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想必也是悟到了三伯的搬弄是非之語。在這其樂融融的家宴之上也不願意去生事。遂把話茬給揭了過去。“罷了罷了,你們是做父母的,朕也是做父母的,這老話說的,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才哪兒到哪兒。既然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做父母的哪有不掛心的。換句話說,這懷有赤子心的兒女,想必都會惦記父母。過了年,你們各歸各藩,朕在京裏還不是操心掛念的。生怕你們在外頭受了風霜摧殘。唉,但願逆風解意吧。”
皇爺爺語罷,又是一聲意味深長的歎詠。五叔起端起酒杯,起身向皇爺爺敬道:“父皇關懷仁愛,兒臣感激涕零。願父皇福壽康寧。”說完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皇爺爺會意點頭,也飲盡了杯中的酒。
這時候,皇爺爺身邊的貼身太監王景春忙上前勸道:“皇上,今天喝了不少酒了,留神龍體呀。”皇爺爺擺擺手,話語中已然帶有微醺之意“無妨,無妨,今兒個朕高興。老四啊,最近北邊也安定,你就不急著回北平了,就在京裏多住些日子,等天暖和些再走,瑾瑜還小,又從未去過北平,要是適應不了那燕北苦寒,再鬧病了可不好了。”“謝父皇垂愛,兒臣遵旨。”父王聽了這道像是隨口一說的聖旨,心裏明明白白地知道它的不容置疑。此時除了領旨謝恩,沒有別的選擇。皇爺爺剛才的話隻說了一半“你們也不必回燕王行府了,讓幾個玉英,高熾,高煦先回去,再叫人把高燧給接進來,也好讓朕時時看到你們。”
皇爺爺這看起來如此心血來潮的舉動,時隔多年我才明白過來。他讓我們留再宮中絕非臨時起意,更不是像他所說的感懷人倫親情這般簡單。他想要觀察,說的更明白一些,他想要監視。
我和高燧是父王最小的兩個孩子。我們的行為都不那麽加以掩飾,甚至無心當中都會暴露父母的思想。而父王是皇爺爺的兒子,他也想知道,在這太子薨逝,太孫初立的敏感時期,他這位剛勇又不乏心機謀略的兒子是否有些許活泛的心思。那個晚上,我感受到了皇爺爺那暴虐背後擁有一種別樣的深沉。
當晚,晚宴散去後常妃和允文走到了我們麵前來。父王拉著我恭敬地對允文和常妃行了禮。“給太孫殿下,常妃娘娘請安。”常妃柔聲道:“皇叔不必多禮。”允文盯著我端詳了半晌“妹妹好像瘦了些。”常妃聽聞伸出手在我臉上摩挲了一陣。輕歎道:“唉,可憐的孩子,真的是遭罪了。今晚跟姨母回宮去可好,前些日子,給你裁了幾身衣裳。還說要給你送去燕王府,正好趕上你進宮來,你就自個兒先來試試合不合身,要是不合身再叫人來改。”我知道姨母那句可憐的孩子遭罪了必然會惹得父王不快,又提出來讓我去東宮,想必父王不會同意。我轉身看了看父王,不想他竟然十分爽快,也看不出有什麽不高興。“去吧,你也這麽久不進宮了,既然你姨母掛記你,你就去陪姨母說說話,明天早上父王先回府接了高燧,就去東宮接你。”
當晚,我跟著允文哥哥和常妃一起去了東宮。姨母果然為我備了新衣裳。
他們還是安排我住在原來的住處,這次不同的是專程安排了兩個宮女來伺候我。新衣服依次擺在那紅木衣櫥裏。
我自小就長在宮裏,不是沒有見過華麗的衣衫首飾。這一次,姨母為我添置的衣服共有八套,緋紅,鵝黃,天青這樣清爽又嬌嫩的顏色。
我隻對當中的一套移不開眼睛。那是一套的小宮裙,用的是浮光錦做的麵料,那衣料在漆黑的夜裏閃著隱隱的光。更加吸引我的就是衣服上繡的花,淡淡地粉紅色,絲絲,絛絛,縷縷,儼然就是遠清所說的夜合歡的樣子。
姨母從我眼裏看出了對這件衣服的喜愛,就對我溫然笑道:“你喜歡這件,那明天就穿這件好嗎?”“次日晨起,小宮女來為我梳妝,我換上了昨夜看中的衣服,還配上了一條挽臂紗。
將如瀑的青絲織成兩條粗長的辮子,還別出心裁地在頭頂梳了一個小靈蛇髻。望著鏡中的自己,隻覺得白淨,清爽又不失嬌俏。
“哎喲喲,我們的瑾瑜可真真兒是個小美人胚子呀。”不知何時,姨母已經站在門口了。
姨母牽著我去和允文允熥兩位哥哥一塊兒吃過早飯。郭寧妃身邊的內侍來報,說是郭寧妃邀請常妃,呂妃還有我父王一同去禦花園賞春。
那郭寧妃是皇爺爺的妃子,也是早年間與他一同打天下的人。共患難,同富貴幾十年一路走來。故年歲雖長尚得盛寵。自皇祖母去世後,都是由她來攝六宮事。
我和姨母還有呂妃一同到達禦花園中時,父王帶著高燧已經先到了。互相見了禮,高燧忙粘到我身邊來。“姐姐今天真漂亮。”眾人被高燧這一句誇讚都給慪笑了。常妃摸摸他的頭“瞧瞧這孩子這張小嘴,以後不知道能哄著多少小姑娘。”
“寧妃娘娘到。”隨著太監的一聲通傳,年近六旬的郭寧妃款款而至。看她簡衣簡簪,神色亦從容平和。我一直聽聞郭寧妃為人寬容和善。無論是對宮人還是小輩,都極少說一句重話,更不論是責打。我心裏也在默默地念著,歲月從不敗美人,心慈則貌美。雖然歲月的侵蝕令她華發從生,眼角眉梢的皮膚也鬆了勁。可是那周身的母性與寬和的氣度,讓人無法否定她的美。
我們一字排開,行過大禮後,郭寧妃笑著招呼我們免禮。我留意到,今天她手裏牽了一個歲數和我差不多的男孩。看著很眼生,也不像是哪位皇伯皇叔的兒子。小小的高燧見到比他年歲稍大的男孩子,立馬來了精神。他蹦噠著上前去,拉起那個男孩的手,興奮道:“哥哥哥哥,我們去玩兒。”父王忙喊了一聲:“高燧,怎麽能這麽沒有規矩呢。”郭寧妃憐愛地摸了摸高燧的頭。“老四,孩子愛玩兒不打緊,原本叫你們住宮裏也是想與你們敘敘天倫之樂,也不用太拘束孩子的天性。”語罷,郭寧妃把目光看向我。“瑾瑜,你今年滿了六歲,也開始吃七歲的飯了吧。”“回寧妃娘娘,瑾瑜是洪武十九年十月生人。”寧妃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看樣子我沒記錯。”片刻間,郭寧妃又用手輕拍了下自己的腦門。自嘲地笑笑。“真是老了老了,記不住事兒了。”她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方才牽著的小男孩“這是沐昕,西平後家的四公子。”沐昕這個名字我聽過,是已逝老西平候沐英的小兒子。也是現任西平候沐春的親弟弟。聽說,沐英是皇爺爺的義子。開國初期就鎮守雲南,在大伯去世一個月後,從雲南傳來沐英崩逝的消息,一眾子女扶靈回應天安葬。皇爺爺憐惜沐昕年幼喪父,就做主把他留在應天做了留京質子。
“我看這個沐昕跟瑾瑜丫頭般配地很,這皇上的意思,是希望咱們兩家能夠親上加親了。”
我不懂什麽叫般配,更不明白親上加親意味著什麽。隻見父王急道:“寧妃娘娘,兒臣哪怕是要頂著大逆不道的罪名和被處置的風險,也要駁您的回了。。
皇爺爺語罷,又是一聲意味深長的歎詠。五叔起端起酒杯,起身向皇爺爺敬道:“父皇關懷仁愛,兒臣感激涕零。願父皇福壽康寧。”說完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皇爺爺會意點頭,也飲盡了杯中的酒。
這時候,皇爺爺身邊的貼身太監王景春忙上前勸道:“皇上,今天喝了不少酒了,留神龍體呀。”皇爺爺擺擺手,話語中已然帶有微醺之意“無妨,無妨,今兒個朕高興。老四啊,最近北邊也安定,你就不急著回北平了,就在京裏多住些日子,等天暖和些再走,瑾瑜還小,又從未去過北平,要是適應不了那燕北苦寒,再鬧病了可不好了。”“謝父皇垂愛,兒臣遵旨。”父王聽了這道像是隨口一說的聖旨,心裏明明白白地知道它的不容置疑。此時除了領旨謝恩,沒有別的選擇。皇爺爺剛才的話隻說了一半“你們也不必回燕王行府了,讓幾個玉英,高熾,高煦先回去,再叫人把高燧給接進來,也好讓朕時時看到你們。”
皇爺爺這看起來如此心血來潮的舉動,時隔多年我才明白過來。他讓我們留再宮中絕非臨時起意,更不是像他所說的感懷人倫親情這般簡單。他想要觀察,說的更明白一些,他想要監視。
我和高燧是父王最小的兩個孩子。我們的行為都不那麽加以掩飾,甚至無心當中都會暴露父母的思想。而父王是皇爺爺的兒子,他也想知道,在這太子薨逝,太孫初立的敏感時期,他這位剛勇又不乏心機謀略的兒子是否有些許活泛的心思。那個晚上,我感受到了皇爺爺那暴虐背後擁有一種別樣的深沉。
當晚,晚宴散去後常妃和允文走到了我們麵前來。父王拉著我恭敬地對允文和常妃行了禮。“給太孫殿下,常妃娘娘請安。”常妃柔聲道:“皇叔不必多禮。”允文盯著我端詳了半晌“妹妹好像瘦了些。”常妃聽聞伸出手在我臉上摩挲了一陣。輕歎道:“唉,可憐的孩子,真的是遭罪了。今晚跟姨母回宮去可好,前些日子,給你裁了幾身衣裳。還說要給你送去燕王府,正好趕上你進宮來,你就自個兒先來試試合不合身,要是不合身再叫人來改。”我知道姨母那句可憐的孩子遭罪了必然會惹得父王不快,又提出來讓我去東宮,想必父王不會同意。我轉身看了看父王,不想他竟然十分爽快,也看不出有什麽不高興。“去吧,你也這麽久不進宮了,既然你姨母掛記你,你就去陪姨母說說話,明天早上父王先回府接了高燧,就去東宮接你。”
當晚,我跟著允文哥哥和常妃一起去了東宮。姨母果然為我備了新衣裳。
他們還是安排我住在原來的住處,這次不同的是專程安排了兩個宮女來伺候我。新衣服依次擺在那紅木衣櫥裏。
我自小就長在宮裏,不是沒有見過華麗的衣衫首飾。這一次,姨母為我添置的衣服共有八套,緋紅,鵝黃,天青這樣清爽又嬌嫩的顏色。
我隻對當中的一套移不開眼睛。那是一套的小宮裙,用的是浮光錦做的麵料,那衣料在漆黑的夜裏閃著隱隱的光。更加吸引我的就是衣服上繡的花,淡淡地粉紅色,絲絲,絛絛,縷縷,儼然就是遠清所說的夜合歡的樣子。
姨母從我眼裏看出了對這件衣服的喜愛,就對我溫然笑道:“你喜歡這件,那明天就穿這件好嗎?”“次日晨起,小宮女來為我梳妝,我換上了昨夜看中的衣服,還配上了一條挽臂紗。
將如瀑的青絲織成兩條粗長的辮子,還別出心裁地在頭頂梳了一個小靈蛇髻。望著鏡中的自己,隻覺得白淨,清爽又不失嬌俏。
“哎喲喲,我們的瑾瑜可真真兒是個小美人胚子呀。”不知何時,姨母已經站在門口了。
姨母牽著我去和允文允熥兩位哥哥一塊兒吃過早飯。郭寧妃身邊的內侍來報,說是郭寧妃邀請常妃,呂妃還有我父王一同去禦花園賞春。
那郭寧妃是皇爺爺的妃子,也是早年間與他一同打天下的人。共患難,同富貴幾十年一路走來。故年歲雖長尚得盛寵。自皇祖母去世後,都是由她來攝六宮事。
我和姨母還有呂妃一同到達禦花園中時,父王帶著高燧已經先到了。互相見了禮,高燧忙粘到我身邊來。“姐姐今天真漂亮。”眾人被高燧這一句誇讚都給慪笑了。常妃摸摸他的頭“瞧瞧這孩子這張小嘴,以後不知道能哄著多少小姑娘。”
“寧妃娘娘到。”隨著太監的一聲通傳,年近六旬的郭寧妃款款而至。看她簡衣簡簪,神色亦從容平和。我一直聽聞郭寧妃為人寬容和善。無論是對宮人還是小輩,都極少說一句重話,更不論是責打。我心裏也在默默地念著,歲月從不敗美人,心慈則貌美。雖然歲月的侵蝕令她華發從生,眼角眉梢的皮膚也鬆了勁。可是那周身的母性與寬和的氣度,讓人無法否定她的美。
我們一字排開,行過大禮後,郭寧妃笑著招呼我們免禮。我留意到,今天她手裏牽了一個歲數和我差不多的男孩。看著很眼生,也不像是哪位皇伯皇叔的兒子。小小的高燧見到比他年歲稍大的男孩子,立馬來了精神。他蹦噠著上前去,拉起那個男孩的手,興奮道:“哥哥哥哥,我們去玩兒。”父王忙喊了一聲:“高燧,怎麽能這麽沒有規矩呢。”郭寧妃憐愛地摸了摸高燧的頭。“老四,孩子愛玩兒不打緊,原本叫你們住宮裏也是想與你們敘敘天倫之樂,也不用太拘束孩子的天性。”語罷,郭寧妃把目光看向我。“瑾瑜,你今年滿了六歲,也開始吃七歲的飯了吧。”“回寧妃娘娘,瑾瑜是洪武十九年十月生人。”寧妃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看樣子我沒記錯。”片刻間,郭寧妃又用手輕拍了下自己的腦門。自嘲地笑笑。“真是老了老了,記不住事兒了。”她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方才牽著的小男孩“這是沐昕,西平後家的四公子。”沐昕這個名字我聽過,是已逝老西平候沐英的小兒子。也是現任西平候沐春的親弟弟。聽說,沐英是皇爺爺的義子。開國初期就鎮守雲南,在大伯去世一個月後,從雲南傳來沐英崩逝的消息,一眾子女扶靈回應天安葬。皇爺爺憐惜沐昕年幼喪父,就做主把他留在應天做了留京質子。
“我看這個沐昕跟瑾瑜丫頭般配地很,這皇上的意思,是希望咱們兩家能夠親上加親了。”
我不懂什麽叫般配,更不明白親上加親意味著什麽。隻見父王急道:“寧妃娘娘,兒臣哪怕是要頂著大逆不道的罪名和被處置的風險,也要駁您的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