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鄴城。
袁紹得知曹操為大將軍,而自己僅僅為太尉之後,大發雷霆:“昔曹操兵敗滎陽,我納之於白馬,拜以東郡,承製兗州,兗州被呂布奪之,我舍兵相救,以拒呂布,曹操當數死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
於是表辭不受太尉之位。
...
豫州。
許都。
曹操得到袁紹的回複後,大恐。自知得意忘形的他,把袁紹得罪狠了,連忙向著謀臣們請教該如何補救。
自己受袁紹之恩,方有今日,心知肚明的事情,不用多做提點,現如今,怎麽穩定袁紹,擺在了大家麵前。
荀彧首先開口:“今時不同往日,然明公於袁紹,須得小心應付。”這是在稍微的勸諫了,告之曹操不要得意忘形。
程昱接著補充:“豫州四戰之地,雖有大意,不得不防,袁本初占據大河以北,兵多將廣,政寬人和,百姓從之,可以為援,可使大將軍之位讓之!”
曹操皺了皺眉頭,自己這大將軍還沒當上幾天,就要交出去,心裏還是有點不情願的。
董昭也算是曹操的謀主了,馬上就看出了曹操的糾結,也是力挺程昱,如今關東諸侯,以盟主袁紹為尊,得罪袁紹,可不是一個好的主意。
“今關東諸侯,唯盟主是瞻,將軍豈不知之?”
也是在悄悄的暗示,曹操你以前也是唯盟主是瞻的小弟啊。
曹操見謀臣們都這樣說,知曉其中的關鍵,並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動搖,於是,決定將自己的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
“誰可承製往之?”
這是要確定出使的人選了。
“孔融可矣!”
荀彧推薦將作大匠孔融。
孔融被劉備表為青州刺史之後,與袁譚爭奪青州,兵敗不敵,這時,被曹操一致調令,征為朝廷的將作大匠。
當即也是拍了曹操的馬屁。
當即作詩道:
郭李分爭為非,
遷都長安思歸。
瞻望關東可哀,
夢想曹公歸來。
曹操對孔融那是非常非常的滿意。
於是朝廷任命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袁紹為大將軍,錫弓矢節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並四州。給與袁紹大河以北的絕對權力,換取袁紹對朝廷的支持。
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辛卯,曹操親征楊奉於梁,楊奉投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
趕走楊奉的曹操卻並不如意,因為,他收到了來之揚州的密報。
...
揚州。
會稽。
太守王朗命虞翻為功曹。
孫策征會稽,翻時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
“今孫策攜大軍東進,兵勢正盛,不可力敵,不若...”
話未說完,就被王朗打斷:“汝之意,吾知之也,然朗為漢臣,豈能束手於叛逆?”
袁術的政治地位,在王朗看來,與叛逆沒什麽兩樣了,作為袁術的代言人,孫策,自然也不被王朗看在眼中。
於是王朗不用虞翻的勸諫,執意率軍抵抗。
王朗率軍拒孫策於固陵,孫策數次水戰,都不能攻克。
見此,孫策的叔叔孫靜提議道:“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查瀆南去此數十裏,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
孫策:“善。”
於是假傳軍令,說道:“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數百口澄水。”士兵們喝了渾濁的雨水,肚子不舒服,需要取清水,於是多備取水的器皿出營,王朗得到消息後,也沒有懷疑。
結果到了昏暮,孫策便到處放火詐騙王朗,使其不明其意,同時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
王朗大驚失色,連忙派遣故丹陽太守周昕等帥兵前戰。周昕不敵,孫策攻破周昕軍隊,斬之,進兵會稽,王朗野戰部隊全失,自知守城無望的他,逃到海上去了。
抵抗失敗之後,虞翻追隨王朗營護,到東部侯官,侯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
這時,王朗深受感動,對虞翻說:“卿有老母,可以還矣。”自己則繼續抵抗。
孫策又追擊王朗到了東冶,大破之。王朗這才向孫策投降。策以儒雅,詰讓而不害。
虞翻則成為了孫策的功曹,為孫策出謀劃策。
攻下會稽的孫策,聽聞揚州刺史劉繇病亡的消息,自領會稽太守,準備討伐江夏有殺父之仇的黃祖,這時需要率兵經過豫章。
這時,豫章在太守華歆手中。
豫章的太守更換可謂眼花繚亂,先是馬日磾以華歆為豫章太守,袁術留華歆,以豫章所囑諸葛玄(諸葛亮叔叔),然後朝廷以朱儁之子朱皓為豫章太守,與諸葛玄爭之。
諸葛玄不敵,往投故交劉表,而朱皓卻被劉繇派來幫忙的笮融所殺,笮融則被劉繇擊敗,豫章回到了劉繇手裏。
等待劉繇病亡,時在豫章的華歆,被眾人推為了太守。
--------------------分割線---------------------------
小知識:《獻帝春秋》曰:孫策率軍如閩、越討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為兵所逼,遂詣軍降。策令使者詰朗曰:“問逆賊故會稽太守王朗:朗受國恩當官,雲何不惟報德,而阻兵安忍?
大軍征討,幸免梟夷,不自掃屏,複聚黨眾,屯住郡境。遠勞王誅,卒不悟順。捕得雲‘降’,庶以欺詐,用全首領,得爾與不,具以狀對。”
朗稱“禽虜”,對使者曰:“朗以瑣才,誤竊朝私,受爵不讓,以遘(gou)罪網。前見征討,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須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從者疾患,死亡略盡。獨與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棄欐就俘,稽顙自首於征役之中。朗惶惑不達,自稱“降虜”。緣前迷謬,被詰慚懼。朗愚淺駑怯,畏威自驚。又無良介,不早自歸。於破亡之中,然後委命下隸。身輕罪重,死有餘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絆,叱吒聽聲,東西惟命。
鄴城。
袁紹得知曹操為大將軍,而自己僅僅為太尉之後,大發雷霆:“昔曹操兵敗滎陽,我納之於白馬,拜以東郡,承製兗州,兗州被呂布奪之,我舍兵相救,以拒呂布,曹操當數死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
於是表辭不受太尉之位。
...
豫州。
許都。
曹操得到袁紹的回複後,大恐。自知得意忘形的他,把袁紹得罪狠了,連忙向著謀臣們請教該如何補救。
自己受袁紹之恩,方有今日,心知肚明的事情,不用多做提點,現如今,怎麽穩定袁紹,擺在了大家麵前。
荀彧首先開口:“今時不同往日,然明公於袁紹,須得小心應付。”這是在稍微的勸諫了,告之曹操不要得意忘形。
程昱接著補充:“豫州四戰之地,雖有大意,不得不防,袁本初占據大河以北,兵多將廣,政寬人和,百姓從之,可以為援,可使大將軍之位讓之!”
曹操皺了皺眉頭,自己這大將軍還沒當上幾天,就要交出去,心裏還是有點不情願的。
董昭也算是曹操的謀主了,馬上就看出了曹操的糾結,也是力挺程昱,如今關東諸侯,以盟主袁紹為尊,得罪袁紹,可不是一個好的主意。
“今關東諸侯,唯盟主是瞻,將軍豈不知之?”
也是在悄悄的暗示,曹操你以前也是唯盟主是瞻的小弟啊。
曹操見謀臣們都這樣說,知曉其中的關鍵,並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動搖,於是,決定將自己的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
“誰可承製往之?”
這是要確定出使的人選了。
“孔融可矣!”
荀彧推薦將作大匠孔融。
孔融被劉備表為青州刺史之後,與袁譚爭奪青州,兵敗不敵,這時,被曹操一致調令,征為朝廷的將作大匠。
當即也是拍了曹操的馬屁。
當即作詩道:
郭李分爭為非,
遷都長安思歸。
瞻望關東可哀,
夢想曹公歸來。
曹操對孔融那是非常非常的滿意。
於是朝廷任命將作大匠孔融持節拜袁紹為大將軍,錫弓矢節鉞,虎賁百人,兼督冀、青、幽、並四州。給與袁紹大河以北的絕對權力,換取袁紹對朝廷的支持。
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辛卯,曹操親征楊奉於梁,楊奉投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
趕走楊奉的曹操卻並不如意,因為,他收到了來之揚州的密報。
...
揚州。
會稽。
太守王朗命虞翻為功曹。
孫策征會稽,翻時遭父喪,衰絰詣府門,朗欲就之,翻乃脫衰入見,勸朗避策。
“今孫策攜大軍東進,兵勢正盛,不可力敵,不若...”
話未說完,就被王朗打斷:“汝之意,吾知之也,然朗為漢臣,豈能束手於叛逆?”
袁術的政治地位,在王朗看來,與叛逆沒什麽兩樣了,作為袁術的代言人,孫策,自然也不被王朗看在眼中。
於是王朗不用虞翻的勸諫,執意率軍抵抗。
王朗率軍拒孫策於固陵,孫策數次水戰,都不能攻克。
見此,孫策的叔叔孫靜提議道:“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查瀆南去此數十裏,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者也。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
孫策:“善。”
於是假傳軍令,說道:“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數百口澄水。”士兵們喝了渾濁的雨水,肚子不舒服,需要取清水,於是多備取水的器皿出營,王朗得到消息後,也沒有懷疑。
結果到了昏暮,孫策便到處放火詐騙王朗,使其不明其意,同時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
王朗大驚失色,連忙派遣故丹陽太守周昕等帥兵前戰。周昕不敵,孫策攻破周昕軍隊,斬之,進兵會稽,王朗野戰部隊全失,自知守城無望的他,逃到海上去了。
抵抗失敗之後,虞翻追隨王朗營護,到東部侯官,侯官長閉城不受,翻往說之,然後見納。
這時,王朗深受感動,對虞翻說:“卿有老母,可以還矣。”自己則繼續抵抗。
孫策又追擊王朗到了東冶,大破之。王朗這才向孫策投降。策以儒雅,詰讓而不害。
虞翻則成為了孫策的功曹,為孫策出謀劃策。
攻下會稽的孫策,聽聞揚州刺史劉繇病亡的消息,自領會稽太守,準備討伐江夏有殺父之仇的黃祖,這時需要率兵經過豫章。
這時,豫章在太守華歆手中。
豫章的太守更換可謂眼花繚亂,先是馬日磾以華歆為豫章太守,袁術留華歆,以豫章所囑諸葛玄(諸葛亮叔叔),然後朝廷以朱儁之子朱皓為豫章太守,與諸葛玄爭之。
諸葛玄不敵,往投故交劉表,而朱皓卻被劉繇派來幫忙的笮融所殺,笮融則被劉繇擊敗,豫章回到了劉繇手裏。
等待劉繇病亡,時在豫章的華歆,被眾人推為了太守。
--------------------分割線---------------------------
小知識:《獻帝春秋》曰:孫策率軍如閩、越討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為兵所逼,遂詣軍降。策令使者詰朗曰:“問逆賊故會稽太守王朗:朗受國恩當官,雲何不惟報德,而阻兵安忍?
大軍征討,幸免梟夷,不自掃屏,複聚黨眾,屯住郡境。遠勞王誅,卒不悟順。捕得雲‘降’,庶以欺詐,用全首領,得爾與不,具以狀對。”
朗稱“禽虜”,對使者曰:“朗以瑣才,誤竊朝私,受爵不讓,以遘(gou)罪網。前見征討,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須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從者疾患,死亡略盡。獨與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棄欐就俘,稽顙自首於征役之中。朗惶惑不達,自稱“降虜”。緣前迷謬,被詰慚懼。朗愚淺駑怯,畏威自驚。又無良介,不早自歸。於破亡之中,然後委命下隸。身輕罪重,死有餘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絆,叱吒聽聲,東西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