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總是最心焦。三人之中,還要數大太太心裏最放的開——畢竟考試的不是她兒子,故仍有暇閑顧。
兩個兒媳婦都被她打發著去照看灶下和茶水了。廳中大兒子誌遠,一臉沉色,不曉得是不是這次秋闈又激蕩起他屢試不中的不甘。
二兒子誌敬,邊等邊摩挲手中的一個玉蟾蜍。這個庶子做生意很有一手,眼下已是大老爺的得力幫手。
三兒子誌清,臉色平靜。當年為了逼他讀書,老爺和自己沒少下狠手,但他似乎天生不是這塊料。倒是最近接人待物都妥帖了不少。前兩天新到了幾筐南方的桔子,還提醒自己,並親自帶人給娘家嫂子那送了一筐。
二房的庶子、庶女還小,吳氏最近一心撲在自己兒子身上,沒空搭理他們。兩位姨娘相當乖巧,各自帶著孩子輕易不露麵,今日也沒有來。
至於那邊一角的嫡女嫣然,雖然已從上次蔡府的折騰中緩過神來,但臉上依舊氣色不佳,穿著新製的丁香豆蔻纏絲比甲坐在一側,估計是掛念兄長,來回捏著手裏的帕子。
大太太一圈掃視下來,也隻有看到自己一旁坐著的青妍時,心頭才又忍不住蕩漾出美意。
自家姑娘明明是一樣地坐著,腰、肩、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挺拔,雖然小小年紀,卻也讓人不敢生出輕慢之心。容色嬌豔,青絲豐茂,眉眼畫圖難描,將一側原本也算容色看的過去的嫣然,襯托的隻如尋常人家的小家碧玉一般。
隻是待仔細端詳時,大太太卻發現女兒今日眉宇間與尋常很是相同——全無往日的磊落舒朗不說,臉色也不如往日般明媚。
要知道青妍習武已有兩個年頭,不拘白日黑夜,多在院中大榕樹下習練。日曬風吹難免折損些許皮色,故若純以白皙而論,跟嫣然這種足不出戶的比,實在不敢稱勝。但青妍天生麗質,更兼氣血充裕,於是在粉光榮華之外,臉上更有一種蔚然霞光。
可今日看起來卻是黯淡了許多。
大太太陳氏心中一緊,前兩日女兒剛來稟報,讓家人莫要去她院中打擾,免得練功出岔子,難不成真出了錯?
念及此,陳氏也顧不得在場人多了,忙朝女兒方向問道,“好孩子,你今日可是有什麽不舒服?”
見陳氏發問,周圍人也紛紛把眼光投向青妍,隻是別人哪如大太太般精細?大略一看,見她與往日也並無不同,再仔細一看,也隻覺得稍稍憔悴些許罷了。
二太太幾個心下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這姑娘可真是陳氏的心頭寶!估計也就是昨日貪玩少睡了一小會兒,又能有什麽打緊的?值得這檔口問起來?
青妍被母親一提,見眾人在望,便也隻好綻出笑意道,“哪裏的事?約莫昨晚記掛表哥和四弟今日回來,故而睡得淺了些罷了。”
說起來,青妍哪裏是昨晚睡得淺,自那日看到趙王對京城的地勢點評,聯想起他的其它批注,她就再沒能安睡過。
一鎮守北疆的親王,關心北地軍政尚說得過去,卻對本朝五十餘州地利民生處處關心,更對京城攻防如此了然於胸,其心誌怎能不令青妍驚惶?
十年北疆秣馬厲兵,浴血奮戰,幾度犁庭掃穴,朝中大臣多半隻知趙王不過一介武夫,可青妍卻從他見微知著的批注裏看出他的心思之縝密,意圖之深遠,其才智更非一般人可以揣度。
重生以來,青妍一是憑借前世所知大略,二是仰賴曹師傅指點,除了兩次突然遇襲,幾乎再沒遇到什麽不可解的難題,所要做的不過努力練功讀書,提高自身而已。
唯獨這次,如於疾風暴雨中行走在懸崖峭壁,稍有大意不僅要斷送自己性命,還有可能葬送李家闔府性命,卻連曹師傅那也不敢提隻言片語,更遑論請教。
趙王的書,一旦被有心人拿出去做文章,無疑將引發滔天巨浪。而李府這一葉扁舟,作為導火索,恐怕也難在此中幸免。
當時青妍第一反應就是將書藏起來,再不許任何人進她閨房,但這終究不是萬全之策。躺在自己床榻之上,仰望房梁角落隱蔽處那個小小銅匣,青妍看見的仿若就是一顆驚天巨雷。一旦炸開,池魚豈有幸免的道理?
有時候氣起來,青妍恨不得一把火燒了它,以絕後患。可一想到這是趙王所贈,沒個說法,私自焚毀,恐怕一樣沒有好下場。
如果說前幾日,青妍還想著以後避居鄉野,找個質樸的人家,安穩過日子,那麽從看到趙王對京城的批注起,她就不敢再作此想了。
既然趙王讓她窺見了自己誌在天下的雄心,青妍不認為自己輕易還能走的了。往壞了想,大概也隻有死人才最讓人放心,才不會亂說話……
想那日在山上,他放過自己一次;在別院,自己救過他一次;在蔡府,他又幫過自己一次。雖不敢與他高攀什麽情誼,但至少也沒什麽仇怨。他到底想怎麽樣?
青妍在這邊憂心李府和自己生死,大太太陳氏想的卻是兒女情長。聽青妍解釋是因為記掛紀堯、誌希才睡少了,心中一鬆,又轉念想,“莫不是女兒也對紀堯有意,所以才這般緊張?將她配於紀堯事隻與老爺在無人處商量,她自己是全然不知的。難道是女兒春心萌動,私心有意於紀堯?”
陳氏被自己的猜想搞得有點坐立不安,還沒想明白自己究竟是希望女兒看上紀堯好,還是沒看上紀堯好,就聽見前院傳來管家的報信聲。
二位應考學子終於回來了。
眾人迎接、大太太張羅、二太太安頓、姑奶奶灑淚自不必說。秋闈之苦把兩位原本俊朗的公子哥折磨的灰頭土臉。紀堯還略好。誌希原本身子就稍弱些,連一盞茶水也是丫頭們調好溫熱輕輕捧到手邊的,這次回來幾乎搖搖欲墜。
大太太見此情形哪裏還好多說什麽?隻讓眾人一起向二人道過乏後,也不問科場情形,就讓二人趕緊先各自回房中盥漱、飲食、歇息,一應其他晚間再說。
兩個兒媳婦都被她打發著去照看灶下和茶水了。廳中大兒子誌遠,一臉沉色,不曉得是不是這次秋闈又激蕩起他屢試不中的不甘。
二兒子誌敬,邊等邊摩挲手中的一個玉蟾蜍。這個庶子做生意很有一手,眼下已是大老爺的得力幫手。
三兒子誌清,臉色平靜。當年為了逼他讀書,老爺和自己沒少下狠手,但他似乎天生不是這塊料。倒是最近接人待物都妥帖了不少。前兩天新到了幾筐南方的桔子,還提醒自己,並親自帶人給娘家嫂子那送了一筐。
二房的庶子、庶女還小,吳氏最近一心撲在自己兒子身上,沒空搭理他們。兩位姨娘相當乖巧,各自帶著孩子輕易不露麵,今日也沒有來。
至於那邊一角的嫡女嫣然,雖然已從上次蔡府的折騰中緩過神來,但臉上依舊氣色不佳,穿著新製的丁香豆蔻纏絲比甲坐在一側,估計是掛念兄長,來回捏著手裏的帕子。
大太太一圈掃視下來,也隻有看到自己一旁坐著的青妍時,心頭才又忍不住蕩漾出美意。
自家姑娘明明是一樣地坐著,腰、肩、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挺拔,雖然小小年紀,卻也讓人不敢生出輕慢之心。容色嬌豔,青絲豐茂,眉眼畫圖難描,將一側原本也算容色看的過去的嫣然,襯托的隻如尋常人家的小家碧玉一般。
隻是待仔細端詳時,大太太卻發現女兒今日眉宇間與尋常很是相同——全無往日的磊落舒朗不說,臉色也不如往日般明媚。
要知道青妍習武已有兩個年頭,不拘白日黑夜,多在院中大榕樹下習練。日曬風吹難免折損些許皮色,故若純以白皙而論,跟嫣然這種足不出戶的比,實在不敢稱勝。但青妍天生麗質,更兼氣血充裕,於是在粉光榮華之外,臉上更有一種蔚然霞光。
可今日看起來卻是黯淡了許多。
大太太陳氏心中一緊,前兩日女兒剛來稟報,讓家人莫要去她院中打擾,免得練功出岔子,難不成真出了錯?
念及此,陳氏也顧不得在場人多了,忙朝女兒方向問道,“好孩子,你今日可是有什麽不舒服?”
見陳氏發問,周圍人也紛紛把眼光投向青妍,隻是別人哪如大太太般精細?大略一看,見她與往日也並無不同,再仔細一看,也隻覺得稍稍憔悴些許罷了。
二太太幾個心下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這姑娘可真是陳氏的心頭寶!估計也就是昨日貪玩少睡了一小會兒,又能有什麽打緊的?值得這檔口問起來?
青妍被母親一提,見眾人在望,便也隻好綻出笑意道,“哪裏的事?約莫昨晚記掛表哥和四弟今日回來,故而睡得淺了些罷了。”
說起來,青妍哪裏是昨晚睡得淺,自那日看到趙王對京城的地勢點評,聯想起他的其它批注,她就再沒能安睡過。
一鎮守北疆的親王,關心北地軍政尚說得過去,卻對本朝五十餘州地利民生處處關心,更對京城攻防如此了然於胸,其心誌怎能不令青妍驚惶?
十年北疆秣馬厲兵,浴血奮戰,幾度犁庭掃穴,朝中大臣多半隻知趙王不過一介武夫,可青妍卻從他見微知著的批注裏看出他的心思之縝密,意圖之深遠,其才智更非一般人可以揣度。
重生以來,青妍一是憑借前世所知大略,二是仰賴曹師傅指點,除了兩次突然遇襲,幾乎再沒遇到什麽不可解的難題,所要做的不過努力練功讀書,提高自身而已。
唯獨這次,如於疾風暴雨中行走在懸崖峭壁,稍有大意不僅要斷送自己性命,還有可能葬送李家闔府性命,卻連曹師傅那也不敢提隻言片語,更遑論請教。
趙王的書,一旦被有心人拿出去做文章,無疑將引發滔天巨浪。而李府這一葉扁舟,作為導火索,恐怕也難在此中幸免。
當時青妍第一反應就是將書藏起來,再不許任何人進她閨房,但這終究不是萬全之策。躺在自己床榻之上,仰望房梁角落隱蔽處那個小小銅匣,青妍看見的仿若就是一顆驚天巨雷。一旦炸開,池魚豈有幸免的道理?
有時候氣起來,青妍恨不得一把火燒了它,以絕後患。可一想到這是趙王所贈,沒個說法,私自焚毀,恐怕一樣沒有好下場。
如果說前幾日,青妍還想著以後避居鄉野,找個質樸的人家,安穩過日子,那麽從看到趙王對京城的批注起,她就不敢再作此想了。
既然趙王讓她窺見了自己誌在天下的雄心,青妍不認為自己輕易還能走的了。往壞了想,大概也隻有死人才最讓人放心,才不會亂說話……
想那日在山上,他放過自己一次;在別院,自己救過他一次;在蔡府,他又幫過自己一次。雖不敢與他高攀什麽情誼,但至少也沒什麽仇怨。他到底想怎麽樣?
青妍在這邊憂心李府和自己生死,大太太陳氏想的卻是兒女情長。聽青妍解釋是因為記掛紀堯、誌希才睡少了,心中一鬆,又轉念想,“莫不是女兒也對紀堯有意,所以才這般緊張?將她配於紀堯事隻與老爺在無人處商量,她自己是全然不知的。難道是女兒春心萌動,私心有意於紀堯?”
陳氏被自己的猜想搞得有點坐立不安,還沒想明白自己究竟是希望女兒看上紀堯好,還是沒看上紀堯好,就聽見前院傳來管家的報信聲。
二位應考學子終於回來了。
眾人迎接、大太太張羅、二太太安頓、姑奶奶灑淚自不必說。秋闈之苦把兩位原本俊朗的公子哥折磨的灰頭土臉。紀堯還略好。誌希原本身子就稍弱些,連一盞茶水也是丫頭們調好溫熱輕輕捧到手邊的,這次回來幾乎搖搖欲墜。
大太太見此情形哪裏還好多說什麽?隻讓眾人一起向二人道過乏後,也不問科場情形,就讓二人趕緊先各自回房中盥漱、飲食、歇息,一應其他晚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