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城這些日子,被前線傳來的捷報鬧的是沸沸揚揚。
靠山王世子千騎開兩廣,一夜破賀州的消息被無數人質疑,無外乎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切不說賀州城守軍多少,城高幾何。自古以來騎兵攻城就沒聽說過,就算是有高手攻上城頭,難道對方就這樣投降了?
幾千年來這仗也沒有這麽打的啊。
贏夫不管那些,贏夫隻知道這軍情總歸不會是騙自己的,有吳王在,自然不會出什麽平白造出一份功勞給楊淩霄的事,靠山王也不是這種人,所以這份軍情九成九是真的。
相比較於贏夫的開心,同樣認同這份軍情卻愁眉不展的還有譚正。
咱們譚大學士一如既往的安靜,坐在角落一點也不起眼,若是不注意去看都不會發覺這裏有個人。
除了譚正,還有一個該高興的人並不高興。
靠山王楊孝嚴,這個消息楊孝嚴一如既往的知道的比軍情早一些,趙三才告訴他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就隻是淡淡的說了句知道了。
如今此事在京城已然成了熱談,趙三才總覺得義父該高興才是,畢竟是自己兒子給自己長臉,為何總是鎖著個眉頭?
“義父?”趙三才試探性的叫了一聲。
這一叫,楊孝嚴不滿的瞪了一眼,似是在嗔怪趙三才打斷了他的思緒。趙三才表情略顯尷尬。
楊孝嚴翻了個白眼:“沒出息的東西,多大點動靜。取巧攻下一座城而已,這不還折了五百人進去?以如今大秦的國力,圍而不攻還能不費一兵一卒呢。”
“義父啊,話不能這麽說。”趙三才勸道:“那兵馬折算成糧草,那不一樣都是錢財。圍城得耗費多少?這五百人雖說精銳,可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用你教我?”楊孝嚴打斷了趙三才的話,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著趙三才:“去去去,別打擾老子想事情,沒腦子的東西。啥時候你想明白了再來找我。”
趙三才被懟的沒脾氣,也是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楊孝嚴用兵多年手底下戰死的士兵少說也有十幾萬了,哪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是自己多嘴。
可是趙三才是沒腦子嗎?沒腦子能統領靠山王府的情報係統?
所以僅僅一個轉身的功夫,趙三才便又把身子轉了回來。
這一轉,就好似換了一張臉一般,神情也不似剛才那般嬉皮笑臉,而是凝重認真的望著靠山王,輕輕拱手:“義父,您是覺得?”
楊孝嚴沒有去看趙三才,隻是把手放在嘴上扶著下巴,目光深邃而悠遠的望著遠處。
“師兄?你怎麽了?”贏夫來到譚正麵前問道:“淩霄哥他打勝仗了!你怎麽看起來反而有些苦惱?”
譚正苦笑一下,輕輕搖頭,麵朝贏夫說道:“皇上,您覺得,仗該是這麽打的嗎?”
贏夫愣了一下,想了一會說道:“雖有取巧之嫌,然先賢有雲,兵者詭道也,後世亦有兵不厭詐之說。淩霄哥帶兵打仗經驗尚不多,卻能已經靠千人之力巧奪一座大城,不是已經很優秀了嗎?”
譚正還是笑著輕輕搖頭:“皇上,臣沒有說世子他不優秀,與世子殿下無關。這事,關乎到天下大勢。”
這下贏夫可就徹底丈二摸不著頭腦了,左右看了看疑惑的問道:“難道賀州城位置如此關鍵?”
譚正又是笑著搖頭,問贏夫道:“皇上,你可知守安三十四年,長安之戰?”
“古之大戰,三歲孩童尚知,朕怎會不知?昔商唐決戰,雙方不斷增兵,規模最大之時雙方加起來近一百八十萬人交戰。此戰更是死傷過百萬。這其中典故無數,隨便這個說書先生也能說不下十段。”
譚正點了點頭,收起了笑容,又問道:“那皇上知道,楚京一戰嗎?”
贏夫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腳下的石磚,又抬起頭看了看譚正。
譚正繼續說道:“楚京一戰,我大秦高手盡出。先皇對戰姬海棠,靠山王對戰項無雙,長陵王對戰項金縷,吳王對戰張百煉,淩山王對戰李不言。更有眾多大宗師境高手混戰,外加數十萬將士廝殺。那一戰之慘烈,就在你我腳下,曾經最少有數十條人命隕落與此。”
贏夫下意識的看了看腳下,許是想起了贏勝,情緒並不算高。
“可是。”譚正話鋒一轉道:“那時候還堪堪隻有項無雙與靠山王兩名堪稱天人境強者。先皇與姬海棠還都是初入天人,餘下修為最高也不過長生境。可是你反觀如今,區區幾年,小小一個賀州城,竟然有三名長生境高手。雖然大概也隻是初入長生境,可是皇上。臣本就是長生境,所以臣深知,一個長生境可以對一場戰爭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僅僅是這樣,從項無雙詭異複活實力暴漲,甚至需要諸位王爺聯手才堪堪險勝。再到近年來的各種怪事,天下高手越來越多。就連臣這個文臣,也有長生境的修為,甚至還被人偷襲瀕死。皇上可想過,再往後這天下會是何等格局?”
贏夫沒有說話,看著譚正鄭重的模樣,陷入了沉思。
譚政所言,也正是剛才楊孝嚴所思考的問題,他並非是因為楊淩霄的事愁眉不展,而是因為譚正說的這些。
就在這時,趙小飛小步走來,到贏夫身邊深深一躬:“皇上,靠山王來了。”
楊孝嚴入宮,沒有特別交代自然不需通報。趙小飛隻是先行前來說一聲,朝門望去,一身黑色蟒袍的楊孝嚴已經大步走來。
來到贏夫和譚正近前,看了看二人的模樣,沒有多問,隻是說了一句:“皇上,臣來討一封詔書。”
譚正又輕輕皺了皺眉頭:“王爺,此事可緩不可急,應從長計議。”
楊孝嚴搖了搖頭:“此事,可急不可緩。我來做,簡單,等哪天我不在了,此事又得你等謀劃多年方能做成。”
贏夫聽著二人對話,撓著後腦勺不知二人在打什麽啞謎。
直到最後幫著下了那道楊孝嚴求的武備詔後,才知道自家王叔這是要幹什麽。
原本按照楊孝嚴的要求,是該叫征武詔的,意在征用天下武林之意。
在譚正的意思下,改成了這武備詔,內容也改成了由皇家替天下武林門派保管一份香火。
靠山王世子千騎開兩廣,一夜破賀州的消息被無數人質疑,無外乎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切不說賀州城守軍多少,城高幾何。自古以來騎兵攻城就沒聽說過,就算是有高手攻上城頭,難道對方就這樣投降了?
幾千年來這仗也沒有這麽打的啊。
贏夫不管那些,贏夫隻知道這軍情總歸不會是騙自己的,有吳王在,自然不會出什麽平白造出一份功勞給楊淩霄的事,靠山王也不是這種人,所以這份軍情九成九是真的。
相比較於贏夫的開心,同樣認同這份軍情卻愁眉不展的還有譚正。
咱們譚大學士一如既往的安靜,坐在角落一點也不起眼,若是不注意去看都不會發覺這裏有個人。
除了譚正,還有一個該高興的人並不高興。
靠山王楊孝嚴,這個消息楊孝嚴一如既往的知道的比軍情早一些,趙三才告訴他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就隻是淡淡的說了句知道了。
如今此事在京城已然成了熱談,趙三才總覺得義父該高興才是,畢竟是自己兒子給自己長臉,為何總是鎖著個眉頭?
“義父?”趙三才試探性的叫了一聲。
這一叫,楊孝嚴不滿的瞪了一眼,似是在嗔怪趙三才打斷了他的思緒。趙三才表情略顯尷尬。
楊孝嚴翻了個白眼:“沒出息的東西,多大點動靜。取巧攻下一座城而已,這不還折了五百人進去?以如今大秦的國力,圍而不攻還能不費一兵一卒呢。”
“義父啊,話不能這麽說。”趙三才勸道:“那兵馬折算成糧草,那不一樣都是錢財。圍城得耗費多少?這五百人雖說精銳,可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用你教我?”楊孝嚴打斷了趙三才的話,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著趙三才:“去去去,別打擾老子想事情,沒腦子的東西。啥時候你想明白了再來找我。”
趙三才被懟的沒脾氣,也是知道自己說錯了話,楊孝嚴用兵多年手底下戰死的士兵少說也有十幾萬了,哪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也是自己多嘴。
可是趙三才是沒腦子嗎?沒腦子能統領靠山王府的情報係統?
所以僅僅一個轉身的功夫,趙三才便又把身子轉了回來。
這一轉,就好似換了一張臉一般,神情也不似剛才那般嬉皮笑臉,而是凝重認真的望著靠山王,輕輕拱手:“義父,您是覺得?”
楊孝嚴沒有去看趙三才,隻是把手放在嘴上扶著下巴,目光深邃而悠遠的望著遠處。
“師兄?你怎麽了?”贏夫來到譚正麵前問道:“淩霄哥他打勝仗了!你怎麽看起來反而有些苦惱?”
譚正苦笑一下,輕輕搖頭,麵朝贏夫說道:“皇上,您覺得,仗該是這麽打的嗎?”
贏夫愣了一下,想了一會說道:“雖有取巧之嫌,然先賢有雲,兵者詭道也,後世亦有兵不厭詐之說。淩霄哥帶兵打仗經驗尚不多,卻能已經靠千人之力巧奪一座大城,不是已經很優秀了嗎?”
譚正還是笑著輕輕搖頭:“皇上,臣沒有說世子他不優秀,與世子殿下無關。這事,關乎到天下大勢。”
這下贏夫可就徹底丈二摸不著頭腦了,左右看了看疑惑的問道:“難道賀州城位置如此關鍵?”
譚正又是笑著搖頭,問贏夫道:“皇上,你可知守安三十四年,長安之戰?”
“古之大戰,三歲孩童尚知,朕怎會不知?昔商唐決戰,雙方不斷增兵,規模最大之時雙方加起來近一百八十萬人交戰。此戰更是死傷過百萬。這其中典故無數,隨便這個說書先生也能說不下十段。”
譚正點了點頭,收起了笑容,又問道:“那皇上知道,楚京一戰嗎?”
贏夫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腳下的石磚,又抬起頭看了看譚正。
譚正繼續說道:“楚京一戰,我大秦高手盡出。先皇對戰姬海棠,靠山王對戰項無雙,長陵王對戰項金縷,吳王對戰張百煉,淩山王對戰李不言。更有眾多大宗師境高手混戰,外加數十萬將士廝殺。那一戰之慘烈,就在你我腳下,曾經最少有數十條人命隕落與此。”
贏夫下意識的看了看腳下,許是想起了贏勝,情緒並不算高。
“可是。”譚正話鋒一轉道:“那時候還堪堪隻有項無雙與靠山王兩名堪稱天人境強者。先皇與姬海棠還都是初入天人,餘下修為最高也不過長生境。可是你反觀如今,區區幾年,小小一個賀州城,竟然有三名長生境高手。雖然大概也隻是初入長生境,可是皇上。臣本就是長生境,所以臣深知,一個長生境可以對一場戰爭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僅僅是這樣,從項無雙詭異複活實力暴漲,甚至需要諸位王爺聯手才堪堪險勝。再到近年來的各種怪事,天下高手越來越多。就連臣這個文臣,也有長生境的修為,甚至還被人偷襲瀕死。皇上可想過,再往後這天下會是何等格局?”
贏夫沒有說話,看著譚正鄭重的模樣,陷入了沉思。
譚政所言,也正是剛才楊孝嚴所思考的問題,他並非是因為楊淩霄的事愁眉不展,而是因為譚正說的這些。
就在這時,趙小飛小步走來,到贏夫身邊深深一躬:“皇上,靠山王來了。”
楊孝嚴入宮,沒有特別交代自然不需通報。趙小飛隻是先行前來說一聲,朝門望去,一身黑色蟒袍的楊孝嚴已經大步走來。
來到贏夫和譚正近前,看了看二人的模樣,沒有多問,隻是說了一句:“皇上,臣來討一封詔書。”
譚正又輕輕皺了皺眉頭:“王爺,此事可緩不可急,應從長計議。”
楊孝嚴搖了搖頭:“此事,可急不可緩。我來做,簡單,等哪天我不在了,此事又得你等謀劃多年方能做成。”
贏夫聽著二人對話,撓著後腦勺不知二人在打什麽啞謎。
直到最後幫著下了那道楊孝嚴求的武備詔後,才知道自家王叔這是要幹什麽。
原本按照楊孝嚴的要求,是該叫征武詔的,意在征用天下武林之意。
在譚正的意思下,改成了這武備詔,內容也改成了由皇家替天下武林門派保管一份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