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年,6月8日,金口市,五龍河大鐵廠。


    在給嶗山學宮的學生們講了一陣子課之後,季國風又來到了隔壁的五龍河大鐵廠,關心起了那裏的生產情況。這正巧遇上了來監察的孫長天,於是便同行逛了起來。


    孫長天作為孔嘉誼的親密戰友,自上次分家,哦不對是建製之後,從財政部轉到了東海商社工作,也就是代表全體大會掌握社屬企業的那個機構,平時屁事不幹,就在各企業之間遊走著挑刺。五龍河大鐵廠作為社屬企業中的龍頭,自然也逃不開。


    五龍河上的大型水力輪組已經增加到了五組,在夏季豐沛的水力推動下,總功率超過了200kw。在如此龐大的功率帶動下,這片工業區的鋼鐵月產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噸,可以說是在源源不斷地向外噴吐著鋼鐵,為其他地區的工業打下了根基。當然,在大功率蒸汽機已經出現的現在,再花費高昂的成本建設水力輪組已經不太劃算了,下一步廠區在水力應用上會更傾向於小功率易部署的水車,隻用於靈活小規模的應用場景,比如小型零部件的加工。


    為了供應這個巨獸的胃囊,每天都會有十艘以上的運輸船到岸,將鐵礦石、生鐵、煤炭以及其他原料運輸到這裏。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萊蕪,剩下的則是其餘地區各個小礦的出產,還有些來自於高麗、日本的進口貨。


    這麽龐雜的原料來源其實並不是好事,會影響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不過現在也顧不了那麽多。而且好在這幾年工業部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大鐵廠在倉庫區設立了一個檢驗中心,到貨後會首先把這些原料驗明成分、品相然後分類,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相應的,在產品末端,還有另一個檢驗中心,驗明產品成分、性能,分類成不同的牌號,以供不同的客戶按需購買——這種檢驗分類的辦法,是不亞於技術革新本身的重大改進,使得鋼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此時,正有一艘來自於連雲郡的低幹舷大貨船駛入了河港內,碼頭上的水力起重機呼嘯了起來,將一托盤一托盤的生鐵錠從船艙中搬運到岸上的鐵軌上,又在幾艘瀛山矮馬的拖拽下奔向了西邊的庫房。


    季國風正巧看到了這幅場景,於是趁機對身邊的孫長天說道:“看,從萊蕪來的生鐵,到了這邊還得重新煮成鐵水,得浪費多少燃料啊。還不如直接在原產地設置煉鋼產線,一步到位煉成鋼呢。”


    萊蕪由於地處“邊陲”,在發展上一向受到大會的限製。據某些股東的想法,那裏隻需要做原料產地源源不斷往五龍河輸送鐵礦石和煤炭就好了,當初要不是因為運力的限製,是不會同意在那邊建設高爐把鐵礦煉成生鐵的。但是季國風不這麽想,他認為萊蕪煤鐵雙豐,發展潛力不是五龍河這邊能比的,本就應當發展成大型煤鐵基地,至於安全問題……在不斷膨脹的東海軍力麵前,根本不是問題。隻是政策上一直放不開,前幾年借著改革權益分配的機會,在那邊設立了一條煉鋼產線,但是後續的擴大就不批準了。而隨著五龍河對於煤鐵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萊蕪那邊用於鐵礦和煤炭等初級采掘業的產能比重又快速回升了起來。所以季國風現在抓緊每一個機會遊說股東們解開對那邊的限製。


    孫長天聳聳肩,說道:“有道理,不過我倒是無所謂,你們有這功夫,不如把精力放在擴大產能上,在哪邊增產不是增?這麽下去,月產萬噸的目標哪年能到啊?”


    季國風自信地說道:“這個好說,我們煤鐵複合體的閉環已經完成,以後可以自我增殖,隻要投資給足了,擴產是很快的!”


    “煤鐵複合體?閉環?”孫長天一臉懵逼,“什麽意思?”


    季國風指了指河上那一排大水車,說道:“之前的煉鋼產能,是我們用外力強行催生出來的,產能因此也受到這些外力的限製。而這幾年的技術突破,尤其是蒸汽機和煤氣相關技術的成熟,使得這個煤鐵複合體徹底完成了閉環。


    蒸汽機擺脫了水力的限製,使得從采礦到機械製造這一係列環節的產能都得到了提升。而蒸汽機的製造和使用也隻需要煤和鐵,這就意味著更多的煤鐵反過來又能部署更多的蒸汽機,整個產業進入了良性循環。同時,煤氣解決了高能燃料和夜間照明的問題,使得這個複合體可以持續工作。剩下的就是自然發展的問題了,體係自己就能不斷增長壯大,要擔心的,反而是原料和運力能不能跟得上,所以這個體係最好還是建在煤鐵產地附近。”


    孫長天擺擺手,說道:“聽上去不錯……算了,這還是你們專業人士操心吧。走,我們還是去廠子裏看看吧。”


    說完,他便朝廠區走去了。季國風聳聳肩,也跟了上去。


    大鐵廠的規模已經今非昔比,占地麵積已經不亞於尋常的小城。地上為了運輸方便鋪設了蜘蛛網般的鋼軌,為此廠區又在各關鍵節點配置了安全員,以防不熟悉情況的人走錯了地方發生事故——這種事故是經常有的,要知道現在廠區之大,即使是廠裏的工人也很可能不熟悉隔壁片區的情況。


    兩人在廠內幾名高級安全員的帶領下,首先來到了新建成的四號高爐附近。


    四號高爐雖然是新建的,但是並沒有盲目擴大規模,而是延續了三號高爐的成熟技術。雖說如此,參數在當前來看也相當驚人了。它容積15立方米,光這一個爐子每天就可以生產10噸鐵水,足以讓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煉鐵工坊汗顏。為了供應這個爐子所需的原料,爐旁有一整套的鐵軌和起重機組成的係統,用於往內裏添加焦炭、鐵礦和助劑。除了這個,還有三個35平方米的蓄熱式熱風爐,利用高爐頂部產生的煤氣和外部輸入的水煤氣為熱源,將外來空氣加熱到八百度以上,之後再送入高爐,便可顯著提升高爐的工作效率。為了驅動這些磅礴的空氣,足足使用了六台新星-150作為鼓風機的動力——其實現在有一台180就夠用了,但考慮到冗餘度,六台小機器就算壞了一兩台也不影響工作,而一台大機器萬一出了故障,整個係統都得停下來陪它,所以並沒有更換的計劃。


    兩人到達的時候,車間裏正好要倒鐵水了。車間主任看到了季國風,隻來得及匆匆打了個招呼,便跑到隔壁一個小房間前,恭敬地敲了敲門,說道:“石大匠,該出水了,麻煩您出來看看。”


    “知道呢,別催。”話音剛落,門就主動打開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從裏麵走了出來。他穿著一身與普通工人截然不同的精良淺黃色製服,細節處還用了紅線描邊,左手拿著一個一看就貴得嚇人的人頭大小的鍾表,隨手放到了身後的徒弟手上,整了整衣領,說道:“我可一直看著時間呢。主任,走吧,別耽擱了正事。”


    然後沒走兩步,這個“石師傅”就看到了季國風,一下子換上了一副笑臉,問候道:“季東家,您過來了啊!”


    季國風笑著揮揮手,說道:“哈,石師傅啊,隨便來看看。你不是要看顏色嗎?別耽擱了,趕緊去吧!”


    “好嘞,您慢看!”說完,石師傅便背著手,帶著徒弟往高爐那邊去了。


    這看得孫長天是目瞪口呆,等他走遠後,連忙對季國風問道:“老季,那是誰啊?怎麽這麽牛?等等,那衣服是不是六級工,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掃地僧?”


    工業部現在把技工分為八級,大部分普通工人都是一、二級,三級就算熟練工了,而六級工則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再上麵的七、八級就是傳說中的神仙級了。


    季國風哈哈一笑,說道:“這石師傅可了不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看一眼就能知道鐵水溫度如何、成分有沒有偏差。這些東西我們現在沒有儀器能檢測,質量把控可就靠這些神人了,他看上這麽一眼,可就是一塊銀元入手呢。”


    石師傅全名石鎮子,原先是招遠縣的鐵匠,早年來了五龍河大鐵廠做工。或許是因為之前打鐵時積攢了不少經驗,又或許是天賦使然,總之他學習了鋼鐵成分等基礎知識後,在辨識鐵水上展現出了過人的能力,目測的結果幾乎與最終檢驗的結果相差無幾。這種能力對於缺乏檢測手段的東海工業來說極為珍貴,於是他的工級接連提升,待遇也水漲船高。呃,不客氣地說,在一部分工業口股東的眼裏,他的價值可比大會裏某些股東還要高得多呢。


    當然,有類似能力的也不止他一個,其他高爐還有煉鋼線也需要類似的“掃地僧”坐鎮。工業部也在試圖用標準化的訓練體係與圖表對比來量產這樣的工人,不然這麽大個體係怎麽撐起來呢?拜此所賜,現在大鐵廠的質量控製已經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聽天由命了,而是可以主動控製碳含量等一係列指標,雖說仍不精確,但也是個巨大的進步了。


    歸根到底,工業生產是“人”在生產,縱使到了21世紀,工程師和工人的素質影響都不能從生產過程中完全摒除呢,更別說現在了。正是因為有著石師傅這樣的一個個技藝高超的工人,東海工業體係的根基才得以建立起來,各種奇思妙想才得以在他們的手上實現,不然就隻是空中樓閣罷了。


    季國風又給孫長天講了幾個這種“神人”的例子,說話間,石師傅就收工回來了。路過的時候,季國風又跟他打起了招呼:“石師傅,這鍋怎麽樣啊?”


    石鎮子說道:“還行,應該是5.3到5.5,雜質少,可以進平爐。”


    季國風由一豎大拇指:“那好啊,你辛苦了!”


    石鎮子連忙朝他一擺手,說道:“哪裏哪裏,您才是辛苦~”說完,就又回了他那個小屋去了,這灑脫看得孫長天是嘖嘖稱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255再鑄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改兩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改兩次並收藏1255再鑄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