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三年六月初二。坤寧宮。
張嫣睡到日曬三竿才起身,等到她梳洗好用了早膳。然後再讓太醫把過平安脈。
時間已經悄無聲息的劃到了巳時三刻。
另一邊,前朝的鄭邦國提議:由宋應星擔任德彰縣令的昭令。經過吏部起草,司禮監用印。已與今日淩晨加急發了出去。
而且隨同昭令一起出發的,還有一份鄭邦國起草的信。
小友長庚親啟。
吾聞汝今於元直處進修。去歲春闈,汝雖未中,但吾觀汝之文章,銳意進取言之有物。且汝文中夙有澄清天下之誌,拯救萬民之心。
然不幸!竟至名落孫山,以至於汝空有一腔孤勇,抱璧向隅,天下果無識和氏者乎。
大明國策有難。吾於焦頭爛額之際,思及君之寶劍尚沉睡於鞘中。頓覺蒼天之意,原其使汝之大器成於今日乎!
今遼東之局堪憂,澎湖匪患不斷,各地災民於水火之中。惜國庫空虛!泱泱大明,國窮至此!以至聖上與吾痛定思痛,立誌變法圖強!君可知,聖上與吾望君如大旱之望雲霓,如秦孝公之盼商君。
如得君之相助,聖上如武帝之得冠軍候,如太祖之得魏國公。日後君之刀鋒所指,即聖上之敵,大明之敵也!
君果損身於德彰,則君之父實為遼東數十萬將士之父,君之族人實為天下人之親眷!
而後史冊,君必青史留名!君之宗族,宋氏之聲名必將綿延於萬民之心中而千秋萬代不熄!
戶部尚書鄭永叔書
————————————————
而這封信剛寫完時,鄭邦國把此信交給朱由校看,朱由校閱罷。拍案而起,連道了三聲好。
昨天晚上,朱由校回到坤寧宮還和張嫣說起此事。
“沒看出來,這鄭邦國寫文章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張嫣聽他把這份寄給宋應星的信念了以後,也覺得鄭邦國厲害!
他用言辭挑起了宋應星的報國之心後,精準地抓住了他在乎宗族父親的心理,給人戴高帽子,玩洗腦…
看來,隻要這份信能送到宋應星手裏。依他的脾性,便一定會站出來,乖乖跳到德彰這個泥潭子裏,去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這個鄭邦國,陽謀玩的賊溜啊!
誠如張嫣所料!五天後,天啟元年六月初六。江西九江府,白鹿洞書院。
接到朝廷任命的宋應星一時成了書院的話題人物。
宋應升本來也挺為自家兄弟高興,可是消息傳開的第二天,便聽書院裏一些官家子弟議論說:
“這德彰縣令一職就是個燙手山芋!你以為要他宋應星去那裏升官發財嗎?哼!到時候他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宋應升一時大驚,連忙跑去學舍找自家弟弟問個明白。
誰知到時,他正好碰上宋應星正對著桌案上的一封信入神。
搶過來一看,赫然便是那封隨著詔令一起送到的,鄭邦國寫就的那份私信!
他看完,狠狠把信往桌案上一拍,對著宋應星大聲道:“長庚!聽為兄的話,這德彰不能去!”
宋應星一抹臉,沉重問道:“為何!?”
宋應升:“這還用為什麽嗎?自古變法可有得了好下場的?商鞅被五馬分屍,王文公被貶責。長庚你不可被眼前一時之利衝昏頭腦啊!咱們兄弟老老實實在此地進學,來年必能高中!到時進士及第,無論外放還是留京?前程都是一片大好啊!”
宋應星苦笑一聲,道:“兄長,你的好意,長庚明白。但是如今這詔令已下,且上達天聽,戶部尚書還寫信相邀!我若不去?即便日後我八股文章寫得如花似錦。兄長覺得,這考官敢錄用於我嗎?”
宋應升聽自家弟弟這麽說,愣了一愣。許久他才艱難道:“即便你以後做不成官了又如何?保身要緊!”
宋應星聞言,激動的一拍桌案。起身道:“我寒窗苦讀二十餘載,這麽多年的努力難道就一朝斷送嗎?大哥,我不甘心啊…”
宋應升見自己弟弟這模樣,一時也紅了眼眶,艱難勸道:“長庚!你還有大把人生,就算考不得進士,你也可像叔父那樣回鄉教書。這也是一種人生啊!”
宋應星:“不!大哥,教書育人不是我的理想!…我決定了,明日便趕赴河南府。去德彰上任!”
宋應升大驚,還待再勸。
宋應星一轉身,對著他問道:“大哥,你還記得幼時,父親教導我們的話嗎?”
“記得”
“是什麽?”
“橫渠先生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那如果遇到的事與我們自身利益相悖呢?”
“勿以自身為念,當思社稷。忠君報國!”
宋應星不問了,他拍了拍兄長的肩膀。一指那封被宋應升狠狠拍在桌案上的信。
笑道:“那麽父親所說的時候到了!為君分憂,為國解難,為萬民謀福祉,為邊關的將士添一分力。如此利國利民,能名留青史之事。我宋長庚豈能惜這一己文弱之身!”
宋應升聽他這麽說,也不好再勸了。
遂沉默了片刻,才又道:“你真的想好了?”
宋應星這次從容坐下,堅定道:“想好了。”
說完,他眉頭一皺,猶豫了一下。
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兄長,長庚去年在京中曾結識一位叫嚴章的商人。他曾對我說過如今朝中黨爭傾軋嚴重。此一去福禍難料,長庚可能會比商君、文公更艱難。以後父親母親便拜托你了。”
宋應升見他這麽說,紅著眼圈拍了拍弟弟的背。強笑道:“長庚說的哪裏話?怎麽跟大哥還這麽見外!”
宋應星附上背上兄長的手,重重握了握。
兩兄弟談完話,宋應升起身要走時,想到了什麽一樣,回身問弟弟道:
“長庚此行可要給父親寫封信,稟明父親後再趕赴德彰?”
宋應星朗聲大笑道:“兄長——父親若得知此事,必然欣慰自己以往的教導沒有白費!所以,信是要寫,但不必等回信了。我這就寫上家書一份,讓人捎回鄉。明日還是一早啟程去德彰!”
宋應升無奈的看看自己弟弟,眼中情緒複雜!擔憂,向往,欽佩,羨慕間或有之。
當天下午,宋應星讓書童托商隊給奉新的父母捎去一份家書,再到街市上買了一些幹糧。
翌日,江西九江府的白鹿洞書院門口。一位布衣裝扮的青年書生,跟身後的兄長同窗作別後,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後來,這條路上曆經的艱難險阻讓他既慶幸自己當年毅然踏出這一步,又後怕自己竟然走出這一步!
如果能預知未來,宋應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毅然決然踏出這一步。可他知道,如果沒有選擇這條路,等到一切真的到了無可挽回的時候。
他定然會後悔自責,當年的自己竟然如此之膽怯!
遠在江西發生的這一切,京師皇宮中的張嫣和朱由校都不知曉。
張嫣無聊的在坤寧宮養胎,悶了好幾日後。終於,王禮那邊把製作軍械的賬目清單給報上來了。
張嫣睡到日曬三竿才起身,等到她梳洗好用了早膳。然後再讓太醫把過平安脈。
時間已經悄無聲息的劃到了巳時三刻。
另一邊,前朝的鄭邦國提議:由宋應星擔任德彰縣令的昭令。經過吏部起草,司禮監用印。已與今日淩晨加急發了出去。
而且隨同昭令一起出發的,還有一份鄭邦國起草的信。
小友長庚親啟。
吾聞汝今於元直處進修。去歲春闈,汝雖未中,但吾觀汝之文章,銳意進取言之有物。且汝文中夙有澄清天下之誌,拯救萬民之心。
然不幸!竟至名落孫山,以至於汝空有一腔孤勇,抱璧向隅,天下果無識和氏者乎。
大明國策有難。吾於焦頭爛額之際,思及君之寶劍尚沉睡於鞘中。頓覺蒼天之意,原其使汝之大器成於今日乎!
今遼東之局堪憂,澎湖匪患不斷,各地災民於水火之中。惜國庫空虛!泱泱大明,國窮至此!以至聖上與吾痛定思痛,立誌變法圖強!君可知,聖上與吾望君如大旱之望雲霓,如秦孝公之盼商君。
如得君之相助,聖上如武帝之得冠軍候,如太祖之得魏國公。日後君之刀鋒所指,即聖上之敵,大明之敵也!
君果損身於德彰,則君之父實為遼東數十萬將士之父,君之族人實為天下人之親眷!
而後史冊,君必青史留名!君之宗族,宋氏之聲名必將綿延於萬民之心中而千秋萬代不熄!
戶部尚書鄭永叔書
————————————————
而這封信剛寫完時,鄭邦國把此信交給朱由校看,朱由校閱罷。拍案而起,連道了三聲好。
昨天晚上,朱由校回到坤寧宮還和張嫣說起此事。
“沒看出來,這鄭邦國寫文章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張嫣聽他把這份寄給宋應星的信念了以後,也覺得鄭邦國厲害!
他用言辭挑起了宋應星的報國之心後,精準地抓住了他在乎宗族父親的心理,給人戴高帽子,玩洗腦…
看來,隻要這份信能送到宋應星手裏。依他的脾性,便一定會站出來,乖乖跳到德彰這個泥潭子裏,去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這個鄭邦國,陽謀玩的賊溜啊!
誠如張嫣所料!五天後,天啟元年六月初六。江西九江府,白鹿洞書院。
接到朝廷任命的宋應星一時成了書院的話題人物。
宋應升本來也挺為自家兄弟高興,可是消息傳開的第二天,便聽書院裏一些官家子弟議論說:
“這德彰縣令一職就是個燙手山芋!你以為要他宋應星去那裏升官發財嗎?哼!到時候他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的!”
宋應升一時大驚,連忙跑去學舍找自家弟弟問個明白。
誰知到時,他正好碰上宋應星正對著桌案上的一封信入神。
搶過來一看,赫然便是那封隨著詔令一起送到的,鄭邦國寫就的那份私信!
他看完,狠狠把信往桌案上一拍,對著宋應星大聲道:“長庚!聽為兄的話,這德彰不能去!”
宋應星一抹臉,沉重問道:“為何!?”
宋應升:“這還用為什麽嗎?自古變法可有得了好下場的?商鞅被五馬分屍,王文公被貶責。長庚你不可被眼前一時之利衝昏頭腦啊!咱們兄弟老老實實在此地進學,來年必能高中!到時進士及第,無論外放還是留京?前程都是一片大好啊!”
宋應星苦笑一聲,道:“兄長,你的好意,長庚明白。但是如今這詔令已下,且上達天聽,戶部尚書還寫信相邀!我若不去?即便日後我八股文章寫得如花似錦。兄長覺得,這考官敢錄用於我嗎?”
宋應升聽自家弟弟這麽說,愣了一愣。許久他才艱難道:“即便你以後做不成官了又如何?保身要緊!”
宋應星聞言,激動的一拍桌案。起身道:“我寒窗苦讀二十餘載,這麽多年的努力難道就一朝斷送嗎?大哥,我不甘心啊…”
宋應升見自己弟弟這模樣,一時也紅了眼眶,艱難勸道:“長庚!你還有大把人生,就算考不得進士,你也可像叔父那樣回鄉教書。這也是一種人生啊!”
宋應星:“不!大哥,教書育人不是我的理想!…我決定了,明日便趕赴河南府。去德彰上任!”
宋應升大驚,還待再勸。
宋應星一轉身,對著他問道:“大哥,你還記得幼時,父親教導我們的話嗎?”
“記得”
“是什麽?”
“橫渠先生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那如果遇到的事與我們自身利益相悖呢?”
“勿以自身為念,當思社稷。忠君報國!”
宋應星不問了,他拍了拍兄長的肩膀。一指那封被宋應升狠狠拍在桌案上的信。
笑道:“那麽父親所說的時候到了!為君分憂,為國解難,為萬民謀福祉,為邊關的將士添一分力。如此利國利民,能名留青史之事。我宋長庚豈能惜這一己文弱之身!”
宋應升聽他這麽說,也不好再勸了。
遂沉默了片刻,才又道:“你真的想好了?”
宋應星這次從容坐下,堅定道:“想好了。”
說完,他眉頭一皺,猶豫了一下。
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兄長,長庚去年在京中曾結識一位叫嚴章的商人。他曾對我說過如今朝中黨爭傾軋嚴重。此一去福禍難料,長庚可能會比商君、文公更艱難。以後父親母親便拜托你了。”
宋應升見他這麽說,紅著眼圈拍了拍弟弟的背。強笑道:“長庚說的哪裏話?怎麽跟大哥還這麽見外!”
宋應星附上背上兄長的手,重重握了握。
兩兄弟談完話,宋應升起身要走時,想到了什麽一樣,回身問弟弟道:
“長庚此行可要給父親寫封信,稟明父親後再趕赴德彰?”
宋應星朗聲大笑道:“兄長——父親若得知此事,必然欣慰自己以往的教導沒有白費!所以,信是要寫,但不必等回信了。我這就寫上家書一份,讓人捎回鄉。明日還是一早啟程去德彰!”
宋應升無奈的看看自己弟弟,眼中情緒複雜!擔憂,向往,欽佩,羨慕間或有之。
當天下午,宋應星讓書童托商隊給奉新的父母捎去一份家書,再到街市上買了一些幹糧。
翌日,江西九江府的白鹿洞書院門口。一位布衣裝扮的青年書生,跟身後的兄長同窗作別後,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後來,這條路上曆經的艱難險阻讓他既慶幸自己當年毅然踏出這一步,又後怕自己竟然走出這一步!
如果能預知未來,宋應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毅然決然踏出這一步。可他知道,如果沒有選擇這條路,等到一切真的到了無可挽回的時候。
他定然會後悔自責,當年的自己竟然如此之膽怯!
遠在江西發生的這一切,京師皇宮中的張嫣和朱由校都不知曉。
張嫣無聊的在坤寧宮養胎,悶了好幾日後。終於,王禮那邊把製作軍械的賬目清單給報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