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的人不知道張津在山南道受了多少苦難換來了皇商的名號和這幅字,張津也沒有邀功的意思。
實際上,他從感染疫症到痊愈都沒有跟家裏說一聲。
反而他很關心藥方的功勞被誤打誤撞到渡會身上的事。
“這可不太妙了。”痊愈後的他已經反應過來這是顧瑜給他創造的機會,但他因為被感染了疫病錯失了這次機會。
他倒是沒有怨恨顧瑜讓他來山南道才讓他感染了疫病的事情。因為在他自己看來,顧瑜的話隻是建議,真正來到山南道也是他自己想做一些事,顧瑜不過是給他創造了一個機會而已。
從某種角度來說,張津和顧瑜非常相似。
不過這一趟的名望也掙到了,至少在山南道,張家的名頭比遠在京城的渡會大師的名頭好用的多。
雖然患者不多,但大家都清楚,這是因為張家封鎖了城鎮的緣故,才讓疫情沒有惡化擴展。
患病的人更是對張津感恩戴德。
雖然山南道居民幾十萬,感染的人隻有一兩千,但是這些人都是有親戚朋友的,痊愈的人回去又宣傳,循環往複,張津在山南道已經成了大紅人。
“張三郎君!你去哪裏?”
張津走在街上也被人認了出來,熱情地招呼。因為那人的一聲吆喝瞬間出來了很多人,都友善地看著張津。
張津微笑說道:“去劍南道。”
圍觀的人們突然不說話了。
山南道遭此劫難,是劍南道的難民們傳染過來的,大家心裏難免對劍南道產生了抵觸。
“怎麽能因此怪劍南道的百姓呢?”張津勸解道:“疫症突發起源於天災,非人之禍。劍南道的百姓也遭受了無妄之災。”
“將心比心,如果是山南道遭此天災,也希望有人去援助。”
張津苦口婆心道,心想自己這個商人真是累,還要處理民族團結。
這話換了劍南道的人來說可能會被啐一臉,但張津好歹是救山南道於水火的恩人,眾人再有不滿但念在舊情之上也不好說什麽。
“張三郎君既然要去劍南道救災,想必會要不少銀錢,老兒我沒有多大本事,隻能捐兩匹布感謝。”一個老者說道,他是城隍廟的病人,眼見著張津如何努力救治他們,甚至不惜自己染上病,人之暮年總是感性,見多了世態炎涼,便更珍惜這不多見的善。
張津沒有推辭,反而是大方謝過,這反應激起了圍觀的人們,紛紛說要捐錢捐物。
得張津恩惠的人不少,但都報恩無門,如今有人起了頭,大家都不免效仿起來。
張津連忙擺手,忽而心生一計:“諸位,我此次去劍南道人手不足,著實帶不了這麽多東西啊……”
圍觀的人們沒有聽出張津的話外之音接道:“無妨,郎君什麽來取都成!”
張津哭笑不得,然後正了正神色,嚴肅說道:“其實我有一事,想請諸位幫忙。”
“郎君盡管說!隻要我們幫得上的定然義不容辭!”圍觀的眾人異口同聲地呼喝道。
張津便開口道:“劍南道的災情很嚴重,朝廷雖然派了人去救災,但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不足。”
“山南道與劍南道本一體連枝,張某有個不情之請。鬥膽請各位與我一同去劍南道救災。”
這話讓熱鬧的人群有微微的凝滯。
畢竟山南道剛從水深火熱中出來,已經元氣大傷,著實沒有氣力去扶植劍南道了。
“當然……”張津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某考慮到山南道的情況,不會為難諸位……”
“實際上張某這次途徑山南道,是因為本就要去劍南道做生意的。”
“劍南道已經地動遇災,郎君怎麽還去劍南道做生意?”有人疑惑問道,倒不是不信張津的話。隻是純粹疑惑。
張津娓娓道來:“張家身為海州富商,期間少不了民眾的支持,見到大周有難,自然是坐不住的。思來想去捐錢捐物到底是解決不了根本,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要幫助劍南道脫困,還是要從根本出發,讓劍南道發展起來……”
這話已經讓一些聽的人心動了:“三郎君準備做什麽生意?”
張津還未答話,已經有人搶著說道:“不論什麽生意我都願一同前往!”
萬盛錢莊的生意,哪會出岔子!
有人開了頭,眾人便跟起風來,不待張津說話,人們便你一言我一語表示願意同去。
“三郎君我也願意一同幫忙!”
“三郎君我也願意同去!”
“我也去!”
“還有我!”
“……”
見到人們被調動起來,張津心裏舒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有些澀澀:還是利益最能動人心。
不過這些人也不是都能用的。
張津歎了口氣,然後舉起手說道:“諸位,諸位!靜一靜!”
人群便漸漸靜了下來,但還是期盼地看著張津。
張津呼了口氣,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去援助劍南道,但是山南道的生意也不能丟。願意一同前去的在萬盛錢莊登記一下,我會篩選一批人出來加入劍南道的生意。”
這話讓人群又騷動起來。
篩選?那豈不是一半一半?
窮人想打退堂鼓,富人想躍躍欲試。但無論有沒有信心,大家都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最終張津篩選了五百人和他一起去劍南道賑災,這五百個人幾乎都是田漢,鮮少有穿著光鮮亮麗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城隍廟病人的家屬。
“這張三郎君,有些意思啊……”山南道的鄉紳自然知道了選人的結果,忍不住感歎道。
他本是想分一杯羹的,但是現在看來,張津並不打算靠外部力量。
“看來張三郎君對他要做的生意很有信心啊……”
那邊山南道的人們有人歡喜有人愁,這邊五百人回家帶著一個月的口糧,隨著張津步行上了大路。
實際上,他從感染疫症到痊愈都沒有跟家裏說一聲。
反而他很關心藥方的功勞被誤打誤撞到渡會身上的事。
“這可不太妙了。”痊愈後的他已經反應過來這是顧瑜給他創造的機會,但他因為被感染了疫病錯失了這次機會。
他倒是沒有怨恨顧瑜讓他來山南道才讓他感染了疫病的事情。因為在他自己看來,顧瑜的話隻是建議,真正來到山南道也是他自己想做一些事,顧瑜不過是給他創造了一個機會而已。
從某種角度來說,張津和顧瑜非常相似。
不過這一趟的名望也掙到了,至少在山南道,張家的名頭比遠在京城的渡會大師的名頭好用的多。
雖然患者不多,但大家都清楚,這是因為張家封鎖了城鎮的緣故,才讓疫情沒有惡化擴展。
患病的人更是對張津感恩戴德。
雖然山南道居民幾十萬,感染的人隻有一兩千,但是這些人都是有親戚朋友的,痊愈的人回去又宣傳,循環往複,張津在山南道已經成了大紅人。
“張三郎君!你去哪裏?”
張津走在街上也被人認了出來,熱情地招呼。因為那人的一聲吆喝瞬間出來了很多人,都友善地看著張津。
張津微笑說道:“去劍南道。”
圍觀的人們突然不說話了。
山南道遭此劫難,是劍南道的難民們傳染過來的,大家心裏難免對劍南道產生了抵觸。
“怎麽能因此怪劍南道的百姓呢?”張津勸解道:“疫症突發起源於天災,非人之禍。劍南道的百姓也遭受了無妄之災。”
“將心比心,如果是山南道遭此天災,也希望有人去援助。”
張津苦口婆心道,心想自己這個商人真是累,還要處理民族團結。
這話換了劍南道的人來說可能會被啐一臉,但張津好歹是救山南道於水火的恩人,眾人再有不滿但念在舊情之上也不好說什麽。
“張三郎君既然要去劍南道救災,想必會要不少銀錢,老兒我沒有多大本事,隻能捐兩匹布感謝。”一個老者說道,他是城隍廟的病人,眼見著張津如何努力救治他們,甚至不惜自己染上病,人之暮年總是感性,見多了世態炎涼,便更珍惜這不多見的善。
張津沒有推辭,反而是大方謝過,這反應激起了圍觀的人們,紛紛說要捐錢捐物。
得張津恩惠的人不少,但都報恩無門,如今有人起了頭,大家都不免效仿起來。
張津連忙擺手,忽而心生一計:“諸位,我此次去劍南道人手不足,著實帶不了這麽多東西啊……”
圍觀的人們沒有聽出張津的話外之音接道:“無妨,郎君什麽來取都成!”
張津哭笑不得,然後正了正神色,嚴肅說道:“其實我有一事,想請諸位幫忙。”
“郎君盡管說!隻要我們幫得上的定然義不容辭!”圍觀的眾人異口同聲地呼喝道。
張津便開口道:“劍南道的災情很嚴重,朝廷雖然派了人去救災,但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不足。”
“山南道與劍南道本一體連枝,張某有個不情之請。鬥膽請各位與我一同去劍南道救災。”
這話讓熱鬧的人群有微微的凝滯。
畢竟山南道剛從水深火熱中出來,已經元氣大傷,著實沒有氣力去扶植劍南道了。
“當然……”張津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某考慮到山南道的情況,不會為難諸位……”
“實際上張某這次途徑山南道,是因為本就要去劍南道做生意的。”
“劍南道已經地動遇災,郎君怎麽還去劍南道做生意?”有人疑惑問道,倒不是不信張津的話。隻是純粹疑惑。
張津娓娓道來:“張家身為海州富商,期間少不了民眾的支持,見到大周有難,自然是坐不住的。思來想去捐錢捐物到底是解決不了根本,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想要幫助劍南道脫困,還是要從根本出發,讓劍南道發展起來……”
這話已經讓一些聽的人心動了:“三郎君準備做什麽生意?”
張津還未答話,已經有人搶著說道:“不論什麽生意我都願一同前往!”
萬盛錢莊的生意,哪會出岔子!
有人開了頭,眾人便跟起風來,不待張津說話,人們便你一言我一語表示願意同去。
“三郎君我也願意一同幫忙!”
“三郎君我也願意同去!”
“我也去!”
“還有我!”
“……”
見到人們被調動起來,張津心裏舒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有些澀澀:還是利益最能動人心。
不過這些人也不是都能用的。
張津歎了口氣,然後舉起手說道:“諸位,諸位!靜一靜!”
人群便漸漸靜了下來,但還是期盼地看著張津。
張津呼了口氣,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都想去援助劍南道,但是山南道的生意也不能丟。願意一同前去的在萬盛錢莊登記一下,我會篩選一批人出來加入劍南道的生意。”
這話讓人群又騷動起來。
篩選?那豈不是一半一半?
窮人想打退堂鼓,富人想躍躍欲試。但無論有沒有信心,大家都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最終張津篩選了五百人和他一起去劍南道賑災,這五百個人幾乎都是田漢,鮮少有穿著光鮮亮麗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城隍廟病人的家屬。
“這張三郎君,有些意思啊……”山南道的鄉紳自然知道了選人的結果,忍不住感歎道。
他本是想分一杯羹的,但是現在看來,張津並不打算靠外部力量。
“看來張三郎君對他要做的生意很有信心啊……”
那邊山南道的人們有人歡喜有人愁,這邊五百人回家帶著一個月的口糧,隨著張津步行上了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