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門口,早已得到消息的主簿黃漢郎帶領手下吏、戶、禮、兵、刑各房書吏及三班衙役百餘人全都迎了出來。
按照常理,新官上任,屬官及下屬應當出城數裏迎接,以示尊重。
但是,陳留縣新任知縣並沒有提前知會,而前任知縣已經卷鋪蓋回老家了。因此,沒有接到通知的縣衙官吏,並不算逾矩。
其實,黃漢郎早在馬車離城老遠就已經得到消息。一來,他怕搞錯了鬧烏龍,二來他一向把自家視為陳留縣真正的主人。這些年來,迎來送往不知多少知縣,他也看得淡了。
雖然早就聽說新來的知縣來頭不小,但是黃漢郎卻沒有放在心上。十多年前,有一個皇親貴戚來陳留當知縣,第一天就對黃漢郎口出狂言。黃漢郎當即請病假回家,於是立即就有三百多個刁民上堂告狀,把知縣差點氣哭了。那位知縣後來想查錢糧賬目,結果倉署一把大火燒了,那位知縣無計可施隻能灰溜溜的離開。
黃漢郎眯縫著眼睛,目光打量著從車裏下來的明豔少婦,大約二十歲出頭,皮膚嫩的能滴出水來,她自稱姓劉,是新任知縣的妾室,這次一同跟著過來照料飲食起居。
黃漢郎心想,倒真是好福氣,如果她有這樣一方妾室,一晚上就不用幹別的了。
黃漢郎等了一會,沒見新知縣下來,心中有些不滿,對著馬車行禮道:“下官主簿黃漢郎恭請上官!”
說了兩聲,沒有人理他,黃漢郎有些生氣,什麽破知縣,這麽大架子?
等他說第三聲的時候,管事模樣的中年人說道:“我家主人不在車上。”
黃漢郎當即變了臉色,知縣不在車上,一大幫官吏出來迎接的隻是知縣的如夫人,這不是把他當傻子耍嗎?
“新知縣在何處?請言明一聲,黃某好前去拜會。”黃漢郎說話的聲音有些冷,後麵的官吏都不吭聲。
劉香說道:“我家官人不想大家麻煩,又費時又費力,隻說要簡單些就好了。於是輕車簡從而來,也沒有提前通知縣衙,倒是讓妾身到縣衙來把家當安置下來。”
黃漢郎肚子裏的氣轉了幾轉,終於咽下這口氣,人家擺明了不想大張旗鼓,他也不好說什麽。主要是雙方沒有溝通鬧出的誤會,他作為下屬,該做的姿態還是要做的,這屬於官場規則。
現在正主不知所蹤,隻有人家的如夫人在。黃漢郎悶著氣將眾人遣散,然後指揮兩個衙役幫忙搬東西進縣衙後麵。
縣衙位於城北,地勢稍高一些。占地約有四十餘畝,前麵是官署,後麵是官員的居住區。
管事模樣的中年人多問了一句:“怎麽不見縣丞?”
黃漢郎麵色不變,笑眯眯說道:“縣丞病了。”
管事模樣的中年人也沒有多說什麽。
按理,知縣是一縣父母官,掌管一地民政、訴訟、賦稅、水利等等職權。
陳留縣有民戶三千戶,屬於上縣,有縣丞、縣尉、主簿各一人。
縣丞輔助知縣處理政務,並且對知縣有監督權,起製衡作用,對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務具有處置權。
主簿負責具體事務,是眾吏之首,直接掌管六房書吏。
如今,主簿出門迎接,縣丞不見蹤影,這就有些奇怪了。
......
豐水鄉是陳留縣十三鄉八裏中的其中一個,有人口兩百餘戶,算是一個大鄉。此地鄰近睢水,有一條溝渠將水引到一片平坦的原野上,溝渠每隔一段,就有分出一條小溝渠向田野裏延伸。豐富的灌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豐水鄉也是產糧大鄉。
有三個身穿粗布的青年從田埂上走過,兩邊的農人在地裏揮汗如雨忙碌,抬頭好奇的看一眼陌生人,然後低頭繼續忙碌。
居中一個青年十六七歲年紀,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你們能想象嗎?就是這樣一個年年豐收的產糧大縣,十年來賦稅年年遞減,一年不如一年。”
說話的人就是晏寧,他經過省試之後,中書省授予官職,任陳留縣知縣。
直到現在,他仍有一種不真實感。他本是武職,因為泡妞引發了南唐責問國書,宋國顏麵受損,被免去官職。抱著混一混的態度參加省試,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金榜題名,當然,名次中下,毫不起眼。
晏寧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為知縣。見識過中樞的大佬,他自以為能很快的崛起,沒想到卻一下回到底層來。知縣說起來好聽,一方之宰,還不是基層的縣太爺,任務繁重不說,沒有忙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不是陳留縣裏汴梁不遠,想著隔段時間就能回家,晏寧都不想當這個官了。
陳留縣這個地方,留給晏寧最深的記憶,就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起兵之地。當然,那時候叫陳留郡,地名相同,實際不是一個範圍。但也是中原地帶,難得的好地方,產糧重地。
晏寧擔任陳留縣知縣,陳留縣隸屬於開封府,開封府尹是趙光義......
晏寧出了汴梁之後,就有些明白趙匡胤的思路了。
一方麵,還是在鍛煉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麵,為了怕趙光義繼續加害自己,索性就把自己放到趙光義的地盤上。
趙光義是晏寧名義上的上司。
當然,所有地方官都是京官,直接向中書省負責。以前的叫縣令,現在叫知縣,全名叫做權知某某地方縣事等等。
相比於之前的縣令,知縣直接向中樞負責。還是加強的中央集權,將中樞的觸角直接延伸到了基層,不用擔心還要被“府”“州”蒙蔽。
縣令和知縣哪個製度好,晏寧前世也看過類似的文章,縣令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縣裏的書吏等等都是由縣令征辟,無形中加大了縣令的權威,容易形成貪腐案件。
而知縣直接向朝廷負責,輪換時間短,屁股沒坐熱就可能走人。通常一位地方官要施展自己的執政思路,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出成績。開始一兩年要熟悉事物,要挑選合用的手下執行自己的命令。
但執政時間太短,官員更換頻繁,會導致政令不一,朝令夕改,資源浪費等弊端。官員為了升官政績,不會安心為民謀福祉,會導致整個體係官僚化,務虛現象嚴重。
這也是宋朝士大夫階層的一個弊端。以晏寧看來,趙匡胤用力過猛,強行追求中央集權,弊端更多。
按照常理,新官上任,屬官及下屬應當出城數裏迎接,以示尊重。
但是,陳留縣新任知縣並沒有提前知會,而前任知縣已經卷鋪蓋回老家了。因此,沒有接到通知的縣衙官吏,並不算逾矩。
其實,黃漢郎早在馬車離城老遠就已經得到消息。一來,他怕搞錯了鬧烏龍,二來他一向把自家視為陳留縣真正的主人。這些年來,迎來送往不知多少知縣,他也看得淡了。
雖然早就聽說新來的知縣來頭不小,但是黃漢郎卻沒有放在心上。十多年前,有一個皇親貴戚來陳留當知縣,第一天就對黃漢郎口出狂言。黃漢郎當即請病假回家,於是立即就有三百多個刁民上堂告狀,把知縣差點氣哭了。那位知縣後來想查錢糧賬目,結果倉署一把大火燒了,那位知縣無計可施隻能灰溜溜的離開。
黃漢郎眯縫著眼睛,目光打量著從車裏下來的明豔少婦,大約二十歲出頭,皮膚嫩的能滴出水來,她自稱姓劉,是新任知縣的妾室,這次一同跟著過來照料飲食起居。
黃漢郎心想,倒真是好福氣,如果她有這樣一方妾室,一晚上就不用幹別的了。
黃漢郎等了一會,沒見新知縣下來,心中有些不滿,對著馬車行禮道:“下官主簿黃漢郎恭請上官!”
說了兩聲,沒有人理他,黃漢郎有些生氣,什麽破知縣,這麽大架子?
等他說第三聲的時候,管事模樣的中年人說道:“我家主人不在車上。”
黃漢郎當即變了臉色,知縣不在車上,一大幫官吏出來迎接的隻是知縣的如夫人,這不是把他當傻子耍嗎?
“新知縣在何處?請言明一聲,黃某好前去拜會。”黃漢郎說話的聲音有些冷,後麵的官吏都不吭聲。
劉香說道:“我家官人不想大家麻煩,又費時又費力,隻說要簡單些就好了。於是輕車簡從而來,也沒有提前通知縣衙,倒是讓妾身到縣衙來把家當安置下來。”
黃漢郎肚子裏的氣轉了幾轉,終於咽下這口氣,人家擺明了不想大張旗鼓,他也不好說什麽。主要是雙方沒有溝通鬧出的誤會,他作為下屬,該做的姿態還是要做的,這屬於官場規則。
現在正主不知所蹤,隻有人家的如夫人在。黃漢郎悶著氣將眾人遣散,然後指揮兩個衙役幫忙搬東西進縣衙後麵。
縣衙位於城北,地勢稍高一些。占地約有四十餘畝,前麵是官署,後麵是官員的居住區。
管事模樣的中年人多問了一句:“怎麽不見縣丞?”
黃漢郎麵色不變,笑眯眯說道:“縣丞病了。”
管事模樣的中年人也沒有多說什麽。
按理,知縣是一縣父母官,掌管一地民政、訴訟、賦稅、水利等等職權。
陳留縣有民戶三千戶,屬於上縣,有縣丞、縣尉、主簿各一人。
縣丞輔助知縣處理政務,並且對知縣有監督權,起製衡作用,對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務具有處置權。
主簿負責具體事務,是眾吏之首,直接掌管六房書吏。
如今,主簿出門迎接,縣丞不見蹤影,這就有些奇怪了。
......
豐水鄉是陳留縣十三鄉八裏中的其中一個,有人口兩百餘戶,算是一個大鄉。此地鄰近睢水,有一條溝渠將水引到一片平坦的原野上,溝渠每隔一段,就有分出一條小溝渠向田野裏延伸。豐富的灌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豐水鄉也是產糧大鄉。
有三個身穿粗布的青年從田埂上走過,兩邊的農人在地裏揮汗如雨忙碌,抬頭好奇的看一眼陌生人,然後低頭繼續忙碌。
居中一個青年十六七歲年紀,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你們能想象嗎?就是這樣一個年年豐收的產糧大縣,十年來賦稅年年遞減,一年不如一年。”
說話的人就是晏寧,他經過省試之後,中書省授予官職,任陳留縣知縣。
直到現在,他仍有一種不真實感。他本是武職,因為泡妞引發了南唐責問國書,宋國顏麵受損,被免去官職。抱著混一混的態度參加省試,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金榜題名,當然,名次中下,毫不起眼。
晏寧沒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為知縣。見識過中樞的大佬,他自以為能很快的崛起,沒想到卻一下回到底層來。知縣說起來好聽,一方之宰,還不是基層的縣太爺,任務繁重不說,沒有忙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不是陳留縣裏汴梁不遠,想著隔段時間就能回家,晏寧都不想當這個官了。
陳留縣這個地方,留給晏寧最深的記憶,就是三國時期曹操的起兵之地。當然,那時候叫陳留郡,地名相同,實際不是一個範圍。但也是中原地帶,難得的好地方,產糧重地。
晏寧擔任陳留縣知縣,陳留縣隸屬於開封府,開封府尹是趙光義......
晏寧出了汴梁之後,就有些明白趙匡胤的思路了。
一方麵,還是在鍛煉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麵,為了怕趙光義繼續加害自己,索性就把自己放到趙光義的地盤上。
趙光義是晏寧名義上的上司。
當然,所有地方官都是京官,直接向中書省負責。以前的叫縣令,現在叫知縣,全名叫做權知某某地方縣事等等。
相比於之前的縣令,知縣直接向中樞負責。還是加強的中央集權,將中樞的觸角直接延伸到了基層,不用擔心還要被“府”“州”蒙蔽。
縣令和知縣哪個製度好,晏寧前世也看過類似的文章,縣令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地方勢力。縣裏的書吏等等都是由縣令征辟,無形中加大了縣令的權威,容易形成貪腐案件。
而知縣直接向朝廷負責,輪換時間短,屁股沒坐熱就可能走人。通常一位地方官要施展自己的執政思路,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出成績。開始一兩年要熟悉事物,要挑選合用的手下執行自己的命令。
但執政時間太短,官員更換頻繁,會導致政令不一,朝令夕改,資源浪費等弊端。官員為了升官政績,不會安心為民謀福祉,會導致整個體係官僚化,務虛現象嚴重。
這也是宋朝士大夫階層的一個弊端。以晏寧看來,趙匡胤用力過猛,強行追求中央集權,弊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