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階的盡頭是一塊十丈高的巨大門坊。門坊四柱,通體青石造就,正中間書寫著一個符字粗曠,簡單,古老。
門坊的後麵隱隱約約林木之間有許多房舍,並沒有高樓亭台,論及華麗反而不如山下鎮子。
遠處山巔上雲霧之間隱約有一座青黑色的大殿,應著下午的陽光閑的很是壯麗肅穆。
孫無法道:“這裏就是我們神符宗了,今日有些晚了,明天早晨我在收你們正式入門。”
二人應是,隨著孫無法走進神符宗。
王法坐在暖玉床上嘖嘖稱奇,想不到神符宗居然是這樣的。他此刻是在孫無法的洞府之內,其實就是一個山洞,裏麵開辟出幾間石室。有廚房,有靜室,有煉丹室,有臥室。
經過孫無法的介紹他簡單了解神符宗,如果沒有山門門坊,沒有山頂大殿更像是世外隱居的一個村子。沒有嚴格的規劃,石屋木屋草廬各式各樣,沒有統一的食堂夥房。甚至隻有初一十五每月兩次早晚課。和他想像中的宗門一點都不一樣。
熟悉一下洞府,裏麵轉兩圈。王法自出去打兩隻野味回來煮了,叫孫宗義過來一起吃。
孫無法已經餐風引露,避穀多年,久不食人間煙火,雖有廚房,裏麵連鹽都沒有,二人隻能將就著吃了。
吃過東西孫宗義便去睡,也真是累得狠了,腳底都磨出血泡來。估計生來也沒吃過這麽大的苦,一邊吃東西一邊垂淚。雖說如此,卻絕口不提下山之事,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懂事的讓人心疼。
王法的身體是怪物級別的,爬小一天山路依然精神抖擻,自己出了洞府熟悉神符宗去了。
山林中各色屋子林立,行不久,見有一老一少兩人在下棋。王法不會下棋也怕貿然上前犯了什麽忌諱,遠遠看見就繞過去了。
又走一會兒看見一個老者在林中踱步,長籲短歎。或許是老人常常在這裏走,短短一段路被他踩的又光又滑。
山前沒有什麽好瞧的,王法又往後山去。林中兜兜轉轉順著小路來到後山,後山是一片直達山頂的百丈懸崖,崖上也有許多被人開鑿出來的洞窟。崖下是一條大河,順著大河遠遠望去便是海灣,先前的野味就是在河邊捉的。
其實他真正想看的是山頂上望之不類凡俗的大殿,隻是畢竟初來乍到,不敢亂闖。
這樣溜溜達達大體熟悉一下神符宗,看著天色晚了,便回洞中去了。
孫宗義睡的正香,王法自己也不覺得餓,索性懶得在弄東西吃,打算早點注意養足精神準備明天拜師。
暖玉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裏不由得想起孫元景做法一掌遮天,那樣的場景真是一生難忘!
記憶中似乎也有這樣的故事,唐時楊貴妃喜食荔枝,唐皇便派遣快馬為貴妃運送新鮮荔枝來吃。有一日唐皇問張果荔枝幾時能到,張果答未時。
葉法善卻說:“申時才到。”
說完便拿一隻筷子去撥弄火盆。
後來荔枝果然申時才到,有官員稟報說騎手在路上被天將大火阻了一個時辰。
明日正式拜入神符宗,或許以後他也有機會做神仙。
不,是一定有機會。
畢竟他還有“鍾”!
次日清晨,王法早早起來叫孫宗義吃過早飯,洗漱幹淨,正衣冠,等著拜師。
卯時,有道人來引領二人來到山頂大殿。
祖法殿,高九丈九,門高六丈六,兩旁有兩排十六根柱子。
道人引著二人從側門入,進一偏殿,上首坐著兩人,是孫無法與神符宗主,兩旁各有道人觀禮。
有人引領著二人在蒲團上跪下。孫無法問道:“汝今可願拜吾師否?”
二人答:“願!”
孫無法問:“入吾宗門,當友愛相敬,不得屠戮同門,欺師滅祖,能持否?”
二人答:“能!”
孫無法問:“學吾法門不得肆意妄為,私傳秘法,能持否?”
二人答:“能!”
孫無法曰:“善!”
笑著輕撫他的頭頂,為他束發,帶上白玉冠。
王法行三叩之禮,起來後孫無法又道:“求道路上無限風光中也遍布荊棘,當以如履薄冰之心行勇猛精進事。來,我來為你介紹各位師叔伯……”
孫無法又為王法介紹了幾位今日在場的各位真人,包括掌門真人周晉川。
神符宗的輩分講的是學無大小,達者為先。所以是以修煉境界為輩分的。
而修煉的境界在此界分:
練體,養氣,開脈,是三體境。
鑄基,鑄鼎,鑄宮,是三宮境。
虛丹,實丹,金丹,是三丹境。
顯神,化神,元神,是三神境。
所以就分四個輩分,今日來觀禮的幾個都是三神境中與孫無法相近的。說起來王法雖然是孫無法的弟子,他日再見了也是要叫太師叔祖的。
行過拜師禮,掌門真人與孫無法又帶著王法來到正殿之中。隻見得正上首上鑄著一座九層高台,高台上淩空掛著一張時時刻刻變化萬千,仿佛包羅萬象的符旨。王法見到那符的一霎那間整個人仿佛被雷霆劈中,霎那成灰,又被風吹過,融入高山,流水,大地。化作地水火風。
“咄!”
隨著孫無法的棒喝,王法自迷蒙中醒來心中不由閃過一段經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徒兒,你尚無道行,不可久觀神符,免化道矣!還不拜見神符嗎?”
王法二人恭恭敬敬又施過跪拜大禮。
掌門真人這時開口道:“今日你既然見了神符,自然就是我宗門之人,當謹記門規,他日若有犯者自由神符來懲戒。輕者受陰風火劫之苦,重者打滅魂魄萬劫不複,你們要謹記!”
又訓誡道:“天地之間為道難得,今日你二人得人接引入道實是大緣法,大福德,也是大恩德!”
“往後餘生當用心入道,修道,守道。若道有成要報師恩,天地恩!枉費福德必有災殃,要切記,謹記!”
門坊的後麵隱隱約約林木之間有許多房舍,並沒有高樓亭台,論及華麗反而不如山下鎮子。
遠處山巔上雲霧之間隱約有一座青黑色的大殿,應著下午的陽光閑的很是壯麗肅穆。
孫無法道:“這裏就是我們神符宗了,今日有些晚了,明天早晨我在收你們正式入門。”
二人應是,隨著孫無法走進神符宗。
王法坐在暖玉床上嘖嘖稱奇,想不到神符宗居然是這樣的。他此刻是在孫無法的洞府之內,其實就是一個山洞,裏麵開辟出幾間石室。有廚房,有靜室,有煉丹室,有臥室。
經過孫無法的介紹他簡單了解神符宗,如果沒有山門門坊,沒有山頂大殿更像是世外隱居的一個村子。沒有嚴格的規劃,石屋木屋草廬各式各樣,沒有統一的食堂夥房。甚至隻有初一十五每月兩次早晚課。和他想像中的宗門一點都不一樣。
熟悉一下洞府,裏麵轉兩圈。王法自出去打兩隻野味回來煮了,叫孫宗義過來一起吃。
孫無法已經餐風引露,避穀多年,久不食人間煙火,雖有廚房,裏麵連鹽都沒有,二人隻能將就著吃了。
吃過東西孫宗義便去睡,也真是累得狠了,腳底都磨出血泡來。估計生來也沒吃過這麽大的苦,一邊吃東西一邊垂淚。雖說如此,卻絕口不提下山之事,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懂事的讓人心疼。
王法的身體是怪物級別的,爬小一天山路依然精神抖擻,自己出了洞府熟悉神符宗去了。
山林中各色屋子林立,行不久,見有一老一少兩人在下棋。王法不會下棋也怕貿然上前犯了什麽忌諱,遠遠看見就繞過去了。
又走一會兒看見一個老者在林中踱步,長籲短歎。或許是老人常常在這裏走,短短一段路被他踩的又光又滑。
山前沒有什麽好瞧的,王法又往後山去。林中兜兜轉轉順著小路來到後山,後山是一片直達山頂的百丈懸崖,崖上也有許多被人開鑿出來的洞窟。崖下是一條大河,順著大河遠遠望去便是海灣,先前的野味就是在河邊捉的。
其實他真正想看的是山頂上望之不類凡俗的大殿,隻是畢竟初來乍到,不敢亂闖。
這樣溜溜達達大體熟悉一下神符宗,看著天色晚了,便回洞中去了。
孫宗義睡的正香,王法自己也不覺得餓,索性懶得在弄東西吃,打算早點注意養足精神準備明天拜師。
暖玉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裏不由得想起孫元景做法一掌遮天,那樣的場景真是一生難忘!
記憶中似乎也有這樣的故事,唐時楊貴妃喜食荔枝,唐皇便派遣快馬為貴妃運送新鮮荔枝來吃。有一日唐皇問張果荔枝幾時能到,張果答未時。
葉法善卻說:“申時才到。”
說完便拿一隻筷子去撥弄火盆。
後來荔枝果然申時才到,有官員稟報說騎手在路上被天將大火阻了一個時辰。
明日正式拜入神符宗,或許以後他也有機會做神仙。
不,是一定有機會。
畢竟他還有“鍾”!
次日清晨,王法早早起來叫孫宗義吃過早飯,洗漱幹淨,正衣冠,等著拜師。
卯時,有道人來引領二人來到山頂大殿。
祖法殿,高九丈九,門高六丈六,兩旁有兩排十六根柱子。
道人引著二人從側門入,進一偏殿,上首坐著兩人,是孫無法與神符宗主,兩旁各有道人觀禮。
有人引領著二人在蒲團上跪下。孫無法問道:“汝今可願拜吾師否?”
二人答:“願!”
孫無法問:“入吾宗門,當友愛相敬,不得屠戮同門,欺師滅祖,能持否?”
二人答:“能!”
孫無法問:“學吾法門不得肆意妄為,私傳秘法,能持否?”
二人答:“能!”
孫無法曰:“善!”
笑著輕撫他的頭頂,為他束發,帶上白玉冠。
王法行三叩之禮,起來後孫無法又道:“求道路上無限風光中也遍布荊棘,當以如履薄冰之心行勇猛精進事。來,我來為你介紹各位師叔伯……”
孫無法又為王法介紹了幾位今日在場的各位真人,包括掌門真人周晉川。
神符宗的輩分講的是學無大小,達者為先。所以是以修煉境界為輩分的。
而修煉的境界在此界分:
練體,養氣,開脈,是三體境。
鑄基,鑄鼎,鑄宮,是三宮境。
虛丹,實丹,金丹,是三丹境。
顯神,化神,元神,是三神境。
所以就分四個輩分,今日來觀禮的幾個都是三神境中與孫無法相近的。說起來王法雖然是孫無法的弟子,他日再見了也是要叫太師叔祖的。
行過拜師禮,掌門真人與孫無法又帶著王法來到正殿之中。隻見得正上首上鑄著一座九層高台,高台上淩空掛著一張時時刻刻變化萬千,仿佛包羅萬象的符旨。王法見到那符的一霎那間整個人仿佛被雷霆劈中,霎那成灰,又被風吹過,融入高山,流水,大地。化作地水火風。
“咄!”
隨著孫無法的棒喝,王法自迷蒙中醒來心中不由閃過一段經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徒兒,你尚無道行,不可久觀神符,免化道矣!還不拜見神符嗎?”
王法二人恭恭敬敬又施過跪拜大禮。
掌門真人這時開口道:“今日你既然見了神符,自然就是我宗門之人,當謹記門規,他日若有犯者自由神符來懲戒。輕者受陰風火劫之苦,重者打滅魂魄萬劫不複,你們要謹記!”
又訓誡道:“天地之間為道難得,今日你二人得人接引入道實是大緣法,大福德,也是大恩德!”
“往後餘生當用心入道,修道,守道。若道有成要報師恩,天地恩!枉費福德必有災殃,要切記,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