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原以為她派人往邊關是要複此折辱之仇,不想她命在旦夕心心念念還是那皇朝太子,不覺又氣又急,“璃兒,如今時分你又何苦為他勞心!憑他天家禁軍數萬還護不住一個東宮太子!”


    瘦影孱弱,急得滴下淚來,“哥哥如何不懂……若是殿下於東境有失,豈非我蔚王族之罪……我亦後悔請他來觀禮,我本欲親迎,奈何……”一陣心焦切切不覺又咳了起來。


    越王忙和言勸慰,“你莫憂心。青袖一回,我即刻命她率軍去迎。”


    “還有一事……”她顯然已在拚盡餘力叮囑後事,“此回若伊來訪,當將她留住……哥哥該替濯兒提親於慕容家……成家方可立業。執掌兵權,統領三軍……非濯兒不可,我與殿下議過此事,求他赦濯兒除奴籍……他雖未應,你隻說是我遺願,他必顧念……”


    越王愈聽愈覺淒涼,不由惱道,“休要胡說!哪來的遺願!我越國帥印非璃兒莫屬!你醒了就好,我已派出人馬四方去尋慕容蘇,你再等等,好璃兒,你再等等,一定要等慕容少主到來……”


    蔚離強扯笑意,疲憊之極,“我隻是想……再見見伊兒……她去年來賀我生辰……還問我要官做……”說時一絲慘淡笑容,似乎也耗光了所有氣力,惟剩閉目喘息。


    越王心底明知,隻怕已是回光返照之像,她分明是在交代身後事,一心惦念她那位好殿下,一心憂愁青濯之前程,還要記掛她曾冒死自法場上救出的幼女慕容若伊。


    似又緩和了些許氣力,蔚離微啟黯眸,又囑告道,“哥哥……我夢見父王母後……在帝都霜華宮內,我們一家人……”她停下歇了片刻,淚濕枕巾,又續道,“你切切記得,無論將來至何等境地,或大盛,或大衰……隻萬萬不可再入帝都……我蔚族永世不可入……入帝都……”一時氣力又盡,她拉著他的手仍未肯放,緩息多時,再未有氣力展眸相望,隻低低喃語,“還有一事……哥哥應我……我死之後,不入王陵,不承諡號……葬我在……”一語未盡,再無了聲息,便如枯葉落地,歸於寂靜。


    越王早已泣不成聲,想當年天子大赦,準蔚王室還國執政,卻要留下一名質子於帝都,且非嫡出血脈不可為,父王母後左右權衡再三,為保蔚氏血脈惟有將嫡女蔚璃棄之於帝都霜華宮中,留作質子,才換得自己歸國承位。為此她又經三年寒窯冰室之苦,真不知她是如何撐住氣力保全性命。當年歸國途中,時值寒冬大雪,車馬未至都城,母後即含愧病倒途中,繼而是父王抱病不起。母後臨終尤是痛悔當初之決定,特特囑告王室宗親:憂璃兒不得生還,當設衣冠塚於王陵,居母側。想想又告自己:若汝妹得天佑,萬幸歸國,當賜副君之尊,共享東越盛榮。而如今,她雖萬幸歸國,廢衣冠墓,列副君位,可不想隻短短四年時光,今時卻橫遭莫頂之災,竟要另立墓室,如何叫人不痛!如何叫人不恨!


    越王愈想愈是悲戚,終至哇地一聲扶榻大哭!聲動內外,一時廳堂之上更是哭聲一片。聲傳院中,庭外侍衛亦嗚咽成河。


    《越書·越安宮記事》有載,“太和十六年,璃長公主重疾,擬言:不入王陵。後病愈,王問其故,無可複。上下揣度,是為傷其母遺棄霜華之恨,留質帝都之苦,故不居側陵。”


    而後世人據此記載又有各樣猜測,有論議蔚璃長公主豈止是有“終不入王陵”之誌,最初之最初,隻怕是亦有不返故國之念。更有人言,蔚璃歸國實為皇朝淩霄君之棋也,使其助力東越之興盛,以製衡四境之局勢。後人亦不免有各樣猜想:若無蔚璃回國治軍,選將整兵之助力,隻怕東越盛世將緩至,東境繁華亦遲來。而那時節南召強勢,西琅不軌,北溟虎視,真不知天家玉氏何以安邦定國平治天下?


    隻是若不還國,她仍是霜華宮裏一介苦囚。亦或,別有出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琉璃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璜並收藏琉璃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