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京營?


    明世宗嘉靖時期,營政廢壞如故,京營兵士僅餘5萬餘人,加派文臣提督團營。嘉靖十五年,都禦史王廷相受命提督團營,他對當時營務的看法,頗為中肯:


    一是軍士多被朝廷及中貴、武臣拉去服工役,不似武夫,倒與田夫無異。


    二是到了年齡的兵士,應由子弟替代,但吏胥上下其手,索要重賄,使貧困老弱兵士充斥營伍。


    三是富裕的兵士不願參加營操訓練,賄賂將領將名籍列入老家。語雖切中要害,但不久朝廷兩郊九廟諸宮殿大興土木,京營盡被趨往勞作。嘉靖中期,邊警頻仍,僅選出騎兵3萬,仍分作東西官廳,進行操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韃靼軍兵臨北京城下,京營軍士僅五六萬人,被驅出城迎戰,“皆流涕不敢前,諸將領亦相顧變色”(《明史》卷九十《兵誌》)。大學士嚴嵩為塞責,對團營製又進行了改革。


    這次改革是罷團營、兩官廳,複三大營舊製。三千營改名神樞營。設大將1人,稱總督京營戎政,設文臣1人,稱協理京營戒政。五軍營副將2人,參將4人,遊擊將軍4人。神樞、神機副將2人,佐擊將軍6人。不久又增能戰之將,稱練勇參將6人,革去神樞、神機副將1人。12營、兩廳、司掖哨等均罷設。又派遣禦史4人,募兵於畿輔、山東、山西、河南,得4萬人,分隸於神樞、神機營,大將所統三營之兵,平日稱練勇,有戰事時更定職名。五軍營,設大將1人,統兵1萬,總管三營副、參、遊擊、佐擊及坐營等官;副將2員,各統軍7000;左右前後參將4員,各統兵6000;遊擊4員,各統兵3000。外備兵66660人。神樞營,副將2員,各統軍6000;佐擊6員,各統兵3000。外備兵4萬人。神樞營亦同。在京各衛軍,俱分隸於三大營。


    隆慶年間,一些官員認為三營幾十萬大軍統於一人之手,不符合明太祖、太宗時分府分營以分權的本意,於是三大營互不統屬,各設總兵一員(又改稱提督),又增設文臣總兵三人,自六提督設後,遇事各持己見,紛爭不決,隻得罷設,仍置總督,協理二臣。


    此後,營製變化不大,官員設置上有增損而已。崇禎年間,營務已盡領於中官。出戰時,廩給優厚,挾勢淩虐將士,瓦解軍心。明末,營將盡為內監私人,不懂軍事,營兵隻是注名支糧,買人雇役,朝甲暮乙。崇禎帝屢次要求嚴加訓練,但每日操練者不過二三百人,未到黃昏,人已散去。崇禎問協理京營戎政的兵部侍郎王家彥,如何才能振刷營務,王家彥稱“勢已晚”(《明史》卷九十《兵誌》)。崇禎十八年(1644年)李自成率起義軍進攻北京城,至沙河,京軍出戰,未及接戰,聞炮聲已潰不成軍,起義軍長驅直入,守城的京軍僅有3000人,城陷,明朝滅亡。


    京營並不直接掌管皇帝的宿衛,另專設12衛為皇帝親軍,不隸於五軍都督府。


    而京師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軍士除來自京師衛軍外﹐又調中都留守司及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衛所馬步官軍輪番到京師宿衛和操練﹐稱為班軍。隸屬五軍營的還有掌隨駕馬隊官軍的十二營﹐掌操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的圍子手營,以及幼官舍人殫忠﹑效義諸營。三千營由三千騎兵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輿服﹑兵仗金鼓、禦用寶物等。


    神機營﹐因用兵交址(今越南)﹐得火器法﹐立營肄習而名﹐其下亦分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中軍分設四司﹐掖﹑哨各分設三司﹐掌銃﹑炮等項火器。隸屬該營的還有五千營﹐掌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


    洪熙時(1425)﹐命武臣一人總理三大營營政。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當皇帝親征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三大營初建時﹐頗有戰鬥力。土木之變中主力損耗殆盡。景泰時﹐兵部尚書於謙對京營編製進行改革,於三大營中選精銳十萬。分十營團練﹐以備緊急調用﹐稱十團營。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監以內臣﹑兵部尚書或都禦史一人為提督。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京營規製至此一變。大順初﹐罷十團營。憲宗立﹐複十團營舊製﹐二年(1466)又罷﹐三年複置﹐且增為十二團營﹐其名為奮﹑耀﹑練﹑顯四武營﹐敢﹑果﹑效﹑鼓四勇營﹐立﹑伸﹑揚﹑振四威營。十二團營由十二侯分掌﹐佐以都指揮﹐監以內臣。各團營又分五軍﹑三千﹑神機三營。時人稱為“選鋒”。


    正德初﹐十二團營僅選出六萬零五百銳卒。於是調邊軍數萬人入衛京師﹐名之“外四家”。又立東西兩官廳﹐東官廳操練正德初所選官軍﹐西官廳選團營及勇士﹑四衛軍操練。從此﹐兩官廳稱“選鋒”﹐而十二團營被稱為“老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罷團營和兩官廳﹐恢複永樂時三大營舊製﹐不同的是三千營改名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其下設副參等官。凡團營兩官廳之兵﹐悉歸五軍營﹔而寶纛令旗等項則仍隸神樞營。明後期﹐三大營增設監視內臣﹐營務盡領於中官。


    南京京營﹐永樂時﹐設守備官節製。洪熙初﹐以內臣同守備。宣德末﹐設參讚機務官。景泰間﹐增協同守備官。成化末﹐命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南京京營主要負責在大﹑小教場操練南京諸衛所輪班官軍﹐同時操練的有南京神機營。此外﹐又設池河營於江北﹐專城守﹑護陵寢。嘉靖二十四年﹐設立振武營﹐選南京各營銳卒及淮安府﹑揚州府丁壯者充任。池河營﹑振武營各有營兵三千。隆慶時﹐罷振武營,其卒仍隸大﹑小教場及神機營。


    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都是明王朝的主力軍﹐土木之變後﹐惟景泰間和萬曆初張居正當國時﹐營務整飭,頗為振作。此後﹐由於朝政腐敗﹐營帥貪殘無能﹐京營戰鬥力每況愈下。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進入居庸關﹐至沙河﹐京軍出禦﹐未經戰鬥﹐聞炮聲即潰敗而歸。


    如此無用之軍隊,早已無可救藥!


    自然是早日裁撤遣散。由張嫣招募起來的明華軍替代方才是王道!


    隻是,這事兒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明末當皇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王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王婆並收藏穿到明末當皇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