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信陽候府庶子庶女一堆。曾夫人吵過、鬧過,全沒半點效用。信陽候不管香的、臭的,隻要看中就往府裏拉。
既然管不住男人,就隻好在自己生養的女兒身上下功夫。阿元是曾夫人嫡女,從小品貌也是拔尖的,女先生沒少請,待及笄之後,更是傳出才女的名頭。不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至少樣樣均有涉獵。
阿元一路跟著眾女往荷花池而去,一邊想著母親來前的反複提點,“蔡府的小公子眼下也就是差個春帷,我早找人打聽明白了,狀元不狀元的尚且好說,進士及第總是跑不掉的。更不要說蔡侍郎當前的勢頭,有眼睛的都看得到。這樣的人家、這樣的兒郎,錯過了可不好找。”
話雖如此,這道理自己家知道,這滿院子姑娘的府裏既不聾也不瞎,要不然大暑熱天的,難不成真有這麽多愛出來看花的?怎樣顯出自個兒的好來,才是今天的頭等要事。
阿元自忖,之前在花廳見來的那幾家,品貌皆不如自己。唯有這突然冒出來的個什麽李主事家的,那模樣之出挑真真讓人說不出話來。剛才母親使丫頭來報信,打聽明白了這姑娘底細,為而這才設計羞辱於她。不管她是抱愧無言,還是情急亂語,總之讓她出乖弄醜才是,也好把她先剔除出去。蔡太太再是有心維護,總不好娶個京城閨秀圈裏裏笑話的主角進門。
隻是與人爭執終究不是個好名頭,為而輕輕挑撥,就讓表妹衝在了前頭。誰成想,一介商家之女,看著她文文靜靜不吱聲,以為是怯場,沒想到竟這般潑辣!這下雖把她底子揭了開來,卻也被她堵的自家老底翻了出來。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虧大了。此次作詩必得一展才華,淩然高於眾女才行。
且不提信陽府姑娘的躊躇滿誌,一眾姑娘嘻嘻笑笑的來到荷花池邊。這邊早有機靈的丫頭仆婦在一旁亭子裏準備好紙筆。
阿狸道,“各位姐姐們都是大才,今天可不要藏著掖著哦!”又道,“咱們這雖隻是取樂,剛才母親和幾家夫人太太知道了,卻也起了興頭呢。”
她正說著,眾女就遠遠看見蔡太太她們也扶著各自丫頭往這邊而來。
“剛才聽二奶奶說,姑娘們要作詩,我們雖不懂,也要來湊個熱鬧看看。”蔡太太笑著坐定就對一旁的禮部郎中夫人道,“按說科場考試的是,你家老爺最是拿手。我們這兒也數你最懂風雅,今日就由你來評個一二,可好?”
蔡嘉義與禮部郎中鄭澤雲係同年,兩家向來最是親密,且禮部郎中姑娘前兩個月已經許與工部侍郎家的三子。今日過來純是湊熱鬧相幫,所以也最是灑脫。
禮部郎中家的鄭夫人聞言抿嘴笑道,“那都是老爺們操心的事,我哪有這學問?蔡太太明知我不會,還非要逼我來評,說到底不過是想讓我掏個彩頭罷了”說著也不待蔡太太答言,便褪下手上一枚琥珀鑲金戒指道,“喏,小玩意兒雖不值錢,也好哄姑娘們一樂。”
其他太太見她這般做派,也都七嘴八舌捧場道,蔡太太更是樂的了不得,笑道“好你個鄭太太,我家辦賞花宴,你卻拿出這麽個來,這是非讓我拿更好呀!”說著徑自褪下手上一隻水頭十足的碧玉翡翠鐲子來,“今日不拘哪家姑娘,誰寫的最好,這個就給誰。”
眾位太太見此,不禁暗暗各自思量——女兒會寫詩的,心下一喜;素來不擅長此的,心下頓時一緊。說起來,除了幾個破落侯伯府家的無甚大出息,今日來的哪家姑娘還缺鐲子戴不成?
但鄭太太拋磚引玉,用一枚戒子引出蔡太太的鐲子,意思很是讓人遐想——京城的規矩,鐲子既是長輩太太贈小姑娘家,也是婆婆贈兒媳的常用禮,這彩頭出的,可不讓各位夫人太太眼熱嗎?
蔡太太心下自然是有譜的,心肝兒子的的終身大事,如何能僅憑一首詩就能定下來?不過是讓姑娘們顯出才學來罷了。要知道她雖按著老爺意思,著急給兒子找媳婦,可也盼著兒子滿意,小夫妻二人能琴瑟和鳴。兒子風華滿京城,總要找個有幾分才學的,兩個人也好說的上話。
“看來我們今日還要找個懂詩的,才好評出個高下來。”旁邊一位太太自認為女兒此道上不錯,可不能讓人給糊弄了。
“要說懂詩,眼下這府裏除了蔡大人和令軒,再沒有旁人了。”禮部郎中家的鄭夫人接口道,“隻是蔡大人公務繁忙,難得休沐一日,咱們這點小事,就不要去折騰他了。令軒的才名,說是名動京城也不為過,我看就讓令軒來評好了。”轉而又笑著出主意道,“待姑娘們寫好,也不落名款,讓一起拿去給令軒看,由他選出一二來,可好?”
寫詩什麽的其實都是其次,這次賞花會本就是給令軒相看,自然要他看著投緣才是。蔡太太頷首道,笑著對鄭夫人使眼色道,“就你精明!”
鄭夫人回望她一眼道,“回頭好好謝謝我才是!”
這邊太太夫人們說笑著,那邊的姑娘們也醞釀思索起來。
時下閨門雖主要以德宗穆皇後所做的《女四書》為閨訓範本,但大戶人家,多少總要佐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以涵養性情,打發光陰。至於能寫到什麽程度,這就要看各家的栽培力度和姑娘本身的天賦鑽研了。
嫣然自己無所謂。她父親是科舉出身,母親也是讀書人家,江南文風又盛,故而基本素養還是有的,簡單的詠荷來上幾句還是可以湊合的。
但卻很是擔心青妍。青妍氣走女先生,換了武師傅是她在嘉興就聽說的。那日見她施展,更明白非一日之功。時間都花在練武上,還能寫出什麽詩來?她自小離京,雖剛剛回來,與姐姐青妍不十分親熱,卻也深知今日之事,若是青妍沒臉,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凡事說出去,總是李家姑娘,誰會細分長房、二房呢?
既然管不住男人,就隻好在自己生養的女兒身上下功夫。阿元是曾夫人嫡女,從小品貌也是拔尖的,女先生沒少請,待及笄之後,更是傳出才女的名頭。不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至少樣樣均有涉獵。
阿元一路跟著眾女往荷花池而去,一邊想著母親來前的反複提點,“蔡府的小公子眼下也就是差個春帷,我早找人打聽明白了,狀元不狀元的尚且好說,進士及第總是跑不掉的。更不要說蔡侍郎當前的勢頭,有眼睛的都看得到。這樣的人家、這樣的兒郎,錯過了可不好找。”
話雖如此,這道理自己家知道,這滿院子姑娘的府裏既不聾也不瞎,要不然大暑熱天的,難不成真有這麽多愛出來看花的?怎樣顯出自個兒的好來,才是今天的頭等要事。
阿元自忖,之前在花廳見來的那幾家,品貌皆不如自己。唯有這突然冒出來的個什麽李主事家的,那模樣之出挑真真讓人說不出話來。剛才母親使丫頭來報信,打聽明白了這姑娘底細,為而這才設計羞辱於她。不管她是抱愧無言,還是情急亂語,總之讓她出乖弄醜才是,也好把她先剔除出去。蔡太太再是有心維護,總不好娶個京城閨秀圈裏裏笑話的主角進門。
隻是與人爭執終究不是個好名頭,為而輕輕挑撥,就讓表妹衝在了前頭。誰成想,一介商家之女,看著她文文靜靜不吱聲,以為是怯場,沒想到竟這般潑辣!這下雖把她底子揭了開來,卻也被她堵的自家老底翻了出來。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虧大了。此次作詩必得一展才華,淩然高於眾女才行。
且不提信陽府姑娘的躊躇滿誌,一眾姑娘嘻嘻笑笑的來到荷花池邊。這邊早有機靈的丫頭仆婦在一旁亭子裏準備好紙筆。
阿狸道,“各位姐姐們都是大才,今天可不要藏著掖著哦!”又道,“咱們這雖隻是取樂,剛才母親和幾家夫人太太知道了,卻也起了興頭呢。”
她正說著,眾女就遠遠看見蔡太太她們也扶著各自丫頭往這邊而來。
“剛才聽二奶奶說,姑娘們要作詩,我們雖不懂,也要來湊個熱鬧看看。”蔡太太笑著坐定就對一旁的禮部郎中夫人道,“按說科場考試的是,你家老爺最是拿手。我們這兒也數你最懂風雅,今日就由你來評個一二,可好?”
蔡嘉義與禮部郎中鄭澤雲係同年,兩家向來最是親密,且禮部郎中姑娘前兩個月已經許與工部侍郎家的三子。今日過來純是湊熱鬧相幫,所以也最是灑脫。
禮部郎中家的鄭夫人聞言抿嘴笑道,“那都是老爺們操心的事,我哪有這學問?蔡太太明知我不會,還非要逼我來評,說到底不過是想讓我掏個彩頭罷了”說著也不待蔡太太答言,便褪下手上一枚琥珀鑲金戒指道,“喏,小玩意兒雖不值錢,也好哄姑娘們一樂。”
其他太太見她這般做派,也都七嘴八舌捧場道,蔡太太更是樂的了不得,笑道“好你個鄭太太,我家辦賞花宴,你卻拿出這麽個來,這是非讓我拿更好呀!”說著徑自褪下手上一隻水頭十足的碧玉翡翠鐲子來,“今日不拘哪家姑娘,誰寫的最好,這個就給誰。”
眾位太太見此,不禁暗暗各自思量——女兒會寫詩的,心下一喜;素來不擅長此的,心下頓時一緊。說起來,除了幾個破落侯伯府家的無甚大出息,今日來的哪家姑娘還缺鐲子戴不成?
但鄭太太拋磚引玉,用一枚戒子引出蔡太太的鐲子,意思很是讓人遐想——京城的規矩,鐲子既是長輩太太贈小姑娘家,也是婆婆贈兒媳的常用禮,這彩頭出的,可不讓各位夫人太太眼熱嗎?
蔡太太心下自然是有譜的,心肝兒子的的終身大事,如何能僅憑一首詩就能定下來?不過是讓姑娘們顯出才學來罷了。要知道她雖按著老爺意思,著急給兒子找媳婦,可也盼著兒子滿意,小夫妻二人能琴瑟和鳴。兒子風華滿京城,總要找個有幾分才學的,兩個人也好說的上話。
“看來我們今日還要找個懂詩的,才好評出個高下來。”旁邊一位太太自認為女兒此道上不錯,可不能讓人給糊弄了。
“要說懂詩,眼下這府裏除了蔡大人和令軒,再沒有旁人了。”禮部郎中家的鄭夫人接口道,“隻是蔡大人公務繁忙,難得休沐一日,咱們這點小事,就不要去折騰他了。令軒的才名,說是名動京城也不為過,我看就讓令軒來評好了。”轉而又笑著出主意道,“待姑娘們寫好,也不落名款,讓一起拿去給令軒看,由他選出一二來,可好?”
寫詩什麽的其實都是其次,這次賞花會本就是給令軒相看,自然要他看著投緣才是。蔡太太頷首道,笑著對鄭夫人使眼色道,“就你精明!”
鄭夫人回望她一眼道,“回頭好好謝謝我才是!”
這邊太太夫人們說笑著,那邊的姑娘們也醞釀思索起來。
時下閨門雖主要以德宗穆皇後所做的《女四書》為閨訓範本,但大戶人家,多少總要佐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以涵養性情,打發光陰。至於能寫到什麽程度,這就要看各家的栽培力度和姑娘本身的天賦鑽研了。
嫣然自己無所謂。她父親是科舉出身,母親也是讀書人家,江南文風又盛,故而基本素養還是有的,簡單的詠荷來上幾句還是可以湊合的。
但卻很是擔心青妍。青妍氣走女先生,換了武師傅是她在嘉興就聽說的。那日見她施展,更明白非一日之功。時間都花在練武上,還能寫出什麽詩來?她自小離京,雖剛剛回來,與姐姐青妍不十分親熱,卻也深知今日之事,若是青妍沒臉,自己也好不到哪裏去——凡事說出去,總是李家姑娘,誰會細分長房、二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