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輿,快些回家吧。”蕭文壽緩步而來,不知悲喜。


    劉翹的墓前已是鬱鬱蔥蔥。


    “父親,孩兒走了。”劉裕慢慢站起,如大雪後的青鬆,又如狂風後的古柏,身姿漸漸挺拔。


    “母親大人,家中事務甚多,何必親來?道憐和道規可還是一往的頑劣?”劉裕躬身說道。


    “沒有,家中甚好,倒是這三年辛苦你了,如今守孝期滿,顯宗九泉之下也該安息了。”蕭文壽望著快要與自己差不多高的劉裕,再看看劉翹的墓碑。


    “走吧,母親。”


    “德輿,天色尚早,你在此地也呆久了,我們娘倆走回去吧。”


    “不雇馬車了?母親大人不累嗎?”


    “不累。”


    蕭文壽轉身離去,身後的汗漬還未褪去。


    劉裕心頭一沉,說道:“母親,累了,兒背你。”


    蕭文壽背對著他,眼眶微紅,欲言又止,須臾,淡淡的說道:“走吧,天變晴了。”


    回家的路上沒有一道車轍印,夏蟬聲起。


    這年東晉寧康元年,前涼升平十七年,代國建國三十六年,前秦建元九年——劉裕十一歲。


    太陽收斂起了鋒芒,漸漸西斜,二人到了京口裏潔園巷。


    “孝子啊!”劉翊坐在巷口的柳樹下,手中的蒲帽“呼哧”“呼哧”的作響。


    “姨父過獎了。”劉裕對劉翊作了一揖。


    “你娘這些年不容易啊。”劉翊望了望滿頭大汗的文壽。


    蕭文壽沉默不語。


    “姨父,我以後定會好生侍奉母親。”


    “好孩子,走了一天,累了吧,快回家歇息去吧。”劉翊望著劉裕堅毅的麵龐,語氣慈祥。


    “姨父,一起走吧,吃完飯再回家。”劉裕說道。


    蕭文壽眉頭一皺。


    “剛剛還誇你,你這孩子,怎生如此不懂事?我等下還要去學堂接懷敬。”劉翊笑著說道。


    “劉大哥,那我們走了。”蕭文壽恭敬地說道。


    “好,好。”


    “德輿啊,你現在已經十一歲了,該明白些事理。”歸家途中,蕭文壽悄聲對劉裕說道。


    “母親,孩兒知錯了。”


    “錯在哪裏?”


    “綱常人倫,天地至理。兒一時口快,請母親責罰。”


    “唉……快些走吧。”蕭文壽歎了口氣。


    隨即幽然一笑,似自嘲。


    “你沒有錯,錯的隻是這……”蕭文壽的聲音細如蚊蚋。


    一切都變了。


    圍牆換成了柵欄,青瓦變成了草房。隻有那顆桃樹還在,桃枝在夏風中搖搖晃晃,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像一個垂暮的老人,對著晚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樹旁的兩片苗圃,卻是生機勃勃,菜葉上油光閃閃,似乎想掙脫大地,敢與夕陽爭輝。兩個小孩嬉鬧著,踏著夏風,爬上桃樹,迎著落日,踩上苗圃。他們才是這片天地的主人。


    劉裕站在門外,看著如今的家,沉默不語,不知在想些什麽。


    “道憐、道規,快快回家,吃飯了!唉!這菜啊,讓你們兄弟倆踩的,看你娘回來怎麽收拾你們!”趙安祖剛從屋裏出來,看見苗圃一片狼藉,佯嗔道。


    “姨母,我們下次絕對不敢了。”道憐將道規擋在身後,忙說道。


    “哥哥,哥哥!你快看,娘親回來了!”四歲的道規指著院外說道,“咦?那個人是誰?”


    道憐依稀能記住劉裕的樣子,隻是眼前這少年與三年前變化甚大,也不敢亂言,隻是靜靜的呆著。


    “道憐,你如今也六歲了,怎不好生管教你弟弟,非和他一起胡鬧?”蕭文壽說道,“姐姐,這兩個小子給你添麻煩了吧。”


    “不礙事,不礙事!劉裕,你這小子,三年沒見,長這麽高了,懷肅快過來,讓娘看看你倆誰高?”趙安祖揮揮手笑道。


    “大哥!”道憐躬身給劉裕施了一禮,又忙拉著道規說道,“弟弟,快叫哥哥。”


    “哥哥。”道規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劉裕。


    “變化真大啊!”劉裕歎了一口氣。


    蕭文壽默然。


    懷肅從屋裏出來,見到蕭文壽,忙躬身問安,又對劉裕道:“德輿,許久未見,今日相逢,實乃快事。”


    劉裕躬身答道:“今日見到兄長,裕心中亦是如此。”


    “好了,你倆就別寒暄了,快讓我看看你倆身長還差多少?”趙安祖笑道。


    “大概還差兩尺,哈哈,不過我家懷肅可比裕兒大五歲呢,這小子,是個練武的料子!”


    “這得看他自己。”蕭文壽說道。


    “好了,快些吃飯吧。”趙安祖張羅道,“劉裕,懷肅,你倆隨我進屋把飯菜和桌凳搬出來,屋裏熱得慌。”


    “我來點艾草。”道憐很興奮。


    “我也要玩這個!”道規拍著小手,附和道。


    “好好好!弟妹,你在這看著他倆。”


    夕陽快落到屋頂了,晚霞把艾草的青煙染成了淡淡的紅色,一家人在桃樹下其樂融融,時不時傳來聲聲笑語。晚風陣陣,卷起了紅煙,夾雜著笑語,向天空吹去。天空聽見了,收起了晚霞,放出了星星,隨著風裏的笑聲,閃閃爍爍。


    深夜,萬籟俱寂,促織聲起。一盞油燈,幾隻草鞋,蕭文壽望了望窗外,隨手揉了揉眼睛。突然,她回過頭來,說道:“徳輿,怎麽還不睡?”


    “母親大人受苦了,孩兒不孝。”劉裕小聲說道。


    道憐和道規睡的很熟。


    昏黃的燈光,恍恍惚惚,劉裕的眼角,閃閃爍爍。


    “到底是長大了!”蕭文壽說道,“家中如今的狀況,你已知曉,母親雖累,但看著你們兄弟三個,便不覺疲憊,也沒有所謂的‘苦’了。”


    “三年……何至於此?”劉裕似乎在自言自語。


    “還不是……”蕭文壽忽然想到了什麽,欲言又止。


    轉而對劉裕說道:“德輿,莫要胡思亂想,一切俱已過去;好生念書,重振家道,才是你應該做的。”


    “母親,你告訴孩兒吧,是誰?讓我家變成如今這般模樣?”劉裕問道。


    蕭文壽編著草鞋,沉默不語。


    半晌,“母親,教我編草鞋吧,孩兒不念書了。”劉裕忽然說道。


    “不行,家裏我能應付過來,莫要耽擱了自己的學業,對不起你的父親!”蕭文壽的態度很堅決。


    “母親大人,孩兒已十一歲了,這三年我在父親墳前亦讀了不少書,卻很少能夠記起,也知道了自己不是讀書的這塊料子,所以,這才來向母親大人請示的。”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我劉家雖然家道中落,但也是名門之後。”


    “母親,孩兒有自知之明,就算讓我去念書,也是一知半解,白費了銀錢,況且道憐、道規日後也是要念書的。”


    “此事莫要再提,快些回屋睡覺。”蕭文壽背對著劉裕,眼眶微濕。


    “孩兒知道了。”


    劉裕轉身而走,一夜無話……


    翌日,傍晚。


    “劉裕!你小子怎麽幹這些活?今天若不是我去學堂接懷敬與懷慎,都不知道你沒去念書。”劉翊追上了背著木柴的劉裕。


    “姨父,我不想念書。”劉裕放下背著的柴火,施了一禮,淡淡說道。


    “為何?”


    “姨父,我不想母親如此終日操勞,我是家中長子,兩個弟弟也快要念書了。”


    “你母親同意嗎?”劉翊問道。


    “稟姨父,母親大人不同意。”


    “唉!我就知道。”


    劉翊歎了口氣,繼續說道:“劉裕啊,你還是去念書吧,家中的事情,你不需擔心,還有我和你姨母呢。”


    “姨父,自我父親走後,我家究竟為何淪落至此?”劉裕答非所問,話鋒一轉。


    “你母親沒和你說嗎?這也難怪,你知道隻會徒增煩惱罷了。”


    “還望姨父說與劉裕。”


    “自你父親走後,郡中來了一位大人,叫什麽刁彝,他家好像大有來頭,聽說他父親過世之前是朝中尚書,郡守對他也是奉承巴結。”


    “莫非是渤海刁氏?”劉裕眉頭一皺。


    “對!對!你這小子怎麽知道?”


    “姨父,我也是亂讀了一些閑書。”


    “哈哈,什麽閑書?莫不是杜撰的吧?我就知道你這小子,誌不在這小小的京口裏。”劉翊笑道。


    “後來怎麽樣了?”


    “他看中你家的那塊地了,說是有什麽‘龍氣’,也不知使了什麽手段,郡守竟然也不念昔日你父親的情分,將你家籍沒入官,絲毫不遵循我大晉律例,這哪裏還有王法啊?”


    “王法是有,不過是一張紙罷了。”劉裕麵色平和。


    “到底是長大了啊!後來,你家就搬走了,就你家這個地方,我聽說還是你舅舅那邊使的力,要不然你連地方都沒得住。”


    “多謝姨父告之。”平和的麵色下,劉裕雙拳緊握。


    “也不知是刁彝作惡多端,還是你父親顯靈,這幾天,我聽衙門人說,這個刁彝好像得了重病,命不久矣。”


    “姨父,快些回家吧,我把這柴火賣完。”


    “你啊!罷了,罷了!這年頭,也不一定非要做個書生。”


    ……


    “德輿今日又沒來學堂。”


    “要我說,這一部《論語》他讀了兩個月竟然一章也沒背下來,來了也是白來。”


    “恐怕又是去耍子了吧,聽說他這幾天常和別人玩五木戲,也不知輸贏如何。”


    “真真是苦了他的娘!”


    “噓!丁老先生來了。”


    喧鬧的學堂頓時寂靜。


    “劉裕呢?今日又沒來?看來真的是無藥可救了!”丁建對劉裕非常不滿。


    “丁老先生,莫要發火,學生途中有事,故而遲到。”劉裕不知從何處來的,欹在門前,笑著說道。


    “劉裕!寄奴兒!你竟然這般無禮!”丁建怒道,“以後你就別來學堂了!真是不孝!不孝!你可知,這兩個月,你母親為了你,來來回回求了我四次!”


    “那,先生,學生告辭了。”


    劉裕長抒一氣,轉身而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朝群英傳之南朝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涉川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涉川客並收藏六朝群英傳之南朝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