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8月14日,揚州。
今年四月,揚州曾經遭遇過一場大火,城內密集的木製建築損失慘重,現在街邊仍然能看到不少殘垣斷壁。但是某些重要產業,比如酒店業和娛樂業,已經率先恢複過來。揚州的這些產業一向發達,魏萬程在臨安見識了不少倒也不驚奇,呃,李濤也一本正經,沒做出土包子的樣子給東海國丟臉。陸秀夫也差不多,和往常一樣沒什麽表情,不知是坐懷不亂呢,還是沒考上進士見到李庭芝有些羞愧……
李庭芝知道陸秀夫的事,倒也沒說他什麽,反倒鼓勵他三年之後再戰。然後酒席間隻談風月不談正事,李庭芝巴拉巴拉介紹了一頓揚州附近的名勝,招呼他們沒事去看看,魏萬程也習慣這種場麵,之前特意改編了一堆後世的段子備著,這時候拋出來幾個,惹得全場陣陣大笑。
李濤在旁邊,一直琢磨著該怎麽旁敲側擊詢問火炮的事,但始終沒有機會問出來。沒想到酒飽飯足之後,李庭芝卻主動說道:“飯後不消食,髀肉橫生,兩位,隨我去校場觀摩一番如何?我還有事想要請教兩位呢。”
李濤和魏萬程對視了一眼,知道正戲來了,魏萬程上前說道:“請教不敢當,但聽製置吩咐。”
……
揚州城西,校場。
李濤腦袋暈乎乎的,從一行整齊排列著的火炮後方走過。這些火炮大小各異,既有鐵的也有銅的,但都是前細後粗的筒狀,確實是火炮無疑!
火藥在唐時就已經發明,宋金時期已經用於軍事中。但之前應用水平不高,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裝進瓦罐或者鐵殼裏,做成手雷一類的爆炸彈,這就是經常在宋時典籍中出現的“震天雷”,也有叫“火炮”的;另一種是在長槍頭部裝個竹筒,裏麵塞上火藥,有時還添加一些毒物之類的,威力不大,主要是用來接戰之前騷擾一下。後一種形式後來把竹筒換成了鐵筒,一直用到了明朝,也就是“快槍”。
所以宋軍對火藥並不陌生,李庭芝自從在東海人的船上見識過真正的火炮的威力之後,便開始募人著手仿製火炮。揚州這裏多佛寺,佛寺需要很多大鍾、大鼎、佛像之類的東西,連帶著鑄造業也很發達,李庭芝輕易就找到了不少優秀的鑄匠。火炮的形製並不複雜,他把意圖跟工匠們一說,他們先是做了幾個木模確認過形狀之後,隨著簡單的幾次嚐試,很快就試造出了堪用的火炮。
最初,隻是實驗性質,鑄出的炮都很小,但是這些鑄匠幾千斤的華麗鍾鼎都鑄得,這些小鐵筒算得了什麽?於是很快越造越大,甚至超出了當初仿造的獅吼炮,最大的一門達到了兩千斤重,外側還有蛟紋裝飾,看著都讓人害怕。
當然,他們也可不能一下子就完全無師自通,現在這些揚州火炮還有很多問題。口徑、管長、壁厚的最佳關係還沒有探索出來,外壁雖然是前細後粗,但卻是線性筆直變化的,沒有貼合真實膛壓,浪費了不少重量。炮膛鑄造出來後沒經過後期加工,內壁很是粗糙,截麵甚至不是正圓形。引火孔鑽得過大,炮彈中還有相當比例的石彈而不是與口徑吻合的鐵彈,這些都影響了火炮的威力。
更嚴重的問題是火藥,這時宋軍所用的火藥不但沒摸索出最佳配方,而且各組分也沒經過提純,更別說顆粒化了,所以威力很是欠缺。這種火藥燃速不穩定,有時慢有時快,大多數時候都比東海軍精心調製過的炮藥快得多,這使得膛壓峰值高,即使想堆量也堆不上去。結果就是炮彈的初速很低,想取得合適的威力隻能堆口徑了,而這又不免使得炮重過高。真論起來,除了那幾門過了一千斤的確實厲害之外,剩下那些連當初的虎威炮都不一定比得過。
但是,就算再差,這也是火炮啊!
不但威力比當前常用的投石機要強悍得多,甚至靈活性也比投石機更強,人推馬拉就能拉上戰場,簡直是革命性的武器!
李庭芝帶他們參觀過一圈後,笑著對李濤問道:“李少校,如何?我鑄的這幾門炮還入得了眼吧?”
雖然李濤他們暗自吐槽李庭芝的山寨行為,但他本人卻並不以為是恥事,反而認為是光榮的事。你們卓爾小邦,我天朝上國看上你們的東西,拿來仿製一下,這不是說明看得起你們,是你們的榮耀嗎?
李濤對他這得意洋洋的樣子很是無語,隻得隨便恭維道:“實在了不得,看這大家夥,我們那邊都鑄不出來呢。”
這倒是實話,他指那門大銅炮重達兩千斤,東海商社工業部鑄造一噸重的炮都磕磕絆絆呢。
李庭芝點點頭,然後又對手下的兵招呼道:“那就把……嗯,先把那門‘平虜將軍’拉出來,讓來使看看。”
於是揚州炮兵們就從炮列中挑了一門一千斤級的,十幾個人一起上,將這門“平虜將軍”拉到了前方的空地上。
李濤睜大了眼睛,試圖看清他們是怎麽操作的,好評估他們的實力——結果讓他大跌眼鏡,炮兵們沒裝填也沒定位什麽的,反而擺出了一套香案,朝著大炮祭拜了起來!
他忍不住對李庭芝問道:“製置……這,這是?”
其實不用問他也知道,八成是因為火炮經常炸膛,揚州炮兵嚇到之後搞了些迷信手段來。
李庭芝有些不好意思地咳了一下,含糊地道:“此乃軍國利器,自然要祭過再開炮,以免衝撞了炮神。”
李濤暗笑了一下,也不追問,靜看炮兵們擺弄。
前方經過一番祭祀之後,終於開始裝入彈藥開炮了。
“轟!”
隨著一聲巨響,炮彈自炮口飛了出去。
這次李庭芝特意讓人用的鐵彈,彈重四斤,換算下來直徑差不多是85mm。由於前列的種種因素,所以初速不高,肉眼能顯著看到彈道。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炮彈威力也驚人,飛出去之後慢慢落下來砸中了前麵的一段土牆,濺起一大片塵土。
周圍守衛的士卒,立刻喊起了“威武”之聲。
但李濤看了他們的演示,反而放心了不少。
雖然火炮本身是山寨出來了,但是其它東西可不是那麽容易學的。
由於李庭芝當初看到的是船載火炮,所以現在用的炮車也是與船載炮車近似的四輪車,隻是輪子為了適合陸上的崎嶇地形放大了不少。這種四輪車與東海產的四輪車不同,沒有轉向機構,前後兩個輪軸是固定在一個車架上的,遇到轉彎和顛簸路況時應力很大,所以車架特別厚重,重量一看就不小。而且不像陸軍用的雙輪炮車那樣可以把大梁支在地上抵消後坐力,這種四輪炮車沒有卸力的途徑,隻能在車前釘上兩根木樁,用繩索把炮車固定住,跟船上的阻攔索一樣卸力。這兩點一結合,大大限製了火炮的機動力。
而且炮組的工作也很有問題,他們畢竟沒見過東海人是怎麽開炮的,隻能自己摸索操作流程。炮組人員沒什麽明確的分工,基本是一擁而上。火藥是用勺子舀進去,舀多少很是隨性,炮彈直接扔進去,再用拖把搗實,點火用的是舊式的導火索,點燃之後要過半天才能燒盡。發射完了之後倒是會清膛,估計是當初李庭芝看到了獅吼炮旁的拖把後領悟到的,但是擦水用的幹拖把居然和之前搗藥用的是同一把,到現在都沒出過事故真是個奇跡。
至於什麽瞄準、炮術之類的,當然是更沒有了,今天這演示,射擊距離不過一百米左右,也隻敢往城牆這麽大的目標上打。還有關鍵的後勤工作,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做的,要知道供應大炮所需的炮彈和火藥可不是一件小事。
總之,李庭芝這邊雖然有了火炮,但是戰鬥力還差得遠。
安下心來之後,李濤做出一副讚歎的表情,對李庭芝恭維道:“實在威武!如今看來,竟比我們自用的火炮威力更勝!”
李庭芝哈哈一笑,但很快擺手說道:“李少校謙虛了,我們雖然造了出來,但很多事情還稀裏糊塗的,還請李少校前去指點他們一下,也好讓他們更好地為國效力!”
李濤臉上笑嗬嗬,暗中腹誹,抱拳說道:“定不辱命!”然後趁前麵炮組還沒來得及裝填的機會,趕緊跑了過去。
炮組幾人是從軍中選出的好手,也聽說過東海人的名頭,知道這炮是從他們那仿製的,見李濤過來,頓時肅然起敬。
李濤先裝模作樣說了些精忠報國之類政治正確的話,然後仔細觀察起這門“平虜將軍”來。
李庭芝果然有錢,這門炮是青銅鑄的,通體黃燦燦,而且還有很多裝飾物,甚是喜人。不過用了一千斤銅(600kg),比原始版本的龍吟炮還要重,口徑卻小了一截,而且長度也短了一些,整體粗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他抓了一把火藥,覺得顏色有些不對,問道:“這火藥是什麽時候配的?”
一個隊正回答道:“有一個月了。”
李濤想了想,覺得還是不能藏私,決定指點他們幾招。雖然有泄密的嫌疑,但萬一哪天他們跟蒙古人對上了,結果因為手藝不精而被把炮奪了去,那不是更泄密?所以還是讓他們提升一下水平,立於不敗之地才行。
“以後運輸火藥的時候,不要配好再運,而是把三組分分開裝運,到了戰場現配,一來防止途中出事,二來現混的更勻些,威力也強。”
“你們這炮車要改進一下,車軸要能抽出來,要是遇敵突襲,可以把車軸抽走帶走,省得火炮被敵軍拉跑。”
“這些拖把之類的工具,也一並拿走。”
“若是確實保不住,就在炮膛裏多塞幾份火藥,多用幾枚炮彈堵住炮口,點火把它炸掉!”
他絮絮叨叨說了幾條,聽得這些宋軍連連點頭,隻是聽到後來有些奇怪,怎麽全是些戰敗了該怎麽辦的法子呢?
今年四月,揚州曾經遭遇過一場大火,城內密集的木製建築損失慘重,現在街邊仍然能看到不少殘垣斷壁。但是某些重要產業,比如酒店業和娛樂業,已經率先恢複過來。揚州的這些產業一向發達,魏萬程在臨安見識了不少倒也不驚奇,呃,李濤也一本正經,沒做出土包子的樣子給東海國丟臉。陸秀夫也差不多,和往常一樣沒什麽表情,不知是坐懷不亂呢,還是沒考上進士見到李庭芝有些羞愧……
李庭芝知道陸秀夫的事,倒也沒說他什麽,反倒鼓勵他三年之後再戰。然後酒席間隻談風月不談正事,李庭芝巴拉巴拉介紹了一頓揚州附近的名勝,招呼他們沒事去看看,魏萬程也習慣這種場麵,之前特意改編了一堆後世的段子備著,這時候拋出來幾個,惹得全場陣陣大笑。
李濤在旁邊,一直琢磨著該怎麽旁敲側擊詢問火炮的事,但始終沒有機會問出來。沒想到酒飽飯足之後,李庭芝卻主動說道:“飯後不消食,髀肉橫生,兩位,隨我去校場觀摩一番如何?我還有事想要請教兩位呢。”
李濤和魏萬程對視了一眼,知道正戲來了,魏萬程上前說道:“請教不敢當,但聽製置吩咐。”
……
揚州城西,校場。
李濤腦袋暈乎乎的,從一行整齊排列著的火炮後方走過。這些火炮大小各異,既有鐵的也有銅的,但都是前細後粗的筒狀,確實是火炮無疑!
火藥在唐時就已經發明,宋金時期已經用於軍事中。但之前應用水平不高,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裝進瓦罐或者鐵殼裏,做成手雷一類的爆炸彈,這就是經常在宋時典籍中出現的“震天雷”,也有叫“火炮”的;另一種是在長槍頭部裝個竹筒,裏麵塞上火藥,有時還添加一些毒物之類的,威力不大,主要是用來接戰之前騷擾一下。後一種形式後來把竹筒換成了鐵筒,一直用到了明朝,也就是“快槍”。
所以宋軍對火藥並不陌生,李庭芝自從在東海人的船上見識過真正的火炮的威力之後,便開始募人著手仿製火炮。揚州這裏多佛寺,佛寺需要很多大鍾、大鼎、佛像之類的東西,連帶著鑄造業也很發達,李庭芝輕易就找到了不少優秀的鑄匠。火炮的形製並不複雜,他把意圖跟工匠們一說,他們先是做了幾個木模確認過形狀之後,隨著簡單的幾次嚐試,很快就試造出了堪用的火炮。
最初,隻是實驗性質,鑄出的炮都很小,但是這些鑄匠幾千斤的華麗鍾鼎都鑄得,這些小鐵筒算得了什麽?於是很快越造越大,甚至超出了當初仿造的獅吼炮,最大的一門達到了兩千斤重,外側還有蛟紋裝飾,看著都讓人害怕。
當然,他們也可不能一下子就完全無師自通,現在這些揚州火炮還有很多問題。口徑、管長、壁厚的最佳關係還沒有探索出來,外壁雖然是前細後粗,但卻是線性筆直變化的,沒有貼合真實膛壓,浪費了不少重量。炮膛鑄造出來後沒經過後期加工,內壁很是粗糙,截麵甚至不是正圓形。引火孔鑽得過大,炮彈中還有相當比例的石彈而不是與口徑吻合的鐵彈,這些都影響了火炮的威力。
更嚴重的問題是火藥,這時宋軍所用的火藥不但沒摸索出最佳配方,而且各組分也沒經過提純,更別說顆粒化了,所以威力很是欠缺。這種火藥燃速不穩定,有時慢有時快,大多數時候都比東海軍精心調製過的炮藥快得多,這使得膛壓峰值高,即使想堆量也堆不上去。結果就是炮彈的初速很低,想取得合適的威力隻能堆口徑了,而這又不免使得炮重過高。真論起來,除了那幾門過了一千斤的確實厲害之外,剩下那些連當初的虎威炮都不一定比得過。
但是,就算再差,這也是火炮啊!
不但威力比當前常用的投石機要強悍得多,甚至靈活性也比投石機更強,人推馬拉就能拉上戰場,簡直是革命性的武器!
李庭芝帶他們參觀過一圈後,笑著對李濤問道:“李少校,如何?我鑄的這幾門炮還入得了眼吧?”
雖然李濤他們暗自吐槽李庭芝的山寨行為,但他本人卻並不以為是恥事,反而認為是光榮的事。你們卓爾小邦,我天朝上國看上你們的東西,拿來仿製一下,這不是說明看得起你們,是你們的榮耀嗎?
李濤對他這得意洋洋的樣子很是無語,隻得隨便恭維道:“實在了不得,看這大家夥,我們那邊都鑄不出來呢。”
這倒是實話,他指那門大銅炮重達兩千斤,東海商社工業部鑄造一噸重的炮都磕磕絆絆呢。
李庭芝點點頭,然後又對手下的兵招呼道:“那就把……嗯,先把那門‘平虜將軍’拉出來,讓來使看看。”
於是揚州炮兵們就從炮列中挑了一門一千斤級的,十幾個人一起上,將這門“平虜將軍”拉到了前方的空地上。
李濤睜大了眼睛,試圖看清他們是怎麽操作的,好評估他們的實力——結果讓他大跌眼鏡,炮兵們沒裝填也沒定位什麽的,反而擺出了一套香案,朝著大炮祭拜了起來!
他忍不住對李庭芝問道:“製置……這,這是?”
其實不用問他也知道,八成是因為火炮經常炸膛,揚州炮兵嚇到之後搞了些迷信手段來。
李庭芝有些不好意思地咳了一下,含糊地道:“此乃軍國利器,自然要祭過再開炮,以免衝撞了炮神。”
李濤暗笑了一下,也不追問,靜看炮兵們擺弄。
前方經過一番祭祀之後,終於開始裝入彈藥開炮了。
“轟!”
隨著一聲巨響,炮彈自炮口飛了出去。
這次李庭芝特意讓人用的鐵彈,彈重四斤,換算下來直徑差不多是85mm。由於前列的種種因素,所以初速不高,肉眼能顯著看到彈道。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炮彈威力也驚人,飛出去之後慢慢落下來砸中了前麵的一段土牆,濺起一大片塵土。
周圍守衛的士卒,立刻喊起了“威武”之聲。
但李濤看了他們的演示,反而放心了不少。
雖然火炮本身是山寨出來了,但是其它東西可不是那麽容易學的。
由於李庭芝當初看到的是船載火炮,所以現在用的炮車也是與船載炮車近似的四輪車,隻是輪子為了適合陸上的崎嶇地形放大了不少。這種四輪車與東海產的四輪車不同,沒有轉向機構,前後兩個輪軸是固定在一個車架上的,遇到轉彎和顛簸路況時應力很大,所以車架特別厚重,重量一看就不小。而且不像陸軍用的雙輪炮車那樣可以把大梁支在地上抵消後坐力,這種四輪炮車沒有卸力的途徑,隻能在車前釘上兩根木樁,用繩索把炮車固定住,跟船上的阻攔索一樣卸力。這兩點一結合,大大限製了火炮的機動力。
而且炮組的工作也很有問題,他們畢竟沒見過東海人是怎麽開炮的,隻能自己摸索操作流程。炮組人員沒什麽明確的分工,基本是一擁而上。火藥是用勺子舀進去,舀多少很是隨性,炮彈直接扔進去,再用拖把搗實,點火用的是舊式的導火索,點燃之後要過半天才能燒盡。發射完了之後倒是會清膛,估計是當初李庭芝看到了獅吼炮旁的拖把後領悟到的,但是擦水用的幹拖把居然和之前搗藥用的是同一把,到現在都沒出過事故真是個奇跡。
至於什麽瞄準、炮術之類的,當然是更沒有了,今天這演示,射擊距離不過一百米左右,也隻敢往城牆這麽大的目標上打。還有關鍵的後勤工作,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做的,要知道供應大炮所需的炮彈和火藥可不是一件小事。
總之,李庭芝這邊雖然有了火炮,但是戰鬥力還差得遠。
安下心來之後,李濤做出一副讚歎的表情,對李庭芝恭維道:“實在威武!如今看來,竟比我們自用的火炮威力更勝!”
李庭芝哈哈一笑,但很快擺手說道:“李少校謙虛了,我們雖然造了出來,但很多事情還稀裏糊塗的,還請李少校前去指點他們一下,也好讓他們更好地為國效力!”
李濤臉上笑嗬嗬,暗中腹誹,抱拳說道:“定不辱命!”然後趁前麵炮組還沒來得及裝填的機會,趕緊跑了過去。
炮組幾人是從軍中選出的好手,也聽說過東海人的名頭,知道這炮是從他們那仿製的,見李濤過來,頓時肅然起敬。
李濤先裝模作樣說了些精忠報國之類政治正確的話,然後仔細觀察起這門“平虜將軍”來。
李庭芝果然有錢,這門炮是青銅鑄的,通體黃燦燦,而且還有很多裝飾物,甚是喜人。不過用了一千斤銅(600kg),比原始版本的龍吟炮還要重,口徑卻小了一截,而且長度也短了一些,整體粗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他抓了一把火藥,覺得顏色有些不對,問道:“這火藥是什麽時候配的?”
一個隊正回答道:“有一個月了。”
李濤想了想,覺得還是不能藏私,決定指點他們幾招。雖然有泄密的嫌疑,但萬一哪天他們跟蒙古人對上了,結果因為手藝不精而被把炮奪了去,那不是更泄密?所以還是讓他們提升一下水平,立於不敗之地才行。
“以後運輸火藥的時候,不要配好再運,而是把三組分分開裝運,到了戰場現配,一來防止途中出事,二來現混的更勻些,威力也強。”
“你們這炮車要改進一下,車軸要能抽出來,要是遇敵突襲,可以把車軸抽走帶走,省得火炮被敵軍拉跑。”
“這些拖把之類的工具,也一並拿走。”
“若是確實保不住,就在炮膛裏多塞幾份火藥,多用幾枚炮彈堵住炮口,點火把它炸掉!”
他絮絮叨叨說了幾條,聽得這些宋軍連連點頭,隻是聽到後來有些奇怪,怎麽全是些戰敗了該怎麽辦的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