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將一半的植株切碎了,先是喂了一些給疑似患病的兩隻小鴨子,剩下的都拌入了她一早準備的半熟食料裏,給小雞和小鴨都撒了一些讓它們自行啄食。
她琢磨這些應該是草藥什麽的,是藥三分毒,本來健康的應該不用用藥才是。但想著禽類間疾病特別容易傳染,她就沒有阻止了。看起來老人也不像是臨時起興才隨便做的,不然完全可以不切那麽多,多留一些。
沒用上的植株,老人都交給她收起來了。
日頭起來了,她給兩隻鴨崽稍微清理了下並將它們一塊換了一處地呆著,把狗子們安排到廊下,免得小蠢狗又火急火燎要去宣示主權。
原地的汙穢交給了倆小家夥清理,她找來三個簸箕鋪好油紙,將熬好的果醬倒上去均勻攤了一層,上頭又用篩子和紗布蓋了擋灰,便端上了籬笆上的曬架。
小胖墩帶來的螃蟹用鹽水泡上不急著做,她帶上剩下的種子就往後邊的菜園去了。
孩子們都知道她要幹嘛,齊刷刷都跟上來了。
孟氏拿了堂屋裏剩的一把大鋤頭,牽著小外孫也往後頭去了。
她才知道女娃手裏有那麽多菜種子,有些她都辨不太出來是什麽。而就這三四分地,女娃居然打算種這麽多樣?
不是,於家都已經有兩處不小的菜地了,照理說,兩人吃都盡夠了。這另外開的這塊地她原先以為女娃是準備種紅薯或豆的,沒想到竟還是種菜。
難道女娃還打算賣菜?他們本來就賣吃的,那些不占地方,出門是可以多帶些,但就那麽點子力氣,賣菜真的行?
而要賣的話,這麽點地種這麽多花樣,每種才能出多少?看來是沒個成算的。
她得勸勸。
馮時夏早有規劃,雖然不知老人為什麽極力讓自己少種一些品種,但她本就沒抱著豐收的想法來的,還是按自己的原計劃實行,何況種子不用也都泡了。
她不懂各種菜的種植各有什麽講究,比如起壟還是不起壟,挖溝還是打窩,溝窩得要多深,行距株距多寬,原先隻是基礎地按植株高矮安排了不同區域。
要是沒老人在,她就按之前種花生的做法全都那樣種了。
可現在老人在,有經驗不學是王八蛋,她舔著臉也認認真真將安排的不同種子給老人看,由老人帶著自己做各種耕種安排,自己邊學邊對應將各號種子的大概種植方式記錄了下來。
有經驗參考這會兒肯定就自己不隨便亂來了,菜園子大家都有份,真弄到顆粒無收真沒必要。
擺在麵前有一條90%能成功的道,你要選其他10%嚐試的精神無可厚非,但在能重複多次的實驗麵前,自己又什麽都不懂,最好還是先選那90%的路,學習和了解前人總結的經驗成果,比胡亂折騰會省很多事。
如果最後的結果表明哪一項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可以在以後的種植中再調整方案實驗其他。
孟氏無奈,隻能依著馮時夏來,可沒想到更無奈的還在後頭。這娃子同一樣種子非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種好幾個地方,每個地方就巴掌大不說,還把地分得歪歪扭扭像要種出個花來。
可不是麽?
這正中的幾處真還種了花來。
沒見過種地這麽胡鬧的,可她真沒法說。
不過她倒是發現女娃拿來的種子大多都露白了,這做法不知又是在弄些什麽?
馮時夏始終保持著最燦爛的笑來討好老人,知道自己的做法在習慣傳統種植的老人眼裏肯定是瞎搞。
但自己真不想因此妥協,她說是開的菜地其實開辟的更是一塊遊樂園,她不想循規蹈矩。
好在老人雖然麵容嚴肅,歎了無數口氣,還是慢慢帶著自己做了下去,連她放下鋤頭記錄的時間也沒責怪。
兩個大的自己帶了鋤頭,馮時夏也想讓他們跟著多學點,他們兩個比自己懂得多,但經驗應該沒有老人豐富。
她自己這頭每跟老人種一塊,等他們看得差不多了,便把示意圖上種植相同作物的區塊數字標記指給他們,讓他們去找相應的那塊地種。
各塊地之間相隔的麻繩她沒有取,早上加深了分割線,又做了數字標記,他們就算按圖形來認也很好找,不會弄錯地方。
小黑仔也帶了小挖鋤,四個小的中隻有小胖墩沒工具,馮時夏給分了兩組,小家夥和小胖墩跟自己,“肚仔”和小黑仔跟了兩個大的,一個丟種子,一個蓋土。
其實這樣很沒效率,就這點事他們自己順手就能做了,她完全可以讓幾個小的先去那邊把還需要移栽的菜苗先挖出來。
可她想想,自己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了解種植,參與種植,守護菜園,享受遊園的樂趣,到最後最好還能收獲和品嚐親手種植的成果。
所以,哪怕沒必要,哪怕犧牲這麽些時間,她都覺得該讓孩子們全程都參與進來。
小小孩則讓他自由活動了,給他一把小挖鋤,他想跑哪跑哪。但這孩子估計因為剛剛被丟下了還有陰影,這會兒就守在老人身邊哪都不去。一會在一旁他們還沒種的地裏挖著土玩,一會兒跑上前來幫著小哥哥們丟一兩顆種子,加一抷土。
他們人多,哪怕跑來跑去費些事,其實種起來也快。原來開地100多平米的可怕,現在種起來分分鍾就所剩無幾。
馮時夏沒想到還有老人都踟躕的種子,都是瓜類。這時她就拿出自己大無畏的精神憑著直覺來種了,不認識的就估摸下向上的爬藤類大概需要多少間距,刨坑就種了。
而西瓜她是沒種過,但好歹看到過怎麽結在土裏的,大多都是直接伏地種。這種肯定就要預留一定空間給藤蔓生長。她之前在菜園右上角預留了大約15平米的一塊地,攏起得格外寬,攏共就刨了十幾二十個坑。
不像瓜豆都選了種,飽滿的才要,因為西瓜種子少,哪怕是沒動靜的她也沒舍得丟,直接分配到有露白的坑洞裏。
兩種不同的西瓜子,大的和小的她是分開了區域了,以免弄混。
她想哪怕到時隻結兩三個瓜,也還是會收獲不少種子的。
“夏夏,這個菜好吃嗎?”於元仰著頭很是好奇,他們之前就對這個特別好奇,現在看就它種的這塊地最大。
於元問出了口,連同孟氏在內的幾個人都齊齊看向了馮時夏。
看來村裏沒人種西瓜,甚至都沒見過西瓜。
馮時夏聞言有些心酸,她重重地點頭。
西瓜,那必須好吃。
她琢磨這些應該是草藥什麽的,是藥三分毒,本來健康的應該不用用藥才是。但想著禽類間疾病特別容易傳染,她就沒有阻止了。看起來老人也不像是臨時起興才隨便做的,不然完全可以不切那麽多,多留一些。
沒用上的植株,老人都交給她收起來了。
日頭起來了,她給兩隻鴨崽稍微清理了下並將它們一塊換了一處地呆著,把狗子們安排到廊下,免得小蠢狗又火急火燎要去宣示主權。
原地的汙穢交給了倆小家夥清理,她找來三個簸箕鋪好油紙,將熬好的果醬倒上去均勻攤了一層,上頭又用篩子和紗布蓋了擋灰,便端上了籬笆上的曬架。
小胖墩帶來的螃蟹用鹽水泡上不急著做,她帶上剩下的種子就往後邊的菜園去了。
孩子們都知道她要幹嘛,齊刷刷都跟上來了。
孟氏拿了堂屋裏剩的一把大鋤頭,牽著小外孫也往後頭去了。
她才知道女娃手裏有那麽多菜種子,有些她都辨不太出來是什麽。而就這三四分地,女娃居然打算種這麽多樣?
不是,於家都已經有兩處不小的菜地了,照理說,兩人吃都盡夠了。這另外開的這塊地她原先以為女娃是準備種紅薯或豆的,沒想到竟還是種菜。
難道女娃還打算賣菜?他們本來就賣吃的,那些不占地方,出門是可以多帶些,但就那麽點子力氣,賣菜真的行?
而要賣的話,這麽點地種這麽多花樣,每種才能出多少?看來是沒個成算的。
她得勸勸。
馮時夏早有規劃,雖然不知老人為什麽極力讓自己少種一些品種,但她本就沒抱著豐收的想法來的,還是按自己的原計劃實行,何況種子不用也都泡了。
她不懂各種菜的種植各有什麽講究,比如起壟還是不起壟,挖溝還是打窩,溝窩得要多深,行距株距多寬,原先隻是基礎地按植株高矮安排了不同區域。
要是沒老人在,她就按之前種花生的做法全都那樣種了。
可現在老人在,有經驗不學是王八蛋,她舔著臉也認認真真將安排的不同種子給老人看,由老人帶著自己做各種耕種安排,自己邊學邊對應將各號種子的大概種植方式記錄了下來。
有經驗參考這會兒肯定就自己不隨便亂來了,菜園子大家都有份,真弄到顆粒無收真沒必要。
擺在麵前有一條90%能成功的道,你要選其他10%嚐試的精神無可厚非,但在能重複多次的實驗麵前,自己又什麽都不懂,最好還是先選那90%的路,學習和了解前人總結的經驗成果,比胡亂折騰會省很多事。
如果最後的結果表明哪一項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可以在以後的種植中再調整方案實驗其他。
孟氏無奈,隻能依著馮時夏來,可沒想到更無奈的還在後頭。這娃子同一樣種子非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種好幾個地方,每個地方就巴掌大不說,還把地分得歪歪扭扭像要種出個花來。
可不是麽?
這正中的幾處真還種了花來。
沒見過種地這麽胡鬧的,可她真沒法說。
不過她倒是發現女娃拿來的種子大多都露白了,這做法不知又是在弄些什麽?
馮時夏始終保持著最燦爛的笑來討好老人,知道自己的做法在習慣傳統種植的老人眼裏肯定是瞎搞。
但自己真不想因此妥協,她說是開的菜地其實開辟的更是一塊遊樂園,她不想循規蹈矩。
好在老人雖然麵容嚴肅,歎了無數口氣,還是慢慢帶著自己做了下去,連她放下鋤頭記錄的時間也沒責怪。
兩個大的自己帶了鋤頭,馮時夏也想讓他們跟著多學點,他們兩個比自己懂得多,但經驗應該沒有老人豐富。
她自己這頭每跟老人種一塊,等他們看得差不多了,便把示意圖上種植相同作物的區塊數字標記指給他們,讓他們去找相應的那塊地種。
各塊地之間相隔的麻繩她沒有取,早上加深了分割線,又做了數字標記,他們就算按圖形來認也很好找,不會弄錯地方。
小黑仔也帶了小挖鋤,四個小的中隻有小胖墩沒工具,馮時夏給分了兩組,小家夥和小胖墩跟自己,“肚仔”和小黑仔跟了兩個大的,一個丟種子,一個蓋土。
其實這樣很沒效率,就這點事他們自己順手就能做了,她完全可以讓幾個小的先去那邊把還需要移栽的菜苗先挖出來。
可她想想,自己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了解種植,參與種植,守護菜園,享受遊園的樂趣,到最後最好還能收獲和品嚐親手種植的成果。
所以,哪怕沒必要,哪怕犧牲這麽些時間,她都覺得該讓孩子們全程都參與進來。
小小孩則讓他自由活動了,給他一把小挖鋤,他想跑哪跑哪。但這孩子估計因為剛剛被丟下了還有陰影,這會兒就守在老人身邊哪都不去。一會在一旁他們還沒種的地裏挖著土玩,一會兒跑上前來幫著小哥哥們丟一兩顆種子,加一抷土。
他們人多,哪怕跑來跑去費些事,其實種起來也快。原來開地100多平米的可怕,現在種起來分分鍾就所剩無幾。
馮時夏沒想到還有老人都踟躕的種子,都是瓜類。這時她就拿出自己大無畏的精神憑著直覺來種了,不認識的就估摸下向上的爬藤類大概需要多少間距,刨坑就種了。
而西瓜她是沒種過,但好歹看到過怎麽結在土裏的,大多都是直接伏地種。這種肯定就要預留一定空間給藤蔓生長。她之前在菜園右上角預留了大約15平米的一塊地,攏起得格外寬,攏共就刨了十幾二十個坑。
不像瓜豆都選了種,飽滿的才要,因為西瓜種子少,哪怕是沒動靜的她也沒舍得丟,直接分配到有露白的坑洞裏。
兩種不同的西瓜子,大的和小的她是分開了區域了,以免弄混。
她想哪怕到時隻結兩三個瓜,也還是會收獲不少種子的。
“夏夏,這個菜好吃嗎?”於元仰著頭很是好奇,他們之前就對這個特別好奇,現在看就它種的這塊地最大。
於元問出了口,連同孟氏在內的幾個人都齊齊看向了馮時夏。
看來村裏沒人種西瓜,甚至都沒見過西瓜。
馮時夏聞言有些心酸,她重重地點頭。
西瓜,那必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