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致良再次同加拉哈德??羅素會麵,所談論的內容既不是石油開采,也不是勞斯萊斯這樣的奢侈品,而是鋼鐵工業,誰讓維克斯工業集團全身是寶呢,關鍵是還有技術積累。


    而近十餘年,隨著西歐經濟的困境,人力成本的上漲,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鋼鐵工業的競爭,英國的鋼產量已經由七十年代巔峰時的2600萬噸,下降至如今的1600萬噸,維克斯工業集團的鋼鐵廠也是這麽一條曲線,以至於當下已經是慘淡經營。


    不僅英國,全球的鋼產量在近十年的時間之內,也是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所以當蔡致良談及鋼鐵工業之時,加拉哈德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仿佛在說,這年頭竟然還有意願投資不斷衰退的鋼鐵業。


    “隨著東歐劇變,冷戰已經落幕,兩強並立的局麵已經成為過去,接下來世界將會迎來和平與發展時期,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蔡致良仿若自問自答,直接為這個世界下了定義。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那麽在接下來的數年之中,鋼鐵的需求量必然會大幅度上漲,我們現在就要有所準備。中國的先哲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您說的太對了。”加拉哈德附和道:“英國詩人阿諾德在其著作《逆來順受》中寫道,征服命運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機運恩賜的人。”


    加拉哈德的內心是矛盾的,畢竟維克斯工業集團已經通過近二十年的實踐證明,鋼鐵行業所麵臨的隻有虧損,但是索爾投資卻要加注2000萬英鎊來投資維克斯的鋼鐵工業,以幫助鋼鐵工廠實現設備更新,以及研發高性能的鋼製品。


    如果說,蔡致良與朱國信沒有調查過鋼鐵業的現狀,加拉哈德自然是不信的,難道真有自己忽略的角落嗎。


    其實蔡致良和朱國信對於未來的鋼鐵行業也沒有那麽大的信心,不過是聲東擊西,意圖渾水摸魚罷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經過近半年的布局,鄭一鳴成功控股了位於澳洲的奔達集團,卻意外的發現,龐雅倫表麵上對於鐵礦石毫不在意,以至於同天門置業的合作一直都是敷衍了事,私底下卻已然投資了數座礦場,如此一來維克斯的鋼廠接派上了用場。


    再者,索爾投資在烏克蘭也有一座蘇聯時代的鋼廠,原計劃分拆轉賣的,眼下也不用那麽麻煩了。


    “當然,完全用於維克斯鋼廠設備的更新換代,肯定是不可能的。”朱國信道:“索爾在烏克蘭有一座鋼廠,規模不大,此次索爾與維克斯合作,便是借助東歐的人力成本優勢,以及未來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需求。”


    加拉哈德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暗地裏也明顯地鬆了一口氣,至少看著不再像是一個陷阱,畢竟自己也能略微預料到未來可能的盈利。


    如此一來雙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礎,並很快基於鋼鐵行業的投資,簽署了一份投資意向書。維克斯工業集團攤子鋪的越大,朱國信渾水摸魚的概率就越高。


    而安哥拉石油項目的另一合作方,位於葡萄牙的阿魯伯公司,蔡致良沒有露麵,隻是見了從安哥拉返回的巴雷特,談了談其在安哥拉的詳細過程,重點是安哥拉政府的態度,希望已中標項目盡快投入實施。


    “蔡先生,從近段時間的接觸來看,通過資格預審不成問題。”巴雷特道:“隻是,我們也需要表達一定的誠意,至少應該持有效文件,證明鑽井平台已經在製造之中,阿魯伯公司拖延太久,對於聯合公司最終投標是很不利的。”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安哥拉政府還指望石油財政呢,阿魯伯這般拖延,是在動政府的奶酪。


    “在與安哥拉政府官員會麵過程中,他們對於英美資金的介入表示歡迎,以索爾如今的實力,獲得英國與葡萄牙官方的背書,隻要運作得當,最終中標一兩塊油氣田,問題不大。”巴雷特給出了這段時間考察之後的結論,認為索爾投資實力強勁,有能力擊敗競爭對手。


    蔡致良點點頭,對於這個結論,之前同朱國信多次討論,不出意料之外,至於最終能夠獲取多大的利益,就得看朱國信的手段了。


    等了兩天,蔡致良終於見到了來自莫斯科的林吉姆,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不過大體還在控製之中。此次高達2.8億盧布的資金分三筆匯出,第一筆1.1億盧布已經匯至埃及,第二筆8500萬盧布也將在下月底之前匯出,而剩餘9500萬盧布正相繼兌換成美元,英鎊,黃金等硬通貨,或者轉貿易出口,因為俄羅斯最不缺的就是石油,天然氣。


    蔡致良也鬆了一口氣,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次,往後就相對容易了,再沒有比這來錢更快了,輕鬆就是近千萬美元入賬。


    林吉姆也向蔡致良匯報了恒隆銀行在東歐各國的擴張,正逐步形成一張巨大的銀行網絡,上月在美國之際已經提過一些,隻是遠沒有這次詳細罷了。


    林吉姆此來,計劃在西歐各國建立獨立網點,畢竟東歐各國的經濟規模與消費水平,同西歐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隨著近兩年的動亂,就更明顯了。


    恒隆銀行本隻是香港的小型銀行,客戶主要是華人,也因此在東南亞還有一定的基礎,相對容易得到認可,後並購對外經貿銀行,逐漸向海外發展,但是海外貿易銀行本就是為方便移民,在歐洲,北美都沒有什麽基礎,畢竟無論是銀行網點建設,還是銀行的信譽度,都遠遠不及香港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


    因為華人眾多的緣故,恒隆銀行曾經於舊金山建立分行,但是效果並不理想,也就隻剩下一種象征意義。西歐這邊也差不多,金融係統發達,恒隆銀行立足就成為問題,以至於經營條件反而不如東歐便利。


    不過林吉姆想試,蔡致良也沒有反對,隻是相對謹慎一些,同意了巴黎,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三個城市,而後再徐徐圖之。


    晚些時候,蔡致良召集朱國信,葛瑞德,蔡美慧,趙誌遠,林吉姆開會,在歐洲共同體經濟和政治未來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下,討論金河投資及索爾,東來貿易行在歐洲的投資策略,畢竟一旦建立統一的市場,那麽在經濟領域所呈現的趨勢就是集中化與跨國化,從去年開始,這一現象已經在電子,汽車,機械,化工,玩具和服裝等領域有所體現。


    而目前的狀況,索爾投資選擇了汽車,東來貿易行正布局服裝業。


    從朱國信至倫敦,趙誌遠進軍米蘭,至今也有三年的時間,對於歐洲的經濟發展狀況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也提供了今日會議的主要資料。相較於年初朱國信的提議,如今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隨著統一市場的建立,商品經濟將會更加發達,各地區的聯係也會更緊密,無論海運,陸運,還是空運,都將會迎來投資的熱潮。”葛瑞德傾向於物流於基礎設施並不意外,之前也向蔡致良匯報過這方麵的想法。


    “八十年代以來,西歐各國發展最快的產業是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每年平均以10%的速率增長,正因為新興的高新技術快速發展,歐洲的產業結構相較於十年之前,已經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朱國信到倫敦,最先遇到的就是英國電信的私有化,對電信行業有一定的研究。


    最終的結果也並不令人意外,主要在金融,信息技術,基礎設施,貿易,地產這五個行業,蔡致良隻是在會議結束的時候跟朱國信提了一嘴諾基亞的通訊部門。


    處理完這一切之後,蔡致良與蔡美慧,大衛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航班,而蔡明樂也結束歐洲之行,返回香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