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菜市場是一條跟剛剛那石板路並行的街道,隻是在居民區裏麵一些,路上人頭攢動,看起來倒是擁擠多了。


    其實這條路在馮時夏這幾天見過的路中也不算窄了,得有5米來寬,隻是大多數都是就地擺攤的,攤位、推車還有涼棚這些就占著了大半的街麵,才顯得擁擠了。


    這條街上也有店麵,規模比之前看到的那些要稍小些,多數是肉魚糧油等店鋪,也有些日雜吃食類的。


    想想現在得有十點了才是,來得確實有點晚了,街道兩旁能占的空位很少了,但她也不是很擔心,自己就一個背簍,隨便尋個空擋也能擺開,隻是這日頭眼見著要大了,她想找個稍微陰涼些的位置。


    剛進來的地方是在市場後半段,她猜想著,因為一些雞鴨鵝牲畜買賣味道比較大,通常會被安排得比較靠裏,隻是不知這裏有沒有市場管理人員。


    她護著小家夥逆著人流往前段去,剛剛還擔心這街麵上的吃食又引得小人兒走不動道,結果倒是多心了,對方也隻安靜地跟著她,並不吵鬧。


    待又走了百來米,馮時夏覺得差不多了,不前不後的位置剛好。往兩邊瞅了瞅,尋到對街不遠處巷道口的一顆大樹,那位置因得靠裏一些了,不太當路,並沒有什麽人看上,他倆過去倒也寬鬆。


    她帶著小家夥過去就立馬卸下了倆人的背簍,今天可真是下了苦功夫了,肩膀早不是自己的了,但喊苦喊累也沒有人能替不是。


    小家夥這麽丁點跟著自己不吭聲走了好幾個小時,馮時夏也沒有嬌氣的資格,在巷弄邊上搬來一塊湯盆大小的石頭,用稻草擦了擦,讓小家夥坐下。


    現在樹蔭還落在左邊岔路口,不當事,她拿出事先備好的鬥笠給小家夥戴上,竹筒也遞過去喂了幾口水。


    雖然來得晚,但這時機也不算差,好歹正趕上準備午飯的那批。


    馮時夏沒有推車也沒帶攤布,雖說竹筍有殼,外皮弄髒了也沒事,但直接擺地上總歸有點不好看。都裝背簍裏麽,又不夠顯眼。


    最後還是用那幾把稻草均勻地鋪開了個半平米的地方,將竹筍取出來一個個整齊地碼放起來。大背簍平放在一旁,那點子蔫了吧唧的蘑菇全擺了上去。


    她倒是也想跟著吆喝,無奈也隻能幹等著買家上門。


    這一路看過來,市場裏賣的蔬菜也多是現今地裏正長的那些,還有些豆薯類,估計是去年收獲的。水果什麽的倒是沒怎麽見著,也是,這已經不比現代了,什麽反季節的蔬果隨時都能有。


    賣筍的也有,但是不算太多,大多還是那種細筍。她想著怕是竹筍難挖而大家又忙著耕地,才沒什麽人來賣。


    賣蘑菇的也不多,應該是旁人早一天就來賣了,畢竟這東西就吃個新鮮,這裏也不知有沒有蘑菇培育技術,如果純靠野生的,本來能采的量也不多。


    縣城附近的山少又低矮,在這些山貨上麵,說來還是小家夥那占了些優勢。


    她倒是不擔心自己這些蘑菇怪異了,因為有些在別的攤販那裏也見著了,還見著些更奇怪的。


    有一大簇形似木耳、又像腦花的,顏色卻跟她簍子裏的一種有得一拚,也是金黃發亮;有柄白,棕褐色菌蓋卻像長了一個蜂窩的;還有一種棕黑色無柄的,外表卻是像荔枝的外殼一樣坑坑窪窪,各種小凸起,盯久一點,怕是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遠看就跟煤塊沒啥兩樣。


    馮時夏隻感歎自己的見識太少,從前真不知道有這麽多花樣的蘑菇。


    競爭不太大就好,隻是這又不像現代菜市場,每個攤位每樣菜都是明碼標價,她也不知道別人賣個什麽價。不過,就算標了,自己也不一定看得懂。


    守著人家攤位偷看也是個辦法,隻是這人來人往的,時間也不早了,還是擺自己的攤要緊。


    不了解市場價格,隻能先估摸著定價,再看情況來調整了。


    市麵量少的好處就是定價可以高些,隻是自己這些看著不那麽喜人,不知有沒有人能看得上。好在這也不是隨時都能有的東西,要看時令和天氣的,喜歡這些的人應該還是願意花上點錢的吧。


    她回憶了剛剛看到的一些交易場景,再衡量這裏的貨幣和物價,估量著眼前這些東西。


    這裏的人使用最多的就是小家夥身上那種硬幣,一枚的價值應該是2元人民幣左右,最多不超過5元。


    筍這種東西在現代大菜市場都得8-15元每斤不等,如果是在小點的菜市場、超市或者小區的蔬菜門店裏,價格就更高了,這還是在現代物流運輸無比方便的情況下。


    如今自己這挖筍的辛苦不說了,光步行背到這來費了多少勁?賣便宜了可真不甘心,反正先試著,先往高了叫價。


    當然也不能喊得天高,估摸著20元一斤還是喊得的,那就是10個硬幣一斤。


    這些不認識的菇倒是有點難辦,蘑菇比竹筍更稀少,常見的幹香菇每斤都得幾十、上百元,平常的那幾種鮮蘑菇每斤最少也得10元以上,這也是在能大批量培育的情況下。


    現在純野生,又都是些不常見的種類,至少她是沒見過的,到底是定個高價還是一般價,她倒是猶疑不定了。


    想來想去依然往高了叫吧,“仙女菇”味道還不錯,反正就這麽點也不重,真賣不出就再背回去,太便宜了倒真不如自己吃。


    這裏麵雜七雜八的,也不分了,50元一斤,最低30,就這樣。


    解決了一樣大事,馮時夏心裏安定多了,這樣估算的話,如果能按定價順利賣出,得有500元左右的收入,這麽想來才得了些安慰。


    她觀察著街上采買的人,麵色飽滿紅潤,且大多都是細布棉衣,色彩豐富豔麗。還有少許穿著打扮更講究的,那必定更是舍得花錢的主,看那身旁人左手一隻雞,右手一塊肉的就知道了。


    可惜了她滿腹的叫賣順口溜,沒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想當年,他們不知被多少魔性廣告詞洗腦過,還承受了攤販小喇叭無數遍的折磨。


    什麽“走一走轉一轉,不買可以看一看;看一看走一走,不買可以瞅一瞅”


    “要買要帶,趕緊趕快;機會不是天天有,該出手時就出手”


    “十元錢毛毛雨,人人都能花得起;十元錢也不算多,去不了香港新加坡;十塊錢你舍不得花,啥時才能當上家;十塊錢你買回家,全家老小把你誇”等等。


    不知凡幾,至今難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夏江村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困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困夢並收藏長夏江村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