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平躺著,朱翊鏐居中,鄭妙謹與徐文穎分居左右。
朱翊鏐開始講他那傳奇的故事,鄭妙謹與徐文穎認真聆聽。
關於未來的故事,如果方方麵麵地講,那講一輩子也講不完。
人類的曆史何其浩瀚!
所以講故事必須選取一個角度,也就是故事的脈絡或主線。
朱翊鏐從兩條線展開。
第一條線:大明是如何腐化,最終被大清所滅;第二條線:圍繞人類的改革與發展,從工業革命開始。
首先講的是第一條線,因為鄭妙謹對她自己的曆史似乎有點抵觸,朱翊鏐便直接從明末動蕩講起。
但由於避不開努爾哈赤,朱翊鏐選取的起點是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進而講到抗日援朝,加速大明衰敗的步伐。
而大清卻趁勢崛起,最後腐朽的大明抵不過,大清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其實,站在朱翊鏐的角度看,大明如果真的腐朽落後,被其它王朝取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必為落後的、本該淘汰的事物買單。
曆史要前進,人類要發展,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所有事物發展的規矩。
王朝的更替也一樣。
但大清的閉關鎖國政策,朱翊鏐可謂深惡痛絕,有時候他在想,如果不是大清這個少數民族領導華夏,有沒有可能避開這個目光短淺的決策?
然而,當朱翊鏐準備采納鄭妙謹與徐文穎的意見問她們時,她們兩個似乎對此都不是很感興趣。
她們隻想知道幾百年後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而不關心為何變成這樣。
男女之間的理念還是有差別……
朱翊鏐不得不快速切入第二條線——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的發展進步,從而步入一個更加文明便捷的社會。
人可以在天上飛,幾千裏之外都可以保持通話、看見對方……
地球村逐步成為現實。
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顯然,鄭妙謹與徐文穎對那些更感興趣,問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問題。
最後把朱翊鏐都給問累了,恍恍惚惚中不知不覺進入甜蜜的夢鄉……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夢裏努爾哈赤與三娘子統一了大明西北、西南以及西邊的各少數民族區域。
大明的國土麵積,包括海域一共達到了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
而日本再也不敢蹦躂了,再也不敢發展他們的軍隊,依據條約,隻能擁有他們的自衛隊。無奈之下,也隻能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了。
大明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提高。
躋身於世界之巔不在話下。
不過依然還有一個問題困擾他,大明到底要不要踏上資本主義道路呢?還是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道路?
這個時候的泱泱華夏到底適合走哪條路呢?反正封建君主專製不行。他希望一步一步地逐漸瓦解。
而他此刻確實也是朝著這個大方向努力的,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
希望這不僅僅隻是一個夢。
……
而尚未睡去的鄭妙謹與徐文穎則在想著另外一個問題。
感覺朱翊鏐口中的“另外一個世界”是如此美好,未來幾百年嘛,肯定比現在這個世界要強多了。
那為什麽還回來這個世界呢?
穀矜</span> 是陰差陽錯回來的,還是被什麽莫名的力量推過來的?
還有,既然未來的世界那麽好,以後會不會想著回去呢?
畢竟誰不想生活在美好的世界?
所以鄭妙謹與徐文穎都想著,待朱翊鏐醒來要問這個問題。
但眼下她們都不想打擾朱翊鏐,因為她們都清楚,朱翊鏐太累了。
雖然年輕有精力,但回顧自他登基為帝之後的經曆,可以說一直處於忙碌與巨大的壓力之下。
準確地說不是登基為帝後,而是自打未來的靈魂來到這個世界。
想想,來到這個世界後,他就想著救人,而且第一個救的人是病重臥床不起的張居正,而那時的萬曆皇帝已經準備奪權進而清算張居正了。
可想而知那時候他的壓力。
後來又救馮保、永寧公主,為了拯救大明,將手伸到許多本不該他伸的地方,結果就是得罪萬曆皇帝。
招致萬曆皇帝明裏暗裏地打壓乃至追殺,將他逼到江陵城去了。
當然,或許這也是他的選擇。
後來進京,又遭遇萬曆皇帝追捕圍堵,恰值李太後去了江陵城,才有機會挾持萬曆皇帝,最終取而代之。
坐上皇位後,麵臨的壓力更大。
當時反對的人不在少數,隻是因為有兩宮太後,有張居正、馮保等人支撐著,而沒有讓反對的人得逞。
再後來的壓力就是改革了。這個不用多說,上來就對皇親國戚下手,可以說每一項改革都是驚天動地。
起初的壓力用腳都可以想明白。
改革尚未完成,又要去處理東北方向上的問題,不得不坐鎮遼東。
這一去就是一年多。
坐鎮遼東前後還經曆了李之懌、趙靈素兩位摯愛逝世的打擊。
東北那邊的問題才剛解決不久,就要對付日本,大戰很快開始。
雖然與日本大戰在京城並沒有激起什麽反對的聲音,更多的是支援,但作為皇上,派兵跨海客場作戰,這個壓力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體會。
要知道,這個年紀的萬曆皇帝還沒有能力親政,即便後來有機會親政,也是搞得一團糟,雖然號稱是親兄弟,但這方麵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好多了,威望高,沒有人不佩服他這個皇帝的高瞻遠矚,原來隻是擁有一個幾百年後的靈魂。
當然,鄭妙謹與徐文穎都清楚,靈魂並不取決定作用。
倘若仗著超越時代的靈魂,不愛惜自己的子民,其結局或下場還能有這麽好嗎?絕對不可能。
所以,說到底還是“以人為本”,處處為大明子民考慮。
這才是贏得威望的根本原因。
至於靈魂來自於未來幾百年後,鄭妙謹與徐文穎還是想不明白,覺得這已經超越了她們的認知。
這個世界難道真有靈魂附體一說?
怎麽想都覺得沒可能……倘若真的可以靈魂附體,但世界不是亂套了?是不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靈魂?
然而朱翊鏐又告訴她們就是這樣。
事實擺在麵前又不得不信。
……
朱翊鏐開始講他那傳奇的故事,鄭妙謹與徐文穎認真聆聽。
關於未來的故事,如果方方麵麵地講,那講一輩子也講不完。
人類的曆史何其浩瀚!
所以講故事必須選取一個角度,也就是故事的脈絡或主線。
朱翊鏐從兩條線展開。
第一條線:大明是如何腐化,最終被大清所滅;第二條線:圍繞人類的改革與發展,從工業革命開始。
首先講的是第一條線,因為鄭妙謹對她自己的曆史似乎有點抵觸,朱翊鏐便直接從明末動蕩講起。
但由於避不開努爾哈赤,朱翊鏐選取的起點是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進而講到抗日援朝,加速大明衰敗的步伐。
而大清卻趁勢崛起,最後腐朽的大明抵不過,大清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其實,站在朱翊鏐的角度看,大明如果真的腐朽落後,被其它王朝取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必為落後的、本該淘汰的事物買單。
曆史要前進,人類要發展,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所有事物發展的規矩。
王朝的更替也一樣。
但大清的閉關鎖國政策,朱翊鏐可謂深惡痛絕,有時候他在想,如果不是大清這個少數民族領導華夏,有沒有可能避開這個目光短淺的決策?
然而,當朱翊鏐準備采納鄭妙謹與徐文穎的意見問她們時,她們兩個似乎對此都不是很感興趣。
她們隻想知道幾百年後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而不關心為何變成這樣。
男女之間的理念還是有差別……
朱翊鏐不得不快速切入第二條線——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的發展進步,從而步入一個更加文明便捷的社會。
人可以在天上飛,幾千裏之外都可以保持通話、看見對方……
地球村逐步成為現實。
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顯然,鄭妙謹與徐文穎對那些更感興趣,問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問題。
最後把朱翊鏐都給問累了,恍恍惚惚中不知不覺進入甜蜜的夢鄉……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夢裏努爾哈赤與三娘子統一了大明西北、西南以及西邊的各少數民族區域。
大明的國土麵積,包括海域一共達到了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裏。
而日本再也不敢蹦躂了,再也不敢發展他們的軍隊,依據條約,隻能擁有他們的自衛隊。無奈之下,也隻能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了。
大明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提高。
躋身於世界之巔不在話下。
不過依然還有一個問題困擾他,大明到底要不要踏上資本主義道路呢?還是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道路?
這個時候的泱泱華夏到底適合走哪條路呢?反正封建君主專製不行。他希望一步一步地逐漸瓦解。
而他此刻確實也是朝著這個大方向努力的,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放。
希望這不僅僅隻是一個夢。
……
而尚未睡去的鄭妙謹與徐文穎則在想著另外一個問題。
感覺朱翊鏐口中的“另外一個世界”是如此美好,未來幾百年嘛,肯定比現在這個世界要強多了。
那為什麽還回來這個世界呢?
穀矜</span> 是陰差陽錯回來的,還是被什麽莫名的力量推過來的?
還有,既然未來的世界那麽好,以後會不會想著回去呢?
畢竟誰不想生活在美好的世界?
所以鄭妙謹與徐文穎都想著,待朱翊鏐醒來要問這個問題。
但眼下她們都不想打擾朱翊鏐,因為她們都清楚,朱翊鏐太累了。
雖然年輕有精力,但回顧自他登基為帝之後的經曆,可以說一直處於忙碌與巨大的壓力之下。
準確地說不是登基為帝後,而是自打未來的靈魂來到這個世界。
想想,來到這個世界後,他就想著救人,而且第一個救的人是病重臥床不起的張居正,而那時的萬曆皇帝已經準備奪權進而清算張居正了。
可想而知那時候他的壓力。
後來又救馮保、永寧公主,為了拯救大明,將手伸到許多本不該他伸的地方,結果就是得罪萬曆皇帝。
招致萬曆皇帝明裏暗裏地打壓乃至追殺,將他逼到江陵城去了。
當然,或許這也是他的選擇。
後來進京,又遭遇萬曆皇帝追捕圍堵,恰值李太後去了江陵城,才有機會挾持萬曆皇帝,最終取而代之。
坐上皇位後,麵臨的壓力更大。
當時反對的人不在少數,隻是因為有兩宮太後,有張居正、馮保等人支撐著,而沒有讓反對的人得逞。
再後來的壓力就是改革了。這個不用多說,上來就對皇親國戚下手,可以說每一項改革都是驚天動地。
起初的壓力用腳都可以想明白。
改革尚未完成,又要去處理東北方向上的問題,不得不坐鎮遼東。
這一去就是一年多。
坐鎮遼東前後還經曆了李之懌、趙靈素兩位摯愛逝世的打擊。
東北那邊的問題才剛解決不久,就要對付日本,大戰很快開始。
雖然與日本大戰在京城並沒有激起什麽反對的聲音,更多的是支援,但作為皇上,派兵跨海客場作戰,這個壓力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體會。
要知道,這個年紀的萬曆皇帝還沒有能力親政,即便後來有機會親政,也是搞得一團糟,雖然號稱是親兄弟,但這方麵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好多了,威望高,沒有人不佩服他這個皇帝的高瞻遠矚,原來隻是擁有一個幾百年後的靈魂。
當然,鄭妙謹與徐文穎都清楚,靈魂並不取決定作用。
倘若仗著超越時代的靈魂,不愛惜自己的子民,其結局或下場還能有這麽好嗎?絕對不可能。
所以,說到底還是“以人為本”,處處為大明子民考慮。
這才是贏得威望的根本原因。
至於靈魂來自於未來幾百年後,鄭妙謹與徐文穎還是想不明白,覺得這已經超越了她們的認知。
這個世界難道真有靈魂附體一說?
怎麽想都覺得沒可能……倘若真的可以靈魂附體,但世界不是亂套了?是不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靈魂?
然而朱翊鏐又告訴她們就是這樣。
事實擺在麵前又不得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