貼在一起。那是一個多麽動人的歡聚場景,我完全想得出來。
她在園子裏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唱歌識字。她像他們的大姐姐,又像他們的母親。有時候她要抱住他們,比如說他們從樹上滑下來的時候,她就要把他們接住。有時候,她還要親吻他們的腦殼,比如當她覺得他們發燒的時候,就用嘴唇試試他們額頭的溫度。也許就因為這樣生活久了,才使她越來越像一位母親。
她給我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講夏天裏到海裏洗澡,漁民們怎樣逮到一些活鮮的魚,讓她一起去拉網綆,等等。她還告訴我冬天的茫茫大雪怎樣覆蓋了整片果園和海灘;告訴我怎樣到結冰的河麵上用一種奇怪的工具逮魚。果園裏的老工人一到了冬天就打扮起來,戴上皮帽,打上裹腿,到河裏海裏去了。他們總是吆喝她一塊兒去,讓她做幫手。她一點兒不怕冷。有一次,她的手被釣鉤的絲線勒破了,她還是一聲不吭。捕魚的人沒有發現鉤絲沾上了她的血。她回憶起這一切的時候是那麽愉快。冬天裏,雪野上奔跑了各種野物,它們小小的蹄印繪成了美麗的圖案。她現在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根據蹄印辨認出各種動物來:“這是野兔,這是獾,這是狐狸,這是一種長腿鳥,你看,這是野雞……”
她認識海灘上數不清的花草,各種樹木的名字都叫得上來。我覺得她真了不起。一般的城裏人隻認識李子樹、梨樹和幾種蘋果樹。她領我去看了一棵櫻桃。這棵櫻桃大極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大的一棵櫻桃樹。當時櫻桃早已經收獲過了,隻剩下了朱紅色的像刷了一層亮漆似的樹幹、它的漂亮的葉子。她告訴我,這棵櫻桃樹一次可以收獲兩馬車果子。我有點兒不信,可是她堅持說這是真的。
我想到了春天,櫻桃開花的時候,那真是漂亮極了,櫻桃花蒂梗特別長,櫻桃花瓣特別白。
“你知道這兒的李子樹有多麽大嗎?”她問著,後來把我領到了果園的西南角上。
4
那裏有一口磚井,就在井的旁邊,我看到了一棵真正的樹王。這棵李子樹的主幹大約要三四個人才摟抱得過來。粗粗的樹幹長到一人來高,又分成幾個巨椏向下四下伸延。每一個巨椏又長出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枝杈。奇怪的是它的枝椏差不多都長在了一個水平麵上,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搖籃床。我們都攀到了樹上,每人坐在一個搖籃床上,在風中隨李子樹晃動。我一看到這棵李子樹,心中就怦然一動。我想起了童年的那棵樹:它們之間何其相像啊!當年的大李子樹下也有一口磚井。仿佛一切都在,隻是沒有外祖母了……“到了春天,這棵李子樹結出一團團銀色小花。那時它就是個花王,數不清的蜂蝶都圍著它旋轉,嗡嗡叫。銀花和蜂蝶像一片白霧……這棵李子樹不知活了多少年,它就是園子裏的尊長。”
後來我們又看了幾棵高大的梨樹和品種奇特的杏子樹、桃樹。每棵樹在她看來都有自己的性格,它們結出的果子是什麽樣子,什麽氣味兒,都被她描述得活靈活現,我仿佛親口品嚐過這些果子似的,已經滿口甘甜……我記憶中的那片園子還要往南,正處於園藝場的南端,至少有上百年的曆史了。它幾經變遷,曆盡坎坷,有時衰敗有時繁榮;它的規模比原來或許已經小了很多——果園的四周在幾十年前還是很茂密的叢林,到處都是柳樹、橡樹和高大的楊樹,裏麵有數不清的野獸,有真正的獵人,還有靠采藥為生的一生出沒叢林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是一部傳奇。僅僅是十幾年的時間,這一切都消失了。我們毀滅一種東西是多麽容易……而今的小果園已經並入了國營園藝場,有了農學院和林學院的畢業生,有了我們自己的園藝師,但願他們會更好地照料它。
“你想聽聽這裏的故事嗎?”肖瀟問我。
她接上講了很多果園裏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我聽來都平淡得很,夠不上新鮮。但肖瀟自己早已溶解於她的故事裏去了。她說正因為這一切每天都在發生著,所以才改變了她在這兒的日子。她對這些一點兒也不覺得厭煩。她覺得這裏最令人羨慕的倒是這一片綠色,是這裏的安寧。可接下去肖瀟卻告訴我,這裏也有壞人出沒,有一些完全可以稱之為強盜的人物,他們在林子裏攔路、掠奪財物。這使我深深地吃了一驚。一個很好的園林故事即刻變得興味索然。我感到了恐懼。
肖瀟笑了:“哪裏都一樣。你這樣的人還會害怕嗎?”
主要是掃興。我覺得我們的故事裏不該有這樣的一筆。
她說:“一片林子裏必然會有各種野獸……”
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的眉梢上跳動著極其令人神往的東西。她比我想象的還要成熟。我相信她在那座城市或這片園林裏,在她僅僅生活過二十幾個年頭兒的這個世界上,已經獲得了至為寶貴的什麽,她遠不是那麽稚嫩的人。她的目光極其犀利。她的胸間潛有一種過人的心智。她如果想要攫取什麽,我想大概也會成功。她在當代生活裏不會是一個弱者。由此我更加堅信,她離開那個城市並不是一次退卻,而是一次積極的尋找。
我在快要離開的一段日子裏與她接觸多了一些。我們不由自主地扯起了什麽生活的意義啦、價值啦,都是一些很大路的話題。可是這些話題並沒有因為被人嚼爛了就變得索然無味。但是我閉口沒提那棵大李子樹旁的故事,沒有說到樹下的那座茅屋,茅屋裏不幸的一家,特別是有一個蒙冤的父親……這些話題實在太沉重了。
當我發現自己在這個果園裏已經住得足夠長了時,不禁有些驚訝。走的那天我因為動身太早,生怕打擾她的休息,猶豫了一下,還是沒能找她告別——看上去她隻是我在旅途上所結識的無數人中的一個。不過她會讓我記住的,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遺忘。
我重新踏上了旅途。後來我竟有幾次機會路過肖瀟以前居住的城市,不過沒有停留。在我看來這座旅途上匆匆而過的城市也多少有了幾分親近感。這座城市喧鬧如故,一切照舊,可是它最好的一個女兒卻離它而去了。
有時我想起肖瀟一個人待在那樣一片果園裏,又覺得她有些孤單,這種孤單似乎不應該讓一個女孩子承受。回憶跟她相處的那段時間,我們竟然沒有多少陌生感。互相談了那麽多,就像一對相熟很久的朋友。可是直到分手,她大概連我的名字都沒有記住。而我卻很難忘記她的名字。那一次我究竟怎麽住進了那個果園,並且一口氣滯留了那麽多天,連自己也想不明白。
後來又有機會路經果園,因為行程緊迫沒有在那兒停留,也沒有跟她打一聲招呼。像往常一樣,我隻是一個人,從那片平原上穿行而過。
有時我想,一個人沉迷於心事重重的遊蕩之中還真不錯。人在特殊的時刻裏,會覺得除此而外已經沒有了別的過法。這大概是一種根性,它或許就是從我童年的朋友——拐子四哥那兒來的。一種不停地在土地上奔走的欲望驅使了我。就這樣,我從小走到大,一路看到了嶄新的和陳舊的城市,看到了寬寬窄窄的河流,看到了褐色的、紅色的、黃色的和黑色的泥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一派斑駁令我有說不出的愉悅。“又要出去嗎?”梅子好像把這句話掛到了嘴邊。我點著頭,一邊熟練利落地整理背囊。我的行裝很簡單。我的大背囊和旅行用具都是在地質學院和03所那時候用過的,也是我專業行頭的一部分。它們已經用得十分陳舊。
那次出發一開始就讓我心情激動,步履也有些莫名的慌促。前方有什麽在等待我嗎?這在事後想起來還覺得有點兒奇怪——當時恨不能一步就跨到目的地。到了那兒之後,把要做的事情趕緊做完,又萌生了另一個念頭:到海濱園藝場去一趟——這會兒好像覺得如果不去那兒,就有什麽東西讓我放心不下似的。
我就那樣匆匆趕去了,住在了園藝場的招待所裏。
那是個非常誘人的環境。當時正值深秋,滿園的果子都熟了,秋風在園子裏吹拂,到處都是撲鼻的香氣。我住的招待所正好離果園子弟小學不遠。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中,我注意到了一位女教師:她看上去與當地人是完全不同的,大約有二十三四歲,或許再大一點兒;不過她的確很年輕,舉止間卻透著一股特別的成熟和爽利。她的臉龐有些紅,好像總是掛著一層極其細密的汗珠。我一眼就看出她是這個園藝場裏一個奇怪的存在,但是與這個時代裏那些美麗而時髦的青年毫不相幹。她看上去端莊、矜持,還有一種特別的溫柔與隨和。她跟園子裏的陌生人和熟人一樣地點頭微笑,親親熱熱地打著招呼。孩子們圍著她,她撫摸著他們的小手、頭發,一臉的恬靜。我覺得她在這兒過得不錯,正享受著一份從容自信的生活——而這在今天一般而言是極其難得的。我憑直覺就可以明白她不是當地人,而且也不是來自附近的城市。我想她可能是一個剛剛分配來不久的大學生——可又很快否定了這個判斷,因為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不會像她這樣安靜和沉著,也不會像她這樣熱情和練達。
早上我到園子裏散步,正好碰上她在一口石砌水井旁洗衣服。她起身提水,倒水,全然沒有看到我走過來。那一天她穿著藍色的條絨長褲,紅色的上衣;她的兩條腿顯得很長,腰那麽柔軟。她一下一下緩緩地搓洗衣服,像在幹著一件最有趣的事。我繼續往前走去,踩著滿地落葉。果樹下麵,潔白的沙子上生長著茂盛的千層*。我從那兒走過,看著落葉嘩嘩地在地上滾動。
秋天正在深入,接著又該是冬天——我在這片田野、這個果園裏尋找什麽?難道在我來說這是一次次沒有終點的遊蕩嗎?我深深期待的又到底是什麽?!
我在千層*旁邊久久地尋思。
2
我後來時不時地想起她,雖然對她還一無所知。她很美麗,那雙漆黑的眼睛當時隻是輕輕地瞥過來一次——她還不認識我。日後我才知道她叫肖瀟,是從很遠的一座城市裏主動要求來這兒工作的。她的父母至今還在那個城市裏生活,那裏還有她的哥哥、弟弟。她的做法令人費解,獨自一人生活在這裏,當地沒有一個親屬,這至少在一開始會招人議論和猜測。可是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好詫異的。我不知為什麽覺得她正好屬於這個果園,屬於大海邊的叢林。在這個深秋裏,她在濃綠茂盛的樹木間活動,構成了多麽和諧的一幅圖畫。
我們後來交談起來,彼此竟沒有像剛剛相識的人那樣隔膜。那時隻是隨便地扯起來。她好像一點兒都沒有把我當成一個陌生人。她對所有的人,比如那些兩手老繭的園藝工人,還有到場裏來出差的各色各樣的人等,都一視同仁。她可以無拘無束地與任何人談話。不過當她得知我的出生地就在這兒,特別是我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曾數次來大山和平原勘察時,當即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甚至讓我看了小小的辦公室。這個簡樸的地方擁有一架破舊的風琴,她為我一邊彈琴一邊唱歌。老實講,她的歌喉並不怎麽好,卻極其質樸,流露出少見的率性。我站在一旁,長時間地佇立。那時候窗外風和鳥的啼鳴、樹葉的沙沙響聲都混合在了一起。她的歌聲好像是為大自然做出的和弦。我注意到她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詩集。令我驚訝的是,那正好是一本我喜歡的書。我拾起來翻著,飛快地翻著書頁。她笑了:“你找什麽?是不是找這個?”說著把書拿到手裏,輕輕地翻了兩下。一片綠色的樹葉掉出來。我把樹葉接到手裏,一種淡淡的清氣立刻飄進肺腑。我發現就在夾放樹葉的那一頁上,有我要找的那一首。肖瀟點頭:“我剛來這個果園時隨身攜帶東西很少,可這本書還是帶來了。是老師送給我的。他是個大胡子,一個倔強的好人。”
那一天我們一起到園子裏散步。我們沿著一排很大的李子樹、迎著晚霞向西走去,一直走到了蘆青河邊。傍晚的河水十分安詳。我們甚至看到了河邊葦叢旁一尾一尾小魚。它們遊著,不慌不忙,也是那麽從容。在這暮色的河流裏,在這不停地奔向大海的一條古老的河流裏,我看到水藻也在默默地浮動,等待著黑夜的來臨。
西麵的雲彩燒得暗紅。雲彩上方已經出現了一兩顆星星。太陽就要沉沒了,水汽沿著葦棵、荻草和蒲叢彌漫起來;河對岸有水鳥撲撲拍動翅膀的聲音;遠處,好像有什麽小動物跳進水裏,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們沿著河堤向南走下去。
肖瀟說:“我今天過得很愉快。很久沒有這麽愉快了。這個晚上我才明白,原來我也很想念城裏啊。”
“每個人都是這樣。在一種環境裏過久了,就需要另一種環境。”
肖瀟把手抄到做工非常講究的上衣裏,站下了。她看著前邊,一會兒又往前走去……月亮出得很早,我們踏著皎潔的月光,直走了很久才返回場部。
夜晚,她一個人又彈起了那架破舊的風琴。她的歌聲洋溢著歡樂。我被這聲音召喚出來,走出屋子傾聽了一會兒,直到風琴的聲音消失、夜露打濕了我的衣衫。
這次果園之行留給了我什麽暫時還不明白。我隻是知道,有一個人更早地告別了什麽,又開始了什麽。她竟然比我更早地出城而去,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園林。我覺得她眼下的日子令人羨慕。
3
園子裏清新的空氣和孩子們響亮的笑聲,都是我極其需要的。我長途跋涉的疲憊好像一瞬間就被滌蕩了。我覺得肖瀟是一個聰慧的姑娘。那時我想了很多,也想過她離開那個城市的原因。那裏或許有什麽深深地刺痛了她,也許什麽都沒有發生。一個年輕姑娘的獨自出走很容易讓人想得很多,比如說遭遇背叛之類。可我很快就否定了這種想法。人們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陷進一個俗淺的故事裏去,會用那樣的思路想問題……實際上關於她的一切都那麽平常。她在那個城市裏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父親母親十分疼愛她。她不在親人身邊,他們牽掛她,思念她。兩個老人在她決定離開的那個關鍵時刻,並沒有強烈地挽留她。他們信任自己的孩子。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有理由決定自己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出門尋找嶄新的生活。他們隻是給了她一些適當的提醒。當然肖瀟也費了很多周折——從那個城市到這個果園有一段艱難的曆程。她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這片果園的,然後就萌動了一個想法。她也知道天底下不會有一片絕對安逸的綠色,那裏也不會僅僅給人以安慰,甚至會有比蒙昧和寂寞更可怕的東西。那裏絕不僅僅隻是一份寧靜和浪漫。可是那裏畢竟有她最需要的東西,有她在那個時期最想要的選擇,這就夠了。
我曾問:“你離開那座城市很久了,你經常回去看看嗎?”
“當然想那樣。不過如果這裏忙起來,也就顧不得了。”
我講了一些城裏的事情,她聽著,好像沒有多少感慨。
“你不想家裏人嗎?”
“想,怎麽會不想。”
她又說思念就像金錢一樣,積攢得越多,花起來越痛快。當她好久好久沒有見到他們的時候,那會兒真想一頭撲進他們懷裏——對一座城市也是這樣。她急匆匆地踏上旅途,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向她的出生地,在那裏,熱乎乎的一切都在等待她;隨著越來越接近,一種熟悉的氣味會撲麵而來。她撲在母親懷裏、伏在父親肩頭,就像偎在了這座城市的懷抱裏。她的兄弟環繞著她,大家的臉龐緊貼在一起。那是一個多麽動人的歡聚場景,我完全想得出來。
她在園子裏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唱歌識字。她像他們的大姐姐,又像他們的母親。有時候她要抱住他們,比如說他們從樹上滑下來的時候,她就要把他們接住。有時候,她還要親吻他們的腦殼,比如當她覺得他們發燒的時候,就用嘴唇試試他們額頭的溫度。也許就因為這樣生活久了,才使她越來越像一位母親。
她給我講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講夏天裏到海裏洗澡,漁民們怎樣逮到一些活鮮的魚,讓她一起去拉網綆,等等。她還告訴我冬天的茫茫大雪怎樣覆蓋了整片果園和海灘;告訴我怎樣到結冰的河麵上用一種奇怪的工具逮魚。果園裏的老工人一到了冬天就打扮起來,戴上皮帽,打上裹腿,到河裏海裏去了。他們總是吆喝她一塊兒去,讓她做幫手。她一點兒不怕冷。有一次,她的手被釣鉤的絲線勒破了,她還是一聲不吭。捕魚的人沒有發現鉤絲沾上了她的血。她回憶起這一切的時候是那麽愉快。冬天裏,雪野上奔跑了各種野物,它們小小的蹄印繪成了美麗的圖案。她現在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根據蹄印辨認出各種動物來:“這是野兔,這是獾,這是狐狸,這是一種長腿鳥,你看,這是野雞……”
她認識海灘上數不清的花草,各種樹木的名字都叫得上來。我覺得她真了不起。一般的城裏人隻認識李子樹、梨樹和幾種蘋果樹。她領我去看了一棵櫻桃。這棵櫻桃大極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麽大的一棵櫻桃樹。當時櫻桃早已經收獲過了,隻剩下了朱紅色的像刷了一層亮漆似的樹幹、它的漂亮的葉子。她告訴我,這棵櫻桃樹一次可以收獲兩馬車果子。我有點兒不信,可是她堅持說這是真的。
我想到了春天,櫻桃開花的時候,那真是漂亮極了,櫻桃花蒂梗特別長,櫻桃花瓣特別白。
“你知道這兒的李子樹有多麽大嗎?”她問著,後來把我領到了果園的西南角上。
4
那裏有一口磚井,就在井的旁邊,我看到了一棵真正的樹王。這棵李子樹的主幹大約要三四個人才摟抱得過來。粗粗的樹幹長到一人來高,又分成幾個巨椏向下四下伸延。每一個巨椏又長出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枝杈。奇怪的是它的枝椏差不多都長在了一個水平麵上,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搖籃床。我們都攀到了樹上,每人坐在一個搖籃床上,在風中隨李子樹晃動。我一看到這棵李子樹,心中就怦然一動。我想起了童年的那棵樹:它們之間何其相像啊!當年的大李子樹下也有一口磚井。仿佛一切都在,隻是沒有外祖母了……“到了春天,這棵李子樹結出一團團銀色小花。那時它就是個花王,數不清的蜂蝶都圍著它旋轉,嗡嗡叫。銀花和蜂蝶像一片白霧……這棵李子樹不知活了多少年,它就是園子裏的尊長。”
後來我們又看了幾棵高大的梨樹和品種奇特的杏子樹、桃樹。每棵樹在她看來都有自己的性格,它們結出的果子是什麽樣子,什麽氣味兒,都被她描述得活靈活現,我仿佛親口品嚐過這些果子似的,已經滿口甘甜……我記憶中的那片園子還要往南,正處於園藝場的南端,至少有上百年的曆史了。它幾經變遷,曆盡坎坷,有時衰敗有時繁榮;它的規模比原來或許已經小了很多——果園的四周在幾十年前還是很茂密的叢林,到處都是柳樹、橡樹和高大的楊樹,裏麵有數不清的野獸,有真正的獵人,還有靠采藥為生的一生出沒叢林的人;他們的生活就是一部傳奇。僅僅是十幾年的時間,這一切都消失了。我們毀滅一種東西是多麽容易……而今的小果園已經並入了國營園藝場,有了農學院和林學院的畢業生,有了我們自己的園藝師,但願他們會更好地照料它。
“你想聽聽這裏的故事嗎?”肖瀟問我。
她接上講了很多果園裏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我聽來都平淡得很,夠不上新鮮。但肖瀟自己早已溶解於她的故事裏去了。她說正因為這一切每天都在發生著,所以才改變了她在這兒的日子。她對這些一點兒也不覺得厭煩。她覺得這裏最令人羨慕的倒是這一片綠色,是這裏的安寧。可接下去肖瀟卻告訴我,這裏也有壞人出沒,有一些完全可以稱之為強盜的人物,他們在林子裏攔路、掠奪財物。這使我深深地吃了一驚。一個很好的園林故事即刻變得興味索然。我感到了恐懼。
肖瀟笑了:“哪裏都一樣。你這樣的人還會害怕嗎?”
主要是掃興。我覺得我們的故事裏不該有這樣的一筆。
她說:“一片林子裏必然會有各種野獸……”
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的眉梢上跳動著極其令人神往的東西。她比我想象的還要成熟。我相信她在那座城市或這片園林裏,在她僅僅生活過二十幾個年頭兒的這個世界上,已經獲得了至為寶貴的什麽,她遠不是那麽稚嫩的人。她的目光極其犀利。她的胸間潛有一種過人的心智。她如果想要攫取什麽,我想大概也會成功。她在當代生活裏不會是一個弱者。由此我更加堅信,她離開那個城市並不是一次退卻,而是一次積極的尋找。
我在快要離開的一段日子裏與她接觸多了一些。我們不由自主地扯起了什麽生活的意義啦、價值啦,都是一些很大路的話題。可是這些話題並沒有因為被人嚼爛了就變得索然無味。但是我閉口沒提那棵大李子樹旁的故事,沒有說到樹下的那座茅屋,茅屋裏不幸的一家,特別是有一個蒙冤的父親……這些話題實在太沉重了。
當我發現自己在這個果園裏已經住得足夠長了時,不禁有些驚訝。走的那天我因為動身太早,生怕打擾她的休息,猶豫了一下,還是沒能找她告別——看上去她隻是我在旅途上所結識的無數人中的一個。不過她會讓我記住的,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遺忘。
我重新踏上了旅途。後來我竟有幾次機會路過肖瀟以前居住的城市,不過沒有停留。在我看來這座旅途上匆匆而過的城市也多少有了幾分親近感。這座城市喧鬧如故,一切照舊,可是它最好的一個女兒卻離它而去了。
有時我想起肖瀟一個人待在那樣一片果園裏,又覺得她有些孤單,這種孤單似乎不應該讓一個女孩子承受。回憶跟她相處的那段時間,我們竟然沒有多少陌生感。互相談了那麽多,就像一對相熟很久的朋友。可是直到分手,她大概連我的名字都沒有記住。而我卻很難忘記她的名字。那一次我究竟怎麽住進了那個果園,並且一口氣滯留了那麽多天,連自己也想不明白。
後來又有機會路經果園,因為行程緊迫沒有在那兒停留,也沒有跟她打一聲招呼。像往常一樣,我隻是一個人,從那片平原上穿行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