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五,大明曆史將謹記這一天。
自大明開朝一來,首次以試科的形勢選拔六部官員。
天還沒亮,一千三百餘人便在午門外等候。
原本打算在太和殿內進行此次試科考試,可後來一統計,報考之人遠超預計,太和殿根本容不下這麽多人同時科考。
朱由檢大手一揮,將考場定在太和殿外。
“參見皇上!”
一千三百多參考官員入場後,朱由檢帶著八位內閣大臣走出太和殿。
“靜!”
“今日科考,為選四品以上朝堂官員!”
“六部尚書各一人,正二品!”
“六部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六部郎中各十三人,正四品!”
“六部主事各二十六人,從四品!”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
“大理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左寺丞一人,從四品!”
“大理寺右寺丞一人,從四品!”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
“太常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左寺丞一人,從四品!”
“太常寺右寺丞一人,從四品!”
“光祿寺卿。。。。!”
“。。。。。。”
“太仆寺卿。。。。!”
“。。。。。。”
“鴻臚寺卿。。。。!”
“。。。。。。”
“都察院”
”左都禦史一人,正二品!“
“右都禦史一人,正二品!”
“左副都禦史二人,正三品!”
“右副都禦史二人,正三品!”
“左僉都禦史四人!正四品!”
“右僉都禦史四人,正四品!”
“欽天監”
“監正一人,正四品!”
“副監正兩人,從四品!”
“五城兵馬指揮司”
“指揮一人,正四品!”
“副指揮兩人,從四品!”
“僧錄司。。。。。”
“道錄司。。。。。”
“王府長史司。。。。。”
“共三百二十六名官員。。。。。。!”
這次試科官員名單早就發布出去,職務,品階,名額全部都公之於世,有資格且有信心的官員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報考。
每個職務最低要求三人同時報考,上不封頂。。。。。。
也有人想暗中內定這些職位,特別是那些朝堂老資格,剛開始上躥下跳,想整合所有官員,皇帝不是說三選一嗎,每個職位他們就安排三人去報考,而後另外兩人胡亂答題。
這個主意的確不錯,得到不少朝堂官員的支持,特別是那些原本就是這個職位的官員,堅決擁護這個辦法。
可惜他們太小看人性,太小看人的貪婪。
不少人當麵答應他們,轉過身確大吐口水,根本沒有放棄的意思。
凡是符合條件的官員,幾乎都報了名,根本沒有將那些老資格的話當回事。
開什麽玩笑,這可是天大的機會,不需要花錢,不需要像狗一樣去求人,坐上高位以後也不需要看誰的眼色行事,這是何等的機會。
最終報名結果公布以後,將那些老資格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他們暗中放話不許那些外圍官員報名,可這話根本沒人聽,該報的都報了。
而他們安排的那些托,也沒有按照他們的吩咐報名,而是報考了他們自認為有把握的職位。
這次試科,可是考取朝廷大臣,上至六部尚書,下至六部主事,最低的都是從四品。
而且絕對的公平公正,從古至今,這是開先河的第一次,眾人且能放棄。
試科之後,這些老資格的階位未必有他們高,權利未必有他們大,為什麽要聽這些老資格的。
“這就是人性,自此之後,朋黨之爭成為曆史!”
看著一千三百多人爭奪三百多個職位,朱由檢會心一笑,為了消除朝堂爭權奪利隱患,為了掌控朝堂,朱由檢也算是費盡心思。
推行試科,以科考選拔官員,如果是在平時,那怕皇帝主掌朝堂,也不一定能行得通。
貿然實行試科,絕對會引來朝中大臣聯合抵製,根本無法實行下去。
然而現在不同,朱由檢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使用強權,霸道的推行試科選官。
朱由檢的皇位怎麽來的,那是用武力奪來的,而且一舉將權傾朝野的魏忠賢拿下不說,還將魏黨連根拔起,使得朝堂官員大半下獄。
沒有了這些人,留下的朝堂官員根本無法和朱由檢抗衡,朱由檢說什麽就是什麽,反對,那就是魏黨,一律拿下。
而且最有影響力的東林黨已經被魏忠賢清理得差不多,有實力的浙黨、楚黨等都是魏忠賢的同夥,以謀反罪拿下。
可以說,這段時期的朝堂是大明開國以來,最為弱小的時期,這也造成了沒人能夠阻攔朱由檢實行試科製度。
為了推行試科,朱由檢厚著臉皮,將即將入土的葉向高給拉了出來鎮壓百官,有葉向高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朱由檢,那些隻會之乎者也的儒學大家能說什麽。
“上午考八股策論。。。。。。”
“策論題目--何以去沉疾!”
策論試題是由皇帝朱由檢臨場指定,任何人都不知道,更談不上泄題一說。
這個題目一出,引動了不少人的心思,何以去沉疾,直接明了的展現出朱由檢改革的決心。
這雖然是試科考試,可誰都知道,這道題就是為了選拔支持改革的官員,凡是反對改革的,無論破題再好,功底再高,最終也隻有落選。
聽了此題,葉向高和韓爌不為所動,朱由檢早就和他們兩人通過氣,改革之心已決,兩人也答應幫助朱由檢,當一回萬曆年間的張居正。
至於來宗道和周延儒,早就察覺到朱由檢改革的心思,他們其實也支持改革,但也清楚改革困難有多大。
可如今的大明,不改革真的不行了,沉疾嚴重,內憂外患。
剛入內閣的四大公爵都是些老狐狸,朱由檢的心思他們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們持著看戲的心思。
因為改革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不大,改革的目標一般都是文官係統,作為大明王朝的世襲公爵,隻要不謀反,他們家族便會長盛不衰。
自大明開朝一來,首次以試科的形勢選拔六部官員。
天還沒亮,一千三百餘人便在午門外等候。
原本打算在太和殿內進行此次試科考試,可後來一統計,報考之人遠超預計,太和殿根本容不下這麽多人同時科考。
朱由檢大手一揮,將考場定在太和殿外。
“參見皇上!”
一千三百多參考官員入場後,朱由檢帶著八位內閣大臣走出太和殿。
“靜!”
“今日科考,為選四品以上朝堂官員!”
“六部尚書各一人,正二品!”
“六部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六部郎中各十三人,正四品!”
“六部主事各二十六人,從四品!”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
“大理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左寺丞一人,從四品!”
“大理寺右寺丞一人,從四品!”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
“太常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左寺丞一人,從四品!”
“太常寺右寺丞一人,從四品!”
“光祿寺卿。。。。!”
“。。。。。。”
“太仆寺卿。。。。!”
“。。。。。。”
“鴻臚寺卿。。。。!”
“。。。。。。”
“都察院”
”左都禦史一人,正二品!“
“右都禦史一人,正二品!”
“左副都禦史二人,正三品!”
“右副都禦史二人,正三品!”
“左僉都禦史四人!正四品!”
“右僉都禦史四人,正四品!”
“欽天監”
“監正一人,正四品!”
“副監正兩人,從四品!”
“五城兵馬指揮司”
“指揮一人,正四品!”
“副指揮兩人,從四品!”
“僧錄司。。。。。”
“道錄司。。。。。”
“王府長史司。。。。。”
“共三百二十六名官員。。。。。。!”
這次試科官員名單早就發布出去,職務,品階,名額全部都公之於世,有資格且有信心的官員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報考。
每個職務最低要求三人同時報考,上不封頂。。。。。。
也有人想暗中內定這些職位,特別是那些朝堂老資格,剛開始上躥下跳,想整合所有官員,皇帝不是說三選一嗎,每個職位他們就安排三人去報考,而後另外兩人胡亂答題。
這個主意的確不錯,得到不少朝堂官員的支持,特別是那些原本就是這個職位的官員,堅決擁護這個辦法。
可惜他們太小看人性,太小看人的貪婪。
不少人當麵答應他們,轉過身確大吐口水,根本沒有放棄的意思。
凡是符合條件的官員,幾乎都報了名,根本沒有將那些老資格的話當回事。
開什麽玩笑,這可是天大的機會,不需要花錢,不需要像狗一樣去求人,坐上高位以後也不需要看誰的眼色行事,這是何等的機會。
最終報名結果公布以後,將那些老資格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他們暗中放話不許那些外圍官員報名,可這話根本沒人聽,該報的都報了。
而他們安排的那些托,也沒有按照他們的吩咐報名,而是報考了他們自認為有把握的職位。
這次試科,可是考取朝廷大臣,上至六部尚書,下至六部主事,最低的都是從四品。
而且絕對的公平公正,從古至今,這是開先河的第一次,眾人且能放棄。
試科之後,這些老資格的階位未必有他們高,權利未必有他們大,為什麽要聽這些老資格的。
“這就是人性,自此之後,朋黨之爭成為曆史!”
看著一千三百多人爭奪三百多個職位,朱由檢會心一笑,為了消除朝堂爭權奪利隱患,為了掌控朝堂,朱由檢也算是費盡心思。
推行試科,以科考選拔官員,如果是在平時,那怕皇帝主掌朝堂,也不一定能行得通。
貿然實行試科,絕對會引來朝中大臣聯合抵製,根本無法實行下去。
然而現在不同,朱由檢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使用強權,霸道的推行試科選官。
朱由檢的皇位怎麽來的,那是用武力奪來的,而且一舉將權傾朝野的魏忠賢拿下不說,還將魏黨連根拔起,使得朝堂官員大半下獄。
沒有了這些人,留下的朝堂官員根本無法和朱由檢抗衡,朱由檢說什麽就是什麽,反對,那就是魏黨,一律拿下。
而且最有影響力的東林黨已經被魏忠賢清理得差不多,有實力的浙黨、楚黨等都是魏忠賢的同夥,以謀反罪拿下。
可以說,這段時期的朝堂是大明開國以來,最為弱小的時期,這也造成了沒人能夠阻攔朱由檢實行試科製度。
為了推行試科,朱由檢厚著臉皮,將即將入土的葉向高給拉了出來鎮壓百官,有葉向高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朱由檢,那些隻會之乎者也的儒學大家能說什麽。
“上午考八股策論。。。。。。”
“策論題目--何以去沉疾!”
策論試題是由皇帝朱由檢臨場指定,任何人都不知道,更談不上泄題一說。
這個題目一出,引動了不少人的心思,何以去沉疾,直接明了的展現出朱由檢改革的決心。
這雖然是試科考試,可誰都知道,這道題就是為了選拔支持改革的官員,凡是反對改革的,無論破題再好,功底再高,最終也隻有落選。
聽了此題,葉向高和韓爌不為所動,朱由檢早就和他們兩人通過氣,改革之心已決,兩人也答應幫助朱由檢,當一回萬曆年間的張居正。
至於來宗道和周延儒,早就察覺到朱由檢改革的心思,他們其實也支持改革,但也清楚改革困難有多大。
可如今的大明,不改革真的不行了,沉疾嚴重,內憂外患。
剛入內閣的四大公爵都是些老狐狸,朱由檢的心思他們也看出來了,不過他們持著看戲的心思。
因為改革對他們的影響其實不大,改革的目標一般都是文官係統,作為大明王朝的世襲公爵,隻要不謀反,他們家族便會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