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太五十許人。
她與小姑子李太太年紀相仿,但相比之下腰背更直,體態也更圓潤些。
一張輪廓略方的臉保養得宜。言語起來,氣質爽朗,笑中含威。一身秋香色褙子配薑黃紗裙,雖長途勞乏,氣色也是甚佳。
她身邊的則清麵容溫潤,站一塊兒較誌成稍矮半頭,穿著藏青色織錦長袍。桂姐兒身量嬌小,彎眉細眼,一身嫩黃色比甲配淺色紗裙,望之可親。
及至姑嫂見麵,自是好一番契闊寒暄。
平日裏,雖則兩府同在京城,但二人皆是家中主母,每日裏多少事情忙個不停。除了節令裏相會敘話,往常有什麽事情,多半也隻是相互打發陪房諸人傳話罷了。
誌成、青妍、則清、桂姐兒是從小熟稔的。隻是略長大些,則清先進塾堂,後跟著父親學做生意,桂姐兒則被陳太太帶在身邊學做女紅並料理家事。近兩年來,倒是略生疏了些。
兩位太太互相謙讓著坐定,丫頭們倒茶畢,李太太就命誌成、青妍上來給舅母見禮。
二人日間早被母親來回叮囑過多少遍,自然禮節無礙,再無錯漏的。
陳太太看這兄妹倆:一個長身玉立,風度翩翩,隻是細細觀之,仍是稚氣未改,眼神裏藏不住狡黠;一個雖不過十四五歲,卻是眉眼靈秀,嬌美不凡,竟不似尋常人家養出來的。
想小姑子年輕時也是一方美人,四鄰也都是稱讚的,但哪有如此殊麗之色?
陳太太暗忖,自古紅顏多禍水。女兒家長成如此模樣,若父母不嚴管,恐怕還真不見得是什麽好事。
心裏各種念頭轉過,陳太太麵上卻是不顯,笑著拉起二人手來,轉頭對李太太說,“妹妹,你可教教我怎麽養孩子吧。一個個怎麽這般齊整?真真好人品,把我家那兩個都比下去啦。”
“問姑母安!”桂姐兒最是伶俐,接過母親眼色,當即也拉著則清一並向李太太行禮。
李太太滿麵歡喜地站起來,扶住二人道,“有段日子沒見,桂姐兒愈發知禮,則清也愈發長進了。莫聽你母親胡說,我要有則清這樣的兒子,桂姐兒這樣的閨女,怕是做夢也要歡喜的笑醒呢。”
桂姐兒眼睛一眯,隻露出兩個小酒窩,“都說情人眼裏出西施,長輩看著也是一樣道理。隻怕姑母愛重,所以才看著我們這般好呢。”
桂姐兒一言逗得滿堂都笑起來。
陳太太指著女兒笑罵道,“我的兒,哪裏學來的混賬話?姑母這不見怪,以後在外人麵前可不許這麽亂說。”
桂姐兒莞爾道,“正是姑母是自己人,才這般放肆不是?”一邊說,一邊小眼神還看向李太太。
李太太聽得喜歡的不行,忍不住一把拉她坐到自己身邊,“我的兒,你說的才是正經道理。咱們一家子骨肉,哪裏來那些個規矩?”
陳太太也抿嘴笑了起來。
於是一屋子人好一番笑話玩鬧。
待到差不多,李太太對下麵的誌成道,“我跟你舅母久未敘話,怕是有會兒子話要說。你們小孩子家坐著也是煩悶,難得出來一遭,你帶著弟弟妹妹們出去玩吧。隻是莫要淘氣,莫要跑遠才是。”
陳太太知道這處莊子是小姑陪嫁,經營多年最是安穩的,也笑著說,“去吧,去吧。桂姐兒也照顧著點妹妹才是。”
幾個小人家聽到這個自然再樂意不過。
誌成拉著則清,桂姐兒拉著青妍,喜笑顏開的出門玩去了。
待到孩子們都走了,姑嫂二人這才不疾不徐,慢慢開始絮叨些個兒女家事來。
李太太有心牽起話頭,貌似無意的繼續誇讚則清出息、桂姐兒乖巧來。
陳太太不露聲色,也隻跟著說些“誌成進益,青妍標致,妹妹端的好福氣”這樣的話。
閑話半天,離題萬裏,李太太終於忍不住直入主題了。
“我們這當母親的,可不就是操不完的心嗎?現如今都年紀不小了,隻盼著他們都有個好結果,這才是我們的福氣呢。”
這話再是不錯的,陳太太也隻好陪笑道,“可不就是?我也是這麽盼著呢。”
她早就聽聞小姑子家兩個小的被慣得不像:一個哥兒成日界在外瞎晃蕩,一個姑娘家竟把女先生都氣走了,換了個武教頭。
今日大略看著,大麵上規矩倒也還是不錯。
孩子們都大了。這次小姑子專門遣人約自己上香,言明自己要帶著誌成和青妍,也暗示自己帶著則清和桂姐兒來作伴。
想來就是有那幾分結親意思。
家裏老爺雖然性子綿軟,對這個唯一的妹妹情分卻是不同,不好駁太過,更何況則清的婚事也是一直是她心頭的記掛。
下月自己就要回通州老家小住,一來看看父母兄嫂,二來最緊要的是看看二哥家的大郎並其他幾個侄子、侄女。
桂姐兒是自己精心養在身邊的。
女兒家親事最是要緊,好壞是一輩子的事。
娘家那邊二哥家的長子與桂姐兒年齡相仿,更是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脾氣性情最是放心。難得的是小小年紀下場,今年竟高中秀才,都說是陳家祖墳要冒青煙了,前程再是錯不了。
若能將桂姐兒與那邊結親,真是再妥當也沒有。自己舅家,沒人會欺負了她,將來夫婿得力,更是享不完的福氣。
隻是家裏現這兩個孩子,總不好都與娘家那邊結親,老爺那邊也是說不過去的。
小姑子那邊家底最是豐厚。更兼小姑子夫婦倆疼起閨女來一向是沒邊的,嫁妝之事自是再不用說的。
則清本就是次子,性子又隨老爺,和順有餘,才具魄力不足。待自己和老爺百年後,若分家單過,必要吃虧的。
如能找個性子溫婉又有財力的兒媳婦,那真是最相宜不過。
所以自己此行重在看察青妍品性,瞧瞧她與則清是不是登對。
至於誌成那邊,不過順帶而已。要說把桂姐兒許與他,實在心有不甘。
不管怎麽說,這次上香來回足有三四日功夫。日常見著,總能看出些門道來。
正是這一番思量一番,所以才應下小姑子的邀約。
陳太太來之前心裏早就盤算明白,為而剛才聽得小姑子提起話頭,聞弦歌已知雅意。
隻是眼下,不管是青妍還是誌成都隻剛打了個麵,遠還沒看出個眉目來。故而既不應允,也不駁回,隻打著太極喝著茶。
李太太見嫂子這般態度,心下不是太樂意——自家心尖上的兒女,嫂子一副全無所動的樣子。
但轉念一想,這樣大事,原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動定下的。為而見嫂子不肯回應,也不催促,隻暫且擱下,又轉而說起田產商鋪之類的閑話。
陳太太對治產之事是最有興致的。
於是短暫冷場之後,姑嫂倆又熱熱鬧鬧的敘談起哪裏的田莊值錢,哪裏的鋪子地段好來。
滿堂的和氣。
她與小姑子李太太年紀相仿,但相比之下腰背更直,體態也更圓潤些。
一張輪廓略方的臉保養得宜。言語起來,氣質爽朗,笑中含威。一身秋香色褙子配薑黃紗裙,雖長途勞乏,氣色也是甚佳。
她身邊的則清麵容溫潤,站一塊兒較誌成稍矮半頭,穿著藏青色織錦長袍。桂姐兒身量嬌小,彎眉細眼,一身嫩黃色比甲配淺色紗裙,望之可親。
及至姑嫂見麵,自是好一番契闊寒暄。
平日裏,雖則兩府同在京城,但二人皆是家中主母,每日裏多少事情忙個不停。除了節令裏相會敘話,往常有什麽事情,多半也隻是相互打發陪房諸人傳話罷了。
誌成、青妍、則清、桂姐兒是從小熟稔的。隻是略長大些,則清先進塾堂,後跟著父親學做生意,桂姐兒則被陳太太帶在身邊學做女紅並料理家事。近兩年來,倒是略生疏了些。
兩位太太互相謙讓著坐定,丫頭們倒茶畢,李太太就命誌成、青妍上來給舅母見禮。
二人日間早被母親來回叮囑過多少遍,自然禮節無礙,再無錯漏的。
陳太太看這兄妹倆:一個長身玉立,風度翩翩,隻是細細觀之,仍是稚氣未改,眼神裏藏不住狡黠;一個雖不過十四五歲,卻是眉眼靈秀,嬌美不凡,竟不似尋常人家養出來的。
想小姑子年輕時也是一方美人,四鄰也都是稱讚的,但哪有如此殊麗之色?
陳太太暗忖,自古紅顏多禍水。女兒家長成如此模樣,若父母不嚴管,恐怕還真不見得是什麽好事。
心裏各種念頭轉過,陳太太麵上卻是不顯,笑著拉起二人手來,轉頭對李太太說,“妹妹,你可教教我怎麽養孩子吧。一個個怎麽這般齊整?真真好人品,把我家那兩個都比下去啦。”
“問姑母安!”桂姐兒最是伶俐,接過母親眼色,當即也拉著則清一並向李太太行禮。
李太太滿麵歡喜地站起來,扶住二人道,“有段日子沒見,桂姐兒愈發知禮,則清也愈發長進了。莫聽你母親胡說,我要有則清這樣的兒子,桂姐兒這樣的閨女,怕是做夢也要歡喜的笑醒呢。”
桂姐兒眼睛一眯,隻露出兩個小酒窩,“都說情人眼裏出西施,長輩看著也是一樣道理。隻怕姑母愛重,所以才看著我們這般好呢。”
桂姐兒一言逗得滿堂都笑起來。
陳太太指著女兒笑罵道,“我的兒,哪裏學來的混賬話?姑母這不見怪,以後在外人麵前可不許這麽亂說。”
桂姐兒莞爾道,“正是姑母是自己人,才這般放肆不是?”一邊說,一邊小眼神還看向李太太。
李太太聽得喜歡的不行,忍不住一把拉她坐到自己身邊,“我的兒,你說的才是正經道理。咱們一家子骨肉,哪裏來那些個規矩?”
陳太太也抿嘴笑了起來。
於是一屋子人好一番笑話玩鬧。
待到差不多,李太太對下麵的誌成道,“我跟你舅母久未敘話,怕是有會兒子話要說。你們小孩子家坐著也是煩悶,難得出來一遭,你帶著弟弟妹妹們出去玩吧。隻是莫要淘氣,莫要跑遠才是。”
陳太太知道這處莊子是小姑陪嫁,經營多年最是安穩的,也笑著說,“去吧,去吧。桂姐兒也照顧著點妹妹才是。”
幾個小人家聽到這個自然再樂意不過。
誌成拉著則清,桂姐兒拉著青妍,喜笑顏開的出門玩去了。
待到孩子們都走了,姑嫂二人這才不疾不徐,慢慢開始絮叨些個兒女家事來。
李太太有心牽起話頭,貌似無意的繼續誇讚則清出息、桂姐兒乖巧來。
陳太太不露聲色,也隻跟著說些“誌成進益,青妍標致,妹妹端的好福氣”這樣的話。
閑話半天,離題萬裏,李太太終於忍不住直入主題了。
“我們這當母親的,可不就是操不完的心嗎?現如今都年紀不小了,隻盼著他們都有個好結果,這才是我們的福氣呢。”
這話再是不錯的,陳太太也隻好陪笑道,“可不就是?我也是這麽盼著呢。”
她早就聽聞小姑子家兩個小的被慣得不像:一個哥兒成日界在外瞎晃蕩,一個姑娘家竟把女先生都氣走了,換了個武教頭。
今日大略看著,大麵上規矩倒也還是不錯。
孩子們都大了。這次小姑子專門遣人約自己上香,言明自己要帶著誌成和青妍,也暗示自己帶著則清和桂姐兒來作伴。
想來就是有那幾分結親意思。
家裏老爺雖然性子綿軟,對這個唯一的妹妹情分卻是不同,不好駁太過,更何況則清的婚事也是一直是她心頭的記掛。
下月自己就要回通州老家小住,一來看看父母兄嫂,二來最緊要的是看看二哥家的大郎並其他幾個侄子、侄女。
桂姐兒是自己精心養在身邊的。
女兒家親事最是要緊,好壞是一輩子的事。
娘家那邊二哥家的長子與桂姐兒年齡相仿,更是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脾氣性情最是放心。難得的是小小年紀下場,今年竟高中秀才,都說是陳家祖墳要冒青煙了,前程再是錯不了。
若能將桂姐兒與那邊結親,真是再妥當也沒有。自己舅家,沒人會欺負了她,將來夫婿得力,更是享不完的福氣。
隻是家裏現這兩個孩子,總不好都與娘家那邊結親,老爺那邊也是說不過去的。
小姑子那邊家底最是豐厚。更兼小姑子夫婦倆疼起閨女來一向是沒邊的,嫁妝之事自是再不用說的。
則清本就是次子,性子又隨老爺,和順有餘,才具魄力不足。待自己和老爺百年後,若分家單過,必要吃虧的。
如能找個性子溫婉又有財力的兒媳婦,那真是最相宜不過。
所以自己此行重在看察青妍品性,瞧瞧她與則清是不是登對。
至於誌成那邊,不過順帶而已。要說把桂姐兒許與他,實在心有不甘。
不管怎麽說,這次上香來回足有三四日功夫。日常見著,總能看出些門道來。
正是這一番思量一番,所以才應下小姑子的邀約。
陳太太來之前心裏早就盤算明白,為而剛才聽得小姑子提起話頭,聞弦歌已知雅意。
隻是眼下,不管是青妍還是誌成都隻剛打了個麵,遠還沒看出個眉目來。故而既不應允,也不駁回,隻打著太極喝著茶。
李太太見嫂子這般態度,心下不是太樂意——自家心尖上的兒女,嫂子一副全無所動的樣子。
但轉念一想,這樣大事,原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動定下的。為而見嫂子不肯回應,也不催促,隻暫且擱下,又轉而說起田產商鋪之類的閑話。
陳太太對治產之事是最有興致的。
於是短暫冷場之後,姑嫂倆又熱熱鬧鬧的敘談起哪裏的田莊值錢,哪裏的鋪子地段好來。
滿堂的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