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銅錢,外圓內方,翻轉落定,銅綠間透出“開元”二字。


    斜斜伸出一隻小手,抓向了那枚銅錢。


    已是臘月的天,那隻小手手腕自上的衣衫卻略顯單薄。


    黑糊糊、髒兮兮,一補再補的補丁上,不知何時又開了幾道口子。


    冷風灌入,直叫那隻小手一個哆嗦,雖有哆嗦,但那手卻死死地按住了地上的那枚銅錢,好似生怕它長了腳,跑了走。


    “喂,新來的,把手挪開!”


    頭頂傳來了嗬斥之聲。


    那隻小手的主人抬起了腦袋,仰起了臉,臉上依舊黑糊糊、髒兮兮,但卻生著一雙十分明亮的大眼睛。


    眨眼之間透著股靈氣,與其一身打扮甚為不符。


    看著模樣,年齡依稀可辨,約莫十二三歲。


    順著其目光,隻見在他身前站了兩個高大的少年,穿著厚實,卻也打滿了補丁,略顯幹淨的臉上透著股陰狠之色。


    “嗬,原來是個啞巴!”


    其中一人冷聲笑道,伸出一腳,踩向了那隻按著銅錢的小手。


    “哎喲~!”


    那少年的腳才一觸碰到那小手的手背,便又猛地縮了回去。


    “二狗,你怎麽了?”


    另一名少年急聲問道。


    那叫二狗的少年呲著牙咧著嘴,嘟囔一聲:“大柱,他手上有古怪。”


    “喲嗬!來了個硬茬?”


    那叫大柱的少年揚起了手中的要飯棍,便要砸向那隻小手。


    “住手!”


    一輛恰巧路過的馬車停了下來,其內傳出一聲喝止。


    聲音略顯稚嫩,卻十分清脆,宛若風鈴。


    要飯棍應聲而止,定在了半空之中。


    “喲,是元先生。”


    大柱收起了棍子,拉著二狗轉身,對著馬車車板處彎下了腰。


    車板上坐了個老者,白衣白發,體態充盈,好似一個老神仙。


    那白衣老者嗬嗬一笑,道:“三奎的手下真是越來越缺乏管教,當街欺負一名弱小,還敢妄言仁義之幫!”


    “元先生教訓得是!”大柱低著頭,回道,“不過,國有國法,幫有幫規。這小子新來洛城,未請而先乞,是為亂了規矩……”


    “好了!”


    白衣老者擺了擺手,止住了大柱的說詞。


    大柱眼中神色一閃,拉過二狗,再次對著那白衣老者行了一個大禮,一轉身,大步流星地消失在了街角處。


    白衣老者手捋長須,沉吟一聲,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說罷,下得馬車,小走幾步,來到那啞兒的跟前,俯下身,自袖中摸出了一塊整銀。


    置於那啞兒的眼前,道:“既然相遇,便是善緣。小家夥,你且拿著它去換些吃食,再添置點衣物。”


    那啞兒一手抓起地上的銅錢,一手接過老者的整銀,閃著大眼,依舊口中無音。


    白衣老者輕歎一聲,轉身上得馬車,高呼一聲,繼續策馬前行。


    那啞兒見此,忽地起身,雙肩一高一低,竟跟著馬車追了出去,原還是個瘸子。


    馬車自是行速不慢,但那啞兒卻始終與它相距隻有五丈之距。


    約莫半柱香的功夫,便來到了一座宅院之外,宅院氣勢恢宏,朱漆之上多有鑲金畫銀之處,匾額高懸,金底墨字,上書——“元明私學”四字。


    宅門大開著,其旁立了兩名小童,均著一身白衣。


    白衣老者下得馬車,回首之際,瞧見了呆立在不遠處的啞兒,不禁輕咦了一聲。


    就在此當,馬車車簾一挑,一個丫鬟攙扶著一個少女下了馬車。


    隻見那少女肌膚賽雪,發如堆鴉,雖隻才十二三歲的模樣,容貌卻已生得極美,隻是臉色稍微蒼白了些。


    那少女順著白衣老者的目光,瞧見了那呆呆而立的啞兒,向那老者低言了幾句,便轉身入宅門。


    白衣老者一揮手,招過門口的兩名小童,拿手指著不遠處的啞兒,對他二人低聲吩咐了幾句,便也入了宅門,兩名小童又站到了門旁。


    啞兒神色微微一愣,亦邁開了步子,走向了宅門。


    說也奇怪,那兩名小童竟然未對其進行阻攔,待他入得門後,一人入內關上了宅門,一人在外牽走了馬車。


    宅院內,啞兒遙遙跟著少女和老者,不刻間便聽到了陣陣讀書之聲。


    “元先生早!”


    讀書聲忽地停了下來,老者引著少女走進了一間課堂。


    老者微微點頭,抬起一手,指向了身邊的少女,高聲說道:“這位是新來的道生,姓秦,名素心。往後你們作為師兄師姐,可要好生照顧。”


    話音落地,課堂內傳出了一陣不小的擾動。


    “她就是秦素心?”


    “洛城第一商賈的獨女?”


    “當朝宰相的外孫女?”


    “她怎麽可能到這來?”


    ……


    ……


    眾口紛紜,均是滿臉的不信。


    白衣老者沉吟一聲,吐出一個字來:“謐!”


    聲不大,音卻重,蓋過了滿堂的紛說,眾人的心頭仿佛壓下了一塊巨石,光張嘴,卻是再也吐不出半個字來,堂內一片肅靜。


    “元先生,我坐哪兒?”


    那少女忽地出聲道,一下打破了此間的肅靜。


    眾人均猛地倒吸一口冷氣,那心中的巨石感陡然消失了。


    “秦小姐請坐這邊。”


    白衣老者引著那少女坐到了一處,其旁空空,一人二座。


    不過,就在此間,白衣老者的餘光,卻一直飄忽在一處窗角外。


    原來那窗角外,正站著那名跟進來的啞巴乞兒。


    就在他適才調用元氣吐出真言的過程中,那啞兒竟然絲毫不為所動。


    白衣老者回到了堂前,開口道:“按老規矩,在上課之前,我要抽考幾個問題。”


    “柳三通!”


    “弟子在。”


    “我且問你,何為五所之學?”


    “回先生,乃為私學、院學、府學、宮學、太學。”


    “陳慕白!”


    “弟子在。”


    “我且問你,何為道者五階?”


    “回先生,乃為常、賢、聖、至、天五階。”


    “顏文卿!”


    “弟…弟子在。”


    “我且問你,何為道者?”


    “回…回先生,就…就是開了元氣的人…”


    “那我再問你,何為元氣?”


    “回…回先生,就…就是身體裏的一種氣…”


    那人說話之聲,越說越小,直至細若蚊蠅,惹得滿堂大笑。


    “文卿講得實在!”


    白衣老者嗬嗬笑道,眾道生均止住了大笑。


    “那誰又能與我細細地講講,這道者五階的分別所指?”


    白衣老者目光如炬,掃過堂下眾道生的臉膛。


    “回先生,道者謂之常階,乃是初通天地之元氣,吸陽采陰,修五行,通經脈,實為煉體練氣。”


    一名少年悄然站起,脫口言道。


    白衣老者點頭接口道:“好,不錯,你且坐下。那誰再與我說說,賢道之所指呢?”


    堂中眾道生大眼瞪小眼,他們均是尋常人家的孩子,加之洛城城小位偏,是故隻能上個私學,此私學開學隻才半年,所教之物皆隻限於常道,常道往上,卻是還未有哪個先生教授的。


    不止如此,開學半年以來,能夠初通天地元氣的道生,也隻才寥寥五名而已。


    眾道生均是心中犯疑,不知這元先生何故來此一問。


    “回先生,所謂賢道,乃是貫通經脈,開周身三百六十五竅,形氣海於丹田,可凝氣成實,禦萬物。”


    秦素心幽幽地站了起來,輕笑著說道,語聲空靈婉轉,好似百靈在歌唱,直聽得眾道生微微一醉。


    白衣老者眉角微彎,接著問道:“那何為聖道呢?”


    秦素心回道:“回先生,所謂聖道,乃是凝氣化晶而成丹,禦空而行,可凝氣成靈,法遊身外。”


    “那至道呢?”


    “回先生,所謂至道,乃是破丹而成嬰,得後天乙氣,靈通天地,法相天成,翻山倒海如掌中兒戲。”


    “那天道呢?”


    “回先生,所謂天道,乃是凝嬰成神,得先天乙氣,可斡旋造化,燮理陰陽,吐納精氣,與道獨存,守神全形。”


    “好!”白衣老者鼓掌讚道。


    滿堂道生亦跟著一同鼓掌,心中莫不讚道,不愧是巨賈之女、相門之後。


    而就在這時,堂外的一處窗角邊卻傳來了一聲輕哼。


    那乞兒不是啞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悟蒼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樹妖老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樹妖老劉並收藏悟蒼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