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信此次在香港討論鐵礦石投資事宜之後,並沒有著急返回歐洲,而是前往大陸考察,尋找投資的機會,尤其是合資成立的恒遠汽車廠。


    過年期間,中國發生了一件眾做周知的,影響深遠的大事件,再次重申了改革和開放的基調,奠定了未來數十年發展的基礎。


    也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原本遊離於外的資本,再次大規模進入中國。


    “這裏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和低廉的勞動力,索爾計劃以汽車工業為核心,拓展零部件領域的合資公司,以便於進一步優化瓦格納汽車的供應鏈,降低成本。”朱國信的投資並不出意料之外。


    “有問題,你可以找許如琛。”蔡致良道:“他在這邊5年的時間,往後負責協調金河投資旗下各公司在大陸的投資。”


    “前幾天在京見過一麵,也談了談索爾投資的計劃。”朱國信點頭,道:“蕭金博已經在匯總這方麵的信息,分析投資的價值。”


    兩人談著索爾投資的擴張,沒過多久,溫國良就到了。三人之所以聚集在這裏,是因為從英國傳來的消息,匯豐銀行重啟了對米特蘭銀行的收購。


    匯豐銀行雖然是一間由英國人管理的銀行,但是在英國,依舊被視為一家外來銀行,因為其總部,注冊地均在香港。所以早在十年前,匯豐銀行收購美國海豐銀行之後,就將視線轉向歐洲,完成其所為的“三角凳”戰略布局,即在亞洲之外的歐洲和美洲建立戰略據點。


    於是在十年前,英國標準渣打銀行提出全麵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之際,匯豐銀行立即介入,同前者展開激烈爭奪。然而這次收購遭遇了巨大阻力,首先是英國政府和金融界的反對,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家大銀行的控製權落在殖民地機構手裏;其次則是蘇格蘭人強烈的民族意識,以致各黨派團體均先後表示反對,畢竟這是蘇格蘭最大的結算銀行。


    所以在標準渣打與匯豐銀行相繼提高收購價格之際,英國壟斷與合作委員會鑒於匯豐銀行在香港的特殊地位,否決了這次收購。


    但是匯豐銀行並不甘心,等到八十年代末的時候,米特蘭銀行的危機讓它再次看到機會。


    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米特蘭銀行致力於拓展業務,尤其是美洲國家,如墨西哥,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投放了大量的貸款,同花旗銀行一般,產生了大筆壞賬,損失高達24億美元。這就為匯豐銀行再次進入歐洲,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在1987年,匯豐銀行以90%的溢價收購了米特蘭銀行14.5%的股權,涉及56億港元,並約定三年內不改變持股比例,而最終的收購價格,以當年的資產淨值為準。


    但是三年後,匯豐銀行與米特蘭銀行均遭遇困境。匯豐在美國和歐洲的業務觸礁,在1990年損失數億美元之巨,而米特蘭銀行的危機更甚,早在八十年代中期,米特蘭銀行又進軍美國,收購加州grocker銀行,結果又受地產崩潰的拖累,損失高達36億美元,以致於米特蘭銀行不得不宣布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第一次削減股息。


    去年四月,米特蘭銀行主席表示,米特蘭與匯豐銀行的聯係已經完結。這意味著此次收購已經瀕臨流產。隨後有眾多國際銀行與米特蘭銀行接觸,表示了收購的意願,而最終付諸行動的是萊斯銀行。


    匯豐銀行自然是不願意放棄的,所以匯豐董事局主席蒲偉士趕赴倫敦,向米特蘭銀行董事會說明合並前景,得到認可,先下一城。


    “蔡先生,是時候下定決心,啟動對渣打銀行的收購了。”


    溫國良說道:“英國已經事實上步入經濟衰退期,各大銀行不可避免的在國內借貸方麵蒙受巨額的虧損。從此次匯豐銀行收購米特蘭銀行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對於外資收購英國銀行的態度出現了明顯的鬆動。”


    “話雖如此,但是匯豐銀行終究是不同的。”蔡致良沒有表態。


    一方麵,匯豐銀行雖然注冊地,總部均在香港,但是管理層從來都是英國人,與英國政府有天然的親近感,也是英國統治香港的重要支柱。


    “米特蘭銀行是英國第四大結算行,若以資產計,在英國排在第三位,而且2100家分行數量也使其穩居第四位。”


    溫國良說道:“渣打銀行就不同了,無論是資產,分行數量,亦或是在英國的影響力,都遠遠不及米特蘭銀行。”


    溫國良所言,正是匯豐銀行不惜代價收購米特蘭銀行緣由,不僅在英國,米特蘭銀行在德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也擁有龐大的業務網絡,這無疑將極大增強匯豐銀行在歐洲的基礎,已完成夢寐以求的“三角凳”戰略。


    朱國信簡單總結道:“這是一次風向標。”


    蔡致良點頭表示認可,這確實是一次風向標,如果匯豐收購成功,對於恒隆銀行收購渣打銀行是有利的。


    “萊斯銀行會甘心嗎?”


    萊斯銀行同樣是英國的四大結算行之一,在英國的影響力自然無需多言,隻要其鐵了心阻撓,即便是米特蘭銀行董事局已經選擇了匯豐,前景依舊不明朗,至少目前看來如此,雙方的鬥法可謂是剛剛開始。


    如果匯豐銀行與米特蘭的合並被萊斯銀行阻止,也會為恒隆銀行收購渣打銀行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即便不甘心,萊斯銀行收購米特蘭銀行也存在不少政治問題。”溫國良解釋道:“萊斯銀行與米特蘭銀行同為英國四大結算行,一旦二者合並,市場占有率將會達到三分之一,勢必引起英國政府和國會對於是否出現壟斷情況的擔憂,估計難以通過英國壟斷及合並委員會的審議。其次,就是兩者合並之後,雖然會節省開支,但是也必然會導致大量的裁員,最終所麵臨的政治壓力也不小。”


    “英國的四大結算行,萊斯銀行也就比末位的米特蘭銀行強一些,如果米特蘭與匯豐銀行合並,排在末位的就是萊斯銀行了,這勢必會極大的擠壓萊斯銀行的市場空間。”


    朱國信分析道:“這已經涉及生存問題了,即便是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匯豐得到,對於萊斯銀行來說,損人不利己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米特蘭銀行董事會選擇匯豐銀行,是因為同萊斯合並之後,將麵臨業務縮減,包括結束大量分行,大量裁員,甚至米特蘭的名字從銀行業中消失。英國政府也會尊重米特蘭股東們的選擇,不願麵對失業率攀升的壓力。”


    溫國良反駁道:“從公布的1991年業績虧損狀況,米特蘭銀行依然困難重重,如果萊斯銀行采取損人不利己的破壞戰術,無疑將會摧毀米特蘭銀行。而一旦米特蘭銀行陷入破產危機,對於如今脆弱的英國經濟將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是啊,所以無論如何,匯豐的贏麵較大,這都值得一試。”朱國信點頭認可對渣打銀行的收購。


    “是應該試試。”這是必然的,蔡致良並不反對恒隆銀行收購渣打,隻是對於前景有些憂慮,以及收購的契機是否已經到來。


    溫國良鬆了一口氣,道:“這都隻是我們的分析,以當前匯豐銀行與米特蘭發布的共同聲明來看,這場收購戰已經落幕,或許萊斯銀行就此作罷也說不定。”


    “不,萊斯銀行絕對不允許退縮。”蔡致良擺手,態度堅決,道:“即便是萊斯銀行想要收手,也必須是在盡力阻擋匯豐銀行的“入侵”之後。”


    “沒錯,萊斯銀行不僅要攻擊這場收購,還不能僅限於經濟領域。”朱國信補充道:“就像十年前,渣打與匯豐競購蘇格蘭黃家銀行一般,無論是利用國民和金融界對於外資入侵的擔憂,或者高漲的民族情緒,還是由97香港回歸帶來的政治前景問題,即便是沒有萊斯銀行,也應該有其他金融公司站出來,將這些經濟領域之外的狙擊,一一排列在媒體的頭版頭條。”


    見溫國良不解,蔡致良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匯豐銀行此次收購失利,對恒隆銀行也是有利的,同萊斯銀行一樣,合並之後的匯豐銀行也會給恒隆銀行帶來巨大的市場壓力。如果匯豐銀行經過重重波折,排除了經濟領域之外的所有刁難,依舊完成對米特蘭銀行的收購,對恒隆銀行依舊是有利的,因為隻有這樣,恒隆銀行對渣打銀行的收購,才會僅僅隻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不涉及其他。”


    說到底,恒隆銀行收購渣打銀行的成敗,同樣不僅僅隻是經濟問題,所以借助匯豐銀行收購米特蘭銀行,排除經濟問題之外的紛爭很重要,也很關鍵,這才是關乎收購成敗的決定因素。


    “我會密切關注的。”溫國良恍然,又感激地對朱國信說道:“這次收購渣打銀行,還請國信多多指教。”


    “如果恒隆能夠成功,對索爾投資也是有利的。”朱國信說道:“作為一個外來者,融資始終不盡如人意。”


    “如果能夠順利收購渣打銀行,登陸英國和歐洲大陸,恒隆銀行會全力支持索爾投資的業務。”溫國良做了相關保證之後,道:“我會盡快組建一個收購團隊,製定一個方案,協調各方麵的行動。”


    雖然收購渣打銀行之後,對於索爾投資的支持依舊是有限的,因為渣打銀行的重心也在香港,英國的影響力相對有限,但對於恒隆銀行,終歸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抓緊了,一邊製定,一邊行動,雙管齊下吧。”


    確實應該抓緊時間了,否則的話,萬一這場收購大戰如溫國良所猜測的結束,對於恒隆銀行,不能排除收購中的政治因素,那才是最糟糕的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出香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衛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衛公並收藏走出香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