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微濛,晨風料峭,越都南門外,車馬漸喧,人聲漸沸。一眾眾歸去之客擁堵大道,一重重送別離人滯行郊野。
這一天是程潛之共慕容蘇去越歸家之期,許是蒼天亦憐別情淒苦,匆忙忙落下一陣細雨,倒叫城外送別之人淚未沾巾衣先濕。
東越女君顧念嘉賓厚義,故而擲下越安宮近來諸多政務紛擾,特以常服簡禮,執友人之儀趕來相送。偏遇這雨澆鬢發,風吹薄衣,又憑添一段感懷淒情。
自南郊兵亂,瀾庭內的淩霄君震怒之下鞭笞了亂軍營者——北溟公子與東越將領,又囚禁了南召世子,越都錦城從新王婚典的繁花錦時到女君選親的煊赫盛況,終落得今朝這般蕭索寂寥。城中豪門賓客幾乎盡去,留下的多是在等瀾庭夜宴的書生士子。
據傳這瀾庭夜宴也非往年東越女君主持的那般吟風頌月、惜春歎秋之宴了。城中學士都在紛議:天家之子蒞臨東越觀禮,卻陡然遭遇護駕將領被殺、禁軍大營被燒之亂,此樣橫禍若換在玉氏一族鼎盛之時,必然要治越王一個守境不利、護駕不周之罪。
可是輪到今時,也不過是鞭笞了兩名嫌疑之犯,囚禁了一位王族世子。由此可見,皇族式微,封王霸權已成大勢。就連昔日與天家有數代聯姻的東越王族也敢公然強欺東宮儲君,而這位儲君殿下更是忌那東越蔚璃三分,想來也真是可憐!
書生士子對越都情形與天下大勢都是私議不絕。有憐天家少子孤軍被欺而至前路茫然者;有忿四境王室不臣而背義逼宮者;有憂皇朝百年禮樂之治或將大亂而民將流離者;有譴東越蔚璃擁兵自重而欺淩天家者……士子們棲身深巷客棧裏,議得憂患滿懷,悲憤填膺。
而他們中大多是師出程門,啟蒙之學便是忠君護道、守義親民,故而眾學子中多數還是心向天家,怒責亂臣,大有勵精圖治,為蒼生謀康平盛世之宏誌!
今日程門三少主辭行越都,城內眾士子皆望其為言教之領袖,仁學之大家,又多有素日與其相交聽其講學之眾,故而大家不畏當下局勢之亂,不懼今時苦雨之淒,紛紛趕來送行,一時便將城門外的大道上擁擠得熙熙攘攘。
蔚璃趕到城門時,望見遠處人影攢動,忽又心生倦意,回身囑告玖兒,“不若你代我去送送程先生與蘇小叔罷。世人紛擾,委實望而怯步。”
玖兒想她近來累於案牘之勞,難得出宮散懷,便有意勸諫,“程先生倒也罷了。隻是蘇小叔此回要留下伊兒,隻落得一人歸家,本就冷清,長公主再不肯親送,倒叫他路上怎樣個黯然落寞。隻待眾人去了,長公主再去也好。”
蔚璃心知是此情理,隻好城門下稍侯片時。直等到那送別之儀喧喧鬧鬧,至正午時分才依稀散去,蔚璃這才領了玖兒出城門入遠道,與程、慕二人行禮相見。
程潛之早得童子相報:長公主候於城門欲來踐行。隻是無奈困於四方士子各樣問學議道,一時分身乏術,心下實實愧疚萬分。此刻相見,自是一揖到底,稱頌道,“長公主厚義,程潛之實不知何以為報!”
蔚璃見他還是這般弄禮客套實是不喜,便與他玩笑說,“潛之先生當真念我厚義,此後餘生每年送我百壇青芝即可!”
程潛之聞言又驚又笑,慕容蘇也在一旁取笑,“當著醫者問人討要傷身烈酒,一討還就是百壇之多,阿璃可還顧念慕容蘇否?”
一言引得眾人更笑,蔚璃又佯做為難道,“這卻難了!此身不可欺,青芝不可負!敢問程門智者:可有兩全法,使我既得長壽身又得常樂福?”
眾人愈發笑開,訴別之傷反倒一掃而光。
慕容蘇又切切叮囑蔚璃一些養身去疾之忌,蔚璃隻恐他又提及折壽之說惹大家無故淒涼,便搶言笑應,“我有伊兒,何勞蘇小叔贅言。隻是這回誤了伊兒歸家,請代我向慕容老宗主賠罪,蔚璃奪他老人家孫兒承膝之歡實是愧疚,他日必往南海奉酒謝罪!”
程潛之見她依舊言辭慨然,舉止颯爽,實實的看之不盡,慕之不及,隻怔愣一旁看著她與慕容蘇談笑風生,滿腹詩文辭賦竟無一用處。
蔚璃又自玖兒手中接過一把寶劍,雙手奉至程潛之麵前,笑言,“此是賠給先生的!那日我在淇水畔不慎折了先生佩劍,有諾定然賠還,此便是了。”
程潛之訝然,早已忘了此事,忙雙手接過,欣欣然抽刃出鞘。但見那劍身通體寒徹,暗鑄流紋,兩側劍鋒卻是略見幾處豁痕;劍格鑲有黃色琉璃並青色綠鬆,華彩英姿,觀之便知不凡;在靠近劍格處另刻有古篆銘文,仔細辨識了,可見“蒼月”二字。
程潛之端看手中寶劍,不由驚歎,“長公主所贈,未免貴重?此蒼月劍必有來曆!而潛之不過一介布衣書生,佩此名劍,實實有辱劍魂。還是請長公主收回罷。潛之昔日佩劍也不過尋常玩意,拿在手中佯裝威風,唬唬路人罷了。”
蔚璃笑答,“先生何必與我客氣。此劍也非完物,這劍身殘缺觸目可見。若論及來曆,這本是我自東海戰場拾回的一把殘劍,不知其主,亦未做修補,隻是請劍匠刻上了此二字銘文,以記念東極之滄海明月罷了。但求先生不棄,且為東海飄零之魂收了此劍。”
程潛之聞之肅然,拾自東海,不知其主,取名蒼月,分明是為祭奠青門十萬戰死的忠勇之魂。此樣名劍,何敢言棄?忙收劍入鞘,躬身再拜,“潛之再謝長公主厚禮。此生必以此劍為友,惜之護之,生死與共。”
蔚璃看不慣他這般拘謹慎言,取笑道,“又非贈你美人,何來此言!”
眾人又稍敘別情,期許佳期再會,便彼此作禮,賓客登車,主人退行,各往其道。
這一天是程潛之共慕容蘇去越歸家之期,許是蒼天亦憐別情淒苦,匆忙忙落下一陣細雨,倒叫城外送別之人淚未沾巾衣先濕。
東越女君顧念嘉賓厚義,故而擲下越安宮近來諸多政務紛擾,特以常服簡禮,執友人之儀趕來相送。偏遇這雨澆鬢發,風吹薄衣,又憑添一段感懷淒情。
自南郊兵亂,瀾庭內的淩霄君震怒之下鞭笞了亂軍營者——北溟公子與東越將領,又囚禁了南召世子,越都錦城從新王婚典的繁花錦時到女君選親的煊赫盛況,終落得今朝這般蕭索寂寥。城中豪門賓客幾乎盡去,留下的多是在等瀾庭夜宴的書生士子。
據傳這瀾庭夜宴也非往年東越女君主持的那般吟風頌月、惜春歎秋之宴了。城中學士都在紛議:天家之子蒞臨東越觀禮,卻陡然遭遇護駕將領被殺、禁軍大營被燒之亂,此樣橫禍若換在玉氏一族鼎盛之時,必然要治越王一個守境不利、護駕不周之罪。
可是輪到今時,也不過是鞭笞了兩名嫌疑之犯,囚禁了一位王族世子。由此可見,皇族式微,封王霸權已成大勢。就連昔日與天家有數代聯姻的東越王族也敢公然強欺東宮儲君,而這位儲君殿下更是忌那東越蔚璃三分,想來也真是可憐!
書生士子對越都情形與天下大勢都是私議不絕。有憐天家少子孤軍被欺而至前路茫然者;有忿四境王室不臣而背義逼宮者;有憂皇朝百年禮樂之治或將大亂而民將流離者;有譴東越蔚璃擁兵自重而欺淩天家者……士子們棲身深巷客棧裏,議得憂患滿懷,悲憤填膺。
而他們中大多是師出程門,啟蒙之學便是忠君護道、守義親民,故而眾學子中多數還是心向天家,怒責亂臣,大有勵精圖治,為蒼生謀康平盛世之宏誌!
今日程門三少主辭行越都,城內眾士子皆望其為言教之領袖,仁學之大家,又多有素日與其相交聽其講學之眾,故而大家不畏當下局勢之亂,不懼今時苦雨之淒,紛紛趕來送行,一時便將城門外的大道上擁擠得熙熙攘攘。
蔚璃趕到城門時,望見遠處人影攢動,忽又心生倦意,回身囑告玖兒,“不若你代我去送送程先生與蘇小叔罷。世人紛擾,委實望而怯步。”
玖兒想她近來累於案牘之勞,難得出宮散懷,便有意勸諫,“程先生倒也罷了。隻是蘇小叔此回要留下伊兒,隻落得一人歸家,本就冷清,長公主再不肯親送,倒叫他路上怎樣個黯然落寞。隻待眾人去了,長公主再去也好。”
蔚璃心知是此情理,隻好城門下稍侯片時。直等到那送別之儀喧喧鬧鬧,至正午時分才依稀散去,蔚璃這才領了玖兒出城門入遠道,與程、慕二人行禮相見。
程潛之早得童子相報:長公主候於城門欲來踐行。隻是無奈困於四方士子各樣問學議道,一時分身乏術,心下實實愧疚萬分。此刻相見,自是一揖到底,稱頌道,“長公主厚義,程潛之實不知何以為報!”
蔚璃見他還是這般弄禮客套實是不喜,便與他玩笑說,“潛之先生當真念我厚義,此後餘生每年送我百壇青芝即可!”
程潛之聞言又驚又笑,慕容蘇也在一旁取笑,“當著醫者問人討要傷身烈酒,一討還就是百壇之多,阿璃可還顧念慕容蘇否?”
一言引得眾人更笑,蔚璃又佯做為難道,“這卻難了!此身不可欺,青芝不可負!敢問程門智者:可有兩全法,使我既得長壽身又得常樂福?”
眾人愈發笑開,訴別之傷反倒一掃而光。
慕容蘇又切切叮囑蔚璃一些養身去疾之忌,蔚璃隻恐他又提及折壽之說惹大家無故淒涼,便搶言笑應,“我有伊兒,何勞蘇小叔贅言。隻是這回誤了伊兒歸家,請代我向慕容老宗主賠罪,蔚璃奪他老人家孫兒承膝之歡實是愧疚,他日必往南海奉酒謝罪!”
程潛之見她依舊言辭慨然,舉止颯爽,實實的看之不盡,慕之不及,隻怔愣一旁看著她與慕容蘇談笑風生,滿腹詩文辭賦竟無一用處。
蔚璃又自玖兒手中接過一把寶劍,雙手奉至程潛之麵前,笑言,“此是賠給先生的!那日我在淇水畔不慎折了先生佩劍,有諾定然賠還,此便是了。”
程潛之訝然,早已忘了此事,忙雙手接過,欣欣然抽刃出鞘。但見那劍身通體寒徹,暗鑄流紋,兩側劍鋒卻是略見幾處豁痕;劍格鑲有黃色琉璃並青色綠鬆,華彩英姿,觀之便知不凡;在靠近劍格處另刻有古篆銘文,仔細辨識了,可見“蒼月”二字。
程潛之端看手中寶劍,不由驚歎,“長公主所贈,未免貴重?此蒼月劍必有來曆!而潛之不過一介布衣書生,佩此名劍,實實有辱劍魂。還是請長公主收回罷。潛之昔日佩劍也不過尋常玩意,拿在手中佯裝威風,唬唬路人罷了。”
蔚璃笑答,“先生何必與我客氣。此劍也非完物,這劍身殘缺觸目可見。若論及來曆,這本是我自東海戰場拾回的一把殘劍,不知其主,亦未做修補,隻是請劍匠刻上了此二字銘文,以記念東極之滄海明月罷了。但求先生不棄,且為東海飄零之魂收了此劍。”
程潛之聞之肅然,拾自東海,不知其主,取名蒼月,分明是為祭奠青門十萬戰死的忠勇之魂。此樣名劍,何敢言棄?忙收劍入鞘,躬身再拜,“潛之再謝長公主厚禮。此生必以此劍為友,惜之護之,生死與共。”
蔚璃看不慣他這般拘謹慎言,取笑道,“又非贈你美人,何來此言!”
眾人又稍敘別情,期許佳期再會,便彼此作禮,賓客登車,主人退行,各往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