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生,澳洲的鐵礦,是不是也從天門置業獨立出來?”


    鄭一鳴問了一句,如今天門置業的主業自然是地產,鐵礦本就有些不合時宜,更何況蔡致良剛剛提及了金河證券。再者,鐵礦的投資規模較大,資金回籠又比較慢,而且近幾年鐵礦石價格低迷,遠遠不比地產省心。


    “那就獨立出來。”


    年初的想法不妥當,如今已經是全球化時代,局限於一隅之地隻能作繭自縛。蔡致良說道:“同原先的沃爾斯鐵礦,智利基納德礦業合並重組成一家新的礦業公司,總部……還是定在紐約,以智利基納德公司為基礎,發行新股收購沃爾斯鐵礦。”


    沃爾斯鐵礦原本是同奔達集團合資的鐵礦公司,原本是期望借由奔達集團打入鐵礦市場,卻事與願違,沒什麽進展。


    至於總部的位置,既不好置於智利,太偏,也不好位於澳大利亞,索性安置在紐約,以有利於未來在全球擴張。


    說起奔達集團旗下的礦業,自然就難免再次提及彭雅倫,這個澳大利亞的地頭蛇,而後才是奔達集團的前任董事長。


    “龐雅倫不能留在澳大利亞。”


    這不僅僅是不能在奔達集團任職,而是不能留在澳大利亞,如此一來,就隻能夠在天門置業總部任職。至少,未來一兩年,在鄭一鳴徹底整合奔達業務之前,龐雅倫不適合留在澳大利亞。


    “預計龐雅倫不會接受我們的安排。”


    鄭一鳴同龐雅倫打交道最多,也了解其為人,道:“龐雅倫大概率會保留糧油食品加工公司,這是奔達集團主要利潤來源。”


    這就是將奔達集團分拆掉,同龐雅倫各取所需。澳大利亞主要出口兩樣東西,一種是鐵礦,被稱作是坐在鐵礦上的國家,另一種是糧食,畢竟是眾所周知的地廣人稀之洲。


    “也行,日本、北美等地的物業也可以給他留著。”蔡致良自然不想便宜了龐雅倫,日本的物業雖然沒有被全球的投資人禁止,卻也是避之不及的,投資的價值不大。


    鄭一鳴笑道:“即便是我們願意給,龐雅倫也不敢收。”


    “那可不一定。”蔡致良搖頭,這人啊,總有僥幸心理,龐雅倫會是例外嗎,誰又知道呢。


    當初奔達集團的全球性擴張,從意大利的地皮,香港的物業,一直到智利的電話公司,受挫之後,又於去年抄底日本,北美的物業,這一次會變得謹慎嗎。


    “恒隆銀行完成注冊沒有?”


    蔡致良這一次問的是溫國良,這涉及到之前在馬來西亞開辦分行的事情,自1971年之後,馬來西亞禁止外資銀行開設新的分支行,而1973年,停止頒發新的外資銀行執照,並通過政府政策限製外資銀行的參與度,比如,外資銀行不允許吸收政府存款等等。


    由是一直到1989年,外資銀行的數量一直維持在16家,一共125家分行,而與此同時,在整個商業銀行體係中,外資銀行所占市場份額從90%以上迅速滑落至如今的23%。當然,隨著馬來西亞經濟的增長,實際資產還是有所增長的,隻是相較於內資銀行從不及一成,迅速占據七成以上的市場,就不夠看了。


    也就在1989年,馬來西亞《銀行與金融機構法》生效,規定所有外資銀行必須於1994年之前重新注冊,以具有獨立法人的子公司從事營業,並遵守央行的資本金和資本充足率規定。


    這自然引起外資銀行的抵製,最終有3家銀行決定退出馬來西亞,這就為恒隆銀行進入馬來西亞留下一點操作的空間。


    “所有資料都已經提交,預計下個月初能夠完成注冊。”溫國良匯報道:“此次收購,多虧了黃先生和華人總商會的幫助,否則的話,後果真的是難以預料。”


    馬來西亞對外資銀行限製,在東南亞是首屈一指的,溫國良心有餘悸,如果是兩年前,收購海外信托銀行之前的恒隆銀行,即便有華人總商會的助力,也難以進入馬來西亞。


    “過些天,我會去一趟吉隆坡,與黃先生會麵,你也一起吧。”蔡致良說起馬來之行,對蔡美慧道:“三叔也要過來,你空出幾天時間。”


    “三伯過來做什麽?”蔡美慧有些摸不著頭腦。


    “去馬來拜訪一下那位叔祖父,最近身體不大好,月初剛做了一次手術。”蔡致良聽聞消息時還有些驚訝,畢竟年初在北美,看著蠻健康的。


    “嚴重嗎?”


    “不好說。”蔡致良歎了口氣,道:“這次三叔過去,是做個見證,關於財產分割的。”


    “為……”蔡美慧本想問“為什麽是三伯蔡明和”的,卻沒有問出來,點頭道:“行,你定好時間通知我一聲,還沒去過馬來呢。”


    “蔡先生,基朗肥料公司已經動工,您要不要過去看看?”趙思琪說起馬來西亞的新工廠。


    基朗肥料公司,隻是為了說話方便而已,全名叫做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位於柔佛州的基朗巴班利,距離新加坡也不遠。原本是一家華資企業,已經拖遝了好幾年,柳正陽前年就投過標,資金一直沒有到位,直到新加坡金河投資接手。至於肥料,自然是鉀肥,畢竟熟門熟路,年產兩萬噸。


    “有時間就過去看看。”如果有時間,蔡致良還是要表示一下支持,問道:“什麽時候可以投產?”


    “這個工程在4月中開始土建,6月砌築曼海姆爐,設備也陸續運抵馬來西亞,預計10月初烘爐,在11月底投產。”


    趙思琪說著工程表,道:“之前因為政治方麵的原因,在馬來西亞直接投資不多,僅在油棕、橡膠方麵有些投資,再者就是在新加坡上市的馬來公司。”


    這也是之前數十年的常態,別說到馬來西亞投資,即便是馬來西亞的華人,稍微有些起色的公司,都到新加坡上市,這也是新加坡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大緣由。不過,未來隨著政治環境的寬鬆,馬來華人經濟地位的逐步提升,將越來越加重華人的話語權。當然,這同中國在全球的快速崛起是密不可分的,否則的話,一切都將會照舊。


    何況,趙思琪來新加坡不過年餘時間,些許進展是可以理解的,往後再視情況而定。


    在宣布散會之後,蔡致良對陳強道:“陳叔,你跟我來一下。”


    “好。”陳強此來新加坡,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明秀日報的銷量,以及出版旗下的漫畫,尤其是風雲係列,早已經風靡整個東南亞。


    還是之前會見伯恩斯的地方,很快就有服務員送來兩倍咖啡。


    “近年來,明秀日報的銷量從高峰時期的16萬份,已經下降到如今的12萬份左右,明秀周刊的銷量穩定在8萬份,倒是天天日報,如今日銷量已經達到25萬份,僅次於東方日報……”一坐下,陳強便開始說起明秀報社的境遇,旗下銷量最高的兩份報紙,天天日報與明秀日報。


    “可以理解,人總是健忘的。”蔡致良不以為意的點點頭,隨著經濟的迅速複蘇與繁榮,關注明秀日報的人數自然也會下降。


    “是啊,終究不是去年年初戰戰兢兢的時候了。”陳強也是感歎,道:“相較於日報,漫畫在東南亞的銷量節節攀高,我這次來新加坡,就是為了同這邊的出版商談合作,共同推廣漫畫,尤其是風雲係列,並重新整理出版玉郎時期的漫畫作品。”


    關於這些具體事務,蔡致良靜靜聽完匯報,開始說起自己的目的:“我約了邵先生喝下午茶,你也一起去,具體時間我再通知你。”


    “嗯。”陳強點點頭,靜等下文,雖然身份有別,卻也沒有必要避開別人,單獨同自己講,


    “明秀報社的事,你先放一放,交給錦嶺去做。”


    蔡致良的話讓陳強麵色驟變,而接下來的話又讓他有些愕然。


    “你以東方集團董事,董事長助理的名義,主導東方集團的此次上市。”


    “那趙碩呢?”陳強小心地問了一句,這是自蔡氏影業成立以來,就一直是蔡致良的左膀右臂。


    “能者多勞吧。”


    蔡致良的話,像是對其能力的肯定,也像是對趙碩能力的否定,陳強一時間沒有接話茬。


    “趙碩在之前導演崗位上做的很好,但是管理一家公司方麵還是有些吃力,到時候韋敏會把相關資料拿給你,先熟悉一下。”


    近半年以來,蔡致良對趙碩的工作不是很滿意,一直無法平衡各方麵的利益,又對一些小股東,影院老板妥協太過,損害了蔡致良這位大股東的利益。而最近,新藝寶唱片公司與華星唱片為爭奪內陸市場,直接攻擊華星唱片的頭牌梅豔芳,引發歌迷群體大規模的抗議。


    新藝寶唱片公司與華星唱片無疑是競爭者,但這是相對香港而言,麵對大陸市場,同是粵語唱片公司,麵對歐美唱片的巨大壓力,一致對外成為最迫切的需求,實在是一損俱損。這次攻擊,就是損人不利己的典型,即便是梅豔芳的把柄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這話不應出自新藝寶唱片。


    隨之而來的就是東方集團與tvb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也就有了此次蔡致良約見邵先生的下午茶。


    “我會盡快熟悉東方影業的情況。”陳強點頭答應下來,畢竟這也沒有他拒絕的餘地,問道:“那是不是安排錦嶺來新加坡?”


    “明秀報社的事,你們商量著辦。”


    隨著陳強的離開,蔡致良喝著苦澀的咖啡,也隻能歎息一聲,陳強與曹錦嶺之間,還是要有一個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