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方麵項籍比高祖皇帝更好,那麽能力呢?主公覺得兩人的能力誰更出眾?”賈詡見袁顯不說話又問道。
能力方麵項羽五萬軍隊擊敗秦軍三十萬,三萬軍隊大敗劉邦幾十萬,就打仗這方麵來說項羽可以說是無人能及。
不過在政治這方麵,項羽顯得有些愚笨,而且做事優柔寡斷,為了名聲不想殺劉邦,卻又殺了楚懷王,讓他的名聲更加壞了。
“兩人的能力一半對一半吧,認真說起來高祖更強一些,項籍除了帶兵打仗沒有一項比得過高祖。”
聽到袁顯的回答,賈詡並不意外,笑著對袁顯說道:“主公說的有道理,所以主公的想法是能力更重要?”
“······”袁顯沉默了,他沒想到賈詡在這裏等著自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沒想到被賈詡給詐出來了。
現在想想自己好像確實更在意能力,或許是身為現代人,他見識過太多的例子,在大多數時候能力比品德更重要。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不再少數,比如說漢武帝,他的品德可說不上好,好色薄情,十分狠辣,但是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還有王莽,他在篡位之前名聲可是非常好,但是他後麵所做作為你能說他是一個好人?
這種事情說不好,一切都還是要後人來評說好壞,既然覺得能力更重要,那更需要考核了,而且考核的方麵因該放在具體事務上,讓他們對當前政治提出意見,這種自由發揮的題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主公這次選官是打算小範圍還是大範圍?”賈詡問到。
“當然是大範圍,未來我們要用人的地方還多的很,這次正好可以一次選好,選完之後還能統一培養。”
“如果是大範圍,那就需要好好準備,要考試估計至少要等到下半年。”賈詡語氣淡淡的說道。
袁顯也知道這一點,不過他聽賈詡的語氣似乎還有話說,“文和有什麽想說的?”
沉默了一會兒,賈詡直接對袁顯說道:“主公,你的想法是沒錯,但是你想過沒有,你這麽做可是會引起世家的反製。”
袁顯一愣,他到是沒有想到這麽多,被賈詡這麽一提醒他才回過神來,是啊,現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察舉製最鼎盛的時候,這個時候袁顯要改變選官製度恐怕不是那麽容易。
打破一個存在久遠的製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曆史上直到隋朝才完成這一轉變,而曆史上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九品中正製。
九品中正製是察舉製的擴展,是世家掌權的開始,也就是這個時期世家發展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王與馬,共天下’,這就是時代的寫照,世家比皇室更加強盛。
在最腦熱的時候被當頭一棒,袁顯過了一會兒才緩緩對賈詡說道:“文和說的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袁顯歎了一口氣,自己始終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人,思維方式始終有差異,這件事遠沒有想的那麽簡單,怪不得糜竺那副表情。
“那不知文和有什麽建議?”袁顯看向賈詡問到。
“主公,你的想法兵沒有錯,但是需要從長計議,現在正是你發展的關鍵時候,不能得罪世家,主公可以先小範圍的試試。”
“主公不是打算為六部招募人手嗎,正好可以可以在這次招募中做。”
聽了賈詡說的這些話,袁顯點點頭表示同意,目前看來也隻有這種方案最穩妥,“好,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袁顯也知道這樣的事還是要讓張昭來負責,因為張昭在江東名聲不錯,由他來主刀這件事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這裏,袁顯立刻吩咐外麵的典韋去將張昭叫過來,張昭距離這裏也不遠,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就跟著典韋過來了。
“主公,你找我?”張昭見到袁顯就直接問道,他作為尚書令統領六部,這段時間最忙,因為六部剛剛組建,事務繁多,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把關。
還好主公任命的六部從事都是能力十分出眾的人,讓自己輕鬆不少,聽到袁顯找他心中還是很詫異的,而到了袁顯這裏見到賈詡也在,心中一緊,看來有重要的事啊。
“嗯,子布,我有些事情要和你商量。”袁顯緩緩說道。
張昭看著袁顯,“請主公示下。”
袁顯略微斟酌一番,“子布,剛才子仲來找我,說是戶部現在事務繁重,人手不夠用,你有什麽想法?”
“主公,這件事我也知道,可是戶部的忙碌隻是這段時間,等步入正軌之後就不會有這麽多事了,如果要增加人手的話,不僅要多出一部分開支,未來還會讓部門變得臃腫。”張昭急忙對袁顯說道。
他知道糜竺是袁顯的大舅子,袁顯對他的要求肯定會認真考慮,而聽袁顯的語氣似乎已經動了增加人手的心思,這可不是好兆頭,六部是同等級的,戶部增加了人手其它部門肯定也要增加,這樣就會讓六部變得越來越臃腫,對發展十分不利。
張昭的擔心並沒有錯,現在江東官吏的主要來源是大小世家,既然有位置,他們怎麽會不加緊將自己一方的人往上推呢。
袁顯自然也想到了這些,可是能有什麽辦法,現在能讀得起書的隻有世家子弟,根本沒有太多選擇。
“子布不必擔心,我這次找你來就是有些想法和你商量。”袁顯笑著說道。
張昭聞言看向袁顯,等著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打算弄一個編外官員的製度,子布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編外官員?這是什麽意思?張昭心中大為疑惑,隨後問道:“主公所說的編外官員是什麽意思?”
“編外官員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屬於編製之外的人,他們的俸祿最多達到編製內官員的三成,根據他們做的事和表現來決定俸祿的多少。”
張昭眼前一亮,這個方法到是可行,這樣忙的時候就用他們,閑的時候不用,開支能省下不少,事情也不會耽誤,真是一舉數得。
能力方麵項羽五萬軍隊擊敗秦軍三十萬,三萬軍隊大敗劉邦幾十萬,就打仗這方麵來說項羽可以說是無人能及。
不過在政治這方麵,項羽顯得有些愚笨,而且做事優柔寡斷,為了名聲不想殺劉邦,卻又殺了楚懷王,讓他的名聲更加壞了。
“兩人的能力一半對一半吧,認真說起來高祖更強一些,項籍除了帶兵打仗沒有一項比得過高祖。”
聽到袁顯的回答,賈詡並不意外,笑著對袁顯說道:“主公說的有道理,所以主公的想法是能力更重要?”
“······”袁顯沉默了,他沒想到賈詡在這裏等著自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沒想到被賈詡給詐出來了。
現在想想自己好像確實更在意能力,或許是身為現代人,他見識過太多的例子,在大多數時候能力比品德更重要。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不再少數,比如說漢武帝,他的品德可說不上好,好色薄情,十分狠辣,但是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還有王莽,他在篡位之前名聲可是非常好,但是他後麵所做作為你能說他是一個好人?
這種事情說不好,一切都還是要後人來評說好壞,既然覺得能力更重要,那更需要考核了,而且考核的方麵因該放在具體事務上,讓他們對當前政治提出意見,這種自由發揮的題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主公這次選官是打算小範圍還是大範圍?”賈詡問到。
“當然是大範圍,未來我們要用人的地方還多的很,這次正好可以一次選好,選完之後還能統一培養。”
“如果是大範圍,那就需要好好準備,要考試估計至少要等到下半年。”賈詡語氣淡淡的說道。
袁顯也知道這一點,不過他聽賈詡的語氣似乎還有話說,“文和有什麽想說的?”
沉默了一會兒,賈詡直接對袁顯說道:“主公,你的想法是沒錯,但是你想過沒有,你這麽做可是會引起世家的反製。”
袁顯一愣,他到是沒有想到這麽多,被賈詡這麽一提醒他才回過神來,是啊,現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察舉製最鼎盛的時候,這個時候袁顯要改變選官製度恐怕不是那麽容易。
打破一個存在久遠的製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曆史上直到隋朝才完成這一轉變,而曆史上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九品中正製。
九品中正製是察舉製的擴展,是世家掌權的開始,也就是這個時期世家發展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王與馬,共天下’,這就是時代的寫照,世家比皇室更加強盛。
在最腦熱的時候被當頭一棒,袁顯過了一會兒才緩緩對賈詡說道:“文和說的是,我想的太簡單了。”
袁顯歎了一口氣,自己始終不是土生土長的古人,思維方式始終有差異,這件事遠沒有想的那麽簡單,怪不得糜竺那副表情。
“那不知文和有什麽建議?”袁顯看向賈詡問到。
“主公,你的想法兵沒有錯,但是需要從長計議,現在正是你發展的關鍵時候,不能得罪世家,主公可以先小範圍的試試。”
“主公不是打算為六部招募人手嗎,正好可以可以在這次招募中做。”
聽了賈詡說的這些話,袁顯點點頭表示同意,目前看來也隻有這種方案最穩妥,“好,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袁顯也知道這樣的事還是要讓張昭來負責,因為張昭在江東名聲不錯,由他來主刀這件事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這裏,袁顯立刻吩咐外麵的典韋去將張昭叫過來,張昭距離這裏也不遠,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就跟著典韋過來了。
“主公,你找我?”張昭見到袁顯就直接問道,他作為尚書令統領六部,這段時間最忙,因為六部剛剛組建,事務繁多,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把關。
還好主公任命的六部從事都是能力十分出眾的人,讓自己輕鬆不少,聽到袁顯找他心中還是很詫異的,而到了袁顯這裏見到賈詡也在,心中一緊,看來有重要的事啊。
“嗯,子布,我有些事情要和你商量。”袁顯緩緩說道。
張昭看著袁顯,“請主公示下。”
袁顯略微斟酌一番,“子布,剛才子仲來找我,說是戶部現在事務繁重,人手不夠用,你有什麽想法?”
“主公,這件事我也知道,可是戶部的忙碌隻是這段時間,等步入正軌之後就不會有這麽多事了,如果要增加人手的話,不僅要多出一部分開支,未來還會讓部門變得臃腫。”張昭急忙對袁顯說道。
他知道糜竺是袁顯的大舅子,袁顯對他的要求肯定會認真考慮,而聽袁顯的語氣似乎已經動了增加人手的心思,這可不是好兆頭,六部是同等級的,戶部增加了人手其它部門肯定也要增加,這樣就會讓六部變得越來越臃腫,對發展十分不利。
張昭的擔心並沒有錯,現在江東官吏的主要來源是大小世家,既然有位置,他們怎麽會不加緊將自己一方的人往上推呢。
袁顯自然也想到了這些,可是能有什麽辦法,現在能讀得起書的隻有世家子弟,根本沒有太多選擇。
“子布不必擔心,我這次找你來就是有些想法和你商量。”袁顯笑著說道。
張昭聞言看向袁顯,等著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打算弄一個編外官員的製度,子布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編外官員?這是什麽意思?張昭心中大為疑惑,隨後問道:“主公所說的編外官員是什麽意思?”
“編外官員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屬於編製之外的人,他們的俸祿最多達到編製內官員的三成,根據他們做的事和表現來決定俸祿的多少。”
張昭眼前一亮,這個方法到是可行,這樣忙的時候就用他們,閑的時候不用,開支能省下不少,事情也不會耽誤,真是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