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世家誌·莫家》:長兄莫嵬,初為華陽城之戍城都尉,後調入帝都,平初陽青門之亂有功,封上將軍,蔭庇族人。入朝七載,漸露兵氣,霸權專政,欺淩天子。勳帝畏其威而加封華陽王。大典時日,卒於東宮劍下。


    ********


    皇朝的《世家誌》中關於莫嵬的記載隻此一段話,事實上關於他整個莫家的記載也不過兩段話,再一段是講述莫黨之亂,寥寥幾十字而——“幼弟莫嵩,受封威虎將軍,太和十六年秋引兵犯東境,殺東越將士子民萬餘人,自損士卒三萬,雖占柏穀,攻宏城,然終被擎遠所殺,止於越都百裏之外。至此,莫家終矣。”


    後世關於這兩段史書記載也鮮少置評,畢竟是隻傳了一世的所謂世家,比之那些個自伏白帝開朝以來就延續三百餘年,功勳累世、詩禮傳承的大家世族,此樣曇花一現實不足道哉,更何況又是兵者出身,又無甚建樹,又聲名狼藉。


    不過,也有膽大無畏者依就此事而評說勳帝,講“莫黨之亂”實為“勳帝平生之敗筆也”。勳帝平生之功在於誅青門,此策是為彈壓蔚族,為他玉室江山又續了十年光景,也為明帝削封王收兵權奠定了大好基礎。隻是因誅殺青門而起用的莫家一黨,實該用盡則棄之,將其剿殺於雛形,便不至養虎為患,也不會牽累東宮淩霄君數年光陰耗神於此,無有其他作為!


    程潛之也曾在《蔚璃傳》中淺置一言:若無莫黨之亂,則削藩收兵可再早十年,東越蔚璃或入東宮為妃,或入江湖為俠,終不至與淩霄君嫌隙漸深,而落得國破家亡之結局。


    當然,事無回頭,水不倒流。封王大典那日,當莫嵬依立銅境前穿戴蟒袍王冠時,他若知自身之結局,又該從哪一步開始悔過呢?是當年功成就該身退,深藏名姓?還是今時休覓封侯,早早放馬南山?可惜他並不知人生結局。縱然知道,依他貪婪求進之脾性未必激流而退!


    那日一早他將自己的軍隊集結於東城門,令幾位心腹部將率領,隻待他成就大典,領得印璽,便可名正言順地引兵策馬殺往東越,並二弟莫嵩一起,攻下錦城,夷滅蔚族,占地為王,開啟他莫氏一族的輝煌篇章。他甚者可以想見越王蔚瑛白衣素縞地,牽白馬,棄佩劍,掛東境王璽於道旁,伏首臣降!


    他憧憬甚妙!隻是當他帶著自己的精銳護衛五千人,登上大雲台的時候,舉目所見卻並非是那個唯唯諾諾羸弱可欺的當朝天子,而是一身錦衣長袍、玉冠束頂的東宮太子,他方知形勢或許有變,此刻才開始思量該如何進退!


    他一直以為太子被天子禁於東宮,近來都是沉醉歌舞,消沉頹靡。就是自己送進東宮的舞女都時常來信抱怨,說是每日旋到腰肢酸軟腳踝斷裂都不能使太子盡興,還要添補那齊女撥弦唱歌才算能捱過一日宴樂時光。而昨晚接到的燕良媛報信,更是說太子又招了美男**入宮,大有留宿寵幸之意……


    可是當下?他正猶豫時,又見自己的“義女”燕良媛自一眾儀仗後麵走出,款步至近前,翩翩行禮,嬌媚著喚一聲“孩兒恭祝父親大人!祝父親榮華鼎盛,福壽無疆!”


    莫嵬仍舊驚疑未定,一旁的太子玉恒又淺淺一禮,“恭賀華陽王!奉父皇旨意,本君特來為封王大典鼓樂助興,以正我天家威儀……以敬華陽王之功勳。”


    後麵一句儼然不甘不忿,這反倒令莫嵬稍稍信服了。憑這位太子的孤傲脾性,若非天子旨意,他絕不會屈心委意來為自己鼓樂助興的!加之又有燕良媛在側也是那等歡欣得意,想來這位東宮仍處天子鉗製當中罷!便隨口問一聲,“那麽——陛下呢?”


    “自然是在大雲台最頂,等著為華陽王冊封授璽!”跟在玉恒身邊的禮官代答。


    大雲台乃祭天封將之聖壇,台高百尺,一步一階,直直壘砌至雲霄盡處。莫嵬舉頭望雲,見前有旌旗蔽日,後有鎧甲堆階,旌旗上印得都是金邊黑底的碩大的“莫”字,鎧甲都是自他宅邸調來的親信府兵,此樣錦繡前程,此樣威風倚仗,他又有甚可懼,有甚可憂?!


    更何況大雲台下還有他的五千鐵騎,皇城外還有他的五萬大軍!而太子?孤家寡人而已!


    莫嵬不疑有他,昂首登上高台,身後緊跟著十名重甲護衛。太子玉恒僅帶元鶴一人仗劍隨護,攜了一眾禮官與莫嵬並肩而行。


    一時間,禮樂奏起,咚咚咚先是擂鼓數聲,震撼天地。接著是角號吹響,一陣長鳴。再後麵又響起鍾磬之樂,清越悠揚。莫嵬聞之心悅,想到此乃國禮待遇啊!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終於可以登頂稱王!在這悠揚和諧的曲樂聲中,他欣欣然攀向台頂。


    可是忽然間,那鍾磬之樂又戛然而止,接著又是一陣鼓聲雷動。


    莫嵬雖不通音律,可對此樣奏樂還是皺了皺眉頭,總覺這鼓聲未免激烈,絲毫不見喜慶!正要去質問禮官,忽聞四麵又一重鼓聲大振,倒似響自皇城四角,儼然是和著台上的鼓聲鼓點。莫嵬大驚,疾走幾步登上台頂,四下瞭望,卻見腳下石階千層,一半被旌旗淹蓋,一半被晨霧彌漫,自己帶來的那些個鎧甲要麽隱於旌旗下方,要麽沒入晨霧之中。


    實則,自第二回鼓聲再起,他每多進一步,台下莫家士卒就被殺一重,或是羽箭穿心,或是一刃封喉。東宮金甲在蕭雪並幾名統領的帶領下,早已依著昔桐所奏的鼓聲在暗處演練多日,不同的輕重,不同的緩急,都對應不同的陣形變幻,與殺伐招式。


    而莫家士卒陡然遭遇突變,隻想著奮力反撲,卻不料金甲侍衛神出鬼沒,時而長矛列陣,一通剿殺;時而撤身急退,羽箭封路;各樣陣式變幻殺得他們措手不急!而這些個喊殺慘叫也盡都淹沒在滾雷般的鼓聲裏!


    正這時四周鼓聲又添一重,這一回是自城外傳來,鏗鏘之音竟也和上了這大雲台的鼓點節奏!


    至此,他方知陷入東宮網羅。可是鼓聲穿空,彌蓋宇宙,憑他怎樣呼喊救命台下都聽不見!台下的任何廝殺慘叫他也渾然不知!在他身邊隻剩下十名貼身侍衛,而大雲台頂根本不見授璽的天子,也沒有宣儀的禮官,倒是有禦史台大夫並尚書台上卿數人,領數十位參事侍郎集結於高台中央,在他們身後是三麵檄文大旗,迎風飄展。


    旗上所書正是他莫氏一族數年來犯下的滔天罪行,包括莫敖在東越掠民女為妓並屠殺數百村民,莫嵩私調大軍侵犯東越邊關,莫嵬佩劍入宮闈斬殺天子妃嬪,莫昂於郊野劫殺東越副君,莫家部將於廊原城劫殺東宮太子等等等……至於那些咆哮朝堂,欺辱臣工,霸占民田,濫殺無辜等罪行根本是罄竹難書!


    合著台下赫赫鼓聲,台上數十位天子臣工,在禦史左大夫師源的帶領下,將莫黨所犯罪行朗朗誦告於天地,誦告於四方!


    莫嵬知道自己氣數已盡,不由得指著東宮破口大罵,回手拔出侍衛佩劍,瘋狂撲殺。


    玉恒依舊笑意淺淡,從容淡漠,用手指他身後,“你且看——那是誰人!?”


    莫嵬驚惶回頭,卻見百米外的闕台上,站著銀盔銀甲一位將軍,正手彎長弓,指向這邊。


    那青色披風迎風獵獵,盔上紅纓舞若火焰,弓上三隻羽箭忽地離弦疾飛……


    “青鳶?……”莫嵬神思一恍,還想退步躲避,可是羽箭淩空,一箭封喉,兩箭入胸,血光噴湧,冊封未及十日的華陽王——就這樣跪地折頸而死。


    玉恒舉目眺望闕樓上的青濯,分明更像他兄長青澄嗎?可惜此樣大好光景璃兒未能看見!


    當日在場史官並不知遠處射箭者何人,隻恍惚看見像是位英姿颯颯的少年將軍,可是東宮授意不可具其姓名,史官也惟有將當日境況簡記如下——


    華陽王罪惡滔天,終食惡果,大典時日,卒於東宮劍下。


    *******


    候在九陽城東門外的五萬莫家軍將,初聞城內鼓聲雷動,都以為是上將軍的封王大典已經成就,正得意猖狂著振臂歡呼,忽然又聞城外有鼓聲相和,重重擂起,若春雷乍響。全軍將士正各有猜疑,各揣驚惶時,隻見城內一叢叢丟盔卸甲的逃兵奔湧而出,在他們身後呐喊追趕的正是高舉東越旗幟的越國將士!


    東越三軍兒郎在主將林峰的帶領下,依據昨夜師源送來的城防地圖與用兵方略,正兵分三路攻入南、北、西各處城門。因為莫軍大多都已集結去了東門,故而其他城門幾乎未有絲毫抵抗,不消半個時辰,東越將士就已完全掌控了除東門以外的三麵城防。


    而東門之外,莫家部將醒悟到太子已經發兵,知道莫嵬被困在大雲台,這些部將便倚仗著兵多將廣,當即決定——殺回城去,血洗九陽城!屠盡九霄宮!殺掉天子,擁立華陽王!


    於是瞬間軍令下達:殺天子,救將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琉璃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璜並收藏琉璃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