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致良回到香港的時候,《最佳損友》已經上映近兩周的時間,票房達到1400萬,有望超過2000萬。


    江之強的底線是超過1000萬港幣,雖然香港的票房紀錄已經接近3500萬,但是每年票房超過兩千萬的電影也不過10部左右。所以對於臨時組建的安樂院線來說,超過1000萬就是勝利,這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堅定了江之強的信心。


    蔡致良一回到公司,鄭一鳴便帶著兩份收購協議,走進他的辦公室。


    “你直接說吧。”蔡致良坐在椅子上,沒有打開文件的意思。


    “之前你說過,未來隨著內陸的開放與發展,對於大宗貿易有巨大的需求。”鄭一鳴先提了蔡致良之前的說法,而後道:“上麵一份收購協議便是關於亨達貿易公司的,一家做石油化工品貿易的,現在瀕臨破產,隻需要100萬的價格就可以收購,不過需要承擔一筆350萬的債務。”


    照鄭一鳴的說法,這是一家小公司,規模應該不大。


    蔡致良問道:“因為什麽破產?”


    鄭一鳴解釋道:“主要是兩筆負債,一筆是因為一批塑料不達標,被客戶拒絕付款,大概虧損35萬;還有一筆是由於石油在亞丁灣沉沒,這筆貿易涉及金額較大,價值120萬美元,直接導致公司破產。”


    蔡致良問道:“質量不達標,應該可以向工廠索賠,這也談不上虧損吧?”


    鄭一鳴笑道:“供貨工廠目前已經陷入混亂,即便是有法院的判決,依舊無濟於事。說到底,就是沒錢。”


    蔡致良接著問道:“那油輪呢,因為什麽沉沒的,這麽一大筆交易,應該買保險了吧?”


    “海灣局勢緊張,是被炮彈誤射的,如果買了保險,自然是有保險公司負責。也是該亨達貿易倒黴,開展石油化工品貿易也有十餘年的時間,卻在買保險時出了差錯。”


    “他們沒有買保險?”蔡致良問道,有些公司為節約成本,不買保險也是有可能的。


    “這是個意外,貿易采用cfr交貨,等石油裝船,亨達貿易接到通知後買保險。這次亨達接到通知時已經下班了,而且第二天公司負責保險業務職工休假了,就這麽晚了一天,油輪便在海上出事了。”鄭一鳴稍微解釋了一下,而後道:“人啊,總是心存僥幸,隻能怪亨達貿易此次運氣不佳,不過這也給了我們機會。”


    蔡致良終於翻開文件看看,半晌才問道:“做大宗貿易這麽多年,每年近億的貿易額,也不至於因為這一筆交易便破產吧?”


    “那隻是營業額,你接著往下看。大宗貿易走量,利潤率並不高,每年八九千萬的貿易額,但是利潤也就200萬左右。況且亨達一直使用的銀行的信貸額度,這次交易已經造成公司違約。沒有了銀行信貸,也就無法維持下去了。”


    蔡致良道:“如果我們收購這家公司,是不是意味著要至少投資1000萬,來保證亨達的業務運營?”


    鄭一鳴道:“那倒不用,我們公司有信貸額度,可以替亨達公司做擔保,依舊從銀行借貸。”


    “那就好。”蔡致良快速瀏覽了一遍,簽下自己的名字,道:“你安排吧。”


    鄭一鳴指著第二份文件,道:“下麵一份是一家上市的地產公司,在九龍那邊有幾處物業,經營不善,以至於資金鏈斷裂,正是入手的時機,已經有幾家公司有意向收購了。”


    蔡致良徑直問道:“需要多少資金?”


    “預算已經詳細列明在文件上,你先看一下。”鄭一鳴再次指著文件。


    蔡致良直接往後翻,看到了一個數字,問道:“三億?”


    “沒那麽多,2億4千多萬,我們就可以拿到四成的股權。”鄭一鳴道:“自前年開始,房地產已經大幅上漲,港島這邊自不必說,九龍那邊也已經接近1000元每平尺了。”


    “這個不急,再等等。”蔡致良合上了文件,道:“可能過幾天吧,有個叫馬丁·安德森的股票經紀任會來香港,到時可能要接待一下,你聽說過這個人嗎?”


    “就是哪個做空日經指數的馬丁·安德森嗎?”鄭一鳴反問了一句,顯然是聽說過這個人的。


    蔡致良點點頭,道:“是的。”


    “他來香港做什麽,做空恒生指數嗎?”鄭一鳴有些警惕,道:“恕我直言,月前回收資金,我本就是不讚成的。現如今,恒生指數即將突破4000點,全球股市也是一片大好。你可不要被他蠱惑了,我可是聽說,他因為之前做空日經指數,已經破產了。”


    進入10月份以來,港股表現非常搶眼。10月1日是中國國慶節,就在當日,恒生指數上升到3968點,第二天更是創下了54.1億的成交量。此種表現給了股民們信心,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恒生指數攀上4000點的新高。


    聯交所主席李福兆在《證券月刊》本月卷首的“主席報告”欄目中,頗為興奮地寫道:


    “香港股市在九月下旬至十月,成交額及指數均創下曆史性高峰,高達五十億元的一天成交金額,是可喜的大突破,回顧香港聯合交易所在未啟業前一段頗長的時間,每日平均成交金額約二億元,委員會初期計劃之電腦交易係統,亦隻以三倍於當時之每日成交金額為標準,如以目前之情況而論,我們的電腦實在是成交量超出二十倍強而仍能揮灑自如,此乃是由於開業以後,委員會密切注意市道發展趨勢,預計到出乎意表之市場需要,因而決定增設後備電腦係統,而將新置之有關電腦器材易替舊的一套,故能發揮功能應付更大的成交量,我們對是項決策的成功感到快慰。”


    蔡致良道:“這次不是日經指數,是美股,做空美股。”


    “那風險更大了。”鄭一鳴直搖頭。


    到80年代時,美國股市已經曆了50年的牛市,股票市值從1980年的24720億美元上升到1986年的59950億美元。


    蔡致良道:“但是收益也大,你先接觸一下馬丁,說不定你會認同他的理論。”


    “他什麽時候到港?”鄭一鳴心裏打定主意要攪黃這次合作。


    “就這兩天吧,我當時說要給他投資5000萬美元,想來對他觸動很大,說不定人已經到港了。”蔡致良說著便自顧自笑了起來。


    “那這份文件?”鄭一鳴指著桌麵的文件,隻要賬上沒有了資金,也就不存在做空美股的事情。


    “收購地產公司的事情,還是先放一放吧。”蔡致良道,“這次借與馬丁合作,也可以增強對美股股市的了解,以後我們終將會涉及到的。”


    “明白。”鄭一鳴點點頭,分散資產對公司是有益的。


    沒想到臨出門時,卻聽到蔡致良說道:“如果此次與馬丁談不攏,我們就做空日經指數好了。”


    鄭一鳴沒有說話,就當是某人說夢話好了。


    下午,蔡致良離開公司時,在地下車庫碰見了大舅,趙寶成,這也是一個不算意外的意外,也說明趙寶成依舊活躍在股市。


    趙寶成不是一個人,還跟著幾個朋友,邊走邊大聲談論著股市。


    “大舅……”蔡致良打了聲招呼。


    “阿良。”趙寶成很高興,道:“前幾天見到小鄭,說你去rb了,什麽時候回來的?”


    “剛回來沒兩天。”蔡致良勸道,“大舅,趁現在形勢好,趕緊收手吧,股市要變天了。”


    “這是什麽話,正要趁著形勢好,才能賺錢。”趙寶成兩眼一瞪,道:“阿良,不是大舅說你,明秀日報竟說一些掃興的話,結果怎麽樣呢,股市大漲。你現在有功夫,就該整頓一下報社。”


    甥舅二人話不投機,寒暄了兩句,便各自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