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似是知道自己不怎麽討喜,這鋪子的店家也很少露麵,不太出來跟附近的店主和攤主們交流。
否則,按趙弘誠的性子之前可能就也不會舍近求遠,反尋了巷子裏那戶人家借桌凳,最後卻是一地雞毛。
隻不過這會兒,這個主他真又做不了了。
他一個殺生為業的屠戶不介意,不代表著阿姐一樣不介意。
但當著熱心主人家的麵,他真的不知該怎麽解釋給阿姐聽,尤其這種事本來就不容易比劃出來讓人理解。
“那就多謝了。隻是我阿姐從出來大多都是顧著小娃子和買賣,至今對咱這街麵上有幾個鋪子都不太清楚。未免鬧出誤會,就當我先借用了吧。”
這話算是既沒有拂了店家的熱心,又替馮時夏做出了不那麽傷人的決定和解釋。
而且不管怎麽樣,這個事情的落點在他,跟馮時夏沾不上任何邊。
這番好意馮時夏還懵懂,孟氏往後頭瞧了一眼就看出了名堂,目光中不由得透出幾分滿意來。
倒不是說她格外忌諱,而是女娃初來乍到,即便是一些莫須有的因素,她都更願意抱著“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至於自身,這些年的經曆早就讓她變得百毒不侵了,哪還會擔心什麽倒黴不倒黴。
要是隻應在她身上,再倒黴都不會比現今還淒慘了,她還有什麽好在乎的。
店家沒料到趙弘誠會這般處理,不過這法子他也是沒意見的,左右人家沒當麵拒絕他就算很給麵子了。
並且他也知道啞娘子的狀況,眼下確實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然而誰都沒料到,凳子一出現還沒來得及換就被馮時夏格外自然地先一步接過去了。
後者還目光灼灼地對趙弘誠和店家比劃著想再要一張小桌子。
心中忐忑的倆男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敢先動。
趙弘誠張了張嘴,想要說點什麽,卻發現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最後店家還是用手勢示意趙弘誠帶著馮時夏跟過去。
他琢磨著還得啞娘子親眼看到他鋪子裏的情況才行,不然到時候很可能變成好心辦壞事。
馮時夏以為老板讓他們自己去搬桌子,樂顛顛地就率先跟了上去,趙弘誠想拉都晚了一步。
待馮時夏跟著店家踏進半掩的門,適應了略顯昏暗的光線後,不由得也被屋內的景象駭了一大跳。
正對她的木架上,十幾個空白牌位逸散著撲麵而來的陰冷氣息,讓她狠狠打了個寒噤。
要不是上頭並沒有任何文字,她都快以為是自己不小心誤入了哪家祠堂。
除了雕刻各異的牌位外,這間遮遮掩掩的不大店麵裏,還陳列著不少奇形怪狀的陶、石或不知名金屬製器皿。
馮時夏能認出來的隻有缽、鼎、尊、角等,其他還有好些看著跟她以前逛過的那些曆史博物館裏陳列的某些器具相仿,但她其實連它們各自所屬的類別都不知道,更別提具體名字了。
隻是她記得那些名字都很複雜,對她這個所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好些讀寫都不會。
真就還挺羞恥的。
在這個小小的店麵裏意外見到被隨意擺放的古董物件,她才真實地有了一種自己果然是到了古代的感覺。
隻是她有些疑惑的是,至今都未曾見過跟年代年號相關的標識。
憑她這樣的曆史廢,如果沒有幾個字寫在她麵前告訴她這是什麽時期,讓她根據什麽服飾特色和民俗習慣等去判斷,她估計得要把年代表從頭猜到尾。
即便這樣,還得有人配合告訴她是否猜對了才行。
也不知道這裏有這麽濃厚的年代氣息的器皿,到底是哪朝哪代。
她倒不是想利用這些做什麽,而是她自從那林子裏醒來,一直都惶恐於被人發現異樣。
隻有盡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這個地方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總不能到時好不容易順利開口說話了,脫口而出卻是極度缺乏常識的胡言亂語。
可惜如今這事她既沒發現任何端倪,也無法從旁人的口中獲取正確的答案——因為即便別人毫不遲疑也不質疑地告訴她了,她也聽不懂。
隻是這會兒她更有種錯亂感。
因為在博物館裏,這些形製的器具好像都是很久遠之前的東西了。
馮時夏猶記得擺放在透亮玻璃展櫃裏的那些器物不是殘缺破損的,就是花紋圖樣模糊不清了,少有幾個各方麵都保存得完整的,都是帶著一股灰蒙蒙的陳舊的曆史氣息。
那可不是明清還流傳到現代傳家使用的那種物件的感覺,雖然有積年的古董感,但大部分還留存一些人氣在,這種陳舊感帶著埋藏和塵封的厚重,讓人不由自主就帶上一點敬畏。
畢竟它們曾經見證了曆史長河裏的先輩們一點一滴為我們的現在打基礎。
要是沒有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哪來如今這麽豐富多樣的生活?
很可能大家仍繼續過著原始社會刀耕火種、捕獵采集甚至茹毛飲血的日子呢。
馮時夏從未想過會在這麽一間不起眼的小鋪子裏見到這些,尤其還和各種牌位擺放在一起,違和又詭異。
然而在看到櫃台的一角有堆放一些線香時,她忽然福至心靈,捕捉到了在腦海裏飛速閃過的部分記憶畫麵。
感情這是一家賣喪葬用品的鋪子,難怪連門臉都帶著些遮遮掩掩的意味。
說起來這鋪子門頭是插了兩支線香的,隻是那時候自己沒往這塊想。
另一個原因是,在她的認知裏,所有的香燭店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有大堆的紙錢,成捆成捆地堆放著。
很多店鋪都會把它們擺在最明顯的位置,甚至是店外,好讓別人遠遠就知曉。而這家店鋪直走到裏頭了,還一抹黃都沒見著,也不怪馮時夏沒反應過來。
香燭店不賣紙錢卻擺著不少空牌位和非日常使用的器皿,這可真是有夠詭異的。
但是光天化日的,馮時夏也不怕什麽。
雖說她現在的身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或許也牽扯些神神鬼鬼的,可那不正代表自己跟它們也有某種聯係了嗎?
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普羅大眾遇到陌生異族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排斥且防備。
而相對於一個完全的異族,自己這樣含糊地混在邊界處的,反而可能更容易被它們接受。
否則,按趙弘誠的性子之前可能就也不會舍近求遠,反尋了巷子裏那戶人家借桌凳,最後卻是一地雞毛。
隻不過這會兒,這個主他真又做不了了。
他一個殺生為業的屠戶不介意,不代表著阿姐一樣不介意。
但當著熱心主人家的麵,他真的不知該怎麽解釋給阿姐聽,尤其這種事本來就不容易比劃出來讓人理解。
“那就多謝了。隻是我阿姐從出來大多都是顧著小娃子和買賣,至今對咱這街麵上有幾個鋪子都不太清楚。未免鬧出誤會,就當我先借用了吧。”
這話算是既沒有拂了店家的熱心,又替馮時夏做出了不那麽傷人的決定和解釋。
而且不管怎麽樣,這個事情的落點在他,跟馮時夏沾不上任何邊。
這番好意馮時夏還懵懂,孟氏往後頭瞧了一眼就看出了名堂,目光中不由得透出幾分滿意來。
倒不是說她格外忌諱,而是女娃初來乍到,即便是一些莫須有的因素,她都更願意抱著“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至於自身,這些年的經曆早就讓她變得百毒不侵了,哪還會擔心什麽倒黴不倒黴。
要是隻應在她身上,再倒黴都不會比現今還淒慘了,她還有什麽好在乎的。
店家沒料到趙弘誠會這般處理,不過這法子他也是沒意見的,左右人家沒當麵拒絕他就算很給麵子了。
並且他也知道啞娘子的狀況,眼下確實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然而誰都沒料到,凳子一出現還沒來得及換就被馮時夏格外自然地先一步接過去了。
後者還目光灼灼地對趙弘誠和店家比劃著想再要一張小桌子。
心中忐忑的倆男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敢先動。
趙弘誠張了張嘴,想要說點什麽,卻發現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最後店家還是用手勢示意趙弘誠帶著馮時夏跟過去。
他琢磨著還得啞娘子親眼看到他鋪子裏的情況才行,不然到時候很可能變成好心辦壞事。
馮時夏以為老板讓他們自己去搬桌子,樂顛顛地就率先跟了上去,趙弘誠想拉都晚了一步。
待馮時夏跟著店家踏進半掩的門,適應了略顯昏暗的光線後,不由得也被屋內的景象駭了一大跳。
正對她的木架上,十幾個空白牌位逸散著撲麵而來的陰冷氣息,讓她狠狠打了個寒噤。
要不是上頭並沒有任何文字,她都快以為是自己不小心誤入了哪家祠堂。
除了雕刻各異的牌位外,這間遮遮掩掩的不大店麵裏,還陳列著不少奇形怪狀的陶、石或不知名金屬製器皿。
馮時夏能認出來的隻有缽、鼎、尊、角等,其他還有好些看著跟她以前逛過的那些曆史博物館裏陳列的某些器具相仿,但她其實連它們各自所屬的類別都不知道,更別提具體名字了。
隻是她記得那些名字都很複雜,對她這個所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好些讀寫都不會。
真就還挺羞恥的。
在這個小小的店麵裏意外見到被隨意擺放的古董物件,她才真實地有了一種自己果然是到了古代的感覺。
隻是她有些疑惑的是,至今都未曾見過跟年代年號相關的標識。
憑她這樣的曆史廢,如果沒有幾個字寫在她麵前告訴她這是什麽時期,讓她根據什麽服飾特色和民俗習慣等去判斷,她估計得要把年代表從頭猜到尾。
即便這樣,還得有人配合告訴她是否猜對了才行。
也不知道這裏有這麽濃厚的年代氣息的器皿,到底是哪朝哪代。
她倒不是想利用這些做什麽,而是她自從那林子裏醒來,一直都惶恐於被人發現異樣。
隻有盡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這個地方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總不能到時好不容易順利開口說話了,脫口而出卻是極度缺乏常識的胡言亂語。
可惜如今這事她既沒發現任何端倪,也無法從旁人的口中獲取正確的答案——因為即便別人毫不遲疑也不質疑地告訴她了,她也聽不懂。
隻是這會兒她更有種錯亂感。
因為在博物館裏,這些形製的器具好像都是很久遠之前的東西了。
馮時夏猶記得擺放在透亮玻璃展櫃裏的那些器物不是殘缺破損的,就是花紋圖樣模糊不清了,少有幾個各方麵都保存得完整的,都是帶著一股灰蒙蒙的陳舊的曆史氣息。
那可不是明清還流傳到現代傳家使用的那種物件的感覺,雖然有積年的古董感,但大部分還留存一些人氣在,這種陳舊感帶著埋藏和塵封的厚重,讓人不由自主就帶上一點敬畏。
畢竟它們曾經見證了曆史長河裏的先輩們一點一滴為我們的現在打基礎。
要是沒有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哪來如今這麽豐富多樣的生活?
很可能大家仍繼續過著原始社會刀耕火種、捕獵采集甚至茹毛飲血的日子呢。
馮時夏從未想過會在這麽一間不起眼的小鋪子裏見到這些,尤其還和各種牌位擺放在一起,違和又詭異。
然而在看到櫃台的一角有堆放一些線香時,她忽然福至心靈,捕捉到了在腦海裏飛速閃過的部分記憶畫麵。
感情這是一家賣喪葬用品的鋪子,難怪連門臉都帶著些遮遮掩掩的意味。
說起來這鋪子門頭是插了兩支線香的,隻是那時候自己沒往這塊想。
另一個原因是,在她的認知裏,所有的香燭店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有大堆的紙錢,成捆成捆地堆放著。
很多店鋪都會把它們擺在最明顯的位置,甚至是店外,好讓別人遠遠就知曉。而這家店鋪直走到裏頭了,還一抹黃都沒見著,也不怪馮時夏沒反應過來。
香燭店不賣紙錢卻擺著不少空牌位和非日常使用的器皿,這可真是有夠詭異的。
但是光天化日的,馮時夏也不怕什麽。
雖說她現在的身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或許也牽扯些神神鬼鬼的,可那不正代表自己跟它們也有某種聯係了嗎?
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普羅大眾遇到陌生異族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排斥且防備。
而相對於一個完全的異族,自己這樣含糊地混在邊界處的,反而可能更容易被它們接受。