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郟縣,官軍潛至民軍附近,孫傳庭令部將左勷率左軍,鄭嘉棟率右軍,高傑率中軍設下埋伏,牛成虎率前軍挑戰民軍,誘敵深入。雙方接戰不久,牛成虎佯裝失敗,將民軍引入包圍圈,四麵伏兵突起,民軍猝不及防,向東逃竄,官軍追殺三十裏。孫傳庭在力不如人的時候,以智取勝,官軍取得了久違有勝利,然而由於此時天降大雨,官軍又餓又冷,沒能繼續擴大戰果。
農民軍雖初戰失利,但畢竟人多勢眾,在官軍打掃戰利品之際,民軍主力殺了個回馬槍,官軍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孫傳庭率殘兵敗將狂奔回陝西。官軍此戰原為長途奔襲,試圖以戰養戰,糧草供應不上,士兵們不得不采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充饑,因此河南人將此戰稱為柿園之役。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後,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陝西官軍實力有顯著增長。孫傳庭還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麵裝載火炮,車廂裏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名叫火車。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組成一個火車營,由總兵白廣恩統領。五月,崇禎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又封他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並賜予尚方寶劍。八月,在崇禎的一再催促下,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眾東出潼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裏,缺少糧草,李自成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的地區,把後勤問題留給長途跋涉的官軍。??由於民軍放棄了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陝西官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八月上旬占領洛陽,九月八日攻占汝州,民軍督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
李養純的投降後向官軍泄露秘密,給民軍帶來很大損失,他報告說:民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銳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首先攻破寶豐,斬偽州牧陳可新等,然後揮師唐縣,將安置在那裏的民軍家屬斬殺殆盡。
九月十四日,官軍和民軍主力在郟縣進行激戰,民軍戰敗逃跑,官軍緊追不舍,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本人也差點被擒。後來民軍逃入襄城,官軍也尾隨而至。
麵對危局,一些民軍將士產生的投降的念頭。這時大雨整整下了七天,城外露舍的官軍苦不堪言,由於道路泥濘,官軍的糧車難以移動,官軍的後勤出現問題。官軍希望破郟縣獲取給養,但是郟縣早己坐吃山空,破城後隻得到一些騾馬,很快就被士兵們分食殆盡。這時李自成派大將劉宗敏率一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官軍後方,切斷官軍的糧道,為了麻痹官軍,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約定日期同官軍決戰,以此牽拌官軍。??
士兵們有雨淋沒飯吃,情緒開始浮躁起來,孫傳庭無奈之下,隻好決定回師迎糧,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自己統率嫡係陝西官軍分路回師打通糧道。陳永福部下士兵看到陝西官軍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忍饑挨餓充當替死鬼,都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官軍後麵撤退(前軍移,後軍亂),陳永福無法控製局麵(永福斬之不能止),官軍隊伍大亂,民軍乘機發起進攻,官軍全線崩潰。官軍逃到南陽才緩過神來,調頭迎戰民軍,雙方展開大戰。民軍戰陣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饑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騎兵,第四重是精銳騎兵,第五重是家屬。??官軍攻破了民軍前三重戰陣,與第四重戰陣的精騎相持不下,鏖戰中,白廣恩部火車營招架不住,率先潰敗。火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巨變,由雙方互相廝殺變為一方追殺另一方。民軍傾巢而出,窮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裏,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此役,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成了待宰的羔羊,民軍的戰略問題也迎刃而解,擴大戰果,乘勢奪取關中。??汝州之戰和鬆錦大戰一樣,都是決定明朝命運的戰略決戰,在這兩場戰役中,明軍並非沒有機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歸於失敗。崇禎十六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隻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在汝州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裏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孫傳庭戰死潼關後的第五天,西安失陷。繼妻張叔人率二妾二女投井,八歲的兒子孫世寧跳牆逃入民舍,被一老翁收養。????長子孫世瑞奔波來到陝西,從井中找到張氏屍體並葬埋,老翁也把他的弟弟孫世寧交給了他,兄弟二人相扶而還。??孫傳庭墓址代縣陽明堡鎮下花莊村東,北屏青山南麵孫傳庭墓綠水,占地7000平米,塚高4米周長約22米。四周紅牆環繞,遍植蒼鬆翠柏,有響堂,墓碑等,磚墁甬路修嚴,旁列石人、石馬、石豬、石羊,前建牌坊。
崇禎十六年五月,皇上親自賜劍,孫傳庭以兵部尚書及督師銜出征,與李自成義軍作戰,天陝西潼關兵敗身亡,家人葬其衣冠與其妻妾遺體於此,墓毀“文革”現存清刑部員外郎馮去驤撰《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穀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鐫刻於6塊石板之上,共6000餘字,詳載其生平事跡。
孫傳庭墓誌是在“文革”期間,孫墓被挖掘出土的。誌板石六塊,共六千餘字。從內容上說,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敘述孫傳庭祖輩的情況及孫傳庭之成長入仕;第二部分是孫參與軍旅帶兵抗擊闖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和入侵的清軍,直至與農民軍戰死於潼關;第三部分是總述孫的功績及社會上對孫的褒貶議論。
農民軍雖初戰失利,但畢竟人多勢眾,在官軍打掃戰利品之際,民軍主力殺了個回馬槍,官軍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孫傳庭率殘兵敗將狂奔回陝西。官軍此戰原為長途奔襲,試圖以戰養戰,糧草供應不上,士兵們不得不采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充饑,因此河南人將此戰稱為柿園之役。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後,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陝西官軍實力有顯著增長。孫傳庭還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麵裝載火炮,車廂裏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名叫火車。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組成一個火車營,由總兵白廣恩統領。五月,崇禎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又封他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並賜予尚方寶劍。八月,在崇禎的一再催促下,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眾東出潼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
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裏,缺少糧草,李自成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的地區,把後勤問題留給長途跋涉的官軍。??由於民軍放棄了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陝西官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八月上旬占領洛陽,九月八日攻占汝州,民軍督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
李養純的投降後向官軍泄露秘密,給民軍帶來很大損失,他報告說:民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銳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首先攻破寶豐,斬偽州牧陳可新等,然後揮師唐縣,將安置在那裏的民軍家屬斬殺殆盡。
九月十四日,官軍和民軍主力在郟縣進行激戰,民軍戰敗逃跑,官軍緊追不舍,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本人也差點被擒。後來民軍逃入襄城,官軍也尾隨而至。
麵對危局,一些民軍將士產生的投降的念頭。這時大雨整整下了七天,城外露舍的官軍苦不堪言,由於道路泥濘,官軍的糧車難以移動,官軍的後勤出現問題。官軍希望破郟縣獲取給養,但是郟縣早己坐吃山空,破城後隻得到一些騾馬,很快就被士兵們分食殆盡。這時李自成派大將劉宗敏率一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官軍後方,切斷官軍的糧道,為了麻痹官軍,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約定日期同官軍決戰,以此牽拌官軍。??
士兵們有雨淋沒飯吃,情緒開始浮躁起來,孫傳庭無奈之下,隻好決定回師迎糧,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自己統率嫡係陝西官軍分路回師打通糧道。陳永福部下士兵看到陝西官軍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忍饑挨餓充當替死鬼,都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官軍後麵撤退(前軍移,後軍亂),陳永福無法控製局麵(永福斬之不能止),官軍隊伍大亂,民軍乘機發起進攻,官軍全線崩潰。官軍逃到南陽才緩過神來,調頭迎戰民軍,雙方展開大戰。民軍戰陣共有五重,第一重是饑民,第二重是步兵,第三重是騎兵,第四重是精銳騎兵,第五重是家屬。??官軍攻破了民軍前三重戰陣,與第四重戰陣的精騎相持不下,鏖戰中,白廣恩部火車營招架不住,率先潰敗。火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巨變,由雙方互相廝殺變為一方追殺另一方。民軍傾巢而出,窮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殺四百餘裏,官軍死亡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此役,大明僅有的“一副家當”損失殆盡,成了待宰的羔羊,民軍的戰略問題也迎刃而解,擴大戰果,乘勢奪取關中。??汝州之戰和鬆錦大戰一樣,都是決定明朝命運的戰略決戰,在這兩場戰役中,明軍並非沒有機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歸於失敗。崇禎十六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隻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在汝州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裏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孫傳庭戰死潼關後的第五天,西安失陷。繼妻張叔人率二妾二女投井,八歲的兒子孫世寧跳牆逃入民舍,被一老翁收養。????長子孫世瑞奔波來到陝西,從井中找到張氏屍體並葬埋,老翁也把他的弟弟孫世寧交給了他,兄弟二人相扶而還。??孫傳庭墓址代縣陽明堡鎮下花莊村東,北屏青山南麵孫傳庭墓綠水,占地7000平米,塚高4米周長約22米。四周紅牆環繞,遍植蒼鬆翠柏,有響堂,墓碑等,磚墁甬路修嚴,旁列石人、石馬、石豬、石羊,前建牌坊。
崇禎十六年五月,皇上親自賜劍,孫傳庭以兵部尚書及督師銜出征,與李自成義軍作戰,天陝西潼關兵敗身亡,家人葬其衣冠與其妻妾遺體於此,墓毀“文革”現存清刑部員外郎馮去驤撰《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穀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鐫刻於6塊石板之上,共6000餘字,詳載其生平事跡。
孫傳庭墓誌是在“文革”期間,孫墓被挖掘出土的。誌板石六塊,共六千餘字。從內容上說,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敘述孫傳庭祖輩的情況及孫傳庭之成長入仕;第二部分是孫參與軍旅帶兵抗擊闖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和入侵的清軍,直至與農民軍戰死於潼關;第三部分是總述孫的功績及社會上對孫的褒貶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