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三度來到真定府。
緊接著便傳出張泰征“瘋了”的消息。
本來張泰征壓力山大,王安二度前往真定府,當頭棒喝將他訓斥一頓,張泰征感覺看開了很多。
於是就在家裏擺設靈堂祭奠,平日裏一散衙回來便穿上青衣孝服祭拜,也算是心裏求得兩分安慰。
感覺壓力是小了不少,但仍會麵臨各種各樣的攻擊與冷嘲熱諷。
王安第三次來到真定府後,張泰征每天散衙回家,盡管靈堂依然擺著,可再也不磕頭祭拜死去的父親了。
反而搬來一張椅子,半躺式地坐在靈堂前閉目養神,有時翹著二郎腿,有時手舞足蹈,有時還哼著小曲兒,反正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在慶祝。
左右鄰居見了,議論紛紛。
“這個張知府,不孝啊,父親過世不回家守製也就算了,家裏擺好靈堂也不祭奠,竟還唱起歌來。”
“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所以神智迷糊像是瘋了一樣?”
“我問了他,為什麽父親過世了卻要唱歌呢?他說學莊子鼓盆而歌,父親兒孫滿堂,死了是大喜事兒。”
“世上哪有這樣的兒子?他真是瘋了瘋了,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
“且聽他是怎麽說的?我們都知道且恪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終,指人死。遠,指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對吧?”
“對呀!千百年來不都這樣?”
“可你們知道張知府怎麽說嗎?他說本朝雖以孝治天下,向來重視孝道,但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真的能使風氣趨於厚道嗎?”
“怎麽不能?”
“他說要慎重辦理喪事,就意味著要找風水寶地,要算五行八卦,這難道不會形成攀比之分嗎?虔誠祭祀祖先,相信列祖列宗在護佑、審視自己,這難道不會助長迷信之風嗎?重視辦理父母喪事,每年祭祀列祖列宗,難道民德就歸厚了就沒有人犯罪了嗎?”
“張知府這是什麽鬼邏輯?”
“且聽我說完,張知府說慎終追遠中的`慎`,是害怕之意,`終`是結果;而`追遠`是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那慎終追遠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想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如果大家都認識到這個道理,則`民德歸厚矣`。”
“我看張知府完全是為了給自己不回家守製找各種的理由。”
“不過仔細想來,張知府有一個觀點說得好像也有兩分道理誒。”
“什麽觀點?”
“他說,`幽冥之事,實所難言,幽魂不需超度。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如佛家行法,乃在求生人心之所安而已,超度的乃是活人,應作如是觀。祭祀、守製之禮皆是。`”
“什麽意思?”
“就是說,人死了什麽都沒了,死人是沒有靈魂的,所以不需要祭奠、為他守製、超度啥的,其實這些禮儀不過是為了求得生者的心安而已,隻要活著的人高興,就不需要那些禮儀了。”
“狡辯,純屬狡辯,張知府就是為他自己的不孝找借口。難怪他現在不祭拜死去的父親了,還手舞足蹈地唱歌。人若不知禮義廉恥,談何為人?哎,真個是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
“……”
對張泰征“瘋了”似的怪誕行為,幾乎呈現一邊倒地指責、謾罵,但張泰征儼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原來他還很在意別人的評論,可現在好像壓根兒不在放心上。
隨便怎麽議論。
反正他我行我素,依然會對著他父親的靈堂哼曲兒、狂笑……
似乎非要憑借他一人之力,將“不守製”的禮儀破壞到底。
自然而然,預料之中,又很快遭到朝臣新一輪的彈劾攻擊。
父親去世不回家守製,就已經是忍無可忍,不知被彈劾攻擊多少次了,又來宣揚不正之風,敗壞禮儀,這種官員還留在朝廷作甚?
……
得知張泰征“瘋了”的消息,曾朝節知道這是鄭皇後暗中做了“思想工作”,而且還對“慎終追遠”給出新的解釋。
雖然感覺不一定被人普遍認可,但至少也是一種解釋,肯定不是胡扯。
他的條陳早已經寫好了,隻等鄭皇後將皇上的旨意頒發下去。
張泰征忽然這麽一“瘋”,既做好了鋪墊,又剛好很有針對性,這時候將旨意頒發下去,效果無疑會更好。
“鄭皇後可真不簡單啊!”
曾朝節不由得暗自感慨。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見識鄭妙謹的處事風格,但內心十分地佩服。
王安裝作沒事兒一樣,從真定府回來就一直負責監督維修乾清宮。
他很清楚張泰征上了船,就注定不可能下來,隻能硬著頭皮向前進。
其實他倒認為對於張泰征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解脫方式。
向死而生,物極必反嘛。
都已經“瘋”成這樣了,還有什麽比這更壞的結果?還有什麽不能接受?至於世人的議論,隨他們怎麽說。
都已經百煉成鋼了,怕什麽?
張泰征如果過了這一關,以後再也沒有什麽可以傷害到他了。
況且這是皇上的旨意,皇上高瞻遠矚,又不是沒有道理。
死者已矣,本來就不需要超度,需要超度的永遠是活人嘛。
……
針對張泰征的“瘋”以及彈劾攻擊他的奏本,又一道旨意頒發下去了,還有內閣與禮部的聯名支持。
反應如此之迅速,朝臣理所當然地以為是出自鄭皇後之手。
又一次沸騰起來了。
張泰征“瘋了”也就“瘋了”,讓他“瘋”好了,為什麽還要下旨支持呢?
這種行為本該批評製止,結果搞得好像要支持鼓勵推崇此舉似的。
以致於首輔申時行,這次聯同徐學謨都被彈劾攻擊了。
但申時行現在無所謂,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盡管彈劾,反正有皇上與皇後罩著他。
徐學謨就更不怕,女兒是淑妃,僅次於鄭皇後的存在呢。
而鄭妙謹深居宮中,對外頭的議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影響不到她,本來她的心就足夠大。
但這事兒驚動了兩宮太後,李太後還特意來坤寧宮找鄭妙謹,當得知這是皇上的旨意時,也就作罷。
關鍵作為一個篤信佛宗的人,她相信佛家所言: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祭奠守製等禮儀超度的其實不是死者,而是生者心之所安。
即便不是自己兒子提出來的,李太後也表示讚同這個觀點。至於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張泰征那樣“瘋狂”之舉,並不是她關心的重點。
……
。
緊接著便傳出張泰征“瘋了”的消息。
本來張泰征壓力山大,王安二度前往真定府,當頭棒喝將他訓斥一頓,張泰征感覺看開了很多。
於是就在家裏擺設靈堂祭奠,平日裏一散衙回來便穿上青衣孝服祭拜,也算是心裏求得兩分安慰。
感覺壓力是小了不少,但仍會麵臨各種各樣的攻擊與冷嘲熱諷。
王安第三次來到真定府後,張泰征每天散衙回家,盡管靈堂依然擺著,可再也不磕頭祭拜死去的父親了。
反而搬來一張椅子,半躺式地坐在靈堂前閉目養神,有時翹著二郎腿,有時手舞足蹈,有時還哼著小曲兒,反正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在慶祝。
左右鄰居見了,議論紛紛。
“這個張知府,不孝啊,父親過世不回家守製也就算了,家裏擺好靈堂也不祭奠,竟還唱起歌來。”
“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所以神智迷糊像是瘋了一樣?”
“我問了他,為什麽父親過世了卻要唱歌呢?他說學莊子鼓盆而歌,父親兒孫滿堂,死了是大喜事兒。”
“世上哪有這樣的兒子?他真是瘋了瘋了,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
“且聽他是怎麽說的?我們都知道且恪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終,指人死。遠,指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對吧?”
“對呀!千百年來不都這樣?”
“可你們知道張知府怎麽說嗎?他說本朝雖以孝治天下,向來重視孝道,但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真的能使風氣趨於厚道嗎?”
“怎麽不能?”
“他說要慎重辦理喪事,就意味著要找風水寶地,要算五行八卦,這難道不會形成攀比之分嗎?虔誠祭祀祖先,相信列祖列宗在護佑、審視自己,這難道不會助長迷信之風嗎?重視辦理父母喪事,每年祭祀列祖列宗,難道民德就歸厚了就沒有人犯罪了嗎?”
“張知府這是什麽鬼邏輯?”
“且聽我說完,張知府說慎終追遠中的`慎`,是害怕之意,`終`是結果;而`追遠`是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那慎終追遠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想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如果大家都認識到這個道理,則`民德歸厚矣`。”
“我看張知府完全是為了給自己不回家守製找各種的理由。”
“不過仔細想來,張知府有一個觀點說得好像也有兩分道理誒。”
“什麽觀點?”
“他說,`幽冥之事,實所難言,幽魂不需超度。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正如佛家行法,乃在求生人心之所安而已,超度的乃是活人,應作如是觀。祭祀、守製之禮皆是。`”
“什麽意思?”
“就是說,人死了什麽都沒了,死人是沒有靈魂的,所以不需要祭奠、為他守製、超度啥的,其實這些禮儀不過是為了求得生者的心安而已,隻要活著的人高興,就不需要那些禮儀了。”
“狡辯,純屬狡辯,張知府就是為他自己的不孝找借口。難怪他現在不祭拜死去的父親了,還手舞足蹈地唱歌。人若不知禮義廉恥,談何為人?哎,真個是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
“……”
對張泰征“瘋了”似的怪誕行為,幾乎呈現一邊倒地指責、謾罵,但張泰征儼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原來他還很在意別人的評論,可現在好像壓根兒不在放心上。
隨便怎麽議論。
反正他我行我素,依然會對著他父親的靈堂哼曲兒、狂笑……
似乎非要憑借他一人之力,將“不守製”的禮儀破壞到底。
自然而然,預料之中,又很快遭到朝臣新一輪的彈劾攻擊。
父親去世不回家守製,就已經是忍無可忍,不知被彈劾攻擊多少次了,又來宣揚不正之風,敗壞禮儀,這種官員還留在朝廷作甚?
……
得知張泰征“瘋了”的消息,曾朝節知道這是鄭皇後暗中做了“思想工作”,而且還對“慎終追遠”給出新的解釋。
雖然感覺不一定被人普遍認可,但至少也是一種解釋,肯定不是胡扯。
他的條陳早已經寫好了,隻等鄭皇後將皇上的旨意頒發下去。
張泰征忽然這麽一“瘋”,既做好了鋪墊,又剛好很有針對性,這時候將旨意頒發下去,效果無疑會更好。
“鄭皇後可真不簡單啊!”
曾朝節不由得暗自感慨。雖然這是他第一次見識鄭妙謹的處事風格,但內心十分地佩服。
王安裝作沒事兒一樣,從真定府回來就一直負責監督維修乾清宮。
他很清楚張泰征上了船,就注定不可能下來,隻能硬著頭皮向前進。
其實他倒認為對於張泰征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解脫方式。
向死而生,物極必反嘛。
都已經“瘋”成這樣了,還有什麽比這更壞的結果?還有什麽不能接受?至於世人的議論,隨他們怎麽說。
都已經百煉成鋼了,怕什麽?
張泰征如果過了這一關,以後再也沒有什麽可以傷害到他了。
況且這是皇上的旨意,皇上高瞻遠矚,又不是沒有道理。
死者已矣,本來就不需要超度,需要超度的永遠是活人嘛。
……
針對張泰征的“瘋”以及彈劾攻擊他的奏本,又一道旨意頒發下去了,還有內閣與禮部的聯名支持。
反應如此之迅速,朝臣理所當然地以為是出自鄭皇後之手。
又一次沸騰起來了。
張泰征“瘋了”也就“瘋了”,讓他“瘋”好了,為什麽還要下旨支持呢?
這種行為本該批評製止,結果搞得好像要支持鼓勵推崇此舉似的。
以致於首輔申時行,這次聯同徐學謨都被彈劾攻擊了。
但申時行現在無所謂,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盡管彈劾,反正有皇上與皇後罩著他。
徐學謨就更不怕,女兒是淑妃,僅次於鄭皇後的存在呢。
而鄭妙謹深居宮中,對外頭的議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影響不到她,本來她的心就足夠大。
但這事兒驚動了兩宮太後,李太後還特意來坤寧宮找鄭妙謹,當得知這是皇上的旨意時,也就作罷。
關鍵作為一個篤信佛宗的人,她相信佛家所言:人死業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祭奠守製等禮儀超度的其實不是死者,而是生者心之所安。
即便不是自己兒子提出來的,李太後也表示讚同這個觀點。至於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張泰征那樣“瘋狂”之舉,並不是她關心的重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