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人是?”陳塵看著麵前男子,身形雄壯,披蓋鐵甲,大殿之內竟然腰間佩劍,身份定然不俗。
“下官番恒,官拜兵馬大將軍,身上的每一道軍功都是血肉廝殺而來,可比不上太宰大人蒙天眷顧!”
番恒隨意的拱手,身為下官毫無敬意,言辭甚至暗中諷刺陳塵隻是好運才當上了太宰!
呼延宏誌本可製止,卻任由眾多官員施威。
陳塵並未動怒,也不自居高位,而是起身平視,彎腰回禮:“番恒大人是黎國將士之首,苦勞功高之臣,晚輩後學不敢以上官自居,應大人的疑問,晚輩未曾領過兵!”
如此舉動,已經博得了一部分對陳塵態度搖擺之臣的好感,位臨太宰卻如此謙卑,昨夜於德謠傳陳塵會清洗黎國貴族,這番一看,言不符實!
就連番恒也對陳塵的敵視減輕了,但話已出口,是沒法收回的,接著問道:“下官絕非質疑太宰大人天選之子的身份,而是想討教一番,連兵都沒帶過的人,如何帶黎國兵踏天下呢?”
早有安排的幾個大臣順著番恒的話,提出同樣的疑問。
陳塵雖然破解了前日一場死局,可在眾多官員眼裏還是微末的聰明,提不到台麵上來!
真正領兵打仗,治理國家,肯定不行!
今日之舉也是於德發起,無外乎想讓陳塵難堪,給其一個下馬威。
畢竟陳塵上位,於德就得降一層官階!
呼延宏誌也開口了,看似偏讚,實則並未影響雙方局勢:“太宰才智過人,對治國之方更是新穎,定會說服爾等!”
“臣洗耳恭聽!”於德當即笑稱,得到國主回應,他竄動的局便成了。
隻要陳塵說不出個驚為天人的國策,那他就會從神壇跌至穀底。
而且結合黎國地勢,臨土四國中,南莊為盟友之國,風國勢力強盛,兵甲威震天下,而且和黎國多年未起過爭端,隻有兵指霧國這個老牌敵人。
然而三百年間,多少代名臣大將都沒商議出一個起兵滅霧的必勝決策,諒他陳塵天縱奇才,也不可能在一日一夜裏就製下起兵方針!
所以此局,於德以為自己已經勝了,其身後黨羽官員也是麵露冷笑,等著陳塵出醜!
“於大人既然虛心求教,本官自不會吝嗇!”陳塵揚起頭。
這就是陳塵第一個手段。
文官武官自古在朝堂就是兩派,再加上番恒和於德的站位不難看出,兩個派係絕非一心。
今日殿上之所以會結盟,是因為陳塵的位置高於二人,打破原有平衡,成了二人共同的敵人。
他對話番恒時謙稱晚輩,麵臨於德卻傲然自居為本官,一親一疏,一遠一近,高下立判,意在摧毀文武聯盟。
之所以選擇親番恒而疏遠於德,是因為文官狡詐多疑,依靠奉承很難得其心。武官多數性情剛直,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簡單直接!
果然番恒露出微微笑容,對陳塵的戒備也卸下了半分。
於德並未察覺,隻是心中暗笑陳塵狂妄自大,已經落入陷阱!
“在下確實不曾領兵,但國戰之始絕非戰爭,國戰之勝也非戰略,國戰之末更不是殺戮!”
陳塵一席話讓眾多大臣麵露疑惑。
於德嗤笑一聲:“太宰之言實在荒誕,沒有戰爭,沒有戰略,沒有殺戮,如何稱之為國戰?又如何滅掉敵國?”
陳塵搖了搖頭,走向於德當麵。
此時二人已經站在眾目之下,儼然一副對立辯駁之姿。
“於大人以為領軍之將,該具備何種才能?”
“當然是要殺伐果決,縱覽全局,能以少勝多,能以謀詭之道取勝,百戰百勝,威懾天下,稱為名將!”
於德高談闊論,說的卻都是些沒用的廢話,這樣的人當然是名將。
“於大人所言甚是,不過本官以為大人遺漏了最關鍵的因素!”陳塵嘴角一咧,循序漸進方能聲入人心,此間別說眾臣,就連門口的護衛士兵也側耳聽之,想知道於德遺漏了什麽關鍵因素。
於德麵色難看,抬手道:“大人請講!”
“兩軍對戰,決勝之因,首要必然是一個計字!”陳塵伸出一根手指。
“哈哈哈,大人可能沒聽明白,下官剛剛說了以謀詭之道取勝,難道謀詭不是計謀嗎?”於德暢笑,以為是陳塵強行詭辯不成,反砸了自己的腳。
眾臣見狀也連忙陪笑。
陳塵再次搖頭:“此計非彼計,本官所言乃是計算之計,而非計謀之計!”
“計算?”呼延宏誌眼中略有深意,對陳塵的話來了興致。
話鋒至此,陳塵知道該收尾了,當即回身拱手上道:“若起國戰,霧國必是首要之選,三百年兵伐數次無果,實則就是臣之所言,計算不足!”
“何為計算不足,還請大人明示!”呼延宏誌身軀前傾,陳塵的自信讓他看到了黎國強盛的未來。
“計算即為兩國國力之對比,所以國戰之始絕非戰爭,而是國力比拚,減徭減賦又得農耕加產,正是國力積蓄的主要時期,應大力發展經濟補充軍用,從而強大本國,此為第一計!”
“大人所言恐怕街邊商販都明了的道理,黎國積蓄國力,難道霧國就不積蓄國力了嗎?”
於德譏諷出言,說的言之有據,又得眾人認可。
呼延宏誌是唯一不曾看輕陳塵的人,知道他必有後手,繼而道:“第二計又為何?”
“第二計與第一計並為一計,積蓄國力的同時,損耗對方國力,此消彼長漸行漸遠,直到國力遠超霧國,此時再由番恒大將軍起兵,必能所向披靡一舉拿下霧國!”
“如何損耗對方國力?”呼延宏誌已經聽得入神,根本不給於德開口質疑的機會,而是直接發問。
“損耗國力必從虛實兩個方向下手!”
“何為虛?何為實?”
陳塵和於德的對峙,已變成呼延宏誌的接連發問,陳塵則從容應答。
“虛則是誅殺人心,實則為遏製民生經濟!”
“如何誅殺人心?如何遏製民生經濟?”
“下官番恒,官拜兵馬大將軍,身上的每一道軍功都是血肉廝殺而來,可比不上太宰大人蒙天眷顧!”
番恒隨意的拱手,身為下官毫無敬意,言辭甚至暗中諷刺陳塵隻是好運才當上了太宰!
呼延宏誌本可製止,卻任由眾多官員施威。
陳塵並未動怒,也不自居高位,而是起身平視,彎腰回禮:“番恒大人是黎國將士之首,苦勞功高之臣,晚輩後學不敢以上官自居,應大人的疑問,晚輩未曾領過兵!”
如此舉動,已經博得了一部分對陳塵態度搖擺之臣的好感,位臨太宰卻如此謙卑,昨夜於德謠傳陳塵會清洗黎國貴族,這番一看,言不符實!
就連番恒也對陳塵的敵視減輕了,但話已出口,是沒法收回的,接著問道:“下官絕非質疑太宰大人天選之子的身份,而是想討教一番,連兵都沒帶過的人,如何帶黎國兵踏天下呢?”
早有安排的幾個大臣順著番恒的話,提出同樣的疑問。
陳塵雖然破解了前日一場死局,可在眾多官員眼裏還是微末的聰明,提不到台麵上來!
真正領兵打仗,治理國家,肯定不行!
今日之舉也是於德發起,無外乎想讓陳塵難堪,給其一個下馬威。
畢竟陳塵上位,於德就得降一層官階!
呼延宏誌也開口了,看似偏讚,實則並未影響雙方局勢:“太宰才智過人,對治國之方更是新穎,定會說服爾等!”
“臣洗耳恭聽!”於德當即笑稱,得到國主回應,他竄動的局便成了。
隻要陳塵說不出個驚為天人的國策,那他就會從神壇跌至穀底。
而且結合黎國地勢,臨土四國中,南莊為盟友之國,風國勢力強盛,兵甲威震天下,而且和黎國多年未起過爭端,隻有兵指霧國這個老牌敵人。
然而三百年間,多少代名臣大將都沒商議出一個起兵滅霧的必勝決策,諒他陳塵天縱奇才,也不可能在一日一夜裏就製下起兵方針!
所以此局,於德以為自己已經勝了,其身後黨羽官員也是麵露冷笑,等著陳塵出醜!
“於大人既然虛心求教,本官自不會吝嗇!”陳塵揚起頭。
這就是陳塵第一個手段。
文官武官自古在朝堂就是兩派,再加上番恒和於德的站位不難看出,兩個派係絕非一心。
今日殿上之所以會結盟,是因為陳塵的位置高於二人,打破原有平衡,成了二人共同的敵人。
他對話番恒時謙稱晚輩,麵臨於德卻傲然自居為本官,一親一疏,一遠一近,高下立判,意在摧毀文武聯盟。
之所以選擇親番恒而疏遠於德,是因為文官狡詐多疑,依靠奉承很難得其心。武官多數性情剛直,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簡單直接!
果然番恒露出微微笑容,對陳塵的戒備也卸下了半分。
於德並未察覺,隻是心中暗笑陳塵狂妄自大,已經落入陷阱!
“在下確實不曾領兵,但國戰之始絕非戰爭,國戰之勝也非戰略,國戰之末更不是殺戮!”
陳塵一席話讓眾多大臣麵露疑惑。
於德嗤笑一聲:“太宰之言實在荒誕,沒有戰爭,沒有戰略,沒有殺戮,如何稱之為國戰?又如何滅掉敵國?”
陳塵搖了搖頭,走向於德當麵。
此時二人已經站在眾目之下,儼然一副對立辯駁之姿。
“於大人以為領軍之將,該具備何種才能?”
“當然是要殺伐果決,縱覽全局,能以少勝多,能以謀詭之道取勝,百戰百勝,威懾天下,稱為名將!”
於德高談闊論,說的卻都是些沒用的廢話,這樣的人當然是名將。
“於大人所言甚是,不過本官以為大人遺漏了最關鍵的因素!”陳塵嘴角一咧,循序漸進方能聲入人心,此間別說眾臣,就連門口的護衛士兵也側耳聽之,想知道於德遺漏了什麽關鍵因素。
於德麵色難看,抬手道:“大人請講!”
“兩軍對戰,決勝之因,首要必然是一個計字!”陳塵伸出一根手指。
“哈哈哈,大人可能沒聽明白,下官剛剛說了以謀詭之道取勝,難道謀詭不是計謀嗎?”於德暢笑,以為是陳塵強行詭辯不成,反砸了自己的腳。
眾臣見狀也連忙陪笑。
陳塵再次搖頭:“此計非彼計,本官所言乃是計算之計,而非計謀之計!”
“計算?”呼延宏誌眼中略有深意,對陳塵的話來了興致。
話鋒至此,陳塵知道該收尾了,當即回身拱手上道:“若起國戰,霧國必是首要之選,三百年兵伐數次無果,實則就是臣之所言,計算不足!”
“何為計算不足,還請大人明示!”呼延宏誌身軀前傾,陳塵的自信讓他看到了黎國強盛的未來。
“計算即為兩國國力之對比,所以國戰之始絕非戰爭,而是國力比拚,減徭減賦又得農耕加產,正是國力積蓄的主要時期,應大力發展經濟補充軍用,從而強大本國,此為第一計!”
“大人所言恐怕街邊商販都明了的道理,黎國積蓄國力,難道霧國就不積蓄國力了嗎?”
於德譏諷出言,說的言之有據,又得眾人認可。
呼延宏誌是唯一不曾看輕陳塵的人,知道他必有後手,繼而道:“第二計又為何?”
“第二計與第一計並為一計,積蓄國力的同時,損耗對方國力,此消彼長漸行漸遠,直到國力遠超霧國,此時再由番恒大將軍起兵,必能所向披靡一舉拿下霧國!”
“如何損耗對方國力?”呼延宏誌已經聽得入神,根本不給於德開口質疑的機會,而是直接發問。
“損耗國力必從虛實兩個方向下手!”
“何為虛?何為實?”
陳塵和於德的對峙,已變成呼延宏誌的接連發問,陳塵則從容應答。
“虛則是誅殺人心,實則為遏製民生經濟!”
“如何誅殺人心?如何遏製民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