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太後得知張居正即將要回江陵的消息時,也隻是微微一滯,似乎並沒有表現出特別不舍的感覺。


    這有點出乎朱翊鏐的意料之外了。


    畢竟他還清楚地記得,上一次張居正要回江陵的前夕,李太後可是一副依依不舍的神情,而且還破例出宮去看過張居正,然而這次卻……


    “那鏐兒代娘向張先生問一聲好,祝他一路順風。”李太後平靜地說道。


    “娘不準備去看張先生最後一眼?張先生這一回,可再也回不來了呢。”朱翊鏐還特意提醒一句。


    李太後沉吟片許,搖了搖頭:“還是算了吧,我與他之間的感情,不需要最後看一眼他也會明白,況且娘不適合出宮,還要照顧常深呢。”


    “那好吧……”朱翊鏐微微一滯,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原本還想著李太後會很傷感,然後出宮與張居正見麵告別。


    畢竟,此生再無機會相見了。


    然而,不料李太後看似平靜,並沒有過多的依戀,與上一次得知張居正要回去時的神態判若兩人。


    是感情淡了嗎?還是看開了?又或是有了孫子便不再關心其他?


    無論怎麽說,朱翊鏐對李太後的態度還是感到有點意外。


    “鏐兒怎麽這樣一副神情?”


    李太後望著朱翊鏐,似乎看出來了兒子此刻的心思。


    “我還以為娘會去見張先生最後一麵呢,所以特意來問娘。”


    朱翊鏐倒也坦誠,沒有將心裏話藏著掖著,對李太後如實說道。


    “為什麽覺得娘會去呢?”


    “因為娘與張先生感情深啊。”


    “看來鏐兒還是沒能理解好娘剛才那句話哈。”李太後笑了笑說,“正因為娘與張先生感情深,所以才不需要見麵,反正見與不見都在彼此的心裏嘛。”


    “哦,娘果然是精通佛法的人,看來是孩兒俗氣了。”朱翊鏐回之一笑。


    “鏐兒確實不該再打擾人家了呀,該放他回去安詳晚年。”李太後感歎道,繼而又囑咐一句,“安排人送他回去吧,途中注意安全。”


    “娘,孩兒知道,已經安排好了。”


    “嗯,那就這樣吧。”


    朱翊鏐隻得退出慈寧宮,他一邊走還在一邊想,好像也不能說李太後對張居正的感情變淺了。


    隻能說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每個人在每個階段心態上的變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就不一樣。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李太後對張居正的依附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多時候確實是一門玄學。


    “萬歲爺是覺得太後娘娘應該去看張先生嗎?”王安弱弱地問道。


    “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超越了世俗,所以自然不能以我們世俗的眼光去看待。”


    “哦,奴婢明白了。”王安點點頭,忽然來一句,“這都是萬歲爺之功。”


    “此話何意?”


    “太後娘娘第一時間囑咐萬歲爺送張先生回去,奴婢覺得除體恤外,更大的原因是太後娘娘相信萬歲爺,覺得即便沒有張先生的支持,萬歲爺也一樣可以將國事處理好,包括軍事改革。”


    “你這話有拍馬屁之嫌。”


    “萬歲爺,奴婢可沒有哦,是真心這樣認為的。”王安連忙解釋道,“想當初太後娘娘多麽依賴張先生,哪怕張先生父親過世,也堅決奪情不放;可再看看現在,得知張先生母親身體不好,立馬兒吩咐萬歲爺放人,這還不是因為太後娘娘相信萬歲爺嗎?”


    盡管朱翊鏐打心裏也認為事實就是這樣,可還是不願意這樣說,搞得好像所有功勞都是他一個人的。


    故而刻意提醒王安:“你這個思維不好,話可不能這麽說。”


    王安心領神會,也沒有刻意為自己辯解,隻是說道:“萬歲爺與太後娘娘都看開了,可不知張先生怎麽想。”


    穀</span>  “張先生肯定也早已經看開了。”朱翊鏐十分確定地說道。


    “哦,那萬歲爺去不去看張先生呢?”


    “朕當然要去一趟。”朱翊鏐道,“畢竟朕還沒有超越世俗那麽多呀。”


    “萬歲爺想什麽時候去?奴婢這會兒好安排。”王安又恭敬地問道。


    “就今晚吧。”


    “好。”王安當然也覺得皇上要去,不然張居正會不會以為用完了就不管?


    ……


    第三天,顧青雲在朱翊鏐的安排下將張居正送出京師。


    因為都是私底下進行的,其實關於張居正的所有事都沒有公開,僅限於朝中大臣之間流傳。


    所以張居正的離開沒有掀起一絲漣漪,京城與往常一樣平靜。


    吳兌在繼續擔任兵部尚書的同時接替了張居正所從事的工作。


    朱翊鏐在頭一天晚上去張大學士府看了張居正,田義與王安陪同。


    兩人談了很久。


    除了交流改革的心得,朱翊鏐很多時候都在感激。


    看得出來張居正也欣慰,離開時自然沒有後顧之憂。


    關於改革的經驗所得,張居正也已經總結完畢匯成一本書。


    隻不過這本書張居正卻沒有打算出版,而是將手稿交給朱翊鏐,希望對大明接下來的改革有所幫助。


    畢竟擔任首輔十年,其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張居正也早意識到了,改革還有諸多方麵的不足。


    在書中都有匯總。


    朱翊鏐這兩天認真在看,盡管他以超越者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可對張居正的政治才能還不敢小覷。


    既然張居正要求暫時不出版,那就隻有等到張居正逝世後再說。


    其實張居正在江陵城的時候,就開始寫作這本書,多是經驗總結。


    無論對當代還是對後世的改革,肯定都有積極的借鑒作用與意義。


    朱翊鏐看完,決定交給內閣幾個閣臣也看看,希望他們有所啟發。


    對於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等大臣,這輩子的成就很難與張居正比肩。


    即便放眼整個大明,恐怕也沒有。


    這便是為什麽一代巨擘梁啟超評價張居正,說他是大明唯一的大政治家。


    朱翊鏐一直都認可這一點。


    雖然張居正的改革也有不盡人意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對私立學院的控製與打擊,對皇親國戚的容忍,清田大計如火如荼卻依然不徹底等等……


    但不可否認張居正的政治眼光,超越了同時代的人太多太多。


    朱翊鏐一直也認同另一個觀點,大明後續幾十年,如果不是因為張居正十年勵精圖治的改革,想必早就支撐不下去了。換言之,是張居正為大明王朝延續了好幾十年的命。


    雖然這個觀點有些誇大張居正個人的作用,但朱翊鏐還是認可,沒有張居正的萬曆初年是很難想象的。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負大明不負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光並收藏不負大明不負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