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也!”
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毅然選擇武將,袁崇煥,不愧忠勇之稱。
“傳旨!”
“封袁崇煥為大明忠勇伯,山海鎮總兵官。。。。。。”
朱由檢也不拖慢,當場便封袁崇煥爵位,這也預示著大明文武分製改革的開始。
“傳旨,令王之臣回京,由忠勇伯袁崇煥負責鎮守山海鎮。。。。。。”
王之臣也算是有點本事,可讓朱由檢無語的是,如今大明各地的什麽經略,總督,巡撫都是文官出身,而且都負責領兵作戰。
在明末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多少職業將軍,現在的這些邊關將領,大都進士出身,在朝中掛著文官職務。
能稱為職業將軍,恐怕隻有自小不愛讀書的毛文龍,可曆史上的毛文龍也被袁崇煥給砍頭,毛文龍手下的一眾猛將帶著仇恨之心直接投了皇太極。。。。。。
“忠勇伯,”朱由檢現在非常高興,有袁崇煥鎮守山海關,朱由檢就能放心的實施改革,“後金皇太極野心勃勃,且頗有才智,不可輕視,當派人嚴密監視建奴動向。。。。。。”
“末將遵旨!”袁崇煥非常上道,當場領旨謝恩,接受忠勇伯爵位,正是成為大明武勳的一員。
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道:“邊關如何防禦,由忠勇伯一言而定,朕不會隨意幹預,亦不會派遣監軍,同時,朕會令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絕不拖欠邊關將士糧餉。”
“臣,萬死難報皇恩,當誓死鎮守邊關!”袁崇煥是真的感動,他沒想到朱由檢竟然如此信任他,如此看重他。
山海鎮可是大明九邊之中最重要的一鎮,如今可謂是大軍雲集,可朱由檢竟然讓袁崇煥一言而定,給袁崇煥絕對的權利。
更讓袁崇煥感動的是,朱由檢竟然不派監軍,這是對他最大的信任。
要知道,明朝對軍隊的管製非常嚴格,大軍之中除了統兵大將之外,還有皇帝派來的監軍,甚至還會派錦衣衛來監視,而領兵將領的權利嚴重受到監軍的限製,很多時候都不能隨意調兵遣將。
如今,朱由檢讓袁崇煥獨自領兵十萬,不派任何監管之人,可見朱由檢對袁崇煥可謂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
“忠勇伯,”朱由檢沉聲道:“對待建奴,是打是和,是攻是守,皆由你定奪,朕隻有三個要求。”
袁崇煥聽後,感動的道:“陛下請吩咐。”
朱由檢嚴肅的道:“其一,朕要建奴五年內不得寸進。。。。。。。”
“若讓建奴踏入關內一步,末將,提頭來見!”袁崇煥對這個任務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其二,”朱由檢繼續道:“不可讓建奴占據朝鮮!”
聽了朱由檢的話,袁崇煥微微皺眉道:“陛下,數月前建奴已經攻破朝鮮,逼迫朝鮮王室投降建奴。。。。。。”
朱由檢擺擺手道:“那是朝鮮王室權宜之計,並非真心投降建奴,不會真心幫助建奴,但若建奴再次攻入朝鮮,恐怕朝鮮王室別無選擇,所以你需要做的便是,不可再讓建奴攻入朝鮮。”
曆史上皇太極兩次攻入朝鮮,第一次不算什麽,朝鮮雖然向皇太極投降,但並沒有給皇太極任何幫助。
可第二次,皇太極派出十多萬大軍,橫掃朝鮮,大肆屠殺之後,朝鮮被逼完全投向後金,為後金提供了無數資源,甚至派出兵馬幫助後金攻打大明。
朱由檢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不但給鎮守皮島的毛文龍下了死命令,現在又給袁崇煥下達這樣的命令。
隻要二人左右牽製,皇太極是無法攻入朝鮮的,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毛文龍,都不是好對付的,皇太極想兩線作戰,得想想後果。
“末將遵旨!”聽了朱由檢的解釋,袁崇煥立刻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當即領旨。
“很好,”朱由檢微微點頭,繼續道:“其三,朕要你盡快練出一支百戰之師,一支可戰勝建奴八旗的威武之師!”
“臣,定不負陛下重望!”
袁崇煥下定決心,達到山海關之後,便立刻著手編練兵馬,而這也是他提出的五年複遼的最重要一環。
見袁崇煥如此表現,朱由檢心中微微一笑,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恐怕就要誕生了,那可是一支強悍無比的軍隊。
若是一直由袁崇煥統領關寧鐵騎,恐怕皇太極想攻破山海關就沒那麽容易了。
“如今九邊將領之中,何人可領兵?”安排好袁崇煥鎮守山海關之後,朱由檢將目光放到其他幾個邊關重鎮。
袁崇煥微微遲疑,細細回想一會兒後,認真的道:“啟稟陛下,臣認為,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可但重任,還有薊遼總督閻鳴泰謀略過人,可堪一用。。。。。。”
朱由檢聽了袁崇煥推崇的兩人,不得不佩服袁崇煥的眼見不是一般的高。
曆史上洪承疇對大明的影響,和袁崇煥差不多,也是個難得的帥才,可惜後來兵敗被俘,最終投了後金。
至於閻鳴泰,雖然沒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作為,但也沒犯什麽大錯,最主要的是資格高啊,掛職兵部尚書銜,少師等諸多職位,論資排輩,也不差孫承宗絲毫,袁崇煥在他麵前也得叫聲閻帥。
不過二人和袁崇煥一樣,都是進士出身,文官職務,這讓朱由檢非常無奈,大明很多領兵將領,都是文官,要想文武分製,這些人就要成為武勳,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呢。
“錦州總兵官祖大壽勇猛過人,可堪一用。。。。。。”終於說出一個真正的武將,祖大壽的確不錯,也算是一名難得的大將之才,雖然後來降了後金,但也是形勢所迫。
可惜還有不少名將沒有被袁崇煥提起,不是袁崇煥眼高於頂,而是這些人還沒展現他們的才華。
孫傳庭、曹文詔、盧象升、左良玉。。。。。。
似乎這些將領都是因為和陝北亂民大戰之中慢慢崛起的,不過朱由檢可等不了這麽多時間。
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毅然選擇武將,袁崇煥,不愧忠勇之稱。
“傳旨!”
“封袁崇煥為大明忠勇伯,山海鎮總兵官。。。。。。”
朱由檢也不拖慢,當場便封袁崇煥爵位,這也預示著大明文武分製改革的開始。
“傳旨,令王之臣回京,由忠勇伯袁崇煥負責鎮守山海鎮。。。。。。”
王之臣也算是有點本事,可讓朱由檢無語的是,如今大明各地的什麽經略,總督,巡撫都是文官出身,而且都負責領兵作戰。
在明末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多少職業將軍,現在的這些邊關將領,大都進士出身,在朝中掛著文官職務。
能稱為職業將軍,恐怕隻有自小不愛讀書的毛文龍,可曆史上的毛文龍也被袁崇煥給砍頭,毛文龍手下的一眾猛將帶著仇恨之心直接投了皇太極。。。。。。
“忠勇伯,”朱由檢現在非常高興,有袁崇煥鎮守山海關,朱由檢就能放心的實施改革,“後金皇太極野心勃勃,且頗有才智,不可輕視,當派人嚴密監視建奴動向。。。。。。”
“末將遵旨!”袁崇煥非常上道,當場領旨謝恩,接受忠勇伯爵位,正是成為大明武勳的一員。
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道:“邊關如何防禦,由忠勇伯一言而定,朕不會隨意幹預,亦不會派遣監軍,同時,朕會令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絕不拖欠邊關將士糧餉。”
“臣,萬死難報皇恩,當誓死鎮守邊關!”袁崇煥是真的感動,他沒想到朱由檢竟然如此信任他,如此看重他。
山海鎮可是大明九邊之中最重要的一鎮,如今可謂是大軍雲集,可朱由檢竟然讓袁崇煥一言而定,給袁崇煥絕對的權利。
更讓袁崇煥感動的是,朱由檢竟然不派監軍,這是對他最大的信任。
要知道,明朝對軍隊的管製非常嚴格,大軍之中除了統兵大將之外,還有皇帝派來的監軍,甚至還會派錦衣衛來監視,而領兵將領的權利嚴重受到監軍的限製,很多時候都不能隨意調兵遣將。
如今,朱由檢讓袁崇煥獨自領兵十萬,不派任何監管之人,可見朱由檢對袁崇煥可謂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
“忠勇伯,”朱由檢沉聲道:“對待建奴,是打是和,是攻是守,皆由你定奪,朕隻有三個要求。”
袁崇煥聽後,感動的道:“陛下請吩咐。”
朱由檢嚴肅的道:“其一,朕要建奴五年內不得寸進。。。。。。。”
“若讓建奴踏入關內一步,末將,提頭來見!”袁崇煥對這個任務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其二,”朱由檢繼續道:“不可讓建奴占據朝鮮!”
聽了朱由檢的話,袁崇煥微微皺眉道:“陛下,數月前建奴已經攻破朝鮮,逼迫朝鮮王室投降建奴。。。。。。”
朱由檢擺擺手道:“那是朝鮮王室權宜之計,並非真心投降建奴,不會真心幫助建奴,但若建奴再次攻入朝鮮,恐怕朝鮮王室別無選擇,所以你需要做的便是,不可再讓建奴攻入朝鮮。”
曆史上皇太極兩次攻入朝鮮,第一次不算什麽,朝鮮雖然向皇太極投降,但並沒有給皇太極任何幫助。
可第二次,皇太極派出十多萬大軍,橫掃朝鮮,大肆屠殺之後,朝鮮被逼完全投向後金,為後金提供了無數資源,甚至派出兵馬幫助後金攻打大明。
朱由檢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不但給鎮守皮島的毛文龍下了死命令,現在又給袁崇煥下達這樣的命令。
隻要二人左右牽製,皇太極是無法攻入朝鮮的,無論是袁崇煥,還是毛文龍,都不是好對付的,皇太極想兩線作戰,得想想後果。
“末將遵旨!”聽了朱由檢的解釋,袁崇煥立刻知道此事的重要性,當即領旨。
“很好,”朱由檢微微點頭,繼續道:“其三,朕要你盡快練出一支百戰之師,一支可戰勝建奴八旗的威武之師!”
“臣,定不負陛下重望!”
袁崇煥下定決心,達到山海關之後,便立刻著手編練兵馬,而這也是他提出的五年複遼的最重要一環。
見袁崇煥如此表現,朱由檢心中微微一笑,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恐怕就要誕生了,那可是一支強悍無比的軍隊。
若是一直由袁崇煥統領關寧鐵騎,恐怕皇太極想攻破山海關就沒那麽容易了。
“如今九邊將領之中,何人可領兵?”安排好袁崇煥鎮守山海關之後,朱由檢將目光放到其他幾個邊關重鎮。
袁崇煥微微遲疑,細細回想一會兒後,認真的道:“啟稟陛下,臣認為,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可但重任,還有薊遼總督閻鳴泰謀略過人,可堪一用。。。。。。”
朱由檢聽了袁崇煥推崇的兩人,不得不佩服袁崇煥的眼見不是一般的高。
曆史上洪承疇對大明的影響,和袁崇煥差不多,也是個難得的帥才,可惜後來兵敗被俘,最終投了後金。
至於閻鳴泰,雖然沒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作為,但也沒犯什麽大錯,最主要的是資格高啊,掛職兵部尚書銜,少師等諸多職位,論資排輩,也不差孫承宗絲毫,袁崇煥在他麵前也得叫聲閻帥。
不過二人和袁崇煥一樣,都是進士出身,文官職務,這讓朱由檢非常無奈,大明很多領兵將領,都是文官,要想文武分製,這些人就要成為武勳,其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呢。
“錦州總兵官祖大壽勇猛過人,可堪一用。。。。。。”終於說出一個真正的武將,祖大壽的確不錯,也算是一名難得的大將之才,雖然後來降了後金,但也是形勢所迫。
可惜還有不少名將沒有被袁崇煥提起,不是袁崇煥眼高於頂,而是這些人還沒展現他們的才華。
孫傳庭、曹文詔、盧象升、左良玉。。。。。。
似乎這些將領都是因為和陝北亂民大戰之中慢慢崛起的,不過朱由檢可等不了這麽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