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
馮保連連搖頭,這個他可真不敢確定,想著如果是萬曆皇帝派出的人,水平應該不至於如此低劣吧?
又不是特意為了打草驚蛇。
那會是誰呢?
就在當天晚上,得到李太後點頭同意,馮保又派去了兩撥人馬。
其中一撥直向邯鄲調查,另一撥繼續追尋朱翊鏐幾個人的下落。
第二天,李太後聽從了馮保提出的建議,讓萬曆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倘若朱翊鏐在哪個地方出事,哪個地方的地方官兒就要為此擔責。
意思很明顯:朱翊鏐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平平安安的,絕不能出岔子。
然而,這道聖旨對於京城裏的官員倒無所謂,畢竟朱翊鏐已經出京了,可對於外地的官員,那就是一件非常琢磨不透的事兒了。
一來,不知道朱翊鏐人在哪裏;二來,不知道他去往哪裏;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這道聖旨上的內容與之前那道聖旨上的內容分明相矛盾。
之前那道聖旨說不許追蹤朱翊鏐的行蹤,不能擾亂他的生活與自由,那意思不就是不管不問嗎?
可這道聖旨又說倘若朱翊鏐在哪個出事就要追究哪個地方官兒的責任,那意思不就是要保護朱翊鏐嗎?
前麵說對朱翊鏐不管不問,後麵又說要保護朱翊鏐……到底要怎麽著?
所以,地方官員看到邸報上刊登出萬曆皇帝的旨意,都感到納悶兒。
當然,仔細一琢磨推敲,好像也能看出兩道聖旨的相通之處:那就是要確保朱翊鏐的安全。
無論是第一道聖旨,不讓打擾朱翊鏐,還是第二道聖旨對朱翊鏐的安全負責,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這樣一想,就容易理解多了,都紛紛開始暗中關注朱翊鏐的動靜。
……
西暖閣裏。
萬曆皇帝和張鯨都鬱悶不想說話。
李太後的話,萬曆皇帝不敢不聽,隻得下了這樣一道聖旨。
可這道聖旨一下,顯然等於將朱翊鏐推到萬人矚目的位置上。
都在關心朱翊鏐的動靜嘛。
尤其是地方官兒。
忽然,張鯨猛地一抬頭,氣惱地說道:“萬歲爺,真是奇了怪!到底是誰想謀害潞王爺?手段偏偏如此低劣!”
張鯨和萬曆皇帝當然也都知道朱翊鏐途中遇襲一事兒,不然李太後也不會再追加這樣一道聖旨。
萬曆皇帝低頭沉吟不語,坐在禦案前一動不動。
張鯨又道:“萬歲爺,如此一來,潞王爺是不是安全了?”
萬曆皇帝依然沒有搭話,忽然抬頭大喊一聲:“張公公——”
嚇得張鯨渾身一激靈,忙應道:“萬歲爺。”
“想襲擊皇弟的人不是你主使的吧?”
“……”張鯨一滯,隨即信誓旦旦地道,“萬歲爺,當然不是。”
“那朕明白了,朕明白了……”萬曆皇帝喃喃地道。
“萬歲爺明白什麽?”
“那根本不是想謀害皇弟,而是想幫助皇弟。”萬曆皇帝言之鑿鑿地道。
“萬歲爺是說,放火箭想要謀害潞王爺的人,不是害他而是幫他?”
“嗯。”萬曆皇帝點了點頭,“朕琢磨著,這或許是想給皇弟敲一次警鍾,讓皇弟高度警惕起來,同時也讓娘親高度警惕起來。如今娘親讓朕下了這樣一道旨意,那幫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咦?”張鯨恍然頓悟般,“萬歲爺的分析很有道理誒!那幫人明著是想放火箭襲擊潞王爺,可實際上打草驚蛇真是想幫助潞王爺。經此之後,若再有人想打潞王爺的主意,那就難上加難了。加上萬歲爺這道旨意,潞王爺是不是可以安枕無憂了?”
萬曆皇帝微微頷首,但沒有說話。
張鯨小心翼翼地請示道:“萬歲爺,那奴婢還有行動的必要嗎?”
萬曆皇帝想了想,諱莫如深地說道:“去荊州府江陵等著吧!”
“好的,萬歲爺。”張鯨自然沒有意見,繼而他又問道,“不知潞王爺祭拜完張居正要去哪裏?”
萬曆皇帝搖頭:“朕也不知道,皇弟的心思很難讓人琢磨。”
這可是心裏話,沒有誇張,萬曆皇帝覺得自己很懂得朱翊鏐。
然而,讓他氣憤的是,朱翊鏐一點都不懂得他這個大哥。
……
對於朱翊鏐邯鄲遇襲一事,馮保當時就想到了打草驚蛇。
隻是沒有像萬曆皇帝那樣,想到打草驚蛇是為了幫助朱翊鏐。
仔細一想,他也認同萬曆皇帝的觀點,畢竟襲擊朱翊鏐的人太菜了,應該壓根兒就沒想著成功吧?
即便本心沒有想著幫助朱翊鏐,但實際上也是幫了一個大忙。
再加上聯想到陽康有可能是萬曆皇帝的人,而趙靈素不用說,肯定是李太後的人。無獨有偶,他們兩個最後竟然與朱翊鏐走散了。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馮保越想越覺得這中間的“水”很深啊!
想通了這一節,馮保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超然之感。
想著朱翊鏐現在應該安全了,肯定能夠順利抵達江陵。
他連忙跑到慈寧宮向李太後陳說此情,反正最近有事兒沒事兒要多去慈寧宮——這可是朱翊鏐臨走前的忠告。
雖然仍不知道那封匿名信是誰寫給他的,但對信上的內容深信不疑。他很清楚如果萬曆皇帝真想驅逐一個人,包括他這個司禮監掌印,是有權力不通過李太後而直接下手的。
一國之主畢竟還是萬曆皇帝,李太後隻是代萬曆皇帝秉持國政。
就拿馮保自己來說,如果想除掉張鯨的話,隻要萬曆皇帝點頭同意,那不讓李太後知道,也就是“先斬後奏”,簡直太容易不過了。
皇帝向一言九鼎,一旦作出決定,李太後又怎麽輕易駁回聖意呢?即便能駁回,為了幫助萬曆皇帝樹立威權,李太後多半會保持沉默。
曆史上的李太後的確就是這樣,萬曆皇帝背著她處理了馮保,將其貶到南京守皇陵,事後才告訴她……
李太後得知後,也隻是無奈地歎氣,罵朱翊鏐一頓就算完事了。
再後來清算張居正時,李太後的表現更是讓人擔憂……她居然默認了萬曆皇帝的決定以及決定後所采取的行動。
……
。
馮保連連搖頭,這個他可真不敢確定,想著如果是萬曆皇帝派出的人,水平應該不至於如此低劣吧?
又不是特意為了打草驚蛇。
那會是誰呢?
就在當天晚上,得到李太後點頭同意,馮保又派去了兩撥人馬。
其中一撥直向邯鄲調查,另一撥繼續追尋朱翊鏐幾個人的下落。
第二天,李太後聽從了馮保提出的建議,讓萬曆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倘若朱翊鏐在哪個地方出事,哪個地方的地方官兒就要為此擔責。
意思很明顯:朱翊鏐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平平安安的,絕不能出岔子。
然而,這道聖旨對於京城裏的官員倒無所謂,畢竟朱翊鏐已經出京了,可對於外地的官員,那就是一件非常琢磨不透的事兒了。
一來,不知道朱翊鏐人在哪裏;二來,不知道他去往哪裏;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這道聖旨上的內容與之前那道聖旨上的內容分明相矛盾。
之前那道聖旨說不許追蹤朱翊鏐的行蹤,不能擾亂他的生活與自由,那意思不就是不管不問嗎?
可這道聖旨又說倘若朱翊鏐在哪個出事就要追究哪個地方官兒的責任,那意思不就是要保護朱翊鏐嗎?
前麵說對朱翊鏐不管不問,後麵又說要保護朱翊鏐……到底要怎麽著?
所以,地方官員看到邸報上刊登出萬曆皇帝的旨意,都感到納悶兒。
當然,仔細一琢磨推敲,好像也能看出兩道聖旨的相通之處:那就是要確保朱翊鏐的安全。
無論是第一道聖旨,不讓打擾朱翊鏐,還是第二道聖旨對朱翊鏐的安全負責,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這樣一想,就容易理解多了,都紛紛開始暗中關注朱翊鏐的動靜。
……
西暖閣裏。
萬曆皇帝和張鯨都鬱悶不想說話。
李太後的話,萬曆皇帝不敢不聽,隻得下了這樣一道聖旨。
可這道聖旨一下,顯然等於將朱翊鏐推到萬人矚目的位置上。
都在關心朱翊鏐的動靜嘛。
尤其是地方官兒。
忽然,張鯨猛地一抬頭,氣惱地說道:“萬歲爺,真是奇了怪!到底是誰想謀害潞王爺?手段偏偏如此低劣!”
張鯨和萬曆皇帝當然也都知道朱翊鏐途中遇襲一事兒,不然李太後也不會再追加這樣一道聖旨。
萬曆皇帝低頭沉吟不語,坐在禦案前一動不動。
張鯨又道:“萬歲爺,如此一來,潞王爺是不是安全了?”
萬曆皇帝依然沒有搭話,忽然抬頭大喊一聲:“張公公——”
嚇得張鯨渾身一激靈,忙應道:“萬歲爺。”
“想襲擊皇弟的人不是你主使的吧?”
“……”張鯨一滯,隨即信誓旦旦地道,“萬歲爺,當然不是。”
“那朕明白了,朕明白了……”萬曆皇帝喃喃地道。
“萬歲爺明白什麽?”
“那根本不是想謀害皇弟,而是想幫助皇弟。”萬曆皇帝言之鑿鑿地道。
“萬歲爺是說,放火箭想要謀害潞王爺的人,不是害他而是幫他?”
“嗯。”萬曆皇帝點了點頭,“朕琢磨著,這或許是想給皇弟敲一次警鍾,讓皇弟高度警惕起來,同時也讓娘親高度警惕起來。如今娘親讓朕下了這樣一道旨意,那幫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咦?”張鯨恍然頓悟般,“萬歲爺的分析很有道理誒!那幫人明著是想放火箭襲擊潞王爺,可實際上打草驚蛇真是想幫助潞王爺。經此之後,若再有人想打潞王爺的主意,那就難上加難了。加上萬歲爺這道旨意,潞王爺是不是可以安枕無憂了?”
萬曆皇帝微微頷首,但沒有說話。
張鯨小心翼翼地請示道:“萬歲爺,那奴婢還有行動的必要嗎?”
萬曆皇帝想了想,諱莫如深地說道:“去荊州府江陵等著吧!”
“好的,萬歲爺。”張鯨自然沒有意見,繼而他又問道,“不知潞王爺祭拜完張居正要去哪裏?”
萬曆皇帝搖頭:“朕也不知道,皇弟的心思很難讓人琢磨。”
這可是心裏話,沒有誇張,萬曆皇帝覺得自己很懂得朱翊鏐。
然而,讓他氣憤的是,朱翊鏐一點都不懂得他這個大哥。
……
對於朱翊鏐邯鄲遇襲一事,馮保當時就想到了打草驚蛇。
隻是沒有像萬曆皇帝那樣,想到打草驚蛇是為了幫助朱翊鏐。
仔細一想,他也認同萬曆皇帝的觀點,畢竟襲擊朱翊鏐的人太菜了,應該壓根兒就沒想著成功吧?
即便本心沒有想著幫助朱翊鏐,但實際上也是幫了一個大忙。
再加上聯想到陽康有可能是萬曆皇帝的人,而趙靈素不用說,肯定是李太後的人。無獨有偶,他們兩個最後竟然與朱翊鏐走散了。
這到底是巧合還是……馮保越想越覺得這中間的“水”很深啊!
想通了這一節,馮保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超然之感。
想著朱翊鏐現在應該安全了,肯定能夠順利抵達江陵。
他連忙跑到慈寧宮向李太後陳說此情,反正最近有事兒沒事兒要多去慈寧宮——這可是朱翊鏐臨走前的忠告。
雖然仍不知道那封匿名信是誰寫給他的,但對信上的內容深信不疑。他很清楚如果萬曆皇帝真想驅逐一個人,包括他這個司禮監掌印,是有權力不通過李太後而直接下手的。
一國之主畢竟還是萬曆皇帝,李太後隻是代萬曆皇帝秉持國政。
就拿馮保自己來說,如果想除掉張鯨的話,隻要萬曆皇帝點頭同意,那不讓李太後知道,也就是“先斬後奏”,簡直太容易不過了。
皇帝向一言九鼎,一旦作出決定,李太後又怎麽輕易駁回聖意呢?即便能駁回,為了幫助萬曆皇帝樹立威權,李太後多半會保持沉默。
曆史上的李太後的確就是這樣,萬曆皇帝背著她處理了馮保,將其貶到南京守皇陵,事後才告訴她……
李太後得知後,也隻是無奈地歎氣,罵朱翊鏐一頓就算完事了。
再後來清算張居正時,李太後的表現更是讓人擔憂……她居然默認了萬曆皇帝的決定以及決定後所采取的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