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子這個錢可是來路清白的很,我跟你說啊……”
於是劉老漢巴拉巴拉的把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給老族長交代清楚。
“所以,你看看,兒子先給我做了件棉襖,心疼我來著。你看看,那丫頭還給了我十文錢去打酒喝,嘿嘿,你說你老羨慕不。”劉老漢得瑟地顯擺道。
“哈哈哈,瞧把你老小子高興的,蓋房子好啊,蓋房子好,日子就穩妥了。”族長大人也十分高興。
但是那天早上劉氏去村長家借錢未果,受了委屈,正好準備回家的路上遇見了準備去看望晨曦的老二的媳婦,然後老二媳婦拿出本該給兒子買藥的錢,遞給了劉氏,對劉氏來說也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錢。
“可不是,這些天在家我得多拘著點我家那些糟心的人,可不能去添亂。”劉老漢像是自言自語道。
“該得,該得,咱們在這裏紮根也有幾十年了吧。”族長像是要回憶起往事。
“可不,那時候我還不記事吧。”劉老漢陪著說。
“是啊,一晃神我都是半截身體已經入土的人,有些事兒改變不了就隨著我入土吧,讓子孫後代就這麽簡單點,所有罪孽等我下去跟祖宗們磕頭認錯。”族長感慨道。
“唉,望眼整個村子,也沒有個出挑的人。”劉老漢對自家幾個孩子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老小子,別說了,趕緊去打你的酒喝吧,我要眯一會兒,人老了,忘記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歲月不饒人啊......
然後族長就不做聲了,好像真的睡著了,也許真的是年紀大了,白天容易犯困吧。
心情大好的劉老漢背著雙人,踱著輕快的小步伐,哼著古老的小曲兒繞著村裏轉了一圈。引得樹下那些曬日頭的老漢紛紛前來嘮兩句,老漢總會若有若無的誇兩句三兒子孝順,晨曦那個孫女兒懂事。
誰家的孫女這麽小的年紀能給爺爺錢打酒喝呢,孩子還是好孩子啊,誰家的兒子給家裏老爹做這麽好的棉襖啊。
這不,劉老漢一圈轉下來,大半個村的人都知道劉老漢家的三房是個孝順得了,三房的大丫頭也是個貼心的,過去不好的輿論導向現在有了好轉。
然後劉老漢看看日頭還早,就準備回趟自己家裏,敲打一下家裏那些不懂事的人。
劉老漢這輩子生了七八個子女,存活下來了三兒兩女,現在都已經成家了。
兩個閨女嫁到外村去了,日子過的艱難,所以時長不回家。
大兒子二兒子跟著自己一個鍋裏麵放吃飯,沒有分家。
大兒子劉強栓育有兩兒兩女,大兒子劉錦富,十六歲了,因為要做學問,到現在還沒有相看人家。
大女兒劉錦榮十四歲,過了年也得相看了。
二兒子劉錦貴十二歲,還有個最小的女兒十一歲劉錦華。
老大家的兩個兒子可是劉老太的心頭肉,尤其是長子嫡孫的劉錦富,更是被寵到了心坎上,兩個小子都早早的送去蒙學了,自然上學的束修都是劉老太省吃儉用摳唆出來的,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什麽學到什麽真本事,連個童生都沒有考過。
奈何劉老婆鐵了心的還要供養下去,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官家老太太。
也許愛屋及烏的原因吧,老大家的兩個女兒也算是沒受到老太太的蹉跎,被老大家的當成半個大小姐似的來養,盼著以後能嫁個有錢人,或者做個官太太也是極好的吧。
大兒子兩口子都是那種善於奉承老太太的聰明人,一到做事的時候就偷奸耍滑的,老太太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還要指望人家兒子來實現自己官家老太太的夢。
二兒子劉強建家裏育有兩女一子,前頭連續生了兩個閨女,一個十歲,一個八歲了。因為老二家的兩個閨女一直不受老太太待見,兩個女兒至今都沒有起名字,一直大丫二丫的叫著。
劉老太也能下狠心使勁兒的蹉跎二媳婦的主,家務活、農活什麽的樣樣都指使老二媳婦去做。
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第三胎生了個帶把的,但是因為做農活的時候一不小心早產了,導致孩子打小體弱多病。
因為家裏沒分家,銀錢這塊都是老太太抓在手裏的,劉強建也是老實人,去鎮上賺到錢都交給了老太太,自己也不會留做私房錢,因此這個兒子經常要求著老太太拿錢買藥。
由於老太太不太待見二房這一家子,導致二兒子一家在這個老屋裏就是小透明,天天謹小慎微的,大氣不敢出一個,就怕惹到老太太,斷了孩子的買藥錢。
要說上幾天親弟弟家受了雪災,這大房二房本應該去看看,畢竟一個院子裏吃飯,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何況要燒死劉晨曦的事全村子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吧。
但是這麽多天,也沒見哪個兄弟,哪個妯娌上門看看,不說送點兒糧食,給點銀錢吧,起碼寬慰一下也是可以的,奈何時至今日就看見劉老漢上門勤快。
要說這老大家的兩口子真不是個東西,手裏也都攢著私房錢,但是劉強栓就是看不慣劉強柱這個三弟娶了那麽個美人,心理極度的嫉妒。
要說自己才是家裏的老大,什麽好東西都應該歸自己吧,畢竟自己以後要繼承家業,給兩個老東西養老送終吧。
但是憑什麽他老三娶得媳婦就比自己家黃臉婆好看呢,當初劉老太反對劉氏進門,裏麵也少不了老大摻和。因此這次雪災老大這個哥哥都情願躲在家裏睡懶覺,或者出去跟狐朋狗友一塊兒打麻將喝花酒,也不願意過去看看老三家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自然老大媳婦也懶得摻合進來,自掃門前雪。那個窮酸的老三家粘上就甩不掉了,別把窮氣過到自家身上,影響兒子們的官運。
於是老大家兩口子從來不上老三家的門,就算是有事去山上,也得想辦法繞道兒走。
老二家兩口子是老實憨厚的,正好這幾天老二又去鎮上一戶人家做散工去了,至今還未歸,因此還不知道自己三弟家的遭遇。
老二媳婦可能是感同身受的原因吧,對老三家多少有點憐憫之心,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劉老漢巴拉巴拉的把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給老族長交代清楚。
“所以,你看看,兒子先給我做了件棉襖,心疼我來著。你看看,那丫頭還給了我十文錢去打酒喝,嘿嘿,你說你老羨慕不。”劉老漢得瑟地顯擺道。
“哈哈哈,瞧把你老小子高興的,蓋房子好啊,蓋房子好,日子就穩妥了。”族長大人也十分高興。
但是那天早上劉氏去村長家借錢未果,受了委屈,正好準備回家的路上遇見了準備去看望晨曦的老二的媳婦,然後老二媳婦拿出本該給兒子買藥的錢,遞給了劉氏,對劉氏來說也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錢。
“可不是,這些天在家我得多拘著點我家那些糟心的人,可不能去添亂。”劉老漢像是自言自語道。
“該得,該得,咱們在這裏紮根也有幾十年了吧。”族長像是要回憶起往事。
“可不,那時候我還不記事吧。”劉老漢陪著說。
“是啊,一晃神我都是半截身體已經入土的人,有些事兒改變不了就隨著我入土吧,讓子孫後代就這麽簡單點,所有罪孽等我下去跟祖宗們磕頭認錯。”族長感慨道。
“唉,望眼整個村子,也沒有個出挑的人。”劉老漢對自家幾個孩子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老小子,別說了,趕緊去打你的酒喝吧,我要眯一會兒,人老了,忘記的事情越來越多了,歲月不饒人啊......
然後族長就不做聲了,好像真的睡著了,也許真的是年紀大了,白天容易犯困吧。
心情大好的劉老漢背著雙人,踱著輕快的小步伐,哼著古老的小曲兒繞著村裏轉了一圈。引得樹下那些曬日頭的老漢紛紛前來嘮兩句,老漢總會若有若無的誇兩句三兒子孝順,晨曦那個孫女兒懂事。
誰家的孫女這麽小的年紀能給爺爺錢打酒喝呢,孩子還是好孩子啊,誰家的兒子給家裏老爹做這麽好的棉襖啊。
這不,劉老漢一圈轉下來,大半個村的人都知道劉老漢家的三房是個孝順得了,三房的大丫頭也是個貼心的,過去不好的輿論導向現在有了好轉。
然後劉老漢看看日頭還早,就準備回趟自己家裏,敲打一下家裏那些不懂事的人。
劉老漢這輩子生了七八個子女,存活下來了三兒兩女,現在都已經成家了。
兩個閨女嫁到外村去了,日子過的艱難,所以時長不回家。
大兒子二兒子跟著自己一個鍋裏麵放吃飯,沒有分家。
大兒子劉強栓育有兩兒兩女,大兒子劉錦富,十六歲了,因為要做學問,到現在還沒有相看人家。
大女兒劉錦榮十四歲,過了年也得相看了。
二兒子劉錦貴十二歲,還有個最小的女兒十一歲劉錦華。
老大家的兩個兒子可是劉老太的心頭肉,尤其是長子嫡孫的劉錦富,更是被寵到了心坎上,兩個小子都早早的送去蒙學了,自然上學的束修都是劉老太省吃儉用摳唆出來的,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什麽學到什麽真本事,連個童生都沒有考過。
奈何劉老婆鐵了心的還要供養下去,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官家老太太。
也許愛屋及烏的原因吧,老大家的兩個女兒也算是沒受到老太太的蹉跎,被老大家的當成半個大小姐似的來養,盼著以後能嫁個有錢人,或者做個官太太也是極好的吧。
大兒子兩口子都是那種善於奉承老太太的聰明人,一到做事的時候就偷奸耍滑的,老太太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還要指望人家兒子來實現自己官家老太太的夢。
二兒子劉強建家裏育有兩女一子,前頭連續生了兩個閨女,一個十歲,一個八歲了。因為老二家的兩個閨女一直不受老太太待見,兩個女兒至今都沒有起名字,一直大丫二丫的叫著。
劉老太也能下狠心使勁兒的蹉跎二媳婦的主,家務活、農活什麽的樣樣都指使老二媳婦去做。
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第三胎生了個帶把的,但是因為做農活的時候一不小心早產了,導致孩子打小體弱多病。
因為家裏沒分家,銀錢這塊都是老太太抓在手裏的,劉強建也是老實人,去鎮上賺到錢都交給了老太太,自己也不會留做私房錢,因此這個兒子經常要求著老太太拿錢買藥。
由於老太太不太待見二房這一家子,導致二兒子一家在這個老屋裏就是小透明,天天謹小慎微的,大氣不敢出一個,就怕惹到老太太,斷了孩子的買藥錢。
要說上幾天親弟弟家受了雪災,這大房二房本應該去看看,畢竟一個院子裏吃飯,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何況要燒死劉晨曦的事全村子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吧。
但是這麽多天,也沒見哪個兄弟,哪個妯娌上門看看,不說送點兒糧食,給點銀錢吧,起碼寬慰一下也是可以的,奈何時至今日就看見劉老漢上門勤快。
要說這老大家的兩口子真不是個東西,手裏也都攢著私房錢,但是劉強栓就是看不慣劉強柱這個三弟娶了那麽個美人,心理極度的嫉妒。
要說自己才是家裏的老大,什麽好東西都應該歸自己吧,畢竟自己以後要繼承家業,給兩個老東西養老送終吧。
但是憑什麽他老三娶得媳婦就比自己家黃臉婆好看呢,當初劉老太反對劉氏進門,裏麵也少不了老大摻和。因此這次雪災老大這個哥哥都情願躲在家裏睡懶覺,或者出去跟狐朋狗友一塊兒打麻將喝花酒,也不願意過去看看老三家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自然老大媳婦也懶得摻合進來,自掃門前雪。那個窮酸的老三家粘上就甩不掉了,別把窮氣過到自家身上,影響兒子們的官運。
於是老大家兩口子從來不上老三家的門,就算是有事去山上,也得想辦法繞道兒走。
老二家兩口子是老實憨厚的,正好這幾天老二又去鎮上一戶人家做散工去了,至今還未歸,因此還不知道自己三弟家的遭遇。
老二媳婦可能是感同身受的原因吧,對老三家多少有點憐憫之心,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