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傑出將領,明朝的鋼鐵長城”。這個是後來的滿清對袁崇煥的評價,也是我們現在最為熟悉的。
而前不久剛剛請辭了的袁大將軍,也在朱由檢即位後,迅速起複。朱由檢對其可謂是信任有加!簡直腦殘粉一樣的表現,他盡了整個大明的力量來全力支持遼東。
所以後來的後來。事情發展到那種地步,其實也勉強能說上一句,恨之深愛之切呐!
但崇禎帝當年給袁崇煥定的是叛國罪,他被劊子手千刀萬剮的時候,圍觀的百姓都是拍手稱快的。難道當年真的是崇禎帝殺錯了麽?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以下三件事情,還原曆史上真實的袁崇煥。
其實,說起來這位袁將軍。他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歡吹牛皮!
不但喜歡吹,人更是吹起來眼都不帶眨的。
話說,寧錦大捷之前。早在天啟二年袁崇煥進京麵聖時。就幹過,說大話欺君的奇葩事兒!
當時,他是被禦史侯恂破格提撥在兵部任職。就在他任職期間,廣寧被後金攻陷。
朝廷認為應該派人,去鎮守山海關。正在這時,袁崇煥上書稱:“隻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守住山海關”。
朱由校聽了,自然是非常高興啊!
而朝中大臣也都紛紛稱讚袁崇煥有才幹。於是,朱由校便叫這袁崇煥覲見。問他,如果真的把遼東交到他的手裏?他會怎麽做?
袁崇煥倒是沒有怯場,洋洋灑灑將心中所想說了一大通。
朱由校聽了,搖頭失笑。然後一連串的質問了袁崇煥許多問題!
袁崇煥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好在朱由校見他隻是喜歡說大話,領兵打仗的能力還是有幾分的。於是輕輕放過,沒有追究。
經曆了這事兒,因為沒有收到說大話的教訓。等到崇禎二年,袁崇煥又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內可以收回遼東。
當時把朱由檢激動地,又給錢又給糧,傾盡國庫,就差沒砸鍋賣鐵了。誰料最後,也沒能兌現諾言。這個在古代,可算是欺君的大罪。
袁崇煥雖然是遼東的一把手,但其實跟毛文龍是平級。袁崇煥因為毛文龍態度傲慢,就以邀毛文龍觀看將士騎馬射箭為名,將毛文龍逮捕,定了他十二項大罪,用尚方寶劍,擅自做主將他殺了。
這個事傳到京城後,崇禎皇帝都懵了。因為毛文龍對後金的牽製作用很重要,他在海島上開辟的基地,就像一根釘子一樣紮入了後金的後方,使得他們沒法肆無忌憚的去跟明朝對麵打仗。
皇太極就曾說過,毛文龍就像一根毒瘤一樣,一日不除一日不痛快。清軍就是在毛文龍死後的三個月,就跨過了蒙古,進入了長城,直逼山海關。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導致的另一個惡果就是,毛文龍的部下紛紛投敵,有些將領在後來對明朝的作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等人。
明朝和朝鮮一直以來,都是盟軍。後金的崛起,侵害的是明朝和朝鮮兩國的利益。這種情況下,明朝和朝鮮就屬於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後金在攻打朝鮮時,袁崇煥拒絕出兵援救朝鮮,也不策應東江鎮。這樣最終導致,朝鮮不得不向後金屈服。這還牽扯到,一些還在觀望的蒙古部落,也瞬間倒向了後金。明朝一下子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樣一個,明朝認定的民族罪人。卻被滿清政府,表彰成了“民族英雄”!?
袁承煥,此人爭議很大,有說國之幹城,有說毀國之幹城我說袁是忠臣(僅指不叛變),能臣,但脫不掉國人劣根性。內鬥,剛愎自用(與朱由檢一樣)滿清鐵騎在前,殺毛文龍,導致東江鎮不穩,尚可喜,耿忠明叛變,使天平又向滿清傾斜。
所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個錯誤,據此袁崇煥被殺可以說不冤。但袁崇煥卻不能殺!殺袁崇煥又是毀另一個國之長城,為滿清入關又掃掉一層屏障。崇禎處死袁是錯上加錯,真是時也命也,不勝唏噓!
滿清入住中原是多方麵的原因,多方麵的巧合造成,可以說是奇跡(悲劇的奇跡)其中最關鍵的是滿清入清的時機。
當時的中國是中央集權最為鬆散,民族資產階級剛剛崛起但還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統一的組織。一方麵皇帝老兒窮得叮當響,為兵餉愁死,一方麵南方的地主富紳(其實已經是商人資本家,他們已不種糧食,養蠶桑辦紡織工廠)有錢但無武裝。
所以當時是中華民族脫胎換骨的是候,是鳳凰涅槃的時候,是破繭成蝶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若是大明還能拖到幾年,一切,一切都不一樣了,想來的確讓人扼腕歎息。
不過,這次寧遠之戰前夕。
高第一到任,立刻就說關外之地不可守,要撤去關外各城的守禦,將部隊全部撤入山海關。
??這戰略之胡塗,真是不可理喻。那時清兵又沒有來攻,完全沒有撤兵逃命的必要。大概他是怕一旦來攻,非敗不可,還是先行撤兵比較安全。
袁崇煥當然極力反對,對高第說:“兵法有進無退。諸城既已收複,怎可隨便撤退?錦州、右屯衛一動搖,寧前就震驚,山海關也失了保障。這些外衛城池隻要派良將守禦,一定不會有危險的。”高第不聽,下令寧遠、前屯衛也撤兵。
袁崇煥倔強得很,抗命不聽,說道:“我做的是寧前道的官,守土有責,與城共存亡,決計不撤。”高第是膽小的書生,袁崇煥雖是他部屬,但見他蠻勁發作,聲色俱厲的不服從命令,也就不敢對他怎樣,袁崇煥的父親早一年死了,按照規矩,兒子必須回家守喪。當時朝廷以軍事緊急,下旨不許他回家,命他在職守製,稱為“奪情”。這時袁崇煥大怒,上奏章要回家守製。朝廷不準,為了慰撫他,升他為按察使。但這樣一來,數年辛辛苦苦的經營毀於一朝。雖然升官,也決不會開心。
可以想象得到,袁崇煥在這段時期中,“x他媽”的廣東三字經不知罵了幾千百句。他是進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這種事情,不罵三字經何以泄心中之憤?或許高第不敢見他的麵,否則被他飽以老拳、毆打上司的事都可能發生。
主帥荒謬,援軍是一定不會有的。那怎麽辦?棄城而退是服從主帥命令;守城罷,寧遠一城孤軍,怎能擋滿清的傾國之師?
????在這緊急關頭,袁崇煥倒是發揮了英雄之氣,決意抗敵。
他和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何可綱等,集將士誓死守城。袁崇煥刺出自己鮮血,寫成文告,讓將士傳閱,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義。全軍上下在他的激勵下人人熱血沸騰,決心死戰。
他又下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關守將楊麒,凡是寧遠有兵將逃回來,一概抓住斬首。山海關有他的上司遼東經略高第鎮守,袁崇煥的職權本來隻能管到寧遠和前屯,山海關總兵楊麒他是管不著的。但這時還管他甚麽上司不上司,職權不職權呢!
而前不久剛剛請辭了的袁大將軍,也在朱由檢即位後,迅速起複。朱由檢對其可謂是信任有加!簡直腦殘粉一樣的表現,他盡了整個大明的力量來全力支持遼東。
所以後來的後來。事情發展到那種地步,其實也勉強能說上一句,恨之深愛之切呐!
但崇禎帝當年給袁崇煥定的是叛國罪,他被劊子手千刀萬剮的時候,圍觀的百姓都是拍手稱快的。難道當年真的是崇禎帝殺錯了麽?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看以下三件事情,還原曆史上真實的袁崇煥。
其實,說起來這位袁將軍。他有一個不太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歡吹牛皮!
不但喜歡吹,人更是吹起來眼都不帶眨的。
話說,寧錦大捷之前。早在天啟二年袁崇煥進京麵聖時。就幹過,說大話欺君的奇葩事兒!
當時,他是被禦史侯恂破格提撥在兵部任職。就在他任職期間,廣寧被後金攻陷。
朝廷認為應該派人,去鎮守山海關。正在這時,袁崇煥上書稱:“隻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守住山海關”。
朱由校聽了,自然是非常高興啊!
而朝中大臣也都紛紛稱讚袁崇煥有才幹。於是,朱由校便叫這袁崇煥覲見。問他,如果真的把遼東交到他的手裏?他會怎麽做?
袁崇煥倒是沒有怯場,洋洋灑灑將心中所想說了一大通。
朱由校聽了,搖頭失笑。然後一連串的質問了袁崇煥許多問題!
袁崇煥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好在朱由校見他隻是喜歡說大話,領兵打仗的能力還是有幾分的。於是輕輕放過,沒有追究。
經曆了這事兒,因為沒有收到說大話的教訓。等到崇禎二年,袁崇煥又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內可以收回遼東。
當時把朱由檢激動地,又給錢又給糧,傾盡國庫,就差沒砸鍋賣鐵了。誰料最後,也沒能兌現諾言。這個在古代,可算是欺君的大罪。
袁崇煥雖然是遼東的一把手,但其實跟毛文龍是平級。袁崇煥因為毛文龍態度傲慢,就以邀毛文龍觀看將士騎馬射箭為名,將毛文龍逮捕,定了他十二項大罪,用尚方寶劍,擅自做主將他殺了。
這個事傳到京城後,崇禎皇帝都懵了。因為毛文龍對後金的牽製作用很重要,他在海島上開辟的基地,就像一根釘子一樣紮入了後金的後方,使得他們沒法肆無忌憚的去跟明朝對麵打仗。
皇太極就曾說過,毛文龍就像一根毒瘤一樣,一日不除一日不痛快。清軍就是在毛文龍死後的三個月,就跨過了蒙古,進入了長城,直逼山海關。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導致的另一個惡果就是,毛文龍的部下紛紛投敵,有些將領在後來對明朝的作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等人。
明朝和朝鮮一直以來,都是盟軍。後金的崛起,侵害的是明朝和朝鮮兩國的利益。這種情況下,明朝和朝鮮就屬於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後金在攻打朝鮮時,袁崇煥拒絕出兵援救朝鮮,也不策應東江鎮。這樣最終導致,朝鮮不得不向後金屈服。這還牽扯到,一些還在觀望的蒙古部落,也瞬間倒向了後金。明朝一下子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樣一個,明朝認定的民族罪人。卻被滿清政府,表彰成了“民族英雄”!?
袁承煥,此人爭議很大,有說國之幹城,有說毀國之幹城我說袁是忠臣(僅指不叛變),能臣,但脫不掉國人劣根性。內鬥,剛愎自用(與朱由檢一樣)滿清鐵騎在前,殺毛文龍,導致東江鎮不穩,尚可喜,耿忠明叛變,使天平又向滿清傾斜。
所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個錯誤,據此袁崇煥被殺可以說不冤。但袁崇煥卻不能殺!殺袁崇煥又是毀另一個國之長城,為滿清入關又掃掉一層屏障。崇禎處死袁是錯上加錯,真是時也命也,不勝唏噓!
滿清入住中原是多方麵的原因,多方麵的巧合造成,可以說是奇跡(悲劇的奇跡)其中最關鍵的是滿清入清的時機。
當時的中國是中央集權最為鬆散,民族資產階級剛剛崛起但還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統一的組織。一方麵皇帝老兒窮得叮當響,為兵餉愁死,一方麵南方的地主富紳(其實已經是商人資本家,他們已不種糧食,養蠶桑辦紡織工廠)有錢但無武裝。
所以當時是中華民族脫胎換骨的是候,是鳳凰涅槃的時候,是破繭成蝶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若是大明還能拖到幾年,一切,一切都不一樣了,想來的確讓人扼腕歎息。
不過,這次寧遠之戰前夕。
高第一到任,立刻就說關外之地不可守,要撤去關外各城的守禦,將部隊全部撤入山海關。
??這戰略之胡塗,真是不可理喻。那時清兵又沒有來攻,完全沒有撤兵逃命的必要。大概他是怕一旦來攻,非敗不可,還是先行撤兵比較安全。
袁崇煥當然極力反對,對高第說:“兵法有進無退。諸城既已收複,怎可隨便撤退?錦州、右屯衛一動搖,寧前就震驚,山海關也失了保障。這些外衛城池隻要派良將守禦,一定不會有危險的。”高第不聽,下令寧遠、前屯衛也撤兵。
袁崇煥倔強得很,抗命不聽,說道:“我做的是寧前道的官,守土有責,與城共存亡,決計不撤。”高第是膽小的書生,袁崇煥雖是他部屬,但見他蠻勁發作,聲色俱厲的不服從命令,也就不敢對他怎樣,袁崇煥的父親早一年死了,按照規矩,兒子必須回家守喪。當時朝廷以軍事緊急,下旨不許他回家,命他在職守製,稱為“奪情”。這時袁崇煥大怒,上奏章要回家守製。朝廷不準,為了慰撫他,升他為按察使。但這樣一來,數年辛辛苦苦的經營毀於一朝。雖然升官,也決不會開心。
可以想象得到,袁崇煥在這段時期中,“x他媽”的廣東三字經不知罵了幾千百句。他是進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這種事情,不罵三字經何以泄心中之憤?或許高第不敢見他的麵,否則被他飽以老拳、毆打上司的事都可能發生。
主帥荒謬,援軍是一定不會有的。那怎麽辦?棄城而退是服從主帥命令;守城罷,寧遠一城孤軍,怎能擋滿清的傾國之師?
????在這緊急關頭,袁崇煥倒是發揮了英雄之氣,決意抗敵。
他和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何可綱等,集將士誓死守城。袁崇煥刺出自己鮮血,寫成文告,讓將士傳閱,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義。全軍上下在他的激勵下人人熱血沸騰,決心死戰。
他又下令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關守將楊麒,凡是寧遠有兵將逃回來,一概抓住斬首。山海關有他的上司遼東經略高第鎮守,袁崇煥的職權本來隻能管到寧遠和前屯,山海關總兵楊麒他是管不著的。但這時還管他甚麽上司不上司,職權不職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