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致良去看望了蔡美琪,已經五個多月的蔡美琪已經顯懷,挺著個大肚子。


    閑聊了幾句,反而是蔡美琪主動提起了那件事。


    “我爸爸昨天過來看我……從他們離婚的那時開始,我就想到會有這麽一天。去年結婚時,我媽媽回來了,你也看見了……她現在的丈夫。或許這次我應該慶幸,他結婚時還鄭重其事的與我商量,顧及我的感受,我還能說什麽的。畢竟他也老了,六十歲的老頭子了,也需要有人照顧他。”


    蔡美琪的表情有些傷感,又帶著些許笑意,好像是在自嘲一般。


    “你見過她嗎?”


    “誰呀……”蔡美琪的話有些跳躍,不知是不是懷孕的緣故,蔡致良半天才反應過來,道:“哦,沒見過。”


    “我見過的,還是去年在醫院的時候,第一眼看過去,那是一團的和氣,但是接觸的久了,卻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就說這幾天吧,來來往往,都是誇她的,人緣多好啊。”


    “你這是操哪門子心,大伯是老江湖了,哪裏會吃虧的。”蔡致良覺得,蔡美琪就說懷孕了,整天的胡思亂想。


    “我不替他操心,還有誰替他操心呢。”


    蔡美琪的意思,蔡致良算是明白了,道:“你安心養胎,改天我讓王叔調查一下。”


    從蔡美琪的住處出來,蔡致良聯係了王誌強,但是王誌強卻是有些為難,以他跟蔡明樂的關係,實在是有些難為情。遲疑了許久,直到蔡致良告訴他,這是蔡美琪的意思,王誌強才勉強答應。即便是蔡明樂發現了,也能有個交代。


    這都叫什麽事啊?近一段盡是這種莫名其妙的煩心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平時關注的太少,隻顧著發財了,哪裏有心思去琢磨旁邊人的想法。


    對於泰國的投資計劃,雖說有條不紊的進行,卻已經拖延了很久,主要是這個投資計劃,越是討論規模就越是龐大,畢竟今年亨達貿易公司的貿易情況不佳,何俊安和柳正陽也著急,希望從泰國找補一些。蔡致良也參與了幾次討論,終於趕在月底之前定稿。計劃看上去是很誘人的,至於能夠執行到那種程度,蔡致良心理也是沒有底的。


    現在的關鍵,是執行這個計劃的合適人選,還沒有著落。說到底,還是金河投資,或者說是蔡致良的底蘊太薄。如果僅僅涉及證券、期貨等金融類的投資計劃,這確實是最初的計劃,自然是不缺人的,畢竟這是金河投資的老本行,但是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此,涉及製造,零售等諸多領域之後,目前的人手自然就不足了。


    “多考察幾個,一定要靠得住。”蔡致良道,“先讓樂青吟帶人打前站,其他的先緩一緩。”


    樂青吟去打前站的話,基本上就是先站穩腳跟,緩圖發展,一切又都回到起點,一個月的討論可能就此作廢了。


    “也隻好如此了。”楚天行遞過來另一份文件,道:“這是金河證券下半年的計劃,你過目一下。”


    蔡致良大致看了一眼,目前本港股市依舊處於震蕩期,不像日經指數一般大漲,金和證券對各地投資比例進行了調整。


    看過之後,蔡致良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問道:“拖了這麽久,黃玉郎那邊也該有個說法了吧?”


    楚天行道:“黃先生忙的不見人影,說是去北美出差了。”


    蔡致良心下了然,道:“那就是沒有誠意了,報社那邊什麽意見?”


    “鮑先生建議有高盛出麵,啟動要約收購,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


    蔡致良點頭道:“也好,不能再拖了。”


    經過三個月的建設,蔡致良當初與鄧英傑,薛成合夥投資的空調製造廠,從日本進口的生產線已經投產運行。


    “阿成,你怎麽?”蔡致良都快認不出來了,這才兩個月沒見,薛成像是剛從非洲回來的。


    薛成“嘿嘿”笑了兩聲,道:“今年夏天太熱了,沒辦法。”


    “就算是工期緊,也不必這麽拚命……”蔡致良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我剛才已經說過他了。”鄧英傑道,“這個夏天異常的熱,要是中暑,累垮了,阿嬸還不得哭死。”


    “你們是不知道,前幾個月,家用電器賣得有多火爆。”薛成歎了一口氣,有些惋惜的表情,道:“沒趕上好時候啊。”


    “什麽好時候?”蔡致良問道:“你說的,可是前幾個月的搶購潮?”


    薛成道:“是啊,一出工廠就被搶光了,可惜已經結束了。”


    “結束了嗎,半個月前,成衣還很暢銷。”蔡致良也是聽周海說的,位於蛇口那邊的工廠,也靠著這次熱潮賺了不少。


    “結束了。”薛成的語氣有些遺憾,道,“這下銷量可就成問題了。”


    鄧英傑道:“所以這次專門把阿良叫來了,別擔心銷量的問題。”


    “叫我來也沒有用。”蔡致良笑著搖搖頭。


    “你名下不是有個貿易公司嗎,也做電器貿易?讓他們找找出口的銷售渠道,我們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賣給他們。”


    “我改天讓他們來工廠看看。”不過蔡致良卻是提醒道,“你們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他們估計一年也采購不了幾台。”


    蔡致良是了解過情況的,家用電器這一塊,估計一年不超過20台空調。


    薛成道:“那是你們以前沒有專門供應空調的工廠,現在有了。”


    “你不是以前在紅梅電器做事嗎,那裏應該有不少銷售人員吧?”蔡致良打起紅梅電器的注意。


    “你現在還在打紅梅電器的主意?”鄧英傑是知道他們的恩怨的,當初還是他出麵調解的。


    薛成卻是問道:“要是這麽容易,你怎麽沒有去招募這些銷售人員?”


    蔡致良道:“你們畢竟在一起共過事,相比起我那個貿易公司,他們更容易相信你。再說了,都是些一線的銷售人員,每天那麽辛苦,而這個工廠缺的是一個銷售部門的主管。”


    “挖牆腳也讓你說的這麽清新脫俗。”鄧英傑道,“我看可以。”


    薛成道:“我明天就去探訪一下老朋友,也好幾個月沒見了。”


    繞著工廠,在各車間轉悠了一圈,鄧英傑問道:“怎麽樣,規模還可以吧?”


    “一般,還可以繼續擴大,關鍵是成本要降到最低。”蔡致良問道,“零部件在哪兒采購的?”


    這就是一個組裝工廠,有沒有自己的技術,隻能通過降低成本來與其他公司競爭。


    “有內地的工廠,也有港城那邊的貿易公司,尤其是壓縮機,目前隻能進口,可是不便宜。”薛成道,“每月幾百台的產量已經不少了,能不能銷售出去都還是問題呢。”


    “放寬心吧,內地買空調還需要空調票,知道為什麽嗎?”蔡致良可是知道的,這市場一旦爆發,將產生多麽巨大的能量。


    “產量不足,這我知道。”薛成道,“隻是,聽說,很快就會進入蕭條期,據說購買力不足也是有的。”


    “那也不影響你賣空調。”蔡致良笑道,“趕緊降低成本,降低售價,去搶占市場。”


    空口白牙的,也沒有繼續討論下去,鄧英傑問道:“阿良,你晚上回去嗎?”


    蔡致良搖頭,道:“不回,恒隆這邊還有些事要談?”


    薛成道:“你看什麽時候方便,請許行長一起吃飯。這次多虧了許行長,工廠這邊的資金才能順利周轉。”


    “許行長?”蔡致良確實沒有印象,道,“是溫國良吧?”


    “不是,這麽小的工廠,哪裏用得著溫行長,恒隆在大陸設立的分行行長。”


    “哦……”蔡致良卻是在想,分行設立的申請,好像還沒有批複下來,怎麽聽薛成這語氣,已經在營業了。


    而且,恒隆這邊的負責人也不姓許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