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


    東郡。


    東武陽。


    劉岱戰死的消息傳來,兗州驚恐。


    曹操軍營。


    曹操問道:“今劉兗州戰死沙場,兗州無主,百姓惶惶,黃巾猶在,汝等以為如何?”


    眾將士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曹操軍謀士陳宮起身對曹操說道:“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曹操很高興,遣陳宮出東武陽,遊說兗州各方。


    同時袁紹也上書朝廷:“黃巾十萬焚燒青、兗,黑山、張楊蹈藉冀域。臣輒承製以議郎曹操權領兗州刺史。”假曹操為兗州刺史。


    於是陳宮說兗州別駕、治中,曰:“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


    濟北相鮑信和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關係非常之好,非常讚同陳宮說的話,於是鮑信和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刺史。


    ......


    東郡。


    東阿。


    程立同他的學生們在一起論事。


    程立:“亂世之中,必出梟雄,天下雖大,必有明主。二三子察天下,行萬裏,可有所得?”


    張東:“弟子途徑豫州、南陽、荊州。竊以為袁將軍(袁術)當世之明主也,其興兵討董,諸軍默默,唯袁將軍力戰董卓,重整漢室,為天下先,且其所在南陽、汝南天下富庶,人口百萬,此興漢之基也。可往投之。”


    程立摸著胡子點了點頭,說道:“袁公路英豪也,興兵之事,袁董之爭也,然其為報家仇,奮不顧身,春秋大義也。且說劉景升如何?”


    張東:“劉荊州單騎平荊州,一世之傑也,然荊州派係眾多,眾相親附,空有帶甲十萬,亦難以盡全功之事。”


    薛議聽到,心想:“分析的很完整啊,劉表後來確實就是困死荊州了,但是,估計誰也不會想到現在忠心耿耿的大漢忠臣袁公路後來會做出那種事情吧?”


    程立很是滿意,示意張南開口。


    張南:“弟子遊於青、徐,陶刺史會盟諸軍,共給朱將軍兵馬討伐董卓,可見其心。其久經戰事,徐州兵強馬壯,黃巾潰不成軍。治下徐州,民殷富庶,百姓樂業,可稱曰能。


    青州黃巾眾多,刺史未定,北海相孔融,屢戰屢敗,困守北海,不見其能,平原相陳紀,受公孫之脅,幾無實權,唯平原令劉玄德,漢室之後,交遊廣際,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gui)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程立看向了李敢,“子進且說揚州如何。”


    李敢:“弟子遊於揚州,刺史陳溫,先帝所用,威名顯著,揚州百姓附之,然其老矣,且有疾病在身,恐不久於人世矣。”


    程昱沒有追問,問薛議道:“伯言此行如何?”


    薛議回答:“弟子遊於幽、冀。幽州牧劉使君,先帝所任,不愧為宗室長者,百姓善之,邊境服之,其治下民悅年登,可稱其能。冀州袁紹,苛政百姓,多郡叛之,百姓逃亡,更有甚者逃於鮮卑,於國無利,竊以為不改其政,必亡。”


    程立聽完大家的概述,很是滿意,笑著問道:“汝等以為和人可往投之?”


    “程老頭這是要出仕了?他不是已經拒絕過很多次劉岱的招募了嗎?”薛議想到。


    張東道:“弟子以為袁公路天下英傑,且袁氏四世三公,恩德遍布天下,可往投之。”


    薛議頓時就急了,這要是程老頭把大家帶到袁術那裏去,豈不是直接gg的節奏?問題是袁公路現在表現的就是這麽亮眼啊,該怎麽打斷呢?腦袋一轉,計上心來。


    當即出言打斷:“然。袁公路天下俊傑也,但其出身高貴,我等寒族之士可入其麾下?縱然入之,能盡其能否?”說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就算到了袁術那裏,以我們的身份,也別想混到什麽好位置。


    張東反問道:“伯言待如何?”


    薛議馬上開啟忽悠模式:“今聞兗州劉刺史身死,東郡太守曹操已領兵渡河,受治中、別駕所邀,牧守兗州,同與濟北相鮑信共同平賊,吾等可稍待之,若其能平定蛾賊,功勳卓著,吾等何不投之?”心裏卻一直在打鼓:程老頭你可要聽我的啊,曹老板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今天你不去投靠他,以後你就高攀不起了啊。


    程立確還是很猶豫:“曹孟德閹人之後,恐名聲不利。”


    薛議:“夫子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且酸棗未起之時,曹將軍已起兵討卓矣。”


    程立這才點點頭:“暫且觀之。”


    薛議聽到這句話,心裏的小人兒才長舒一口氣,雖然史書上程老頭沒有出現過,但是現在如果投靠了曹操,起碼在曹老板這邊,大家能苟到最後不是。


    我薛伯言為了大家真是煞費苦心啊!


    .......


    長安。


    董卓遇刺。


    王允聯合董卓心腹呂布,在皇帝病好的那天,群臣恭賀之際,刺殺董卓。至此,董太師走完了他的短暫權臣之路。


    王允上台後,拒不赦免涼州軍士,結果在東邊的涼州李傕受賈詡之說,反攻長安。長安失陷,皇帝再次落入了西涼軍閥的手中。


    ----------------------分割線-------------------------


    約在五月二十四日,李傕已經集合了郭汜、賈詡、樊稠、李蒙、王方、胡軫等各路涼州人馬,達到十餘萬之多,將長安城包圍。


    (範書《王允傳》:王允聞之,乃遣(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李)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


    王允令呂布負責守城。郭汜屯在長安城北,呂布領兵開門,直奔郭汜,說道:“你敢不敢將兵後撤,我們單挑決勝負!”郭汜也是膽色過人,一口應允,於是兩人單槍匹馬戰到一塊。終究還是呂布技高一籌,以矛刺傷郭汜,郭汜的隨從騎兵立即上前救下郭汜,於是雙方罷兵。(史載為數不多的單挑,也是三國小說中呂布公認天下第一的由來)


    (陳誌《呂布傳》裴注引《英雄記》:郭汜在城北。(呂)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長安城牆高峻,涼州軍一時無法攻克。就在六月一日(圍城第八天),呂布軍中的蜀兵部隊叛變,打開城門,引李傕等人攻入城內。呂布率軍倉皇迎戰,終不敵蜂擁而入的涼州軍。


    (範書《董卓傳》:(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李)傕眾得入。)


    長安朝廷官員也參與戰鬥。太常種拂揮劍而出:“身為國家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逆賊攻打皇宮,我還能往哪去呢?!”


    最終,他與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一同戰死,長安城內官民遇難達萬餘人。


    (範書《種拂傳》:李傕、郭汜之亂,長安城潰,百官多避兵衝。(種)拂揮劍而出曰:“為國大臣,不能止戈除暴,致使凶賊兵刃向宮,去欲何之!”遂戰而死。)


    範書《獻帝紀》:六月戊午陷長安城,太常種拂、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並戰歿,吏民死者萬餘人。


    呂布敗逃之時,停駐在長安皇宮青瑣門外,招呼王允說:“王司徒可以跟我一起走嗎?”而王允拒絕了呂布的請求,表示寧可身死也不忍拋棄皇帝。


    時不待人,呂布率領數百騎兵,連妻子家眷也顧不得帶上,倒是記得把董卓的人頭係在馬鞍之上,從武關逃出,直奔荊州南陽郡,投奔袁術去了。


    (範書《呂布傳》:城陷,呂布奔走。布駐馬青瑣門外,招(王)允曰:“公可以去乎?”允曰:“若蒙社稷之靈,上安國家,吾之願也。如其不獲,則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臨難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謝關東諸公,勤以國家為念。”


    ——範書《王允傳》中的這段話與王允之前的所作所為反差極大,即使不是後人附會所做,那就當做是王允死到臨頭前的良心發現吧。)


    (範書《呂布傳》:(呂)布與(李)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董)卓頭係馬鞍,走出武關,奔(荊州)南陽(郡)。)


    再說,李傕、郭汜等人攻入長安城內,得知王允帶著皇帝劉協躲入宣平城門的城樓上,於是親自前往宣平門,將城樓團團圍住。李傕等人下馬,伏地叩頭,要求司徒王允出來解釋:“董太師到底犯了什麽罪,以至於身死族滅?!”


    王允沒有辦法,隻好走下樓來,反問李傕等人:“我可沒有作威作福,而將軍你卻如此放縱大膽,攻打皇城,你們到底想幹什麽呢?!”


    李傕回答:“董太師忠於陛下,卻無故被呂布所殺,我們是為了董太師而報複呂布,本不敢做叛逆之事。等董太師的冤案了結,我們自然會去廷尉那裏接受懲罰。”


    如此得體的說辭,我以為應不是出自李傕本意和能力,應該是賈詡這等人物早就安排好的說辭吧。


    大家都知道:此時的長安朝廷之中哪還有什麽法律可講?法律隻掌握在有兵權的人手中。


    在李傕的授意下,胡軫接替黃琬擔任司隸校尉,與朝廷的法律部門(廷尉)合力查辦“董太師冤案”。黃琬先被定罪滅族。


    當時的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均為王允同鄉(並州太原郡),李傕擔心先殺害王允會引發他們叛亂,於是以朝廷詔令征召此二人返回長安。


    王宏知道此去長安凶多吉少,便去找宋翼商量一同起兵反李傕,而宋翼根本就是個軟蛋,不敢違抗朝廷(李傕)詔令,拒絕了提議。於是二人返回長安,果然李傕將他們押至廷尉受審。


    最終,參與刺董的“主犯”原司徒王允被定罪,判滅族。


    “刺董元凶”呂布在逃,長安朝廷向全國發布捉拿呂布歸案的懸賞令。


    “從犯”魯旭,在城破之時已經戰死。


    “從犯”士孫瑞(右扶風世家),因為不受王允待見,刺董案後未獲得絲毫封賞,因此朝廷(李傕)也對其不予追究。


    “從犯”楊瓚,史書沒有記錄後文。


    六月七日,朝廷(李傕)將王允及其族人、同黨在長安集市上斬首示眾。


    王宏、宋翼也被壓至刑場,死到臨頭時,王宏痛罵宋翼是“豎儒,不足議大計!”。


    同時,還有左馮翊的郡功曹遊殷,他應該是隨宋翼一同前往長安複命。他本來和王允並無瓜葛,然而他與胡軫有仇隙,胡軫一不做二不休,把遊殷順帶給辦成了死罪。


    遊殷死後一個多月,胡軫也病逝,關中人都傳說胡軫重病之時見到遊殷的鬼魂前來索命,於是當地流傳著遊殷“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貴神之靈。”的神話故事


    ---------------------分割線------------------------


    “將軍,胡軫反了!西涼兵就要殺過來了...”部下衝進了徐榮的大帳,報告著這一危急的消息。


    徐榮,坐在上首,沒有說話。


    “將軍!”部下急了。


    徐榮揮手示意他打住,站起身來,從大帳的右側拿出皇帝賜給自己的將軍劍,輕輕的撫摸劍身。


    大概是明白將軍的意思了,部下哭著說道:“將軍!!!”


    徐榮拔出寶劍,說道:“你還年輕,先逃命去吧。”


    部下問道:“將軍為何不退?”


    徐榮:“天子在此?我能何往?”


    部下又問道:“將軍為何不降?”


    徐榮:“自漢以來可有臨陣投降的將軍耶?”


    說著,拿起寶劍,走出賬外,走向了奔湧而來的西涼軍,“漢將徐榮在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將軍本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魏左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魏左將軍並收藏三國將軍本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