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來,蘇衛麾下又有了十萬大軍,這讓陶潛明都無語了,這募集軍隊的速度,估計經營了趙國幾百年的趙國皇族都辦不到吧?
不過這麽募集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就要打個大問號了。
對招募軍隊和配發武器、糧草的過程中,秦樂人是大力支持,反正這些東西不給蘇衛,也要給趙國皇族的,給誰不是給呢。
拿下了江石郡之後,等地方相對穩定了之後,蘇衛帶著十萬人馬繼續進攻,下一個目標是嘉寧郡。
嘉寧郡的兵力也是比較空虛的,誰讓項飛馳把部隊都帶走了呢。
嘉寧郡沿途各縣也沒有怎麽抵抗,就投降了,直到郡城,這才遇到了像樣的抵抗。
嘉寧郡的守軍有三萬多人,多是臨時拚湊起來的囚犯、城裏大戶的家丁、護院什麽的。
這是嘉寧郡郡守在項飛馳抽調大軍組建的,沒有兵力守城,嘉寧郡郡守覺得不夠安全。
這個郡的郡守不打算投降,是因為他是趙國的皇族,即便私自撤退了,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隻是沒想到蘇衛的大軍來的這麽快,沒有來得及帶著軍隊逃走罷了。
不過這郡守還是膽怯的,沒有決定死守,而是派人出城,希望蘇衛可以放他和他的部隊出城,而且不能繳械,更不能拿走他的財產。
蘇衛看了看手裏的信,對那信使說:“我不同意你們郡守的要求,他必須立刻投降才能保住性命,否則我會在破城之後殺掉他!”
那信使聞言頓時抱頭鼠竄。
由不得信使不害怕,談崩了對信使來說可是非常的一件事!
信使向嘉寧郡郡守說了蘇衛的答複後,那郡守頓時慌了,這下再也顧不得其他,帶著一些心腹,化妝成普通百姓,跟著一起聞風而逃的人跑路了。
對此太叔遠感到十分的不解:“大將軍,您的策略怎麽變了?我們不是盡量招降對方的嗎?”
蘇衛說道:“我擔心那個郡守在試探我們的虛實!”
太叔遠還是不理解,這什麽情況?
一旁的陶潛明看太叔遠不明白,解釋道:“大將軍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答應的太痛快,那個郡守會認為我軍實力虛弱,心虛之下才答應了他的條件!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會對我大軍作戰不利!”
太叔遠撓撓頭:“那個郡守有這麽多的心眼?”
“我也不太確定,但是我要避免這種可能性的出現,要讓他覺得我們的兵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這樣至少會讓敵軍的士氣降到最低點!”蘇衛說道。
蘇衛如此堅決的要發起進攻,讓城裏的守軍非常的害怕,他們本來也不是什麽精銳,隻是臨時拚湊的一群烏合之眾,看到無邊無沿的敵軍發動了進攻,守軍當即就投降了。
令蘇衛吃驚的是,嘉寧郡的郡城儲備了海量的物資,至少夠十萬大軍用三個月的!
武器、糧草、鎧甲、藥品、金銀、食言等重要物資。
蘇衛暗道這貨還真不是一般的心大啊,竟然敢丟下這麽多的物資逃跑,就算他是皇族,一次性丟掉如此多的物資,怕是也難以保住性命吧?
蘇衛不知道的是,那郡守其實不知道這裏有這麽多的物資,這裏的物資是大軍作戰用的,一般都是項飛馳的人在管,這名郡守並不清楚物資的具體情況。
否則借這名郡守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不戰而逃的……
蘇衛留下了從江石郡征召一萬軍隊,又從嘉寧郡征召了五萬人馬,繼續進攻。
這部隊像滾雪球一樣,如此龐大的規模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蘇衛的進攻速度很快,讓項飛馳的一隊人馬還過來要求轉運物資。
蘇衛安排了一隊人馬假冒趙軍,去迎接那隊索要物資的人馬。
要做到這一點很容易,畢竟原來的晉軍就沒啥盔甲的,現在穿的本來就是趙軍的製式盔甲,隻需要換一下軍裝和旗幟就可以了。
但是前來索要物資的人馬也不是吃素的,雖然迎接的人馬說要送物資,但是在要求見原來看守物資的軍官的時候,迎接的人馬中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偽裝就進行不下去了,雙方打成了一團,因為新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弱小,盡管兵力占據優勢,還是讓對方跑掉了不少人。
項飛馳當然也就知道他們的大後方遭到了晉軍大規模的突襲,他們的補給有大麻煩了……
但是項飛馳和易玉樹知道了這件事,也無可奈何,他們不能出兵支援後方,太叔山的大軍正在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呢。
易玉樹沒有辦法,將事情飛鴿傳書給了趙國朝廷,希望朝廷想辦法解決這件事。
趙國朝廷知道這件事後,頓時都是抱怨易玉樹走了一步臭棋,竟然將軍隊掉入山區,結果晉軍不打山區,反而直撲空虛的後方,這下傻眼了吧?
然而罵歸罵,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既然渡上州沒有了什麽能用的兵力,就讓與渡上州臨近的辛通州出兵支援渡上州吧。
辛通州刺史邱亮得到這個命令之後,立刻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增援渡上州。
不過這二十萬大軍分散在各個郡,調集起來需要時間的。
而蘇衛則是馬不停蹄的繼續進攻,沒多久就又占領了兩個郡,並且將平關搶到了手,這樣辛通州的軍隊想要過來,就要打防禦完善的平關!
平關的防禦工事做的很好,城牆足有十五米之高,幸虧是趙國方麵沒有想到晉軍很快就會打到平關,他們覺得平關是趙國腹地,加上又是天險,那裏僅有的萬餘守軍沒有什麽戒心。
這才被蘇衛得手了。
要是趙軍方麵重視平關,蘇衛盡管也有二十萬大軍了,想要打下平關,卻沒有什麽可能。
現在組建的軍隊原來都是趙國百姓,雖然被蘇衛出的豐厚待遇所吸引,但是他們的訓練卻沒有多少,這二十萬人估計打十萬趙軍,都夠嗆啊……
蘇衛在平關留下了十萬人馬,交給太叔遠指揮,做好了防禦準備,自己帶著五萬人往辛通州前進……
不過這麽募集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就要打個大問號了。
對招募軍隊和配發武器、糧草的過程中,秦樂人是大力支持,反正這些東西不給蘇衛,也要給趙國皇族的,給誰不是給呢。
拿下了江石郡之後,等地方相對穩定了之後,蘇衛帶著十萬人馬繼續進攻,下一個目標是嘉寧郡。
嘉寧郡的兵力也是比較空虛的,誰讓項飛馳把部隊都帶走了呢。
嘉寧郡沿途各縣也沒有怎麽抵抗,就投降了,直到郡城,這才遇到了像樣的抵抗。
嘉寧郡的守軍有三萬多人,多是臨時拚湊起來的囚犯、城裏大戶的家丁、護院什麽的。
這是嘉寧郡郡守在項飛馳抽調大軍組建的,沒有兵力守城,嘉寧郡郡守覺得不夠安全。
這個郡的郡守不打算投降,是因為他是趙國的皇族,即便私自撤退了,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隻是沒想到蘇衛的大軍來的這麽快,沒有來得及帶著軍隊逃走罷了。
不過這郡守還是膽怯的,沒有決定死守,而是派人出城,希望蘇衛可以放他和他的部隊出城,而且不能繳械,更不能拿走他的財產。
蘇衛看了看手裏的信,對那信使說:“我不同意你們郡守的要求,他必須立刻投降才能保住性命,否則我會在破城之後殺掉他!”
那信使聞言頓時抱頭鼠竄。
由不得信使不害怕,談崩了對信使來說可是非常的一件事!
信使向嘉寧郡郡守說了蘇衛的答複後,那郡守頓時慌了,這下再也顧不得其他,帶著一些心腹,化妝成普通百姓,跟著一起聞風而逃的人跑路了。
對此太叔遠感到十分的不解:“大將軍,您的策略怎麽變了?我們不是盡量招降對方的嗎?”
蘇衛說道:“我擔心那個郡守在試探我們的虛實!”
太叔遠還是不理解,這什麽情況?
一旁的陶潛明看太叔遠不明白,解釋道:“大將軍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答應的太痛快,那個郡守會認為我軍實力虛弱,心虛之下才答應了他的條件!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會對我大軍作戰不利!”
太叔遠撓撓頭:“那個郡守有這麽多的心眼?”
“我也不太確定,但是我要避免這種可能性的出現,要讓他覺得我們的兵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這樣至少會讓敵軍的士氣降到最低點!”蘇衛說道。
蘇衛如此堅決的要發起進攻,讓城裏的守軍非常的害怕,他們本來也不是什麽精銳,隻是臨時拚湊的一群烏合之眾,看到無邊無沿的敵軍發動了進攻,守軍當即就投降了。
令蘇衛吃驚的是,嘉寧郡的郡城儲備了海量的物資,至少夠十萬大軍用三個月的!
武器、糧草、鎧甲、藥品、金銀、食言等重要物資。
蘇衛暗道這貨還真不是一般的心大啊,竟然敢丟下這麽多的物資逃跑,就算他是皇族,一次性丟掉如此多的物資,怕是也難以保住性命吧?
蘇衛不知道的是,那郡守其實不知道這裏有這麽多的物資,這裏的物資是大軍作戰用的,一般都是項飛馳的人在管,這名郡守並不清楚物資的具體情況。
否則借這名郡守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不戰而逃的……
蘇衛留下了從江石郡征召一萬軍隊,又從嘉寧郡征召了五萬人馬,繼續進攻。
這部隊像滾雪球一樣,如此龐大的規模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蘇衛的進攻速度很快,讓項飛馳的一隊人馬還過來要求轉運物資。
蘇衛安排了一隊人馬假冒趙軍,去迎接那隊索要物資的人馬。
要做到這一點很容易,畢竟原來的晉軍就沒啥盔甲的,現在穿的本來就是趙軍的製式盔甲,隻需要換一下軍裝和旗幟就可以了。
但是前來索要物資的人馬也不是吃素的,雖然迎接的人馬說要送物資,但是在要求見原來看守物資的軍官的時候,迎接的人馬中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偽裝就進行不下去了,雙方打成了一團,因為新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弱小,盡管兵力占據優勢,還是讓對方跑掉了不少人。
項飛馳當然也就知道他們的大後方遭到了晉軍大規模的突襲,他們的補給有大麻煩了……
但是項飛馳和易玉樹知道了這件事,也無可奈何,他們不能出兵支援後方,太叔山的大軍正在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呢。
易玉樹沒有辦法,將事情飛鴿傳書給了趙國朝廷,希望朝廷想辦法解決這件事。
趙國朝廷知道這件事後,頓時都是抱怨易玉樹走了一步臭棋,竟然將軍隊掉入山區,結果晉軍不打山區,反而直撲空虛的後方,這下傻眼了吧?
然而罵歸罵,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既然渡上州沒有了什麽能用的兵力,就讓與渡上州臨近的辛通州出兵支援渡上州吧。
辛通州刺史邱亮得到這個命令之後,立刻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增援渡上州。
不過這二十萬大軍分散在各個郡,調集起來需要時間的。
而蘇衛則是馬不停蹄的繼續進攻,沒多久就又占領了兩個郡,並且將平關搶到了手,這樣辛通州的軍隊想要過來,就要打防禦完善的平關!
平關的防禦工事做的很好,城牆足有十五米之高,幸虧是趙國方麵沒有想到晉軍很快就會打到平關,他們覺得平關是趙國腹地,加上又是天險,那裏僅有的萬餘守軍沒有什麽戒心。
這才被蘇衛得手了。
要是趙軍方麵重視平關,蘇衛盡管也有二十萬大軍了,想要打下平關,卻沒有什麽可能。
現在組建的軍隊原來都是趙國百姓,雖然被蘇衛出的豐厚待遇所吸引,但是他們的訓練卻沒有多少,這二十萬人估計打十萬趙軍,都夠嗆啊……
蘇衛在平關留下了十萬人馬,交給太叔遠指揮,做好了防禦準備,自己帶著五萬人往辛通州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