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鄴城。
隨著袁紹進兵洛陽孟津,聲威日盛,張楊和南匈奴於扶羅也帶著“眾至數千人”投入袁紹麾下,而曹操也帶著千餘人“進屯河內”,給袁紹添加了一股力量。
韓馥忌憚袁紹力量的增強會威脅到自己對冀州的掌控,於是常常克扣袁紹的糧草。
不得已,袁紹指使王匡發動河內的學生,挨家挨戶探查官員和豪強家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罪,就關進監獄,來勒索錢糧。像小地主常家,便因鞭打佃戶被學生告發,而被抓起來。(事見《常林傳》,此處不細表。)
後來,初平二年(191),韓馥將鞠義反叛,韓馥與戰失利。
袁紹因為糧草的問題對韓馥不滿,悄悄的與鞠義相結。
這時袁紹的謀士逢紀建議道:“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並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
希望袁紹聯結公孫瓚圖謀冀州。
袁紹深以為然,於是寫信給公孫瓚。
但同時自己引兵北上也得找個理由不是?
於是袁紹把韓馥克扣自己糧草的事爆了出來,希望引得正麵的政治輿論支持。
大概盟主袁紹斷糧的事傳到酸棗,兗州刺史劉岱為此寫信給冀州牧府治中從事劉子惠,痛斥韓馥,並揚言如果誅殺董卓成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軍討伐韓馥。
範書《袁紹傳》李賢注引《英雄記》:兗州刺史劉岱與其(劉子惠)書道:“(董)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後,當複回師討文節(韓馥)。擁強兵,何凶逆,寧可得置!”
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後,袁紹當即率領部隊北上,找韓馥討要說法。於此同時,見勢不妙的韓馥部下趙浮、程奐從河陽(孟津左邊不遠)回追,趕到孟津,沿黃河追擊了近500裏,終於在朝歌清水口趕上袁紹。
話說公孫瓚得到袁紹書信後,當即就集結兵馬、準備南下。
冀州韓馥得知後,坐立不安......
......
袁術方麵軍。
孫堅部隊士氣高昂,董卓於是派遣李傕希望與孫堅聯姻,“今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
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三國殺台詞出處。)
挺近大穀關,與董卓軍鏖戰,最終擊敗董卓軍,占領了大穀關,此時,孫堅軍距離洛陽僅僅九十裏。
被孫堅擊敗後,董卓在初平二年三月離開洛陽,前往長安,走時盜挖洛陽諸帝陵,焚燒洛陽郊外的村莊、肅清壁野。
同時任命朱儁防守洛陽。(朱儁乘機逃離了董卓。)
孫堅在洛陽擊敗呂布後,得到了一片殘破的洛陽。(得到了玉璽。)
於是孫堅乃掃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穀關,至新安、澠池間,與董卓軍部將繼續對峙,整備兵馬等待糧草。(董越守澠池、牛輔守安邑防白波、段煨守華陰。)
......
駐紮在關東酸棗的聯軍由於糧草原因,解散了。(前文司馬朗傳:還提到聯軍掠奪百姓。)
......
就在董卓西撤長安之際,劉虞派遣的使者田豫終於到達了長安,麵見天子後,天子也是知道的劉虞的忠心,於是派遣劉虞的兒子劉和悄悄的出了長安,希望劉虞發兵迎接獻帝東歸。(前文已寫)
劉和到達南陽袁術的地盤後,被袁術扣下,讓他寫信給劉虞,讓劉虞調兵過來。
劉虞收到信後,就準備給兵,公孫瓚卻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袁術得到兵馬後,會扣著兵馬不還,劉虞沒聽,依舊發兵。
公孫瓚害怕袁術知道自己曾經勸阻劉虞發兵,會得罪袁術,於是派遣自己的弟弟公孫越領千餘騎兵也來相助袁術。
袁術勢力大增。
......
公孫瓚集結兵馬後,外托討董卓,而陰謀襲冀州。
袁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
馥懼,曰:“然則為之奈何?”
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諶曰:“勃海雖郡,其實州也。今將軍資三不如之勢,久處其上,袁氏一時之傑,必不為將軍下也。且公孫提燕、代之卒,其鋒不可當。
夫冀州天下之重資,若兩軍並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複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
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穀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
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先是,馥從事趙浮、程渙將強弩萬人屯孟津,聞之,率兵馳還,請以拒紹,馥又不聽。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趙忠故舍,遣子送印綬以讓紹。
袁紹遂領冀州牧。
公孫瓚吃了個悶虧,但是袁氏勢力之盛,也不是他所能匹敵,於是隻能咽下這口氣。
......
袁紹剛領冀州,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延攬和拉攏冀州的名士。比如在韓馥時期不得誌的審配、田豐,被袁紹征辟為屬吏,就連先前勸說韓馥的沮授也被袁紹征辟為從事,並向袁紹建言東滅黃巾,西滅黑山,往北滅公孫瓚,威震四方,就四州可定,袁紹很高興,就以沮授為監軍。
引沮授為別駕,因謂授曰:“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曆世受寵,誌竭力命,興複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範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授進曰:“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為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
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禦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就在這時,得到冀州的袁紹以盟主的身份幹涉他州內政,這一幹涉,就出了問題......
ps:謝謝各位小夥伴不離不棄的支持,前傳馬上完結,主角馬上登場。
鄴城。
隨著袁紹進兵洛陽孟津,聲威日盛,張楊和南匈奴於扶羅也帶著“眾至數千人”投入袁紹麾下,而曹操也帶著千餘人“進屯河內”,給袁紹添加了一股力量。
韓馥忌憚袁紹力量的增強會威脅到自己對冀州的掌控,於是常常克扣袁紹的糧草。
不得已,袁紹指使王匡發動河內的學生,挨家挨戶探查官員和豪強家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罪,就關進監獄,來勒索錢糧。像小地主常家,便因鞭打佃戶被學生告發,而被抓起來。(事見《常林傳》,此處不細表。)
後來,初平二年(191),韓馥將鞠義反叛,韓馥與戰失利。
袁紹因為糧草的問題對韓馥不滿,悄悄的與鞠義相結。
這時袁紹的謀士逢紀建議道:“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並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
希望袁紹聯結公孫瓚圖謀冀州。
袁紹深以為然,於是寫信給公孫瓚。
但同時自己引兵北上也得找個理由不是?
於是袁紹把韓馥克扣自己糧草的事爆了出來,希望引得正麵的政治輿論支持。
大概盟主袁紹斷糧的事傳到酸棗,兗州刺史劉岱為此寫信給冀州牧府治中從事劉子惠,痛斥韓馥,並揚言如果誅殺董卓成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回軍討伐韓馥。
範書《袁紹傳》李賢注引《英雄記》:兗州刺史劉岱與其(劉子惠)書道:“(董)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但卓死之後,當複回師討文節(韓馥)。擁強兵,何凶逆,寧可得置!”
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後,袁紹當即率領部隊北上,找韓馥討要說法。於此同時,見勢不妙的韓馥部下趙浮、程奐從河陽(孟津左邊不遠)回追,趕到孟津,沿黃河追擊了近500裏,終於在朝歌清水口趕上袁紹。
話說公孫瓚得到袁紹書信後,當即就集結兵馬、準備南下。
冀州韓馥得知後,坐立不安......
......
袁術方麵軍。
孫堅部隊士氣高昂,董卓於是派遣李傕希望與孫堅聯姻,“今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
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三國殺台詞出處。)
挺近大穀關,與董卓軍鏖戰,最終擊敗董卓軍,占領了大穀關,此時,孫堅軍距離洛陽僅僅九十裏。
被孫堅擊敗後,董卓在初平二年三月離開洛陽,前往長安,走時盜挖洛陽諸帝陵,焚燒洛陽郊外的村莊、肅清壁野。
同時任命朱儁防守洛陽。(朱儁乘機逃離了董卓。)
孫堅在洛陽擊敗呂布後,得到了一片殘破的洛陽。(得到了玉璽。)
於是孫堅乃掃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穀關,至新安、澠池間,與董卓軍部將繼續對峙,整備兵馬等待糧草。(董越守澠池、牛輔守安邑防白波、段煨守華陰。)
......
駐紮在關東酸棗的聯軍由於糧草原因,解散了。(前文司馬朗傳:還提到聯軍掠奪百姓。)
......
就在董卓西撤長安之際,劉虞派遣的使者田豫終於到達了長安,麵見天子後,天子也是知道的劉虞的忠心,於是派遣劉虞的兒子劉和悄悄的出了長安,希望劉虞發兵迎接獻帝東歸。(前文已寫)
劉和到達南陽袁術的地盤後,被袁術扣下,讓他寫信給劉虞,讓劉虞調兵過來。
劉虞收到信後,就準備給兵,公孫瓚卻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袁術得到兵馬後,會扣著兵馬不還,劉虞沒聽,依舊發兵。
公孫瓚害怕袁術知道自己曾經勸阻劉虞發兵,會得罪袁術,於是派遣自己的弟弟公孫越領千餘騎兵也來相助袁術。
袁術勢力大增。
......
公孫瓚集結兵馬後,外托討董卓,而陰謀襲冀州。
袁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潁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
馥懼,曰:“然則為之奈何?”
諶曰:“君自料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與袁氏?”
馥曰:“不如也。”
諶曰:“勃海雖郡,其實州也。今將軍資三不如之勢,久處其上,袁氏一時之傑,必不為將軍下也。且公孫提燕、代之卒,其鋒不可當。
夫冀州天下之重資,若兩軍並力,兵交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複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
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雖鄙,帶甲百萬,穀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
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先是,馥從事趙浮、程渙將強弩萬人屯孟津,聞之,率兵馳還,請以拒紹,馥又不聽。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趙忠故舍,遣子送印綬以讓紹。
袁紹遂領冀州牧。
公孫瓚吃了個悶虧,但是袁氏勢力之盛,也不是他所能匹敵,於是隻能咽下這口氣。
......
袁紹剛領冀州,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延攬和拉攏冀州的名士。比如在韓馥時期不得誌的審配、田豐,被袁紹征辟為屬吏,就連先前勸說韓馥的沮授也被袁紹征辟為從事,並向袁紹建言東滅黃巾,西滅黑山,往北滅公孫瓚,威震四方,就四州可定,袁紹很高興,就以沮授為監軍。
引沮授為別駕,因謂授曰:“今賊臣作亂,朝廷遷移,吾曆世受寵,誌竭力命,興複漢室。然齊桓非夷吾不能成霸,句踐非範蠡無以存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
授進曰:“將軍弱冠登朝,播名海內。值為立之際,忠義奮發,單騎出奔,董卓懷懼,濟河而北,勃海稽服。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
若舉軍東向,則黃巾可埽;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師北首,則公孫必禽;震脅戎狄,則匈奴立定。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長安,複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以此爭鋒,誰能禦之!比及數年,其功不難。”
紹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就在這時,得到冀州的袁紹以盟主的身份幹涉他州內政,這一幹涉,就出了問題......
ps:謝謝各位小夥伴不離不棄的支持,前傳馬上完結,主角馬上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