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孩兒還是決定冊立鄭淑嬪為皇後。”朱翊鏐道。


    “娘不管,你是皇帝,自己做主。”李太後冷冷地回道。


    陳太後猜,哦,準確地說,是馮保猜對了。不愧跟隨李太後多年,對李太後的心思了若指掌。


    告訴李太後朱翊鈞死去的消息,果然李太後什麽都不管了。


    但見李太後這般失落的情緒,朱翊鏐此刻感覺心裏頭堵得慌。


    人就是這樣,當愛你的人參與你的人生時,有時候或許因為觀念不合而感到厭煩;可當愛你的人對你不聞不顧不再搭理時,又感覺到惋惜難受,因為願意參與你的人生本是愛的一種表現。


    李太後現在情緒低落到都不願意參與了,朱翊鏐當然感到痛心,但也隻能抱之以理解,慢慢來。


    朱翊鏐接著道:“娘,因為兩個孩子需要人照看,放在翊坤宮撫養終非長久之計,因而孩兒決定納徐文穎進宮,將兩個孩子交給她撫養。”


    “你自己決定。”李太後生硬地道。


    朱翊鏐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了,恐怕唯有交給時間。


    時間或許也不能改變什麽,但它可以教給世間所有人一個真理——


    一切都會過去的。


    其涵義就是:時間也或許並不會真的幫我們解決什麽問題,但它可以把原來怎麽也想不通的問題,變得不再那麽重要了,然後逐漸淡忘。


    “娘,對不起!”


    沉默一會兒後,朱翊鏐誠摯地道。


    於他而言,雖然這是一聲由衷的道歉,但並不意味著妥協,因為有些原則性的東西,他還不想妥協。


    這一聲道歉也不是昧著良心承認他錯了,隻是傳遞他不想與李太後這樣僵持下去,傳遞無論如何他心裏頭最愛最尊敬的人還是李太後。


    “你不必說對不起,你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是娘想多了。”李太後如是般回道,態度依然冷冰冰。


    “不知娘還有什麽囑咐?”


    “沒有,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那娘好好歇息。”


    “……”李太後沒有搭話。


    朱翊鏐隻好起身,準備離去。感覺李太後還需要長時間的靜修、調養。


    見朱翊鏐邁出佛堂,王淑蓉跟著也站起來了,然後將兒子朱常洛重新送到李太後懷裏,囑咐道:“常洛與祖母待會兒哈,娘馬上回來。”


    說完,便追朱翊鏐去了。


    “陛下,陛下。”


    “有事?”朱翊鏐扭頭問。


    “能否借一步說話?”王淑蓉小心翼翼地請求道。


    朱翊鏐點點頭,離開佛堂來,到慈寧宮的偏殿門口。


    “陛下,要提防娘偷偷去台灣。”王淑蓉輕輕地說道。


    朱翊鏐一怔愣:“娘想去台灣?”


    王淑蓉回道:“我也是猜測,因為娘想將番王爺的墓塚遷回北京。”


    朱翊鏐微微頷首,“哦,知道了。”


    “此情不知陛下怎麽想?”


    “將大哥的墓塚遷回京城也可以,畢竟他曾經也是大明皇帝,理應安葬在皇陵所在地天壽山上。”


    “多謝陛下!”王淑蓉感激地道。


    “這陣子你好好陪伴娘,多開導開導她。”朱翊鏐接著又囑咐。


    “知道,其實陛下不必愧疚。”


    “但無論怎麽說,大哥之死,我終究難逃幹係。”朱翊鏐感歎。


    “這事兒又怨不得陛下,台灣發生兵變衝突,是番王爺治理無方。”王淑蓉有她自己的理解,“陛下身在京城,如何能保證他的安全?娘隻是過於悲傷,所以一時想不開,還望陛下不要放在心上。”


    “你不怪朕?”朱翊鏐忽然認真地問。


    “從未怪過陛下,此情天地可鑒。”王淑蓉信誓旦旦地道,“陛下對番王爺已經仁至義盡了,況且陛下對我與常洛母子倆又如此關愛,雖然我是一介女流,但是非曲直善惡好壞還是分得清。”


    “多謝你的理解!”朱翊鏐由衷地道。


    “陛下是個好皇帝,更是個好人,比番王爺強,這不是我一個人的認識。相信待娘這陣子的悲傷勁兒過去,也一定會原諒、理解陛下的。”


    “但願如此!”被王淑蓉安慰幾句,朱翊鏐感覺心情舒暢多了。


    “當初陛下聯同太後,讓番王爺認下我腹中孩兒,這份恩情我一直記在心裏麵,陛下有何差遣,請盡管吩咐。”王淑蓉又誠摯滿滿地說道。


    “謝謝!多陪娘親,不要讓她偷偷去台灣,皇太後出宮可不是兒戲,況且去台灣需要橫渡台灣海峽,那邊海盜倭寇猖獗,極不安全。”


    “明白,我一定會看著娘。”


    “娘有何異常舉動,請第一時間通知我。”朱翊鏐叮囑。


    “遵旨。”


    朱翊鏐就此離開,與王淑蓉的一席話,讓他心情舒坦很多。


    想當初他來到這個世界時,王淑蓉肚子裏的孩子已經懷上了,可萬曆皇帝並不想承認,也沒想過什麽表示,算來還真是他拉了她一把。


    如今王淑蓉記得這份情,也是對他的補償與回報。雖然他並沒有奢望,但王淑蓉的表現還是讓他舒服。


    無論是原本的曆史,還是被朱翊鏐改變軌跡的曆史,王淑蓉的命運注定都是坎坷的,因為朱翊鈞並不愛她。


    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得不到男人的愛,大多數都是悲催的。


    即便王淑蓉現在不用被囚禁在冷宮裏,即便有朱常洛的陪伴,可對於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女子,沒有伴侶,自己帶著孩子,又有多少幸福可言?


    對這些被摧殘過的古代女子,朱翊鏐也隻能盡力做到這個份兒上。


    好在王淑蓉還有朱常洛,比起儲秀宮與景陽宮裏的女子,命運要好得多。


    ……


    征詢過徐文穎,又稟告過李得時與李太後,朱翊鏐再召來首輔申時行,將立後、納妃的問題又重申一次。


    申時行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自然表示同意並熱烈慶祝。


    其實這也在申時行的意料之中,畢竟,除了李太後,其他人似乎都偏向了皇上這一邊。


    而李太後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主導能力了。


    這是活生生的現實。


    立後、納妃兩件事兒基本上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雖然過程有曲折,李太後也傷得不輕,可又有什麽辦法?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負大明不負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光並收藏不負大明不負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