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葛瑞德與魏鹹去而複返,同去時的信心滿懷,不可同日而語,看來並不順利。


    “您剛才見過顧高官了?”葛瑞德第一句卻是問到了顧東彥。


    “同霍先生一起過來的,聊了幾句。”蔡致良問道:“你們同李家成和林高演談的如何?”


    “不太好。”葛瑞德搖頭歎息,道:“聽李家成的意思,恒基兆業未來數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京城的恒基中心項目上麵,計劃投資30幾個億,暫時不考慮其他大規模的投資,更沒有電力行業的投資計劃。”


    “我了解過這個項目,還同李先生談過合作的意向。”魏鹹道:“恒基中心的項目,目前還處於設計階段,距離土建施工還早的很,並不會占用多少資金。我認為他們應該是有觀望的意圖,過些時間,等經濟形勢好轉再做打算。”


    葛瑞德道:“最近幾年港城的地產市場,正如鮑博士所說的那樣,自中英談判結束至今,雖然偶有波折,仍然在每年以14.5%的速度上漲,而地產又正是李家的主業,不可能眼看著錯失這一機遇,十有八九已經決定擴大港城地產市場的投資。”


    “李先生眼光一向獨到,一旦認準一件事便會鍥而不舍,而剛才聽李、林兩人的言談,大概是這個意思。”


    葛瑞德與魏鹹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此次同李家成、林高演不太順利的交流。


    末了,魏鹹笑道:“不過也不是沒喲收獲,鄭大公子有意同我們合作,投資電力設施。”


    “在電力行業,新世界發展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外行,甚至還不如我們。”葛瑞德不以為然,道:“如果中華煤氣這邊行不通,還是同政府電力部門合作比較好,剛才遇見顧高官,也有這方麵的意向。顧高官是政府部門主管經濟的高官,今年打過幾次交道,我認為他還是很務實的。”


    “那就沒必要投資了,你那邊工廠很分散,每個工廠的用電量也不大,完全可以通過協調解決高峰時段的電荒問題。”水泥廠是用電大戶,好在比較集中,魏鹹道:“我剛才問谘詢了一下,大概需要五六萬千瓦時的發電機組,差不多就可以滿足水泥廠的用電需求,也就是高峰時段應下急。或許也可以同周邊的幾家工廠聯合起來,共度難關。”


    “話不能這麽說。”葛瑞德還是有些想法的,道:“工業社會最最離不了的就是電力,以現如今大陸的巨大的發電需求,隻要投資一座電廠,未來二十年,就躺著賺錢。港城的兩位李先生,哪一個不是高明遠識之輩,為什麽不約而同地收購電力公司,還不是其中巨大的利潤。住宅的每一盞燈泡,工廠的每一台設備,都需要用電力來驅動。”


    葛瑞德提及的兩位李先生,說的就是李超人和李兆基,幾乎是同一時間,李兆基收購了中華煤氣公司,而李超人將香港電燈公司收入囊中。


    “那你可要考慮好,電廠的投資可不是筆小數目,規模小了也就同水泥廠一般自給自足,難有什麽收益。你剛剛也講了,一套60萬千瓦時的發電機組,從規劃設計到最終投產,就需要15億的資金。”魏鹹轉而問阿良,道:“阿良,你怎麽看?”


    魏鹹也知曉,既然蔡致良在這裏,葛瑞德也隻能提供一個建議,做不了主的。


    “蔡先生,大陸廣闊的市場,如果未來二十年能夠達到如今港城的發展水平,所需要的電力必然是現如今發電量的十倍,乃至數十倍之多。而現在的問題是電力市場缺乏資金,融資有困難,全靠政府投資,以至於進展緩慢,而這正是我們的機會。”葛瑞德道:“蔡先生,機不可失啊。”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有幾個問題。”蔡致良點點頭,葛瑞德的分析在港城自然是沒錯的,道:“首先,大陸電力市場這塊,是否允許外資介入,乃至控股。如果尚未允許,那也就沒有必要爭執。其次,如果允許投資電廠,那就涉及銷售問題,你需要接入電力網才能夠輸送出去,這意味著不能像中華煤氣那樣擁有定價權,或許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麽高的盈利,甚至最終能否實現盈利也很難說的,畢竟接入電網的價格不會很高。你需要了解其中的規則,再做決定。”


    說完,蔡致良又補充了一句,道:“如果你已經想好了,我會支持你的。”


    “您放心,周成林已經調研過一段時間,從1985年開始便允許外資進入發電市場,總要試一試。”葛瑞德鄭重地說道:“我之前認為,如果能夠拉攏中華煤氣集團的話,審批發電廠資格相對要容易一些,但是李家不感興趣,就隻能東來貿易行出麵了。我剛才已經同顧高官提了一下,投資一座60萬千瓦時的發電廠,同粵省電力公司合作。”


    葛瑞德接著開始說起自己的計劃,道:“我之前講過,60萬千瓦時的發電廠,大概需要投資15億元,粵省電力公司占有一半的投資,剩下的由東來貿易行籌備。如此一來,七八個億的投資也在東來貿易行的可承受範圍之內。這隻是一家小型的發電廠,如果投產之後能夠成功實現盈利,那麽我們就可以繼續投入資金,加大發電廠規模。”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可以。”蔡致良轉而問魏鹹,道:“你要不要投一股?”


    魏鹹思索片刻,道:“也罷,既然希爾總裁都已經計劃好了,我也就舍命陪君子了,算鹹亨集團一份。”


    “好。”葛瑞德一聲喝彩,道:“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但願如此。”魏鹹有些信心不足。


    等晚上回到酒店,蔡致良還是提醒了葛瑞德一句,道:“東來貿易行的主業還是貿易,我不管將來發電廠能夠達到什麽規模,產生多大的利潤,照目前東來貿易行的形勢,總之,明年必須實現去年底製定的三年計劃,這應該不難。所以三年計劃應該加碼,我覺得至少應該翻一倍。”


    蔡致良加了一碼,也就是在年貿易量超過3億美元,並且利潤達到7000萬美元的基礎之上翻一倍,而東來貿易行前半年的貿易額已經超過1億美元了,說不定今年努力一把,都有可能實現原定的三年計劃。


    “7000萬美元的利潤可能有些困難,但是今年實現3億美元的貿易額還是有些機會的,上個月的貿易額已經達到3200萬美元。”


    照此計算,年底確實有可能實現3億美元的目標,隻是利潤就沒有去年預計的那麽高了,不過五六千萬美元的利潤應該還是有的,這也是葛瑞德的底氣所在。


    葛瑞德接著道:“我回頭同趙誌遠一起商量一下,爭取三年計劃的目標翻一倍。”


    這個目標對葛瑞德來說,說難也難,說容易也簡單。目前東來貿易行在歐洲市場發展很快,就是遲遲未能打開北美市場。


    所以接下來的關鍵就是打開北美市場,那裏曾經是葛瑞德最熟悉的地方,卻來也是一個挑戰,畢竟中間隔著一個太古貿易。


    但是收購太古貿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作為太古集團重要的現金流,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也是不會放棄的。


    如此一來,葛瑞德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製定對策,逐步蠶食太古集團的北美市場,隻是這並不容易,畢竟太古貿易已經在北美耕耘了三四十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