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畢,朱翊鏐單獨接見曾朝節。
而戚繼光與李成梁一道去了,朱八戒則與王象乾一道。
戚繼光與李成梁是老朋友了,如今又是一個薊遼總督一個遼東總兵,說話也不必藏著掖著。
戚繼光開門見山地道:“看出來了沒有?陛下此行遼東、建州,並非禦駕親征那麽簡單。”
李成梁點了點頭,道:“陛下好像有心針對遼東。”
“我覺得也不一定專門針對遼東,但肯定會致力於遼東改革。”戚繼光如是般說道,“陛下在尚未登基即位時,就一直關注遼東的動態,而且他一向認為遼東局勢最為複雜。”
“看來,當初陛下還是潞王爺時,就請努爾哈赤進京任教,包括後來收努爾哈赤為徒,也包括調度曾朝節學士,都是陛下精心謀劃。”
李成梁當然想明白了。
戚繼光表示讚同,進而又說道:“的確,當初還以為陛下隻是覺得努爾哈赤武功高超,現在想來不是這麽簡單。有沒有感覺陛下的感情很複雜?”
“為何用複雜這個詞?”
“努爾哈赤是陛下的徒弟,自努爾哈赤與尼堪外蘭開戰後,我們就請示陛下是否需要出兵,陛下一直按兵不動。後來努爾哈赤遭女真部落圍攻,在我們看來危在旦夕,陛下依然無動於衷,我現在都猜不透陛下到底希望努爾哈赤勝還是敗?你覺得呢?”
李成梁沉吟不語。
戚繼光接著說道:“陛下在途中還說過一句話,說努爾哈赤無論成敗,對我們大明都沒有壞處。”
“陛下為什麽這樣說呢?”李成梁忙問道,“是要坐山觀虎鬥嗎?既然如此,那為何又要禦駕親征?”
“所以我才說陛下禦駕親征肯定另有目的,絕非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那麽簡單。你想,幫助努爾哈赤統一讓我們去就行嘛。”
“可不?”李成梁道。
“況且陛下這次來,壓根就沒想幫努爾哈赤打仗。”戚繼光分析道,“隻帶一萬多精兵來,行軍速度又是不緊不慢,還有心讓努爾哈赤自己挺,無論勝敗,好像陛下都能接受似的,一路上我都摸不清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陛下如此欣賞你,大可直問啊。”
“怎麽沒問?但陛下總點到即止,說什麽此行是為了拯救大明,是為大明的發展掃清一切障礙。”
“陛下的確是一個高深莫測,讓人很難以琢磨的人。”李成梁喃喃地道,“說他與努爾哈赤師徒情深吧,好像不對;說他與努爾哈赤關係不咋滴吧?好像也不對。看來你剛才的評價準確,陛下對努爾哈赤的感情很複雜。”
“遼東很有可能麵臨一場改革,乃至巨變,我們都要做好準備。”
“途中我是不是不該如實向陛下匯報遼東軍士的現狀?”李成梁道。
“這個必須如實匯報。”戚繼光擲地有聲地道,“陛下英明神武,且不說瞞不住他,沒準兒他早了解清楚了,這會兒隻是來確實。陛下親自來遼東,這時候坦誠比隱瞞好一千倍一萬倍。”
“我當時也是這麽想的。”李成梁點頭道,“可在遼東,我自己心知肚明,的確有被許多人詬病的地方。”
戚繼光不由得想起,當初朱翊鏐讓他擔任薊遼總督的本意,就是要防止李成梁被人詬病的地方無限放大,以致於最後李成梁迷失自我。
現在仔細想來,陛下對遼東的事恐怕早就已經了若指掌了。
還有陛下不知道的嗎?這時候豈能隱瞞而不坦誠交代呢?
不說別的,隻要想到老朋友張居正如此自視甚高的一個人,唯獨對陛下服服帖帖,足見陛下的高明之處。
“就看陛下怎麽改吧。”戚繼光刻意叮囑道,“到時候我們隻管配合就是了,可千萬不要反抗。如今朝中大臣道都明白這個理,一來沒有陛下眼光高,二來也阻擋不住陛下的每一次改革。”
接著戚繼光又將朱翊鏐決定改革守製禮儀的事說給李成梁聽。
李成梁有點不敢相信。
戚繼光接著感慨地道:“而且關於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二十七個月,當時陛下剛好出征不在京,這個決定是皇後娘娘與首輔共同決定下來的,由此可見陛下人不在京但威依然在,也可以側麵說明陛下的英明神武。”
“陛下的英明神武我亦有所耳聞。”李成梁似有所思地道,“這也是我為什麽在陛下麵前坦誠的原因之一。”
“但有一點我可以確定。”戚繼光本著自己內心,也算是對李成梁的鼓勵,“就是無論接下來遼東將麵臨什麽樣的改革變動,你都將是遼東總兵,深受陛下的倚重與青睞,這個不會變。”
李成梁沒有什麽特別反應,因為他自己也感覺出來了,眼下遼東總兵官不是他還能是誰?
遼東局勢如此複雜,隨便派一個人來,試問能鎮得住嗎?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簡單不過的判斷,絕非他迷之自信。
不然連私蓄兵士這種大事,也敢在陛下麵前坦誠交代嗎?
反正私蓄兵士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了更好地與外族人作戰,也算是保護遼東官民的利益需求。
戚繼光接著道:“我們現在想得再多也沒用,且看陛下接下來的行動吧,不過有一點好像能夠基本確定:陛下有心要將女真、蒙古各部落納入我大明,讓他們成為大明一份子。”
李成梁有點不以為然地搖頭道:“那些外族人桀驁不馴,與我大明相比,說他們窮得叮當響不為過吧?將他們納入我大明,是要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嗎?否則他們永遠想要占有我大明的財富,不可能杜絕邊患,可那樣的話,豈不成了累贅?何必自討苦吃呢?”
“陛下說這樣能夠換來和平,就像三娘子那樣,與大明和平何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誰也離不開誰時,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邊境衝突吧?再搶殺劫掠不是與自己人過不去嗎?”
“不得不說,陛下的想法是很好,充滿了理想主義,就不知現實怎樣。你與我一樣,多少年來都與外族打交道,他們是容易被馴服聽話的人嗎?他們骨子裏就喜歡搶殺劫掠、逞勇好鬥,這是他們的天性。”
“有理想終究是好事嘛。”戚繼光笑了笑說,比起消極不看好的李成梁,他要樂觀得多。
……
。
而戚繼光與李成梁一道去了,朱八戒則與王象乾一道。
戚繼光與李成梁是老朋友了,如今又是一個薊遼總督一個遼東總兵,說話也不必藏著掖著。
戚繼光開門見山地道:“看出來了沒有?陛下此行遼東、建州,並非禦駕親征那麽簡單。”
李成梁點了點頭,道:“陛下好像有心針對遼東。”
“我覺得也不一定專門針對遼東,但肯定會致力於遼東改革。”戚繼光如是般說道,“陛下在尚未登基即位時,就一直關注遼東的動態,而且他一向認為遼東局勢最為複雜。”
“看來,當初陛下還是潞王爺時,就請努爾哈赤進京任教,包括後來收努爾哈赤為徒,也包括調度曾朝節學士,都是陛下精心謀劃。”
李成梁當然想明白了。
戚繼光表示讚同,進而又說道:“的確,當初還以為陛下隻是覺得努爾哈赤武功高超,現在想來不是這麽簡單。有沒有感覺陛下的感情很複雜?”
“為何用複雜這個詞?”
“努爾哈赤是陛下的徒弟,自努爾哈赤與尼堪外蘭開戰後,我們就請示陛下是否需要出兵,陛下一直按兵不動。後來努爾哈赤遭女真部落圍攻,在我們看來危在旦夕,陛下依然無動於衷,我現在都猜不透陛下到底希望努爾哈赤勝還是敗?你覺得呢?”
李成梁沉吟不語。
戚繼光接著說道:“陛下在途中還說過一句話,說努爾哈赤無論成敗,對我們大明都沒有壞處。”
“陛下為什麽這樣說呢?”李成梁忙問道,“是要坐山觀虎鬥嗎?既然如此,那為何又要禦駕親征?”
“所以我才說陛下禦駕親征肯定另有目的,絕非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那麽簡單。你想,幫助努爾哈赤統一讓我們去就行嘛。”
“可不?”李成梁道。
“況且陛下這次來,壓根就沒想幫努爾哈赤打仗。”戚繼光分析道,“隻帶一萬多精兵來,行軍速度又是不緊不慢,還有心讓努爾哈赤自己挺,無論勝敗,好像陛下都能接受似的,一路上我都摸不清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陛下如此欣賞你,大可直問啊。”
“怎麽沒問?但陛下總點到即止,說什麽此行是為了拯救大明,是為大明的發展掃清一切障礙。”
“陛下的確是一個高深莫測,讓人很難以琢磨的人。”李成梁喃喃地道,“說他與努爾哈赤師徒情深吧,好像不對;說他與努爾哈赤關係不咋滴吧?好像也不對。看來你剛才的評價準確,陛下對努爾哈赤的感情很複雜。”
“遼東很有可能麵臨一場改革,乃至巨變,我們都要做好準備。”
“途中我是不是不該如實向陛下匯報遼東軍士的現狀?”李成梁道。
“這個必須如實匯報。”戚繼光擲地有聲地道,“陛下英明神武,且不說瞞不住他,沒準兒他早了解清楚了,這會兒隻是來確實。陛下親自來遼東,這時候坦誠比隱瞞好一千倍一萬倍。”
“我當時也是這麽想的。”李成梁點頭道,“可在遼東,我自己心知肚明,的確有被許多人詬病的地方。”
戚繼光不由得想起,當初朱翊鏐讓他擔任薊遼總督的本意,就是要防止李成梁被人詬病的地方無限放大,以致於最後李成梁迷失自我。
現在仔細想來,陛下對遼東的事恐怕早就已經了若指掌了。
還有陛下不知道的嗎?這時候豈能隱瞞而不坦誠交代呢?
不說別的,隻要想到老朋友張居正如此自視甚高的一個人,唯獨對陛下服服帖帖,足見陛下的高明之處。
“就看陛下怎麽改吧。”戚繼光刻意叮囑道,“到時候我們隻管配合就是了,可千萬不要反抗。如今朝中大臣道都明白這個理,一來沒有陛下眼光高,二來也阻擋不住陛下的每一次改革。”
接著戚繼光又將朱翊鏐決定改革守製禮儀的事說給李成梁聽。
李成梁有點不敢相信。
戚繼光接著感慨地道:“而且關於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製二十七個月,當時陛下剛好出征不在京,這個決定是皇後娘娘與首輔共同決定下來的,由此可見陛下人不在京但威依然在,也可以側麵說明陛下的英明神武。”
“陛下的英明神武我亦有所耳聞。”李成梁似有所思地道,“這也是我為什麽在陛下麵前坦誠的原因之一。”
“但有一點我可以確定。”戚繼光本著自己內心,也算是對李成梁的鼓勵,“就是無論接下來遼東將麵臨什麽樣的改革變動,你都將是遼東總兵,深受陛下的倚重與青睞,這個不會變。”
李成梁沒有什麽特別反應,因為他自己也感覺出來了,眼下遼東總兵官不是他還能是誰?
遼東局勢如此複雜,隨便派一個人來,試問能鎮得住嗎?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簡單不過的判斷,絕非他迷之自信。
不然連私蓄兵士這種大事,也敢在陛下麵前坦誠交代嗎?
反正私蓄兵士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了更好地與外族人作戰,也算是保護遼東官民的利益需求。
戚繼光接著道:“我們現在想得再多也沒用,且看陛下接下來的行動吧,不過有一點好像能夠基本確定:陛下有心要將女真、蒙古各部落納入我大明,讓他們成為大明一份子。”
李成梁有點不以為然地搖頭道:“那些外族人桀驁不馴,與我大明相比,說他們窮得叮當響不為過吧?將他們納入我大明,是要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嗎?否則他們永遠想要占有我大明的財富,不可能杜絕邊患,可那樣的話,豈不成了累贅?何必自討苦吃呢?”
“陛下說這樣能夠換來和平,就像三娘子那樣,與大明和平何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當誰也離不開誰時,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邊境衝突吧?再搶殺劫掠不是與自己人過不去嗎?”
“不得不說,陛下的想法是很好,充滿了理想主義,就不知現實怎樣。你與我一樣,多少年來都與外族打交道,他們是容易被馴服聽話的人嗎?他們骨子裏就喜歡搶殺劫掠、逞勇好鬥,這是他們的天性。”
“有理想終究是好事嘛。”戚繼光笑了笑說,比起消極不看好的李成梁,他要樂觀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