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致良第二天拜會了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同行的除了蔡美慧,還有提前抵達的趙思琪,溫國良。


    恒隆銀行欲在馬來西亞立足,自然離不開眾多華資企業的認同,而交好中華工商聯合會,無疑會事半功倍,盡快融入馬來西亞,獲取廣大華人團體和企業的認可,也將成為恒隆銀行未來的主要客戶。


    趙思琪目前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主要在化工和農產品兩個方麵,一是因為之前同連山集團的合作,有些基礎,二來就是馬來西亞盛產橡膠,棕櫚油等農產品,不愁銷路。畢竟一直到1985年,在馬來西亞出口產品中,工業製成品才初次超過農產品。


    當然,其實東來貿易行更適合馬來西亞,因為後者完全可以成為前者的原料供應基地,畢竟此時馬來西亞的主要出口服裝,電子產品,原油以及農產品,隻是規模不夠大,限製了成本。而相對於眾多的華人公司,也迫切需要來自國際的訂單,畢竟對於服裝和電子產品,國內市場相對有限。


    “黃先生……”


    “蔡先生,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隆雪中華工商聯合會會長林源德先生。”


    黃玉斌為蔡致良介紹了林德源,隆雪中華工商聯合會就是吉隆坡與雪蘭莪兩地的中華總商會聯合成立,是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的17個單位會員之一,因位於首都,重要性不言而喻。追根溯源,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本就是雪蘭莪中華總商會會長李孝式等人於1947年2月23日發起成立。


    蔡致良也為其介紹了蔡美慧,至於溫國良與趙思琪,早就數次造訪馬來西亞,與黃文斌,林德源也很熟識。


    “等下在香格裏拉大酒店有一場宴會,算是為蔡先生接風。”黃文斌笑道:“很多馬來西亞的同行,都想一睹蔡先生的風采啊。”


    “客隨主便,悉聽黃先生的安排。”蔡致良自然應承下來。


    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是中馬兩國合作交流的主要推動力量,而黃文斌就任會長近二十年,居功至偉,在中馬兩國都享有巨大的影響力。蔡致良自然也有意交好,以便於在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奠定金河投資在馬拉西亞商業版圖。


    “蔡先生對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有何建議嗎?”


    “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乃至整個東盟,同當前的世界局勢密切相關。”


    馬來西亞給如何發展,其實也沒有什麽可說的,千篇一律,沿著日本和四小龍走過的路,照著做就是了。


    蔡致良道:“自從六七十年代起,尤其是兩次石油危機,低端製造業加速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於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相繼崛起。我雖然對馬來西亞研究不多,但是按照他們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製造業,應該也能成為發達國家。”


    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東來貿易業穩固的合作供應商。


    “但是在發達國家,服務業占有gdp的比重更高,創造出遠多於製造業的就業崗位。”


    “我也不喜歡製造業,因為賺錢太慢了,遠遠不及金融和地產所帶來的收益,但是正如古語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蔡致良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製造業才是根本。”


    對方隨便問,蔡致良也就隨便說,至於他們怎麽想,又或者如何做,就與蔡致良無關了,雖然同為華裔,卻也不能越俎代庖。當然,該做的事情要做,像恒隆銀行與東來貿易行,而該說的更要說,從一堆廢話中展示自己敏銳的洞察力,甚至可以留下思想者的印象。


    “黃先生,我這次來吉隆坡,就是希望商會能夠從中撮合,加強東來貿易行與華資企業的聯係,以便於融入東來貿易行的采購係統。”


    “你可是幫了商會大忙了,今天中午要好好敬你一杯。”


    一上午就這麽過去了,大多時候都跟商業沒有什麽關係,黃文斌遂邀請蔡致良一行人前往香格裏拉大酒店。出乎蔡致良的意料,今天大老板郭糖王也在。


    “近幾日在新加坡可是風光無限啊,不過,今後我們可就是競爭對手了。”


    蔡致良緊走兩步,同郭糖王握手,笑道:“孟子說,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從這一點來看,你應該感謝我啊,沒有麗晶酒店的競爭,香格裏拉如何發展壯大,成為令人敬服的公司。”


    隨後蔡致良見到了雲頂集團的林梧桐,談了橡膠園的種植和雲頂高原的開發,大眾集團的鄭宏標,聊了幾句香港的銀行業,這幾位才是馬來西亞華商真正的領軍人物。


    在黃文斌的介紹下,蔡致良同馬來西亞華商集團也混了個臉熟,主要是趙思琪,溫國良和蔡美慧,他們才是最終的執行者。


    期間也有人向蔡致良談起投資香港電影,而蔡致良表示願意同他合作發行東方影業出品的電影,來人失望而去。


    在遇到南方學院董事會副主席的時候,等說起正在籌建新的校區時,蔡致良當場承諾向南院建校基金捐獻100萬令吉,並表示力微電子將協助南方學院建立電子電工係。


    這無疑為蔡致良和金河集團迎來更多人的好感,因為在場很多人都畢業於它的前身,寬柔中學,乃是中國之外,全世界最大型的獨立中學,在大馬當地被稱為“華人文化堡壘”。


    這大概是蔡致良這輩子飲酒量最大的時候,即便是紅酒,在離開香格裏拉的時候,也有些暈乎乎的。


    蔡致良在吉隆坡停留了兩日之後,南下柔佛州,準備在視察趙思琪投資的化工廠之後,直接從新馬邊境口岸進入新加坡。


    而蔡明和與蔡美慧還需要逗留一堆時間,前者是為了方便觀察情況,而後者將代表東來貿易行同一些華資企業簽署合作意向。


    “這500萬美元是4套曼海姆爐的全部資金?”到了新山,蔡致良才有時間研究了硫酸鉀工業的投資。


    趙思琪回答道:“是兩套爐子,合計500萬美元。”


    “這一兩年技術改進這麽多嗎?”蔡致良疑問道:“我記得當初承攬工程的時候,一套曼海姆反應爐大概投資100萬美元,怎麽會差這麽多。”


    “當初亨達工程公司承攬的工程,100萬美元隻包括技術服務和部分機電設備,而且還是三期擴建工程。”


    趙思琪道:“一套完整的曼海姆反應爐,從開工建設直到投產,需要至少300萬美元,這次兩套爐子一起開工,才使得平均價格有所下降,也是因為倉庫,液體儲存罐,循環水係統等設備是共用的。”


    對於太專業的東西,蔡致良也不太清楚,不過也聽懂趙思琪的話,就是之前很多共用設備不再采購範圍。


    “你調查清楚,投資化工業初期,寧可慢一些,也別被鑽了空子,鬧出笑話。”


    趙思琪道:“您放心,我也不是專業的,所以專門請了第三方調查過的。”


    “這樣最好。”蔡致良就沒再說什麽了。


    從吉隆坡到新山還好,從新山再去工廠,距離近了,所消耗的時間反而更長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從4月開始動工,已經初具規模,辦公樓,倉庫,生產車間的土建已經完工。在工廠迎接他們的除了柳正陽,還有梁仁隆,工廠的經理兼總工程師。


    片刻休息之後,柳正陽帶蔡致良和趙思琪參觀了這座正在建設中的工廠。


    “土建已經基本結束,反應爐的鋼結構也在前天完成焊接,台灣的砌爐隊伍會在兩天後進廠。”柳正陽一邊帶路,一邊說著工程現如今的進展。


    “設備安裝呢?”


    “已經通關兩批,就在那邊的倉庫裏。”柳正陽指著一處單層建築,道:“最後一批也已經在路上,最後還有一些采購自歐洲的設備,需要一些時間。”


    “還需要從歐洲采購嗎?”蔡致良疑問道:“日本的技術都不行嗎?”


    “這套硫酸鉀工藝采取曼海姆法,就是德國人發明的,近百年以來,一部分設備一直由德國生產製造,甚至必須聘請德國工程師調試,這也是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柳正陽道:“日本,台灣雖然近些年進入設備製造領域,卻也無法完全取代歐洲的設備。”


    一路走馬觀花,直到進入倉庫,裏麵已經堆積如山,各種尺寸規格的木箱,土建用的水泥,沙土等等,很是雜亂。


    “這就是德國生產的碳金塔,一套20萬美元。”柳正陽指著一個打開的木箱,裏麵露出兩段黑乎乎的筒體,道:“後期的安裝調試,都由德國工程師完成,按小時收費。”


    蔡致良敲了敲,沒有金屬的質感,黑色的塗漆也看不出是什麽做的。


    “這是石墨,碳的一種形態。”梁仁隆解釋了一句,道:“但是石墨比較軟,所以用金屬加固。”


    “不能直接用鋼材嗎?”蔡致良問了一句,對於什麽是石墨,學校裏的知識還沒有完全忘記。


    “石墨的熱傳導更好。”梁仁隆隨後又從鹽酸的製造,冷卻,回收過程解釋這個冷卻塔的作用。


    蔡致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其實也不大清楚,硫酸鉀的反應原理是清楚的,但是製造過程就另外一回事了。


    倉庫中最多的是磚頭,各種各樣的磚頭,也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興致。


    從倉庫出來,蔡致良對這座工廠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不過有些燒錢是肯定的。而視察也結束後,當天折回新山,沒有停留就趕往新加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