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來吧?”紹興看著滿頭大汗的王地藏說道。
“沒事。”王地藏輕輕搖頭,用手臂蹭了蹭額頭上的汗,在此拿起一塊柴火劈了起來。
“老伯啊!”王地藏一邊劈柴一邊說道:“以後這些活兒找村裏的年輕人幫幫忙啊,您這麽大年紀了,再把胳膊砍掉了。”
二人原本路過此地,就聽見老頭在哀嚎,進來一看原來是老頭劈柴的時候,許是用力過猛,加上年齡又大了,把胳膊整脫臼了。
好在不管王地藏還是紹興都對這個有點經驗,倆人一起沒兩下就幫老頭把胳膊接上了,看著道謝的老頭王地藏就說順道幫著把柴劈了。
這一路上王地藏也不知什麽時候養成了這個習慣,怎麽說呢,有點過於樂於助人了。
紹興是實打實一路跟著看過來的,大忙小忙,隻要他王地藏看見了,能幫就幫能出力就出力,紹興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麽。
王地藏也不知道,也許隻是每次行到這些村子,就會想起那次在河東的遭遇,想起那一家人的屍體。
也許是為了贖自己內心那份罪孽感,他總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
“哥?你不疼了嗎?”紹興心疼的問道,他知道王地藏頭上的汗不僅是累的,全身經脈被廢的王地藏,日常行動都要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
這些事兒他之前從來沒跟人說過,直到有一次紹興發現不對,追問之下才知曉真相。
“沒事。”王地藏搖搖頭笑道:“早就沒那麽疼了。”
實際上他也知道,並非是疼痛感減輕了,而是他自己對疼痛已經麻木了許多。
“老都老了,還去麻煩年輕人作甚。”老頭走出屋來,手上拿著兩個果子遞給二人:“家裏沒有什麽好東西,吃個果子解渴吧,身子骨怎麽這麽虛,劈點柴累成這樣。”
王地藏無奈笑了笑,紹興原本想指責一兩句的,不過農家老漢多是這般直來直往,說話有時候是不中聽,也都習慣了,就沒多說什麽。
“自家兒子都戰死了,村裏那幫人都笑話我把孩子送去當兵,現如今換了天下連份撫恤都拿不到,我去求他們作勞資。”老頭一邊搖頭一邊回屋。
“哥,我咋沒聽懂。”等到老頭進屋去了,紹興才問道。
王地藏一邊劈開一顆木柴,一邊換上一顆來,輕聲道:“當的不是大秦的兵,緊接著就亡國了,戰死了當然沒有撫恤。”
紹興這才點了點頭,隨即又皺了皺眉:“哥,我覺得這天下不該這樣的。”
這一路走來,再加上二人曾經的經曆,讓紹興對這天下有了新的認識。
原本紹興家裏條件就還算不錯,雖然說不上富戶,可是一月也能吃上幾頓肉,住在縣城裏的他其實也很少來這些鄉下。
王地藏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小時候受過苦,可是後來不是一直受贏勝照顧嗎?這一路走來也是感悟良多。
“該是這樣的。”王地藏一邊劈柴一邊說道:“這世間是什麽樣就是是什麽樣,你改變不了,我也改變不了。”
“哥,你這話聽著像是老神仙會說的。”紹興說道。
老神仙自然說的是李小鳳,這話李小鳳也的確說過,隻是二人不知道罷了。
“我知道你什麽意思。”王地藏看了看紹興“其實你是看那些大戶不順眼吧?”
“嗯.”紹興點了點頭“那些勳貴就算了,那些文官怎麽也是如此?他們不是天天把百姓民生掛在嘴上嗎?”
“這已經算好的了。”王地藏繼續道:“自古以來,從有科舉開始,這投獻之風就從沒停過,畢竟實打實的好處擺在麵前,百姓少有不願意的。你要知道,現在還算好的,我大秦開國不久,國力正在鼎盛,待到數百年後世家遍地,才是亡國先兆。”
說著王地藏抬頭看了看紹興:“可你又知道,多少讀書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讀數十載,才有朝一日換來這般境地?又知道在科舉之前,這些百姓想要過上好日子,幾乎是一點門路都沒有。”
紹興聞言便不說話了,隻是低著沉思。
王地藏笑了笑:“你也不用想,想那麽多沒用,這些都是幾百年後才要考慮的事,我們現在想了也沒用,這是個死循環,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我們現在隻要把當下的問題解決了就好。”
“不是這樣的,哥。”紹興搖搖頭:“我始終覺得咱大秦有哪裏不對,跟史書上那些朝代不一樣。”
紹興是讀過一些書的,雖然不多可是紹興隻是憨厚,並不笨,他也能敏銳的捕捉到這個問題。
王地藏看向紹興,滿意的點了點頭:“我知道你什麽意思,咱大秦從起兵開始,就沒有為民生著想過,隻是一幫人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一路橫衝直撞,活生生殺出了一個大秦。懂了嗎?”
紹興這才豁然開朗,發現自己苦尋不得的一點,竟然如此簡答。
實際上這些事兒有很多人都看得透,比如楊孝嚴就知道,自己除了遼東百姓外,壓根不在乎大秦其他地方百姓的死活。
比如譚正,嚴老夫子,甚至王景隆,他們很多年前就發型了這一點。
可是這點對於他們這些文官反而是好事,皇上越是不亂指揮,她們越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逐步改善民生,實際上譚正已經做了很多,隻是在這遍地勳貴的時代還沒有展現出他那些政令的好處。
隻待這一代勳貴離世,譚正自認最少還能活個三四十年,到時候才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候。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他最為知道,所以他並不著急,有無數的細節需要他一點一點去調整。
削藩,隨著譚正的逐漸成長,他已經對這件事兒看的更為透徹,他知道現在削藩並沒有好處,楊孝嚴的權勢過重,根本無可動搖。
就算現在利用楊孝嚴的威勢去打壓其他幾位王爺,先不說可行性的問題,就算打壓了別的藩王也隻會讓楊孝嚴權勢更盛,於國無利。
所以譚正也認清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抓緊讓贏夫生孩子,足夠多的皇子代表足夠多的王爺,隻有把大家的利益矛盾製造出來,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些事兒。
而且等到諸位王子長大,就藩的時間拖一拖,不僅能更好的培養下一任帝王,也能拖到大部分王爺離世。
畢竟王爺們看起來,竟然真的就沒有幾個準備要子嗣的。其實譚正看出來了,李中書跟張雲龍是真的不敢,光明遠才是那個實心遵守這條規則的人,無論是李秀秀還是楊孝嚴都沒忍住,可是他們二位誰惹得起?
至於沈長安,譚正覺得沈長安對於男女之事是真的沒什麽興趣,許是沒遇到對的人,反正這位王爺曾經一心隻有提高修為,現在一心隻有恢複修為,然後估計又會繼續一心提高修為。
洛水呢?譚正說不好,因為洛水還太年輕,好在長陵很遠,構不成什麽危險,曆朝曆代還沒聽說過有人能從長陵稱帝呢,帶著一幫土著蠻族是不可能得天下民心的。
“沒事。”王地藏輕輕搖頭,用手臂蹭了蹭額頭上的汗,在此拿起一塊柴火劈了起來。
“老伯啊!”王地藏一邊劈柴一邊說道:“以後這些活兒找村裏的年輕人幫幫忙啊,您這麽大年紀了,再把胳膊砍掉了。”
二人原本路過此地,就聽見老頭在哀嚎,進來一看原來是老頭劈柴的時候,許是用力過猛,加上年齡又大了,把胳膊整脫臼了。
好在不管王地藏還是紹興都對這個有點經驗,倆人一起沒兩下就幫老頭把胳膊接上了,看著道謝的老頭王地藏就說順道幫著把柴劈了。
這一路上王地藏也不知什麽時候養成了這個習慣,怎麽說呢,有點過於樂於助人了。
紹興是實打實一路跟著看過來的,大忙小忙,隻要他王地藏看見了,能幫就幫能出力就出力,紹興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麽。
王地藏也不知道,也許隻是每次行到這些村子,就會想起那次在河東的遭遇,想起那一家人的屍體。
也許是為了贖自己內心那份罪孽感,他總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
“哥?你不疼了嗎?”紹興心疼的問道,他知道王地藏頭上的汗不僅是累的,全身經脈被廢的王地藏,日常行動都要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
這些事兒他之前從來沒跟人說過,直到有一次紹興發現不對,追問之下才知曉真相。
“沒事。”王地藏搖搖頭笑道:“早就沒那麽疼了。”
實際上他也知道,並非是疼痛感減輕了,而是他自己對疼痛已經麻木了許多。
“老都老了,還去麻煩年輕人作甚。”老頭走出屋來,手上拿著兩個果子遞給二人:“家裏沒有什麽好東西,吃個果子解渴吧,身子骨怎麽這麽虛,劈點柴累成這樣。”
王地藏無奈笑了笑,紹興原本想指責一兩句的,不過農家老漢多是這般直來直往,說話有時候是不中聽,也都習慣了,就沒多說什麽。
“自家兒子都戰死了,村裏那幫人都笑話我把孩子送去當兵,現如今換了天下連份撫恤都拿不到,我去求他們作勞資。”老頭一邊搖頭一邊回屋。
“哥,我咋沒聽懂。”等到老頭進屋去了,紹興才問道。
王地藏一邊劈開一顆木柴,一邊換上一顆來,輕聲道:“當的不是大秦的兵,緊接著就亡國了,戰死了當然沒有撫恤。”
紹興這才點了點頭,隨即又皺了皺眉:“哥,我覺得這天下不該這樣的。”
這一路走來,再加上二人曾經的經曆,讓紹興對這天下有了新的認識。
原本紹興家裏條件就還算不錯,雖然說不上富戶,可是一月也能吃上幾頓肉,住在縣城裏的他其實也很少來這些鄉下。
王地藏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小時候受過苦,可是後來不是一直受贏勝照顧嗎?這一路走來也是感悟良多。
“該是這樣的。”王地藏一邊劈柴一邊說道:“這世間是什麽樣就是是什麽樣,你改變不了,我也改變不了。”
“哥,你這話聽著像是老神仙會說的。”紹興說道。
老神仙自然說的是李小鳳,這話李小鳳也的確說過,隻是二人不知道罷了。
“我知道你什麽意思。”王地藏看了看紹興“其實你是看那些大戶不順眼吧?”
“嗯.”紹興點了點頭“那些勳貴就算了,那些文官怎麽也是如此?他們不是天天把百姓民生掛在嘴上嗎?”
“這已經算好的了。”王地藏繼續道:“自古以來,從有科舉開始,這投獻之風就從沒停過,畢竟實打實的好處擺在麵前,百姓少有不願意的。你要知道,現在還算好的,我大秦開國不久,國力正在鼎盛,待到數百年後世家遍地,才是亡國先兆。”
說著王地藏抬頭看了看紹興:“可你又知道,多少讀書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讀數十載,才有朝一日換來這般境地?又知道在科舉之前,這些百姓想要過上好日子,幾乎是一點門路都沒有。”
紹興聞言便不說話了,隻是低著沉思。
王地藏笑了笑:“你也不用想,想那麽多沒用,這些都是幾百年後才要考慮的事,我們現在想了也沒用,這是個死循環,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我們現在隻要把當下的問題解決了就好。”
“不是這樣的,哥。”紹興搖搖頭:“我始終覺得咱大秦有哪裏不對,跟史書上那些朝代不一樣。”
紹興是讀過一些書的,雖然不多可是紹興隻是憨厚,並不笨,他也能敏銳的捕捉到這個問題。
王地藏看向紹興,滿意的點了點頭:“我知道你什麽意思,咱大秦從起兵開始,就沒有為民生著想過,隻是一幫人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一路橫衝直撞,活生生殺出了一個大秦。懂了嗎?”
紹興這才豁然開朗,發現自己苦尋不得的一點,竟然如此簡答。
實際上這些事兒有很多人都看得透,比如楊孝嚴就知道,自己除了遼東百姓外,壓根不在乎大秦其他地方百姓的死活。
比如譚正,嚴老夫子,甚至王景隆,他們很多年前就發型了這一點。
可是這點對於他們這些文官反而是好事,皇上越是不亂指揮,她們越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逐步改善民生,實際上譚正已經做了很多,隻是在這遍地勳貴的時代還沒有展現出他那些政令的好處。
隻待這一代勳貴離世,譚正自認最少還能活個三四十年,到時候才是他大展拳腳的時候。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他最為知道,所以他並不著急,有無數的細節需要他一點一點去調整。
削藩,隨著譚正的逐漸成長,他已經對這件事兒看的更為透徹,他知道現在削藩並沒有好處,楊孝嚴的權勢過重,根本無可動搖。
就算現在利用楊孝嚴的威勢去打壓其他幾位王爺,先不說可行性的問題,就算打壓了別的藩王也隻會讓楊孝嚴權勢更盛,於國無利。
所以譚正也認清了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抓緊讓贏夫生孩子,足夠多的皇子代表足夠多的王爺,隻有把大家的利益矛盾製造出來,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些事兒。
而且等到諸位王子長大,就藩的時間拖一拖,不僅能更好的培養下一任帝王,也能拖到大部分王爺離世。
畢竟王爺們看起來,竟然真的就沒有幾個準備要子嗣的。其實譚正看出來了,李中書跟張雲龍是真的不敢,光明遠才是那個實心遵守這條規則的人,無論是李秀秀還是楊孝嚴都沒忍住,可是他們二位誰惹得起?
至於沈長安,譚正覺得沈長安對於男女之事是真的沒什麽興趣,許是沒遇到對的人,反正這位王爺曾經一心隻有提高修為,現在一心隻有恢複修為,然後估計又會繼續一心提高修為。
洛水呢?譚正說不好,因為洛水還太年輕,好在長陵很遠,構不成什麽危險,曆朝曆代還沒聽說過有人能從長陵稱帝呢,帶著一幫土著蠻族是不可能得天下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